和声基础教程.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和声基础教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声基础教程.pdf(9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和声学公共课基础教程 第一课 四部和声写作与和弦排列法 和声学,是一门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它不仅是掌握多声部音乐写作与理论研究的基础课程之一,更在于通过和声学的学习来观察西方多声部音乐文化的现象和逻辑,以及十八、十九世纪以来西方作曲家的作品中所归纳出来的一整套具有完整体系的多声部理论基础。因此,和声学的学习不仅是作曲家、指挥家、音乐学家必须掌握的理论课程,对于从事演奏、演唱、音乐普及教育专业包括与音乐有关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是一门必不可少的理论课程。1、和声与和声学的概念:和声(Harmony)是由若干音有机地构成不同结构(包括相同结构)、不同位置或不同属性的和弦(Chord)或和音,这些和弦
2、或和音连续运动而产生的多声部现象,即为和声。和声学是研究和弦的构造、序进和运用、它们的风格特征以及和声在构成曲式和表现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的一套完整的学科体系。2、四部和声:四部和声写作(Four part writing)是音乐作品中尤其是和声写作练习中最常用的声部(Part)组合方式,特别是在混声合唱中运用的更多。它具有和声音响丰满、声部平衡的作用。和声写作练习采用四部写作,更有利于掌握和声的基本写作技能。四部和声采用的是大谱表记谱形式。这四个声部从高到低顺次称为高音部(也常称为女高音声部)(Soprano)、中音部(也常称为女低音声部)(Alto)、次中音部(也常称为男高音声部)(Teno
3、r)、低音部(也常称为男低音声部)(Bass)。谱例 1、在四部和声写作的记谱中,如果时值是在二分音符以下的时候,音符的符干方向也必 2 须是固定的形式,即高音声部必须朝上;中音部必须朝下;次中音声部必须朝上;低音部必须朝下。构成一种对称的、清晰的记谱方式。另外,高音部与低音部我们都习惯称之为“外声部”(Outer parts);而中音声部与次中音声部我们都习惯称之为“内声部”(Inner parts)。3、各声部的音域(Range):由于四部和声写作最初来源于混声合唱的记谱形式,虽然和声写作中并不完全要求实际为人声演唱,但是也要求各声部具有声乐的特性并按照各类人声相似的音域写作,在非特殊情况
4、下最好不要超出各声种的音域范围。各声部的音域大致如下:谱例 2 在谱例 2 中我们看到的全音符是各声部的正常音域;实心的音符是各声部的极限音只能在特殊条件下,短时间内使用这些极限的音。4、重复音的原则:三和弦在四部和声写作中必然要重复和弦中的某一个音,目前重复音的原则是这样规定的,只允许重复和弦的根音,其它音暂时不得重复。请参见谱例 1 中和弦重复音的现象。5、旋律位置的概念:高音部,也就是女高音声部为旋律声部,和弦中的某个音在旋律声部出现,我们称之为旋律位置。三和弦有三种旋律位置,即和弦的根音在高音部出现,为根音旋律位置(Octave position);和弦的三音在高音部出现,为三音旋律位
5、置(Third position);和弦的五音在高音部出现,为五音旋律位置(Fifth position)。谱例 3 6、和弦排列法:和弦排列法(Chord spacing)是指和弦在纵向排列时,各声部之间的音程关系。在原位的三和弦纵向排列时有两种排列的方式。密集排列法:密集排列法(Close position)为上方三声部中相邻声部之间的距离在四度以内的(含四度)的排列方式,为密集排列法。也就是说,上方三声部中的相邻声部是相邻和弦音的状态。3 开放排列法:开放排列法(Open position)上方三声部中相邻声部之间的距离在五度以上的(含五度)的排列方式,为开放排列法。也就是说,上方三声部
6、中的相邻声部是相隔和弦音的状态。谱例 4 值得注意的是,低音部与次中音声部之间的距离与排列法的分类无关,低音部与次中音声部之间的距离可以密至同度;宽至两个八度。一般说来,在相同的和弦条件下,排列方式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音响效果。总的来说,密集排列法的音响效果较集中、浓厚,声部之间较为融合,但有可能出现个别声部不够突出的现象。谱例 5 开放排列法的音响效果较明亮,各声部之间的进行轨迹比较清晰,整体分布也较为平衡。4 谱例 6 当然,在和声写作中具体采用哪一种排列方式,涉及到很多问题,比如和声音响效果的要求,声部进行的需要,以及旋律音区的位置等等。7、和声写作练习中应避免发生的错误 避免声部交错 在
7、四部和声写作完成和弦排列的过程,违反声部之间的正常排列关系,使声部高低关系相互颠倒的现象,我们称其为,声部交错(Cross relation)。这种写法会造成声部关系的混乱状态,应避免使用,尤其是在和声写作的初级阶段是根本不允许出现的。谱例 7 以上四小节的例子都是属于声部超越的现象,均应避免出现。避免上三声部中的相临声部之间发生超过八度排列的现象。无论是从和弦排列的物理现象还是它们发声的音响效果以及实际演奏的方便性上(主要是指键盘乐器演奏)来看,上密下疏的原则是人们普遍认可的排列方式。因此,在四部和声写作完成和弦排列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和声写作的初级阶段,上三声部中的相临声部不得出现超过八度的
8、现象。谱例 8 在谱例 8 中的前三小节,都属于上三声部中的相临声部超八度排列的现象;而第四小节中的低音部与次中音声部出现的十度距离,以及最后一小节低音部与次中音声部出现的同度排列均属正常。5 课后习题 一、分别以下列指定的音为和弦的根音、三音和五音旋律位置,在它们的下方构成四部和声的原位大三和弦形式,均采用密集排列法。二、分别以下列指定的音为和弦的根音、三音和五音旋律位置,在它们的下方构成四部和声的原位小三和弦形式,均采用开放排列法。三、以下列指定的音为和弦的根音,分别以根音、三音和五音旋律位置构成四部和声的原位大三和弦形式,均采用密集排列法。四、下列指定的音为和弦的根音,分别以根音、三音和
9、五音旋律位置构成四部和声 的原位小三和弦形式,均采用开放排列法。6 五、根据下列要求,按四部和声形式用二分音符写出指定的原位和弦:根音 和 弦 旋律位置 排列法 D 大三和弦 三音旋律位置 开放排列法 E 小三和弦 五音旋律位置 密集排列法 G 小三和弦 根音旋律位置 开放排列法 六、和声分析(Harmonic analysis):分析下列作品片段中框内指定和弦的排列方式以及它们的旋律位置:1、2、3、7 第二课 正三和弦的功能逻辑与和弦连接法 音乐是由旋律、节奏、和声等主要表现要素的不稳定与稳定、不协和与协和、流动的与静止的、跌荡的与平静的对立与统一构成的整体。所以,也有人说,“对立与统一”
10、则是构成音乐发展逻辑的核心原则。当然,和声运动的逻辑应当服从调式、旋律、节奏、结构以及整体音乐发展的逻辑与规律。一、和声的调式基础与和弦的功能属性 以某一个音为中心的一群乐音,各音之间按照一定关系相互依存的体系为调式(Mode)。和声必须以一定的调式为基础。在西方古典音乐中自然大调(Major key)与和声小调Harmonic minor)是和声的调式基础。因此,也被称之为,大、小调体系的和声(或功能体系的和声)。其中,和声小调是由自然小调发展而来的,由于它吸收了同主音大调中导音与主音之间的小二度关系,加强了调式第级音对主音的倾向和支持,增强了主音的稳定性,从而在西方古典音乐中取代了自然小调
11、,与自然大调共同构成了大、小调和声体系的调式基础。调式中的各音,从主音开始,按照音的高低顺序依次向上或向下排列,即构成调式的音阶(Scale)。调式音阶中的各音在调式中的地位不同,作用不同,并有着各自的称谓,我们称它们为“音级名称”。由于和声功能的逻辑和运动的规律与音的调式功能紧密相关,因此掌握音的调式功能属性,对于和声功能的逻辑与和声运动的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 音(Tonic)是调式音阶中的第级音,是调式中最稳定的音。上主音(Supertonic)是调式音阶中的第级音,它是主音上方二度的音,对主音具有自然的旋律倾向,属于调式的不稳定音级。中 音(Mediant)是调式音阶的第级音,由于
12、是主三和弦结构中的三音,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主音的支持和倾向也较为微弱。下属音(Subdominant)是调式音阶的第级音,位于主音的下方纯五度的位置,属于调式的不稳定音级,它对主音具有较强的支持作用。属 音(Dominant)是调式音阶中的第级音,位于主音的上方纯五度的位置,虽然也属于调式的稳定音级,但它对主音的却具有强烈的支持作用。调式的下属音与属音各自从下方纯五度和上方纯五度对主音形成不同方向的支持,因此它们与主音都是调式的的骨干音,也称为,调式的正音级(Principal scale step)。下中音(Submediant)是调式音阶中的第级音,是主音的下方三度音,虽为不稳定音级,但
13、对主音的支持和倾向较微弱,远不如下属音那样明显。导 音(Leading tone)是调式音阶中的第级音,是主音下方小二度音,对主音具有强烈的倾向性,同时也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持主音的作用,当然其不稳定性也十 8 分明显。在调式中,各个调式音以及在各调式音上构成的和弦,都以各自不同的倾向力,相 互联系着,并结合成一定的依存关系。它们都以各自不同的性能,对构成和巩固某一特定调 式起着一定的作用。和弦在调式里的这种性能和作用就称为“和声的功能”。例 9 调式音级:音级名称:主音 上主音 中音 下属音 属音 下中音 导音 主音 调式音级:音级名称:主音 上主音 中音 下属音 属音 下中音 导音 主音 主音
14、是调式的中心音,而调式的下属音与属音各自从下方纯五度和上方纯五度对主音形成不同方向的支持,因此它们与主音都是调式的的骨干音,也称为,调式的正音级(Principal scale step),在正音级上建立的三和弦称为正三和弦。调式的其它音级(、级为副音级(Subordinate scale step)在副音级上建立的三和弦称为副三和弦。(有关副三和弦的具体属性和运用方式我们在以后的章节中会有更详尽的讲解。例 10 C 自然大调 正三和弦:和弦名称:主和弦 下属和弦 属和弦 英文名称:Tonic triad Subdominant triad Dominant triad 和弦标记:T S D
15、a 和声小调 正三和弦:和弦名称:主和弦 下属和弦 属和弦 英文名称:Tonic triad Subdominant triad Dominant triad 和弦标记:t s D 9(注:由于和声小调的主和弦与下属和弦均为小三和弦结构,所以它们的标记均为小写;而和声小调的属和弦仍然是大三和弦结构,所以它的标记也仍然是大写。)二、正三和弦的功能逻辑 我们知道和声进行是许多和弦连续不断地衔接形成的。和声中的不同功能在运动的过程中也必须与音乐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紧密结合在一起。音乐运动逻辑常常以稳定不稳定不稳定的激化稳定这样一个链条运转的,而和声功能在运动中也在遵循着这一发展的逻辑。在前一节我们已经
16、讲述了主和弦是调式中唯一具有稳定性质的和弦,它在和声进行中起着调中心的作用,它连接并吸引着各级和弦,它占据着音乐运动中的最重要的位置。下属和弦虽属于不稳定和弦,但在它的结构中包含了调式中最稳定的主音,因此不稳定的因素不如属和弦强烈,属和弦由于在其结构中包含着调式的上主音,尤其还包含着调式中最不稳定的导音,更具有对主和弦的倾向作用。所以,在正三和弦功能运动的逻辑上也就形成了这样的一种从稳定开始,被不稳定打破,又逐渐使不稳定因素加以激化,最后终于趋于稳定的循环链条,它充分体现和顺应了音乐进行和发展的内在逻辑。T S D T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的激化 稳定 由于上述进行方式构成了正三和弦功能运动的
17、一个完整的循环周期,揭示了正三和弦三个不同功能在运动中的所有环节,所以我们称其为:完全进行。例 11 在正三和弦功能逻辑的运行中,对主和弦最具有支持力的是属和弦。我们知道,在泛音列的排列顺序中一个基音上方的第二个泛音就是它的纯五度音属音。紧接其后的第三泛音是主音的重复。属音作为主音的五度泛音直接归属于主音,建立了主、属五度音之间的最密切联系的物理基础。而建立在属和弦结构中的三音是调式的导音以其尖锐强烈的倾向性更加强了对主和弦的支持力。因此,属和弦到主和弦的进行是和声功能中最基本、最自然的进行方式,体现了功能和声的基本特性,以及成为揭示与表明调性、调式的最直接的手段。我们称 T D T 的进行为
18、:正格进行。例 12 10 下属和弦是正三和弦中的另一个不稳定和弦。由于下属和弦中含有调式最稳定的主音,所以它的不稳定因素不如属和弦那样突出。它处于主音下方纯五度的位置上,所以 ST的进行体现了从另一方面对主和弦的支持,突出了功能进行的色彩性意义。我们称 T ST 的进行为:变格进行。例 13 在音乐发展的局部中,出现的 SD 的进行,由于在局部环节中暂时没有主和弦的出现,音乐不具有稳定性质结束条件,我们称 SD 的进行为:半成进行。S 和弦与 D 和弦的关系,在一般条件下 S 和弦必须处于 D 和弦之前而不能随意颠倒1。这是由于 S 功能的不稳定性弱于 D 功能所致。SD 是不稳定性的自然增
19、长;而 DS 的进行不稳定因素既没有得以解决,又没有得以增长,不符合音乐发展的自然规律。所以,在一般条件下,尤其是在初学阶段不可使用这一进行。三、和弦关系的划分 和弦关系的是依据不同和弦之间根音与根音的距离划分的。不同和弦之间根音与根音的距离相同,和弦关系则相同;根音与根音的距离不同,和弦关系则不同。和弦关系理论的建立,是和声进行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更能准确地掌握和弦连接规律的主要途径之一。和弦关系相同,它们的连接规律基本上也相同,这样使各种各样的和弦连接状态形成一种清晰的、有规律可循的方式。尤其对于初学阶段来说,准确掌握和弦关系的理论有助于掌握各种不同的和弦连接的方法。和弦关系根据不同和弦之
20、间根音与根音的距离,大致可以划分出三大类别。1、四、五度关系:两个不同的和弦之间根音与根音的距离在四度或五度音程的关系,为四、五度和弦关系。正三和弦中的四、五度包括四对和弦的连接 TD、DT、TS、ST,凡是四、五度和弦关系都包含着一个共同音,即两个和弦在结构中共同拥有的音。如:例 14 C:T D T S D T S T 1 DS 的进行是一种特殊的阻碍进行方式,尤其以 DS6更为典型;或者在以声部意义为主,而功能意义不突出的进行中使用,在初学阶段不要使用这类进行方式。11 由于和弦的根音之间是四、五度关系,因此产生了一种相互支持、富于功能性的特征,在和声的进行力度上属于强力度进行。除上述四
21、种正三和弦的四、五度关系外,其它副三和弦以及正三和弦与副三和弦之间也都存在着四、五度和弦关系状态,待以后再论述。2、二度关系:两个不同的和弦之间根音与根音的距离在二度音程的关系(当然七度也包括在此),为二度和弦关系。正三和弦的二度关系只存在一对和弦的连接,即是 SD。三和弦的二度和弦关系没有共同音的存在,因此对比性强,有较明显的新鲜感。在和声的进行力度上也属于强进行。当然,副三和弦包括在内二度的和弦关系会增多许多待以后讲述。例 15 3、三度关系:两个不同的和弦之间根音与根音的距离在三度音程的关系(当然六度也包括在此),为三度和弦关系。三度关系的三和弦都有两个共同音。两个正三和弦之间不存在三度
22、的和弦关系,它们只存在于副三和弦以及正三和弦与副三和弦之间,(如:T、S、S、)所以,本章暂不涉及。四、和声的声部进行 多声部音乐建筑于和弦之上。和弦彼此的连接而形成和声(Harmony),而和弦连接是以各声部的进行为基础的。它包括了单一声部的进行以及各个声部之间的整体关系。1、单一声部的进行:主要体现在某一个声部在横向运动时,各音之间连接关系和流动状态上。将这种连接关系和流动状态加以分类,可分为:平稳进行(Narrow leap)和跳进进行(Wide leap)两大类。单一声部在运动时,两音之间在三度以内(含三度)流动的状态,即为平稳进行。单一声部在运动时,两音之间在四度以上(含四度)流动的
23、状态,即为跳进进行。例 16 2、各声部同时进行的相互关系:四部和声中的任何两个声部在同时进行时,可构成同向进行、反向进行、斜向进行三种不同的状态。同向进行(Similar motion)两个不同的声部在同时运动时,向相同方向进行的现象为同向进行。同向进行由于两个 12 声部进行方向的一致性,所以声部的对比性较弱。反向进行:(Contrary motion)两个不同的声部在同时运动时向相反方向进行的现象,为反向进行。反向进行声部的 独立性较强,富于动力。斜向进行;(Oblique motion)两个不同的声部在同时运动时,其中一个声部保持不动(同度音反复或同度音持续的 状态),另一个声部上行或
24、下行运动的现象,为斜向进行。例 17 两个不同的和弦在连接时各声部之间常常形成各种不同的进行。例 18 在目前和弦连接时唯一要避免的是“四部同向”的进行。这是因为“四部同向”的进 行,缺乏各声部之间的对比性和相对的独立性,丧失了和弦连接中的声部平衡感。在和声写作中的初级阶段应杜绝使用。例 19 五、原位正三和弦的连接法 原位正三和弦的连接总则:13 1、目前在原位正三和弦连接时,不许随意改变排列法。2、目前在正三和弦和弦连接时,上三声部不得出现跳进进行。(一)和声连接法 有共同音的两个和弦在连接时,将它们的共同音保持在相同声部的连接,称为和声 连接法。这种连接法能使和弦音之间的连接平稳而流畅。
25、在原位的正三和弦中,TD;DT;TS;ST 这四对四、五度关系和弦的连接都可能使用和声连接法。它们的连接程序如下:标出所要连接和弦的功能标记,并写出它们正确的低音进行。遵守正确的重复音原则,写出前一和弦准确的排列结构(密集排列或开放排列)。找出两个和弦的共同音,并将其保持在相同的声部。上三声部中的另两个声部,在不改变排列法的前提下,以平稳进行的方式从前一和弦音进入到下一和弦音中去。这两个声部一定是同向进行的状态。例 20 由于原位正三和弦中的 TD;DT;TS;ST 这四对和弦均属于四、五度 的和弦关系,正因为它们的和弦关系相同,它们在和声连接法的所有程序上以及各方面的要求上也都相同。如下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和声 基础教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