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pdf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pdf(10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 18-XX-20XX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XXXXX-20XX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工程监测规程 Code for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报批稿)XXX-XX-XX 发布 20XX-XX-XX 实施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工程监测规程 Code for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DBJ/T 14-XXX
2、-XXXX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XX 主编单位:福州市地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批准部门: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实施日期:2018 年 XX 月 XX 日 2018 年 福州 前 言 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2014 年第二批科学技术项目计划的通知(闽建科201421 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结合我省当前实际情况,总结近年来的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监测项目及要求;5、监测点的布置;6、监测方法及技术
3、要求;7、监测频率;8、监测项目控制值和预警;9、运营期监测;10、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本规程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技处(地址:福州市北大路242号,邮编:350001)、福州市地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福州市长乐南路95号,邮编:350009)和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福州市杨桥中路162号,邮编:350025),以供今后修订。本规程主编单位:福州市地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规程参编单位:福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中交海峡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
4、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上海同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省金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省骏业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厦门鲁班源房屋营造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林伯华 陈德立 林 震 施伯超 林 宁 陈开端 陈致富 杨建学 吴 友 陈 旻 陈 健 张福宏 陈益明 黄庆财 程双财 刘国强 林炯嵩 王卫祥 赵汝斌 陈 辉 赖仰健 夏 杨 张升锋 高 烨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吴铭炳 钟聪达 魏铜祥 何 山 魏国忠 黄集生 郑敏洲 目 次 1 总 则 .1 2 术语和符号.2 2.1 术语.2 2.2 符号.3 3 基本规定.4 3.1 基本要求.4 3.2 工程影响分区及监测范围.5 3.3 工程监测等级划
5、分.6 4 监测项目及要求.9 4.1 一般规定.9 4.2 现场巡视.9 4.3 仪器监测项目.11 5 监测点的布设.16 5.1 一般规定.16 5.2 基准点、工作基点的布设.16 5.3 盾构法隧道.16 5.4 矿山法隧道.16 5.5 联络通道.19 5.6 竖井.18 5.7 建(构)筑物.18 5.8 桥梁.19 5.9 地下管线.19 5.10 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20 5.11 既有轨道交通.20 6 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22 6.1 一般规定.22 6.2 水平位移监测.23 6.3 竖向位移监测.24 6.4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25 6.5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25
6、 6.6 倾斜监测.26 6.7 裂缝监测.27 6.8 净空收敛监测.29 6.9 爆破振动监测.28 6.10 孔隙水压力监测.29 6.11 地下水位监测.29 6.12 岩土压力监测.30 6.13 结构应力监测.30 6.14 现场巡查.31 6.15 自动化监测.31 7 监测频率.32 7.1 一般规定.32 7.2 施工期监测频率.33 8 监测项目控制值和预警.35 8.1 一般规定.35 8.2 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36 8.3 周边环境.39 9 运营期监测.41 10 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44 附录A 监测项目代号和图例.46 附录B 基准点、监测点的埋设.49 附录
7、C 现场巡查报表.54 附录D 监测日报表.57 本规程用词说明.59 引用标准名录.60 条 文 说 明 .61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1 2 Terms and Symbols.2 2.1 Technical terms.2 2.2 SYMBOLS.3 3 Basic Requirements.4 3.1 General requirements .5 3.2 Scope of impact zoning and monitoring of the project.5 3.3 Monitoring measurement grade.6 4 Monit
8、oring Items and Requirements.9 4.1 General Requirements.9 4.2 Inspection and examination contents.9 4.3 Instrument Monitoring.11 5 Monitoring Point Arrangement.14 5.1 General Requirements.14 5.2 Datum Point、operating control point Arrangement.14 5.3 Shield method tunnel.14 5.4 Mining method tunnel.1
9、6 5.5 Contact passage.17 5.6 Shaft.18 5.7 Building and structure.18 5.8 Bridge.19 5.9 Underground pipeline.19 5.10 Expressway and city road.20 5.11 Existing railway.20 6 Monitoring Methods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22 6.1 General Requirements.22 6.2 Horizontal Displacement.23 6.3 Vertical Displacem
10、ent.24 6.4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in Deep Stratum.25 6.5 Vertical Displacement in different stratum.25 6.6 Inclination.26 6.7 Crack.27 6.8 Section convergence.27 6.9 Blasting vibration.28 6.10 Pore water pressure.29 6.11 Water table.29 6.12 Surrounding rock and soil pressure.30 6.13 Stress in suppo
11、rting.30 6.14 Inspection and examination contents.31 6.15 Remote monitoring.31 7 MONITORING FREQUENCY.32 7.1 General Requirements.32 7.2 Monitoring Frequency During Construction.33 8 Controlled Value in Monitoring.35 8.1 General Requirements.35 8.2 Supporting Structure,Surrounding Rock and Soil.36 8
12、.3 Around Environment.37 9 Monitoring of operational period.41 10 Data Processing and Information Feedback.42 Appendix A Monitoring items number and graphic example.44 Appendix B Reference points and observation point diagram.47 Appendix C Inspection and examination report.52 Appendix D Monitoring d
13、aily report.55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59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60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61 1 1 总 则 1.0.1 为规范福建省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工程监测工作,统一监测技术要求,使监测工作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数据准确、评价正确的要求,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福建省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工程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施工及运营阶段周边环境保护的监测工作。1.0.3 福建省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工程监测应编制合理的监测方案,精心组织和实施监测,为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和
14、安全运营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成果。1.0.4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工程监测,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及福建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监测 monitoring measurement 采用仪器量测、现场巡查或远程视频监控等手段和方法,采集和收集反映工程施工、运营线路结构、岩土体以及周边环境对象的安全状态、变化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反馈的活动。2.1.2 周边环境 around environment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工程影响范围内的既有轨道交通设施、建(构)筑物、地下管线、桥梁、高速公路、道路、河流、湖泊、地表水等环境对象。2.1.
15、3 隧道支护结构 supporting structure 隧道支护结构是指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周边环境的稳定和安全,对地下结构采取的支挡、加固等保护措施,起到平衡水土基岩压力,防止水土流失作用的结构设施,包括超前支护、临时支护、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等结构。2.1.4 周围岩土体 surrounding rock and soil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工程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岩体、土体、地下水等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统称。2.1.5 工程监测等级 monitoring measurement grade 根据隧道工程自身、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等风险大小,对工程监测进行的等级划分。2.1.6 变形监测 d
16、eformation monitoring 对周边环境、工程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等监测对象的竖向、水平、倾斜等变形所进行的量测工作。2.1.7 力学监测 mechanical monitoring 对周边环境、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等监测对象所承受的拉力、压力及变化等所进行的量测工作。2.1.8 盾构法 shield method 在岩土体内采用盾构开挖岩土修筑隧道的施工方法。2.1.9 矿山法 mining method 在岩土体内采用人工、机械开挖岩土修筑隧道的施工方法。2.1.10 监测点 observation point 3 直接或间接设置在监测对象上,并能反映监测对象力学或变形特征的观测
17、点。2.1.11 监测项目控制值 early warning value for monitoring 为满足工程支护结构安全及环境保护要求,控制监测对象的状态变化,针对各监测项目的监测数据变化量所设定的受力或变形的设计允许值的限值。2.1.12 工程影响分区influenced zone due to construction 根据周围土体和周边环境受工程施工影响程度的大小进行的区域划分。2.1.13 基准点benchmark,reference point 为进行变形测量而布设的稳定的、长期保存的测量点。根据变形测量的类型,可分为沉降基准点和位移基准点。2.1.14 工作基点working
18、 reference point 为便于现场变形观测作业而布设的相对稳定的测量点。根据变形测量的类型,可分为沉降工作基点和位移工作基点。2.2 符号 B矿山法隧道或导洞开挖宽度;D盾构法隧道开挖直径;D水平位移累计变化量控制值;f构件的承载能力设计值;fy锚杆的预应力设计值;i 隧道地表沉降曲线Peck 计算公式中的沉降槽宽度系数、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l相邻基础的中心距离;L开挖面至监测点或监测断面的水平距离;Lg地下管线管节长度;Ls沿隧道轴向两监测点间距;Lt沿铁路走向两监测点间距;S竖向位移累计变化量控制值;内摩擦角;vd水平位移变化速率控制值;vs竖向位移变化速率控制值。4
19、3 基本规定 3.1 基本要求 3.1.1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工程应在施工及运营阶段对支护结构、周围岩土体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3.1.2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工程在施工单位监测的同时,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实施第三方监测,第三方监测单位应根据委托内容及要求开展监测工作。3.1.3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工程施工期间的工程监测应为验证设计、施工及环境保护等方案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优化设计和施工参数,分析和预测工程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安全状态及其发展趋势,实施信息化施工等提供资料。3.1.4 工程监测应遵循下列工作流程:1 收集、分析相关资料,现场踏勘;2 编制和审查监测方案;3 校验仪器设备,标定元器件;4
20、监测基准点和监测点埋设、验收与保护,测定监测点初始值;5 采集监测信息,并记录施工工况;6 处理和分析监测信息;7 提交监测日报、警情快报、阶段性监测报告等;8 监测工作结束后,提交监测工作总结报告及相应的成果资料;9 监测单位根据规范及行业有关规定,实现信息化管理与共享。3.1.5 工程监测方案编制前应收集并分析工程地质水文气象资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周边环境调查报告、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设计文件及施工方案等相关资料,并进行现场踏勘。3.1.6 工程监测方案应根据工程的设计要求和施工特点以及运营要求,在分析研究工程风险及影响工程安全的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编制,监测方案宜包
21、括下列内容:1 工程概况;2 建设场地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及工程风险特点;3 监测目的和依据;5 4 监测范围和工程监测等级;5 监测对象及项目;6 基准点、监测点的埋设方法与保护要求,监测点布置图;7 监测方法和精度;8 监测频率;9 监测控制值、预警等级、预警标准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10 监测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要求;11 监测信息反馈制度;12 监测仪器设备、元器件及人员的配备;13 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及其他管理制度。3.1.7 监测点的布置和数量应满足隧道结构和周边环境安全要求。3.1.8 监测点的埋设位置应便于观测,不应影响和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受力和使用。监测点应埋设稳固,标
22、识清晰,并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3.1.9 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量测、现场巡查、远程视频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进行信息采集。对穿越既有轨道交通、重要建(构)筑物等安全风险较大的周边环境,宜采用自动化实时监测。3.1.10 监测信息应及时处理、分析和反馈,当发现影响工程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报警。3.1.11 突发风险事件时的应急抢险监测应在原有监测工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密监测点、提高监测频率或增加监测项目。3.1.12 城市轨道交通应在运营期间对线路中的隧道结构等进行监测。3.2 工程影响分区及监测范围 3.2.1 工程影响分区应根据隧道工程施工对周围岩土体扰动和周边环境影响的
23、程度及范围划分,可分为主要、次要和可能等三个工程影响分区。3.2.2 土质隧道工程影响分区宜按表3.2.2 的规定进行划分。隧道穿越基岩时,应根据覆盖土层特征、岩石坚硬程度、风化程度及岩体结构与构造等地质条件,综合确定工程影响分区界线。6 表 3.2.2 土质隧道工程影响分区 隧道工程影响区 范 围 主要影响区()隧道正上方及沉降曲线反弯点范围内 次要影响区()隧道沉降曲线反弯点至沉降曲线边缘 2.5i 处 可能影响区()隧道沉降曲线边缘 2.5i 外 注:i隧道地表沉降曲线 Peck 计算公式中的沉降槽宽度系数(m)。3.2.3 工程影响分区的划分界线应根据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及措施特点,结合
24、当地的工程经验进行调整。当遇到下列情况时,应调整工程影响分区界线:1 隧道周边土体以淤泥、淤泥质土或其它高压缩性土为主时,应增大工程主要影响区和次要影响区;2 隧道穿越处于断裂破碎带、岩溶、土洞、强风化岩、全风化岩或残积土等不良地质体或特殊性岩土发育区域,应根据其分布和对工程的危害程度调整工程影响分区界线;3 采用锚杆支护、注浆加固、高压旋喷等工程措施时,应根据其对岩土体的扰动程度和影响范围调整工程影响分区界线;4 采用施工降水措施时,应根据降水影响范围和预计的地面沉降大小调整工程影响分区界线;5 施工期间出现严重的涌砂、涌土或管涌以及较严重渗漏水、支护结构过大变形、周边建(构)筑物或地下管线
25、严重变形等异常情况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增大工程主要影响区和次要影响区。3.2.4 监测范围应根据隧道埋深和断面尺寸、施工工法、支护结构形式、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等综合确定,并应包括主要影响区和次要影响区。3.2.5 采用爆破开挖岩土体的地下工程,爆破振动的监测范围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通过爆破试验确定。3.3 工程监测等级划分 3.3.1 工程监测等级宜根据隧道工程的自身风险等级、周边环境风险等级和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进行划分。7 3.3.2 隧道工程的自身风险等级宜根据支护结构发生变形或破坏、岩土体失稳等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采用工程风险评估的方法确定,也可根据隧道埋深和断面尺寸等按表 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工程 建设 地方 标准 DB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