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反冲洗水调节池(专家论证).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深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反冲洗水调节池(专家论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反冲洗水调节池(专家论证).pdf(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4 一、工程概述=4 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周边环境=4 三、施工场地条件=6 第二章 基坑边坡稳定性验算书=7 一、基坑简介=7 二、计算依据=7 三、力学验算法的基本假定=7 四、判断标准=8 五、验算过程=8 第三章 施工部署=9 第四章 施工准备=11 一、技术准备=11 二、组织结构=11 第五章 土方施工=15 一、施工方法=15 二、土方施工措施=15 三、基坑水位控制措施=15 四、质量保证=16 五、成品保护=16 第六章 监测方案=17 一、工程概况=17 二、监测方案设计依据=17 三、基坑沉降监测=17 四、监测组织=17 五、观测频率=1
2、8 六、工期=18 七、安全监测信息化处理及监测流程=18 第七章 保证措施=21 一、管理保证=21 二、组织保证=21 三、劳动力保证=21 四、机械保证=21 五、制度保证=21 六、培训=21 七、保证工期的技术措施=22 附图一=23 附图二=24 附图三=24 附图四=基坑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章 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述 本工程为庐江县县城污水处理二期反冲洗水调节池工程,位于东三环路东侧污水处理厂内。基坑开挖深度超过了 5 米,反冲洗水调节池底板板面的设计标高为 7.50m,水池底板厚 700mm,板底垫层为 300 厚 C15 垫层,四边有土。根据地勘资料及现场实看,土质大部分为杂填
3、土,粘土,强风化粉砂岩,4中风化粉砂岩,土方工程量约有 2800m3 水池,反冲洗水调节池长 15.2m 宽 9.7m,场地较为平坦,自然地面标高约为 12.50 m,反冲洗水调节池开挖深度为 6.4m。二、工程地质、水地质及周边环境(一)工程地质文 1、庐江县县城污水处理二期反冲洗水调节池工程位于污水处理厂内,北临三环路。交通便利。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由上而下,各层岩土的岩性特征及分布情况详见表 1-1。表 1-1 地层岩性特征表 地层 编号 岩土 名称 岩 土 描 述 厚度变化范围(m)层底标高变化范围(m)杂填土 杂色,湿,松散稍密状态,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植物根茎、有机质、少量建
4、筑垃圾等,此层土属于高压缩性土。0.303.00 9.7813.46 粘土 褐黄、黄褐色,湿,硬塑状态,含高岭土、铁锰质氧化物、铁锰质结核等,局部夹有粉质粘土,无摇震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此层土属于中等偏低压缩性土。0.507.40 4.9211.42 强风化 泥质粉砂岩 褐红色,稍湿,密实状态,原岩风化成砂土状,裂隙发育,干钻钻进较困难,遇水易软化。含泥质、石英、云母片等。属于强风化极软岩。1.401.90 3.3211.04 4 中风化 泥质粉砂岩 褐红色,稍湿,结构致密,泥质结构,中厚层状结构,局部夹有泥岩、砂岩等,含石英、云母片等矿物。属于中风化极软岩。最大钻遇厚度为8.5
5、0米 2、场地地震效应(1)、场地抗震设防烈度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见表 1-2。表 1-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参数建议值 地层 编号 岩土 名称 承载力 特征值fak(kPa)压缩模量 Es(MPa)粘土 240 11.5 强风化 300 16.0 泥质粉砂岩 4 中风化 泥质粉砂岩 800 微压缩(二)水文地质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填土中的上层滞水及基岩风化层中的裂隙水。上层滞水水量与地势高低及填土厚度有较大关系,主要由大气降水、地表水渗入补给。勘探期间测得填土中的上层滞水静止水位埋深 0.000.50 米,水位标高 12.0
6、112.78 米。基岩中的裂隙水水量小,对基础设计及施工影响小。场地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在 1.50 米左右。根据环境水文地质资料及参考附近水质分析报告,场地及附近的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三、施工场地条件 基坑开挖起点位于污水处理厂内,位于外三环路段,是一片宽阔平坦土地,地理位置对施工较为有利,行人及车辆对施工没有影响。第二章 基坑边坡稳定性验算书 1基坑简介 反冲洗水调节池池体长度 15.20 米,宽度 9.70 米。基坑底部开挖尺寸长度 17.8 米,宽度 12.3 米。基坑有效工作深度-6.40 米(绝对标高 6.4m),上部 3.3m 放坡比 1:0.5,下部 3.1m 放坡比
7、1:0.9。基坑上部开挖尺寸长度 29.5 米,宽度 24 米。2计算依据 采用力学验算法计算。场地土质为粘性土,按圆弧滑动面法中表解法规则在图解和计算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制定图表,供边坡稳定性验算时采用。基坑周边无其它荷载。按正常工作状态算:基坑总深度 6.4 米,正常工作状态基坑深度 6.4 米,上部 3.3m 放坡比 1:0.5,下部 3.1m放坡比 1:0.9,错台 1.4 米。3力学验算法的基本假定 滑动土楔体是均质各向同性、滑动面通过坡脚、不考虑滑动土体内部的应力分布及各土条(指条分法)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再假定几个可能的滑动圆弧,按步骤分别计算相应的稳定系数,在圆心辅助线上
8、绘出稳定系数对应于圆心的关系曲线 K=f(o),在该曲线上找出最小的稳定系数 Kmin,与 Kmin 对应的滑动面就是最危险的滑动面。4判定标准 国标 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5.3.1 边坡稳定性评价:边坡类别:二级边坡 当 Kmin1.25 认为边坡是稳定的。当尺 Kmin1.25 时,则应放缓边坡,再按上述方法进行稳定性验算。5验算过程(泰勒图表法)5.1 公式及字母意义 K=fA+rHCB K 稳定系数 f 土的内摩擦第数,f=tan H 边坡高度 m A B 取决于几何尺寸的系数,查下表 C 土的粘结力 Kpa r 土的容重 5.2 验算理论及方法 基坑四周无其它荷
9、载,用 36 度法确定圆心辅助线。假定滑动面通过坡角,如图所示,各个滑动圆弧的圆心自基坑边缘 Oo 点开始,取 SO1=(0.25+0.4m),m 为基坑开挖放坡坡率。自 O1 点起每隔 0.3H 确定一点,设为滑动坡面圆心。分别为 O2、O3、O4、O5。滑动面通过直角时表解法的 AB 值 边坡 O1 O2 O3 O4 O5 A B A B A B A B A B 1:2.6.2.6.1.7.01.8.1.9.1:2.5.1.6 1.6.51.7.1.8.1:1.4.1.4.1.5.41.6.1.7.1:1.4.1.4.1.5.11.5.1.6.1:1.3.1.4.11.4.51.5.0.6
10、.1:1.2.0.2.0.3.10.3.0.4.表中数据按外插法计算求得。5.3 验算计算过程(H=6.4m)粘聚力 c=18kpa 平均值 内摩擦角=21.3o 平均值 容重=16.13KN/m3 平均值 土层内的抗剪强度参数建议值为:凝聚力 C:18Kpa,内摩擦角:21o。容重=15.4KN/m3。f=tan=tan21o=0.38386 c=18Kpa r=15.4KN/m3 K=fA+rHCB 当边坡系数取 1:0.9 时,K 值计算如下:Ko1=fA+rHCB=0.38386*1.992+18/15.4/6.3*4.736=1.643 Ko2=fA+rHCB=0.38386*1.6
11、12+18/15.4/6.3*4.94=1.535 Ko3=fA+rHCB=0.38386*1.356+18/15.4/6.3*5.44=1.529 Ko4=fA+rHCB=0.38386*1.224+18/15.4/6.3*6.208=1.622 Ko5=fA+rHCB=0.38386*1.088+18/15.4/6.3*7.38=1.786 K=Koi/n=(1.643+1.535+1.529+1.622+1.786)/5=1.6231.25 符合要求。5.4 验算计算过程(H=3.3m)粘聚力 c=18kpa 平均值 内摩擦角=21.3o 平均值 容重=16.13KN/m3 平均值 土层
12、内的抗剪强度参数建议值为:凝聚力 C:18Kpa,内摩擦角:21o。容重=15.4KN/m3。f=tan=tan21o=0.38386 c=18Kpa r=15.4KN/m3 K=fA+rHCB 当边坡系数取 1:0.5 时,K 值计算如下:Ko1=fA+rHCB=0.42447*1.142+18/15.4/3.2*2.7819=1.501 Ko2=fA+rHCB=0.42447*0.9181+18/15.4/3.2*2.8905=1.445 Ko3=fA+rHCB=0.42447*0.77+18/15.4/3.2*3.1724=1.486 Ko4=fA+rHCB=0.42447*0.6914
13、+18/15.4/3.2*3.621=1.616 Ko5=fA+rHCB=0.42447*0.6133+18/15.4/3.2*4.27=1.82 K=Koi/n=(1.501+1.445+1.486+1.616+1.82)/5=1.5741.25 符合要求。当边坡系数取 1:0.9 时,K 值计算如下:Ko1=fA+rHCB=0.38386*1.992+18/15.4/5.8*4.736=1.908 Ko2=fA+rHCB=0.38386*1.612+18/15.4/5.8*4.94=1.613 Ko3=fA+rHCB=0.38386*1.356+18/15.4/5.8*5.44=1.616
14、 Ko4=fA+rHCB=0.38386*1.224+18/15.4/5.8*6.208=1.721 Ko5=fA+B=0.38386*1.088+18/15.4/5.8*7.38=1.585 K=Koi/n=(1.643+1.535+1.529+1.622+1.786)/5=1.6231.25 6结论 基坑开挖采取上部 3.3m 放坡比 1:0.5,下部 3.1m 放坡比 1:0.9,大于 5.3.1 边坡安全稳定系数要求。符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00-2002)中二类边坡圆弧滑动法稳定安全系数要求。基坑边坡整体安全稳定。第三章 施工部署 1、土方开挖总体施工安排及开挖顺序 土方
15、开挖采用 1.3m斗容积的 230 反铲挖掘机挖土及装车,以自卸式汽车外运,人工清底的预留厚度为 300mm。2、放坡及护坡方式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定额放坡系数,考虑施工的安全性,土方开挖采用自然放坡方式,放坡系数 1:0.9。边坡设置 1.4 米宽卸荷平台(缓步台)1 步,防止基坑边坡土质下滑,上部放坡 1:0.5。在基坑西侧设置上下通行坡道。坡道从基坑西侧底部开始。放坡角度为 30o。坡道宽度为 8 米。进行基坑开挖时,先开挖上下施工坡道,供施工车辆运土行驶使用。3、主要机械设备计划 序号 机械设备 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水准仪 DZS3 台 2 测量使用 2 经纬仪 J
16、2 台 1 3 230 挖土机 1.3m3 台 2 挖排土使用 4 铲车 30 台 1 5 运土车辆 辆 10 6 水泵 扬程 15米 台 6 排水使用 7 压路机 振动式 台 1 换填、回填土使用 4、土方工程施工部署安排 由于工期比较紧,现场场地问题,尽快为后续工程施工创造出良好的工作面是本次土方工程的关键所在。要保证在计划工期内完成土方开挖施工,必须有序施工,为了保证土方开挖的顺利进行。土方开挖分层开挖,每层挖深约 3.3m 深进行边坡修整,反复交替进行,直至坑底。具体流程:开挖线放样第一步土方开挖第一步修坡(卸荷平台宽 1400mm)开挖下一步土方直至基坑底。(1)采用 2 台挖土机进
17、行土方开挖,边挖边修坡。(2)开挖过程中遵循顺序开挖,并预留好汽车运土通道。(3)基坑底留 300mm 厚土层人工清底,以减少对土层的扰动。(4)开挖过程中应时时测量挖深,通过放坡系数计算该挖深处的下边缘位置,并由测量人员撒出白灰线进行控制。(5)如果到达坑底后发现基底土层、水源与地勘资料不一致应立即通知建设、监理、设计单位,以便采取措施。5、卸土场地及土方运输路线 因工期较紧,加上后续的工程即将开始施工,为确保现场运输流畅,不影响后续工期的施工,尽快的将挖土外运。在进行排土时制定车辆在场内的行使路线,保证土方顺利开挖。6、施工进度计划:基坑开挖计划工期:2013 年 4 月 9 日201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坑 开挖 专项 施工 方案 冲洗 调节 专家论证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