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含西学中)培训资料.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医药(含西学中)培训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含西学中)培训资料.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not for commercial use 颈椎病的中医治疗 颈型颈椎病主要以颈项和肩背部的疼痛不适、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有的专家认为,颈型颈椎病可归纳为气血凝滞型和风寒湿痹型两种,并根据两种不同分型用古方杨氏蠲痹汤和复元活血汤辨证加减进行治疗。(1)气血凝滞型。多因颈部反复疲劳形成慢性劳损所致。临床上有颈肩背强痛、酸硬,严重者甚至僵斜不能屈伸转侧,活动受限。一般疼痛多局限于某一侧或某一肌群。常表现在晨起、久坐、看书、写文章、看电视等颈项部长时间不动而症状加重,致气血凝滞,经络隔阻,脉多滞涩。治疗以行滞化
2、淤、通行经络,佐以解痉止痛。以复元活血汤加白芍、木瓜、僵蚕、育皮、细辛、葛根为主方,510 剂即可明显见效。(2)风寒湿痹型。多为夜卧当风或雨淋等外感风寒湿邪所致。临床表现以颈项、肩背定位性疼痛,颈项僵直,难于侧转,屈伸功能明显受限,常有强迫性斜颈位,或伴有头痛头沉、恶寒拘急等症。这是由于风寒湿邪凝滞经络,气血淤滞不得行所致,脉多浮缓或弦或紧。治疗时用调和营卫、通达腠理,佐以解痉止痛的方法。以杨式蠲痹汤加葛根、木瓜、细辛、青皮为主方,510 剂即可达到治愈标准。另外,中医药治疗颈椎病主要从活血通络补肾等方面组方用药。颈椎病的患者有手臂的麻木、头晕等症状,中医认为气不通则麻,血不通则木,气血不通
3、则生麻木,可用下方治疗:鸡血藤30 克、骨碎补30 克、淫羊藿10 克、鹿角霜10 克、肉丛蓉20 克、熟地10 克、莱菔子15 克、葛根20 克、松节10 克、全蝎3 克、土鳖虫10 克。上方加水适量,煮取150 毫升,每日两次温服。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 当今社会发展速度快,给人造成了很大的生活压力,人的身体也会出现不同的疾病。而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在疾病治疗上有着其独特之处,很多人都会选择中医来治病和养生。为了让您了解更多的中医类知识,生活家特别准备了丰富的系列资讯,帮助大家对中医有更多的认识。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直肠、结肠黏膜非特异性炎症、溃疡形成为主的病变。临床主要
4、症状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病程迁延,常反复发作。部分病人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本病的诊断多依赖于结肠镜和病理学检查。临床类型分为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急性暴发型、初发型四种,其主要并发症有大出血、穿孔、中毒性巨结肠及癌变等。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痢疾”、“泄泻”、“肠风”、“下利”等范畴。在治疗方面,主张进行辨证治疗,主要分为:肠道湿热证 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便下脓血,便次较多,口干口苦,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肠化湿。方剂:芍药汤。常用药物:黄连、黄芩、白芍、木香、甘草。临证加减:如大便带血,加地榆、仙鹤草、槐花;如热盛入络,出血不止,加水
5、牛角片、赤芍、丹皮、生地、黑山栀;湿浊较重,舌苔垢腻,加石菖蒲、生苡仁、败酱草。虚弱证 主要症状有腹部隐痛,大便溏薄,食欲不振,稍进油腻则腹痛腹泻,神疲乏力,舌质淡,体胖大,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治法:健脾化湿。方剂:参苓白术丸。常用药物:党参、白术、茯苓、山药、扁豆、薏苡仁、砂仁、陈皮、甘草。临证加减:如食欲不振,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加神曲、焦山楂;肝郁脾虚,腹部隐痛,痛则欲泻,合以痛泻要方(白术、白芍、防风、陈皮)加木瓜;脾肾两虚,大便稀薄,或五更黎明腹泻,畏寒怕冷,加理中丸(党参、干姜、白术、甘草)、四神丸(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补骨脂)。肝肾阴虚证 主要症状有大便干结不畅,夹有粘
6、液,或便下脓血,形体消瘦,口干,或有低热,舌质光红无苔有裂纹,脉细数。治法:滋肾养肝。方剂:六味地黄丸。常用药物:干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枸杞子、白芍。临证加减:阴虚络涩不畅,腹痛或腹有包块加当归、桃仁、赤芍、莪术;阴虚血热,便夹鲜血,加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侧柏叶、地榆、仙鹤草;排便不畅,加决明子、何首乌、当归。除了药物治疗外,注意生活的调摄对本病的康复也十分重要,一般宜进食低纤维,低脂肪,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食物,对有或可疑不能耐受的食物,如牛奶、花生等尽量避免,忌食辛冷刺激之品,戒烟酒。腹痛腹泻者,宜食低渣、低脂肪、低乳糖饮食,特别是对病情较重,脓血便明显,营养不良的患者,可
7、采取肠内营养加肠外营养的方法治疗,病情特别重的,应采取全肠外营养治疗。长期出血的病人,注意补充铁剂。保持心情舒畅,起居有常,避免劳累过度,防止肠道感染,增强体质,对预防本病的发作也可起到一定的作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硬皮病 硬皮病是遍及全球但不常见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病,其发展可以累及多系统,故现代医学称为“系统性硬皮病”。而临床习惯简称“硬皮病”,以突出其皮肤受损为特征。中医对本病则归属於“痹症”范畴的“皮痹”,常由营卫不固或肾阳衰微,风寒、阴寒之邪凝于肌肤,滞于经络,内舍脏腑所形成。硬皮病,现代医学目前尚无满意治疗方法,本人几十年临床中,曾经治愈几例,现介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的病例,与同
8、道交流。孙姓男性患者,43 岁,农民。患者每年深秋农闲开始,外着橡皮衣裤,终日水中摸鱼,直至次年水暖农忙方才辍渔从农。每日傍晚脱去橡皮衣裤背鱼而归,沽酒市脯,酒肉小酣,颇为至乐。加之渔利丰厚,五年未曾间断。摸鱼三年后出现皮肤干燥无汗,虽炎夏酷暑,身躯亦少汗出,并伴肌肤不仁。两年来多处中西医药治疗均未获效,乃于1996 年6 月来我院门诊。查:T36 5,BPl30/80mmHg,胸透心肺正常,血、尿常规均无异常发现。血查血沉10mm/n,抗“O”500u。素体健康,父母及家庭无类似病史。检查躯干四肢毛孔粗糙,不润泽,皮肤硬如皮革,缺乏弹性,压之作痛,知觉欠敏感,伸屈活动尚正常,据其妻介绍,夜间
9、皮肤温度较以往降低,诊脉沉,舌苔白腻。辨证认为:橡皮渔衣衣裤相连与体外空气隔绝,虽冰河冻水,下河摸鱼亦不觉冷,反而汗出溱溱,内衣常有潮湿感,汗凝肌肤毛窍闭塞,卫气不能宣布,痰湿淤滞腠理,经络气血不能畅通循行而致肌肤硬如皮革。欲使肌肤回软必须通其毛窍,祛其淤塞,温经散寒,疏通腠理。药用:麻黄5g、制附子6g、细辛3g、甘草6g、法半夏10g、茯苓10g、桂枝6g、赤芍10g、陈皮6g、大枣5 枚、生姜3 片,水煎服。药服10 帖肌肤略润,苔腻得化,因去化痰之半夏加桃仁以活血。又服10 帖,身有少量汗出,肌肤尚未恢复润泽。减麻黄、细辛用量,赤芍改为白芍,加黄芪30g、当归10g 以补气养血而和经络
10、。再服15 帖,身躯汗出如同常人,肌肤润泽,皮肤弹性基本正常,但有两腿酸重感。因之删去麻黄、细辛,加生苡仁、木瓜化湿和络以宣痹通络,连服20 帖。治疗两月诸证悉除,停止渔业,迄今未曾复发。麻黄附子细辛汤为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细者”的方剂。药由麻黄、附子、细辛三味组成。麻黄散太阳之表寒,附子温少阴之里寒,细辛为肾经表药,联系其音有助于温里达表,故对肾阳虚衰寒邪侵袭,出现精神萎靡、想睡而睡不着、脉沉细的少阴病兼有太阳表邪而反发热者,服之汗出而愈。本例硬皮病何以用麻附细辛汤加味治疗服之辄效?盖橡皮衣裤与空气隔绝,卫气不得宣发,汗液粘附内衣,凝滞腠理,久之汗腺闭塞,经络无法贯
11、通循行,风寒与寒湿不得外达而内逼,肾阳为伤,痰湿不化,以致肌肤粗糙不润,无汗而硬。方中麻黄辛温,为肺家专药,肺主皮毛,有发汗解肌、调血脉、通九窍、开毛窍之功;桂枝通阳,助麻黄疏通腠理驱寒从汗腺外出,二药用以为君。附子大热,纯阳,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能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逐在表之风寒,能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在里之寒湿。细辛辛温,散风寒疗痹痛,行血发汗,能发少阴之汗,用以为臣。赤芍活血,二陈化痰以为佐,甘草和诸药、姜枣调营卫以为使。诸药相配具有温经发表、疏通腠理、温阳化湿之功,故药后肌肤渐润,阳气宣通,痰湿乃化。其后加桃仁配赤芍以活血,加黄芪、当归,补气养血,有金匮血痹虚劳篇黄芪桂枝
12、五物之意,温经益气、活血通络,以治肌肤不仁,最后删麻黄、细辛,加苡仁、木瓜化湿宣痹。立法紧扣病机,用药丝丝入扣,三年顽疾得以两月治愈。古方今病,并非不合,贵在选用恰当,加减化裁,得其宜耳。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 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技术 肩关节周围炎是肩痛和活动受限为特征,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是肩部的疼痛以及后期伴有关节功能障碍。适应症: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粘连前期和粘连期)禁忌症:1、年龄在 65 岁以上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以及对电刺激过度敏感者;2、合并肩部骨折未愈合者;长期服用(接受)其它药物(治法)以及采取综合治疗者;3、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
13、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特 色:无创伤,可避免感染或疾病的传播,不致引起人们的恐惧,易操作,经济。治疗方法简介:1、使用器械:LH202H 型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 2、首次接受治疗的患者,治疗前先对其进行痛阈及肩关节活动功能水平测定并记录;3、取穴:肩周炎患侧穴位肩前与肩,外关与合谷;4、选用韩氏经皮神经刺激仪;5、操作:两对电极(带有直径为 3 厘米的不干胶电极板)分别粘贴连接肩部二穴和合谷、外关二穴,刺激参数为:连续波、高频(100Hz)刺激 10 分钟后转为低频(2Hz)刺激 30 分钟,强度 102mA。隔日治疗;6、每次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痛阈及肩关节活动功能进行再次测定和记录;技
14、术关键环节:1、A 输出端连接病灶侧的肩前与两穴。B 输出端连接于远端外关与合谷两穴。连接完成后,渐次增加各输出端的强度直至适量;2、痛阈测定避免患者的主观因素和操作者的诱导因素;3、肩关节活动范围测定肩部内旋、外旋测定时,肩外展达不到90时,采取最大外展。所有操作避免患者保护性耸肩行为;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研究过程中未出现晕厥、皮损等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出现病情加重、严重并发症或不良反应者,如系本实验干预措施所引起,应立即停止治疗,采取相应纠正措施,并进行详细记录。经济学评价:和针刺或电针相比,经皮穴位电刺激电极不刺入机体,整个研究过程中所有患者无皮肤过敏现象出现,没有皮肤损伤,
15、可避免感染或疾病的传播,不致引起人们的恐惧,因而在临床上更易为患者接受。其次自粘皮肤电极可反复使用,减少了应用电针治疗或药物治疗时的费用消耗,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试验结果显示,对于瘀滞型肩周炎患者,经皮穴位电刺激可达到与电针相似的治疗效果。因此,认为经皮穴位电刺激是一种比较适宜推广的诊疗方法。浅谈小针刀疗法在颈肩腰腿痛病的体会 颈肩腰腿痛是临床上常见病症,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在临床上由于其缠绵难愈反复发作,根治难,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究竟该如何诊断与治疗,如何预防与锻炼,已引起医学界和广大患者的重视。颈肩腰腿痛属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的范畴。其病因有很多,一般与年龄、体质、长期久坐、伏案工
16、作、过多地使用空调、风扇,工作紧张、休息睡眠明显减少、高脂饮食、过度肥胖、户外活动和运动锻炼明显减少等等有关。虽然引起的病因很多,但基本病理变化却是一致的,即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和粘连变性,引起肌肉紧张痉挛,产生疼痛。亦可概括为粘连、挛缩、瘢痕、堵塞四大病理因素。常见病包括: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背肌筋膜炎、棘上韧带损伤、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等疾病。因起病比较隐蔽,症状不典型或疼痛时轻时重,有时甚至可自行缓解,因而不被广大患者所认识,从而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本病治疗方法较多,如按摩、针灸、理疗、牵引、熏蒸、正脊、刮痧、埋线、手术、小针刀等,每种
17、方法有不同的适应症和优势。在这里,浅谈一下小针刀疗法在颈肩腰腿痛病中的一些体会。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是在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方法形成的。小针刀疗法操作的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等不同开工的刺激,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其适应证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小针刀是一种形如针灸针,直径 0.8 毫米,前端平口带刃的新型医疗器具,巧妙地整合了针灸针和手术刀两种器械的优势,并兼具二者的治疗特点,能无痛苦的进入病损组织,进行松解、疏通、剥离及经络调整。因为是准确无误的针对性治疗,因此疗效快而迅捷,解决了过去治疗学上一些无
18、法解决的问题,治愈了大量以常规方法难以治愈的多类顽症。如:各种陈旧性软组织损伤,严重的颈、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椎体滑脱、肩周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畸形、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强直性脊柱炎及外伤导致的驼背、骨折后遗症等等。大部分都能 1-2 次见效,3-5 次治愈,且治疗简单(一般 5-7 天一次,一次 10-20 分钟),痛苦小,无后遗症,无需住院,费用相对较省,经全国 300 多万病例验证,治愈率高达 88.5%,总有效率为 98.6%。可以说,针刀疗法每治愈一个患者,都是一个奇迹的出现,成为被人们广为传送的佳话,小针刀被人们誉为“中华神刀”。软组织因受到跌、扑、闪、挤、压、刺、割和
19、牵拉等,会引起闭合性或开放性损伤。在自我修复后遗留下来一些长久的病变,如神经受损或受压、肌肉萎缩或挛缩、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或粘连增生等,均可会造成局部的或相关部位的酸、麻、胀、痛或功能障碍,小针刀的创始者朱汉章教授将此称之为动静态平衡失调。软组织发生损伤或炎症后机体会进行自我修复,部分病变会完全恢复正常,然而部分病变也会在修复过程中出现粘连、挛缩和疤痕形成,使肌肉、肌腱、韧带、神经、血管及筋膜之间产生粘连,并卡压神经或血管,从而导致局部病变部位和相应的支配区域出现缺血缺氧,进而出现疼痛、麻木或功能障碍。小针刀治疗的主要原理就在于剥离粘连、松解肌肉或筋膜,使神经、血管及肌肉的卡压得以解除,从
20、而恢复机体的动静态平衡。目前通过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现,小针刀在疼痛部位、穴位给予刺激时还可以改善局部的电子场、调节局部神经的功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内分泌功能,通过反馈使全身恢复动静态平衡稳定,这和传统的中医针灸原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小针刀治疗慢性颈肩腰腿痛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不用住院、操作时间短、病人痛苦小、费用低、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自 1987 年在全国推广以来,在疼痛性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处 方 书 写 规 范 一位病人拿着中药处方上药店抓药。哪承想,为了把药抓好,竟用手机给大夫打了 3 个电话。原来,处方上有 3 味中药写得不是很清楚,调剂师让病人请教医生:处
21、方上写的“黄芪”是“生黄芪”还是“炙黄芪”,“大黄”是“生大黄”还是“熟大黄”,“何首乌”是“生首乌”还是“制首乌”?诸如此类的例子在临床上并不罕见。有些中医大夫在开处方时,往往不太注意中药名称的规范书写,结果给病人和调剂师带来不必要 的麻烦。光带来麻烦还是小事儿,假如抓错了药,病人吃后引起这样 那样的不良反应,其责任又该由谁来负呢?因此,本着对病人负责的 态度,中药名称的书写还是规范为好。比如上面所提到的,同是黄芪,根据是否经过蜜炙而有生黄芪和 炙黄芪之分,前者偏于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临床多用于 治疗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病证。而后者 则偏于补中益气,临床多用
22、于治疗气虚血脱、脾虚泄泻以及劳倦内伤等一切气血虚衰之证。大黄味苦性寒,根据是否经过酒制而有生大黄 和熟大黄之别,前者气雄力猛,作用沉降,泻下力强,临床多用于清 泻火毒、消导积滞,而后者则泻下力减弱,消炎(消炎食品)止痛,活血化瘀的力 量反而增强。至于何首乌,生首乌偏于滑肠泻下通便,制首乌偏于补益肝肾精血。炮制以后,药物的功效发生了明显变化。难以想象,如 果大夫在书写中药处方时规范欠佳,不同药店的调剂师在抓药时又“各自为政”,最终抓出的方子会是什么样。除炮制以外,中药的某些同名异物现象也使得药名的书写来不得半点儿含糊。譬如防己,有粉防己(又名汉防己)和广防己(又名木防己)之分,前者来源于防己科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药 西学 培训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