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与改革建议.pdf
《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与改革建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与改革建议.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我 国 社 会 保 障 制 度 的 问 题 与 改 革 建 议 摘要:社会保障既是一个分配问题,也是一种政府行为,单靠市场机制无法实现;社会保障与财政分配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保障具有财政分配的性质,是国家财政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同时,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障具有能动作用,因此,社会保障客观上要求国家财政参与分配和管理;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问题,改革,建议 社会保障是维护社会安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社会经济制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正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初期,新旧体制的转换尚需时日而又迫在眉睫,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探索社会保障的经济学理论
2、,明确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对于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步伐,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一、社会保障的内容和功能;一关于社会保障的定义;社会保障,亦称“社会安全”;这一概念首先为官方使用的是美国于1935 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案;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数十年来,国内外对社会保障的涵义有如下几种代表性的解释:1.社会保障是指通过再分配国民收入,使社会公众在就业、生活、医疗教育、养老诸方面的基本条件得到保证的各种制度和安排的
3、统称;2.社会保障是指保障个人及家庭的经济收入和社会福利等公益事务的原则和实践;社会保障计划旨在帮助个人及其家庭免于因失业、年老、疾病或死亡而在收入上受到的损失,并通过公益服务如医疗保险和家庭经济补助提高其福利;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计划、保健和福利事业以及各种维护收入的计划;3.社会保障是为了给失去劳动能力者因年老、残疾、疾病和生育提供物质保证而组织和使用集中性货币资金的主要形式;4.社会保障,是社会国家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形成社会消费基金,对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以保证社会安定的一切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综上所述,可以认为:社会保障
4、是国家为了履行其社会管理职能,通过立法,以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形式,向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物质帮助,以保证社会安定的各种制度和安排的统一;二社会保障的涵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社会保障是一种社会稳定机制,即以政府干预来弥补市场失灵,以消除竞争机制运行中产生的社会不安定因素,保证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运行;2.社会保障是以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形式为公民提供健康保障和最低收入保障,其保障所提供的基本生活资料具有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公共产品特性;3.社会保障由政府依法组织实施,保障资金来源于国家、企业和个人三个方面,政府财政负有重大责任,但不排除企业和个人的义务;4.
5、社会保障是一种强制性的社会行为,即国家以立法的形式确定其范围、资金来源及支付标准等基本内容,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该任务的完成;5.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处于特殊状态因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灾害等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遇到困难的社会成员;总而言之,社会保障制度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被誉为社会的;稳定器”、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相应地;社会保障具有以下主要功能:保障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调节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社会的公平;二、社会保障分配与财政分配的关系;一社会保障分配具有财政分配的性质;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由私人经济部门和公共经济部门构成的“混
6、合经济”,其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收入分配也以市场机制作为基础性调节工具;但在市场经济中,确实存在一些由于各种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处于困境的社会成员,市场机制不能提供其生活所必须的物质条件;这是单纯市场分配的一个重大缺陷,即市场失灵;恰如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所描述的:“完全不受限制的市场制度可能使某些人缺乏收入以致饿死,而其他的人得到不合适的或过多的收入;因此,公民们通过他们的政府,用政府的支出来补充某些人的实际货币收入;例如,它给公民提供医疗并对在失业或年老时期需要帮助的人给予按月的津贴;最低生活标准已经广泛地成为现时代的目标;”市场失灵是市场经济在其自身运行中必然产生的缺
7、陷或弊病,仅靠市场机制本身是难以克服的,只能或最好通过政府公共活动即国家财政以社会保障的方式加以解决;财政部门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操作中,采用转移支付的方式,给予这些特殊的社会成员以基本物质生活保证;同时,凭借公共权力和私人部门征税,既为公共部门提供公共产品和实行转移支付筹措资金,又在征税过程中进一步“课富济贫”,缓解社会分配不公;这种在市场失灵领域中发挥作用的社会保障制度,无疑具有财政属性,其资金体现了财政资金的性质;二社会保障是国家财政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社会保障作为国家财政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主要表现在“自动稳定器”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两个方面;二者通过调整经济总量,使财
8、政收支向国家要求的方向靠拢;在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经济萧条时,个人收入普遍下降,更多人的收入低于贫困线;加入领取或接受政府财政救济的行列;这将使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增加社会需求规模,刺激市场尽快复苏;在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过热时,个人收入也急速提高,更多人的收入超过贫困线,这将减少领取财政性补贴的人口数量:这使得财政支出小于财政收入,至少可以缩小财政赤字规模,相对减少社会需求规模,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一社会保障费用的增长速度向低于经济发展速度转变;社会保障费用的增速度应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两者保持一种适当的比例,这样才有利于经济持续增长与社会稳定;由于我国原有社会保障严重滞后
9、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费用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以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发展;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它应逐渐转为低于经济发展速度;二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经济发展呈东、中、西梯度发展态势,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社会保障的地区发展亦极不平衡;发达地区人均全年离退休金比欠发达地区高%;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差距也是前者远比后者高;社会保障的地区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经济效益;但是在短期内这种地区发展的极不平衡性还不会有很大的改变.而且还可能扩大,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高于西
10、北、西南边远区仍然是大趋势;三二元经济结构决定我国社会保障的二元化格局;我国近 60%人口在农村,但农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仅占国民收入总额的30%;而近40%的城市人口却创造国民收人的70%;发达的城市经济与欠发达的农村经济同时并存,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同时并存;这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这种二元经济结构决定,我国过大的城乡差别制约着社会保障总体水平的提高;城乡社会保障发展水平的客观差距,具有深刻的经济和社会背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无法改变;因此,城乡社会保障的改革和建设还应从实际出发,分别发展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模式;在解决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使农业人口按照现代化的国家标志降到3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保障制度 问题 改革 建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