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精心梳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精心梳理.pdf(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精心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饱、满足)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秦伯说(“说”通“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敢以烦执事 古义: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个人,指秦穆公今义:尊称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晋军函陵,秦军 南驻军 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 既东封郑以为疆界 与郑人盟结盟
2、 名词作壮语:夜缒而出在夜间 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既东封郑向东 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 君亦无所害损害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年轻 越国以鄙远远方的国家 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以乱易整,不武乱:混乱相攻;整:联合一致 四、特殊句式:省略句:省主语 辞曰许之夜缒而出 省宾语 敢以烦执事 省介词“于”晋军函陵,秦军 南 倒装句:壮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言于郑伯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 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 固定句式:焉 (为什么要、何必)焉用亡郑以陪邻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3、)、文学常识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着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以春秋叙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近二十万字,左传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史着作,也是先秦着名的文学作品,是后代散文的典范。勾践灭吴、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南至于句无(“句”同“勾”)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藩(“帅”同“率”,带领)令壮者无取老妇(“取”同“娶”)将免者以告(“免”同“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政”通“征”,指赋税徭役)而摩厉之于义(“摩厉”同“磨砺”)其有敢
4、不尽力者乎(“其”同“岂”,表诘问,难道)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二、古今异义: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古义:武士今义:坏人的帮凶 然后乃求谋臣 古义:这之后今义: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 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义:这里指原野今义:黄河中下游地区 吊有忧 古义:慰问今义:祭奠死者、吊唁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篾,广运百里 古义:到 义:表示到达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丈夫二十不取 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妻子的配偶 国之孺子之游者 古义:年轻人今义:小孩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古义:十万今义:万万 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
5、旅退 古义:同进同退今义:形容自己没有什么主张,跟着别人走 三、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宦士三百人于吴(名词用作使动)使做帝王的仆隶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以礼对待 无不 也给食物吃 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穿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穿 进则思赏,退则思刑赏:受到奖赏;刑:收到刑罚 名词作壮语: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篾,广运百里向南;向北;向东;向西 必庙礼之在庙堂上 动词活用:使动用法: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使暴露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使退 服之而已使降服、使服从 为动用法: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为报仇 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为报仇 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6、为死 形容词活用:形容词用作名词:以待乏也物质匮乏的时候 吊有忧,贺有喜忧:忧愁的事;喜:高兴的事 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羞恶之心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使蒙羞、使侮辱 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洁:使洁;美:使美;饱:使饱 四、特殊句式:倒装句:壮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号令于三军曰 遂使之行成于吴 勾践说于国人曰 宾语前置 何后之有?定语后置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四方之士来者 判断句: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 固定句式:无乃乎?(恐怕、只怕)无乃后乎?(恐怕是太晚了吧?)、文学常识 勾践灭吴节选自国语。国语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前 990)到周贞定王十六
7、年(前 453)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相传作者为左丘明,由于内容与 左传 较接近,故又有“春秋外传”之称。颇具史料价值,文字质朴简练,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着作。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徐公来,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二、古今异义:明日,客从外来 古义:第二天今义:将要到来的下一天 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今义:田地疆域 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指责今义:恶意中伤 三、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朝服衣冠穿戴 名词作壮语:朝服衣冠在早上 暮寝而思之在晚上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动词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形容词活用:用作动词: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
8、爱 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认为美 四、特殊句式:省略句:省主语 谓其妻曰孰视之窥镜而自视 省宾语 与座谈 省介词“于”闻之客曰 倒装句:壮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能谤讥于市朝 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 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固定句式:孰与 (与相比,谁)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谁美?)、文学常识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又名国策,是记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历史的着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
9、辞说。触龙说赵太后、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少益耆食 (“耆”通“嗜”,喜爱)必勿使反 (“反”通“返”,返回)俸厚而无劳 (“奉”通“俸”,俸禄)二、古今异义:太后明谓左右 古义:侍从、近臣今义:方位名词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古义:男子的统称今义:妻子的配偶 至于赵之为赵 古义:到、上推到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三、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赵王之子孙侯者封侯 老臣病足患病 质于齐做人质 名词作壮语:日饮食得无衰乎每天 动词活用:用作名词:其继有在者乎继承人、后嗣 使动用法:没死以闻使闻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地位尊贵 形容词的为动用法:念悲其远也为伤心 四、特殊句式:倒装句:壮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10、)赵氏求救于齐 甚于妇人 贤于长安君 和于身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宾语前置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判断句 非弗思也 固定句式 得无乎?(恐怕吧?莫非吧?)日食饮得无衰乎?(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文学常识 触龙说赵太后选自战国策。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鼓瑟希,铿尔 (“希”同“稀”,稀疏)莫春者,春服既成 (“莫”同“暮”)唯求则非邦也与 (“与”同“欤”)二、古今异义:居则曰 古义:闲居、平日今义:居住 比及三年 古义:等到今义:比较 加之以师旅 古义:军队今义:老师 三、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
11、:鼓瑟希弹奏 如会同,端章甫端:穿礼服;章甫:戴礼帽 冠者五六人行冠礼 动词的使动用法:可使足民使富足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小事;大:大事 四、特殊句式:倒装句:宾语前置 不吾知也 毋吾以也 则何以哉 壮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加之以师旅 固定句式:唯也与?(难道?)唯求则非邦也与?(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文学常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体裁为语录体,是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着作。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伦理等各个方面。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
12、人。政治上主张礼治,思想核心是仁,鼓励人们入仕,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斑白,花白)涂有饿莩 (“涂”通“途”,道路)(“莩”通“殍”,饿死的人)无失其时 (“无”通“毋”,不要)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不过)二、古今异义:河内凶 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很 邻国之民不加少 古义:更今义:增加 或百步而后止 古义:有的人,有时今义:表选择的连词 数罟不入污池 古义:细密今义:数字 树之以桑 古义:种植今义:
13、较高大的林木 谷不可胜食也 古义:尽今义:战斗赢得胜利 三、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填然鼓之敲鼓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然而不王者称王 树之以桑种植 王无罪岁怪罪、归咎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为办丧事 动词活用作名词: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谨庠序之教认真从事 四、特殊句式:倒装句:宾语前置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壮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树之以桑 判断句:是亦走也 非我也,岁也、文学常识 寡人之于国也节选自孟子。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着
14、作之一。孟子,战国时期邹人,名轲,字子舆,着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主张仁政,强调“民贵君轻”,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人性问题上,孟子提出“性善论”。劝学、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以为轮 (“”通“”,用火熨木使弯曲)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有”通“又”)(“暴”通“曝”,晒)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二、古今异义: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 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 劝学 古义:勉励、劝勉今义:劝告 故木受绳则直 古义:拉直
15、的墨线今义:绳子 声非加疾也 古义:强、声音宏大今义:疾病 假舆马者 古义:借助、利用今义:与“真”相对 三、词类活用:名词作壮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动词的使动用法:以为轮使弯曲 四、特殊句式:倒装句: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壮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判断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固定句式:无以 (没有用来的办法)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不汇聚细流,就无法成为江
16、海。)、文学常识 劝学节选自荀子。荀子 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着,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荀子,战国时期赵国人,名况,是着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着作因避汉宣帝刘洵讳,写作“孙卿”。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他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秋水、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泾流之大 (“泾”通“径”,直流的水波)不辩牛马 (“辩”通“辨”,分辨)二、古今异
17、义: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古义:到达今义:表示事情发展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件事 东面而视 古义:面向东今义:东边,表示方向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义:修养很高、明白事理的人今义:不吝啬、自然不拘束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古义:文中指面部今义:事物本来的样子 百川灌河 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三、词类活用:名词作壮语:秋水时至按时令 顺流而东行向东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夷少:小看;轻:轻视 四、特殊句式:倒装句:宾语前置 以为莫己若 我之谓也 定语后置 闻道百 被动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判断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固定句式:以为(认为)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18、。(认为天下的壮美景致已是全都在自己这儿了。)非则 (不是,就)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我若不是来到您的门前,那可就糟糕了。)、文学常识 秋水节选自庄子。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着。现存 33 篇,包括内篇 7 篇,外篇 15 篇,杂篇 11 篇。庄子,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名周,大体育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奇特,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
19、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第二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过秦论、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合从缔交 (“从”通“纵”)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兴)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影子)始皇既没 (“没”通“殁”)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何”通“呵”)二、古今异义:流血漂橹 古义:盾牌今义:划船工具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九国之师 古义:军队今义:指隶属于军或集团军的一个编制单位 以为桂林、象郡 古义:把划为今义:认为 赢粮而景从 古义:担负、背负今义:胜或获得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古义:吝惜今义:喜欢
20、 三、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以破翁作;绳:用草绳系 名词作壮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一样;包:像包囊一样;囊:像口天下云集响应云:像云那样;响:像回声赢粮而景从像影子那样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 侯内:对内;外:对外 南取汉中向南 形容词活用:活用作动词:尊贤而重士敬重、看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变小;弱:变弱 使动用法:会盟而谋弱秦使变弱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愚昧 动词的使动用法:外连横而斗诸侯使相斗 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 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去 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使漂 四、特殊句式:壮语后置(介词结构后
21、置):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判断句: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被动句:为天下笑者,何也?省略句:省宾语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省介词“于”威震四海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身死人手委命下吏、文学常识 过秦论是“贾谊的政治过失”的史论。分上、中、下三篇,课文选自新书,是上篇。贾谊,西汉洛阳人,政论家、文学家。鸿门宴、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
2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坐”通“座”)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皆为龙虎,成五采 (“采”通“彩”)二、古今异义:范增说项羽曰 古义:劝说、劝告今义:说话 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函谷关以东地区今义:指山东省 亡去不义 古义:离开今义:“往”约为婚姻 古义:结成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太、很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河北省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 再拜献大王
23、足下 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三、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刑人如恐不胜以刀割刺,即杀 籍吏民,封府库登记 沛公军霸上驻军 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范增数目项王用眼睛看、使眼色 名词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间、连夜 吾得兄视之像对待兄长那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那样 头发上指向上 间至军中从小路 动词的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 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近、靠近 四、特殊句式:省略句:省宾语:为击破沛公军欲呼张良与俱去毋从俱死也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则与一生彘肩杀人不如能举竖子不与之谋 省介词“于”沛公军霸上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卫士扑地置之坐上 倒装句:
24、宾语前置 不然,籍何以至此 客何为者 沛公安在 大王来何操 壮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贪于财货 具告以事 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判断句:此天子气也。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所以遣将受关者,受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亚夫者,范增也。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文学常识 鸿门宴节选自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 3000 年的历史。全书共 130 篇,包括本纪 12 篇,世家 30 篇,列传 70 篇,表 10 篇,书 8 篇。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字子长,
25、夏阳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兰亭集序、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趣舍万殊 (“趣”通“取”)二、古今异义: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古义:全、都今义:有盐味 列坐其次 古义:旁边、水边今义:数次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指这些文章今义:文雅 三、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映带左右环绕 一觞一咏喝一杯酒 动词的使动用法: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曲:使弯曲 所以游牧骋怀使放纵 形容词活用:活用作名词:群贤毕至贤士 少长咸集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意动用法: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平等 副词活用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尽情享受(视:眼睛;听:耳朵)数词的意动用法: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 四、
26、特殊句式:省略句:省主语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省宾语 引以为流觞曲水 省介词“于”列坐其次悟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 倒装句:定语后置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壮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当其欣于所遇 不能喻之于怀 亦将有感于斯文 判断句:修禊事也 死生亦大矣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其致一也、文学常识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着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古世称“王右军”。他书的兰亭集序,必以妍丽劲健,为千古书家之范,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着有王右军集。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乃瞻衡宇 (“衡”通“横”,横木)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二、古今异义:觉今是
27、而昨非 是古义:正确今义:判断词,是与非 非古义:错误今义:判断词,是与非 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家中亲属,父母为“亲”,与父母有关 的亲属为“戚”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其成员 三、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策扶老以流憩拄着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划着 名次作状语:园日涉以成趣每天 动词的活用:使动用法:眄庭柯以怡颜使愉快 意动用法:乐琴书以消忧以为乐 悦亲戚之情话以为悦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携幼入室小孩 四、特殊句式:省略句: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倒装句:宾语前置 复驾言兮焉求 壮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农人告予以春及 被动句:既自以心为形役 疑问句:昔惆怅而独悲?田园将芜胡不归
28、?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文学常识 陶渊明,东晋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是着名的田园诗人。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师说、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不从师学习)二、古今异义: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 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小学学校教育 吾从而师之 古义:是两个词,动词“从”和连词“而”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
29、: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三、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名词的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以为耻 不耻相师以为耻 四、特殊句式:省略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倒装句: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或之不解 壮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而耻学于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被动句:不拘于时 判断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文学常识 韩愈,自退之,河阳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二十五岁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国子博士、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他是唐代“古文运
30、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名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阿房宫赋、文言知识点 一、古今异义:直走咸阳 古义:趋向今义:行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指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区攒聚 今义:常用来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韩魏之经营 古义:搜集保存今义:筹划、计划、组织 齐楚之精英 古义:此处指金玉珠宝等物今义:常比喻各行各业宝贵的人才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义:可惜、可爱、使人怜悯今义:怜悯 二、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铛:当作铛;石:当作石;块:当作块;砾:当作砾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龙:出现龙;虹:出现虹 朝歌夜弦歌:唱歌;弦:弹琴 楚人一炬
31、放火 可怜焦土成为焦土 族秦者秦也灭族 名词作状语:骊山北构而西者北:从北;西:向西 廊腰曼回,檐牙高啄腰:像人的腰部;啄:像鸟嘴 辇来于秦乘辇车 朝歌夜弦朝:早上;夜:晚上 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蜂房:像蜂房;水涡:像水涡 名词的意动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镜 数词或用作动词: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三、特殊句式:壮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多于南亩之农夫 判断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雷霆咋惊,宫车过也。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樊川文集。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出身于名门世族,26 岁中进士,曾任黄州、池州等州刺史,官至中书舍人。诗歌清
32、丽自然,有“小杜”之称。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振之以威怒 (“振”通“震”,威吓)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无”通“毋”,不要)二、古今异义:必固其根本 古义:树木的根部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古义:放纵情感今义:尽情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古义:把它当作今义:认为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古义:使心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古义:怨恨今义:责怪 凡百元首 古义:帝王 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义:路人今义:走路 三、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之下 惧谗邪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
33、邪恶之人 动词的使动用法:必固其根本使稳固 宏兹九德使光大 则思正身以黜恶使正 四、特殊句式:壮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判断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魏郑公文集。魏徵,字玄成。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言敢谏着称。种树郭橐驼传、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既然已 (“已”通“矣”)早缫而绪 (“而”通“尔”)二、古今异义:不仰耗其实而已 古义:它的果实今义:实际上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古义:小民今义:品行较差的人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古义:用它作为今义:认为 三、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名我固当命名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用手指甲划 驼业种树以为业 故乡人号之“驼”称、叫 名词作状语:而木之性日以离矣一天天地 形容词活用:活用作动词: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保全 使动用法: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使果实多 四、宾语前置:故不我若也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柳河东集。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由曾任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二十一岁中进士,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运动,曾任礼部员外郎。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又贬为柳州刺史。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散文创作以寓言、山水游记和传记成就最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