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反思.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教学反思.pdf(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那么,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
2、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高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另一方面,有助于我
3、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 1617 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三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
4、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
5、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1物理课案例研究。“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
6、”。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我在设计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课堂教学时,一开始就可以提出问题:能否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地?这时学生十分活跃,议论纷纷:有的会说,将物体上抛,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体飞到外太空,就不再回来了;有的会说,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物体从越高的地方、抛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离越长,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体就落不回地面了;还
7、有的同学可能会进行反驳:落地的跨度长了,可地表就不是一个水平面了;也有的同学说,由匀速圆周运动可知,当重力正好提供它作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绕地球在圆形轨道上运动就不回地面了。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
8、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物理教学反思 方福平 课题:机械能守恒和圆周运动的结合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和圆周运动向心力
9、公式两个知识点的运用能力,学会将两个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解题。通过习题的实践,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学会如何将知识进行整合和迁移。教材分析 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圆周运动向心力的来源。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圆周运动向心力两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教学过程 前面我们学习了机械能守恒定律,那么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什么?只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 只有重力做功等同于物体仅受重力吗?只有重力做功可能出现几种情况?(课件)只有重力做功:、物体仅受重力,只有重力做功自由落体、抛体运动;、物体除受重力外,还受其他外力的作用,但只有重力做功。摆球摆动的过程、小球冲上光滑圆环。情况 2 中的摆球、小球冲光滑圆环物理模型属
10、于圆周运动,而且它们指向圆心的力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因而在实际运用中常把这两个知识点糅合起来,对同学们进行考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机械能守恒和圆周运动的结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机械能守恒和圆周运动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完成学案知识回顾。一、知识回顾 1、机械能守恒定律(1)守恒条件:只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2)表达式:2211+=+kpkpEEEE 22221121+=21+mvmghmvmgh 注意:、h相对于零势面的高度、零势面的选取:(课件)一般选地面;为了解题方便,很多时候选物体运动的最低点,例如摆球、圆形轨道选最低点。、在图中明确定位
11、初、末位置(可用 A、B、C 点表示),列出对应状态下面的kpEE 和。(3)解题步骤、选取研究对象物体系或物体。、根据研究对象经历的物理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做功分析,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恰当地选取参考平面(零势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过程的初、末状态时的机械能。、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进行求解。通过习题 1(1)回顾机械能守恒的解题步骤。2、运用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的技巧:刚才有部分同学完成了习题 1(1)后已经进入了第二问的解答,那么解答第二问时是否还是继续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由于模型是圆周,所以要用到之前的圆周运动的公式,习题 1(2)(定点 A)最低点的向心力由什么力提供?(拉力等于重力
12、吗?)解答计算题时一定要对模型进行受力分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表述(1)公式:r)Tm(rmrvmF向2222=(2)解题技巧:公式左:受力分析,寻找向心力的来源;公式右;根据题目出现的 v,T 选择公式 实际上,真正与机械能守恒有关联的是公式 1 分析习题 1 的解答过程,知识运用:机械能守恒圆周运动,通 公式左 公式右 过习题 1 的解答过程,我们将曾经学到的圆周运动和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两个知识点的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下面我们通过习题 2、3 加深我们对这两个知识点的整合运用的认识。待会请一些同学上台演示解答过程。(投影),总结解题规律。解题的时候一定要进行模型的分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表述。二
13、、习题 1、如图所示把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形成一个摆,摆长为 L,最大偏角为,小球从静止释放,求:(1)小球运动到最低位置时的速度是多大;(2)小球运动到最低位置时绳子的拉力是多大。解:(1)整个过程指向圆心绳拉力不做功,只有小球重力做功 机械能守恒和圆周运动的结合 机械能守恒,以最低点(B)为零势面 小球离零势面高度为cosLLh 初状态起始点 A 点 0Av 末状态最低点 B 点 221=Bmvmgh )cos1(2=2=gLghvB a)小球运动到最低点受重力 mg,绳子的拉力 T rvmmgTFB向B2=)cos23(=mgT 2 如图所示,用长为 L 的轻绳,一端拴
14、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一端固定在 O 点,小球从最低点开始运动,若小球刚好能通过最高点,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求:(1)小球通过最高点的向心力;(2)小球通过最高点的速度;(3)小球通过最低点的速度。(4)小球通过最低点时受到绳子的拉力。解:(1)小球恰能通过最高点(A 点)在最高点时小球只受重力 最高点的向心力 mgF向A O v L 公式左(2)根据 LvmmgFA向2A=求得 gL=Av(3)整个过程,小球在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下做圆周运动,指向圆心拉力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和圆周运动结合 机械能守恒,以最低点(B)点为零势面 2221=21+2BAmvmvLmg 5gL=Bv
15、(4)LvmmgF向2BB=T=mgLvm+=T2B mg6=T 3、AB 是竖直平面内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在下端 B 与光滑水平直轨道相切,如图所示,一小球自 A 点起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已知圆轨道半径为 R,小球的质量为 m,求(1)小球运动到 B 点时的速度;(2)小球经过光滑圆弧轨道的 B 点和光滑水平轨道的 C 点时,所受轨道支持力 FNB、FNC。A B C O 公式右 解:(1)从 A 下滑到 B 的过程,轨道对小球指向圆心的支持力不做功,只有小球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和圆周运动结合 机械能守恒,以 BC 为零势面 221=BmvmgR gRvB2=(2)从 A 到 B 小球做
16、圆周运动 RvmmgFFBNB向B2=mgRgRmmgFNB3=2+=小球从 B 到 C 做匀速直线运动 mgFNC=三、小结机械能守恒和圆周运动的结合的解题技巧 1、根据题意,确定研究对象,建立模型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做功分析,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分析向心力的来源(由那些力提供)3、确定零势面,初、末状态的机械能(定点列出初、末状态的kpEE 和)4、根据机械能守恒和圆周运动的规律列方程联合求解 小结:解题中易漏易错点 四、知识迁移 这节课我们介绍了如何将两个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解答题目的方法,其实机械能守恒定律、圆周运动这些知识点还可以跟更多的其他类型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例如平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物理 教学 反思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