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导学--- 化学反应与能量.pdf





《高三化学导学--- 化学反应与能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导学--- 化学反应与能量.pdf(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三化学高三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与能量【考纲导向】【考纲导向】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3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与反应物及生成物能量的关系。4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化学键变化的关系。5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6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了解HH(反应产物)H(反应物)表达式的含义。7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8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知道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命
2、题分析命题分析】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考查,一是在选择题中单独设题,考查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反应热的比较及盖斯定律的计算;二是在选择题中某一选项出现,多与图像分析相结合;三是在填空题中考查,考查盖斯定律的计算或结合盖斯定律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电化学内容是高考试卷中的常客,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考查往往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两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两电极附近溶液性质的变化、电子的转移或电流方向的判断等。在第 II 卷中会以应用性和综合性进行命题,如与生产生活(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等)相联系,也无机推断、实验及化学计算等学科内知识综合,尤其特别注意燃料电池和新型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分析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核心考点一核
3、心考点一反应热及其表示方法反应热及其表示方法1反应热和焓变(1)反应热是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是化学反应在恒温、恒压条件下放出或吸收的热量。(3)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用一定条件下的焓变表示,符号为H,单位为 kJmol1。2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类型比较定义表示方法形成原因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H0E(反应物)E(生成物)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HE(生成物)形成实质图示E1活化能(反应物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的能量)E2活化能(生成物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的能量)图示HE1E2使用催化剂,E1减小,E2减小,H不变所有的水解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Ba(OH)28H2O 与 NH4C
4、l 的反应反应类型或实例高温CH2O(g)=COH2高温CCO2=2CO考法一考法一反应过程中的焓变反应过程中的焓变【典例【典例 1 1】(2020浙江 7 月选考)关于下列 H的判断正确的是()+CO23(aq)H(aq)=HCO3(aq)CO2HCO3(aq)H2O(l)3(aq)OH(aq)HE1E2使用催化剂,E1减小,E2减小,H 不变所有的中和反应所有的燃烧反应大多数的化合反应活泼金属与水、较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铝热反应H1H2H3H4OH(aq)H+(aq)=H2O(l)OH(aq)CH3COOH(aq)=CH3COO(aq)H2O(l)AH10H20BH1H2CH30H40DH3
5、H4+-CO2【解析】碳酸氢根的电离属于吸热过程,则 CO2所以H10;3的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OH(aq)+H+(aq)=H2O(l)表示强酸和强碱的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 H30;醋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H4H3;综上所述,只有H10,生成物的能量高于反应物的能量,反应的 H 0SiCl4(g)+H2(g)4SiHCl3(g)H203SiCl4(g)+2H2(g)+Si(s)3SiHCl3(g)H32SiCl4(g)+H2(g)+Si(s)+HCl(g)(4)反应的 H3=_(用 H1,H2表示)。I.参加反应的物质是固态的Si、【解析】气态的HCl,生成的是气态的SiHC
6、l3和氢气,反应条件是300,配平后发现 SiHCl3的化学计量数恰好是 1mol,由此可顺利写出该条件下的热化学方程式:Si(s)+3HCl(g)SiHCl3(g)+H2(g)H=-225kJmol-1;II.(4)将反应反向,并与反应直接相加可得反应,所以H3=H2-H1,因H20,所以H3必小于 0,即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答案】Si(s)+3HCl(g)(4)H2-H1SiHCl3(g)+H2(g)H 225kJ mol1考法二考法二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典例【典例 2 2】25、101 k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H 为573 kJmo
7、l1,辛烷的标准燃烧热 H 为5 518 kJmol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9A2H(aq)SO2mol14(aq)2Na(aq)2OH(aq)=Na2SO4(aq)2H2O(l)H573 kJ11BKOH(aq)H2SO4(aq)=K2SO4(aq)H2O(l)H573 kJmol12225CC8H18(l)O2(g)=8CO2(g)9H2O(g)2D2C8H18(l)25O2(g)=16CO2(g)18H2O(l)H5 518 kJmol1H5 518 kJmol1【解析】A 项,所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有两个错误,一是中和热是指反应生成1 mol H2O(l)时的反应热,二是当有
8、BaSO4沉淀生成时,反应的热效应会有所变化,生成1 mol H2O(l)时产生的热量不再是 573 kJ,错误;C 项,燃烧热是指1 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物质时所产生的热量,这时产物中的水应为液态水,错误;D 项,当 2 mol 液态辛烷完全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为11 036 kJ,错误。【答案】B考法三考法三焓变的判断与比较【典例【典例 3 3】(2014江苏化学)已知:C(s)O2(g)=CO2(g)H1CO2(g)C(s)=2CO(g)H22CO(g)O2(g)=2CO2(g)H34Fe(s)3O2(g)=2Fe2O3(s)H43CO(g)Fe2O3(s)=3CO2(g)2F
9、e(s)H5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A.H10,H30B.H20,H40C.H1H2H3D.H3H4H5【解析】设题中反应由上到下分别为、,反应为碳的燃烧,是放热反应,H10,反应为 CO 的燃烧,是放热反应,H30,反应为铁的氧化反应(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H40,A、B 错误;C 项,由于反应反应反应,所以H1H2H3,正确;DH4H52项,反应(反应反应2)/3,所以 H3,错误。3【答案】C考法四考法四盖斯定律的简单运用盖斯定律的简单运用【典例四】【典例四】(2020北京卷)依据图示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墨燃烧是放热反应B1molC(石墨)和 1molCO 分
10、别在足量 O2中燃烧,全部转化为CO2,前者放热多CC(石墨)+CO2(g)=2CO(g)H=H1-H2D化学反应的 H,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解析】A所有的燃烧都是放热反应,根据图示,C(石墨)+O2(g)=CO2(g)H1=-3935kJ/mol,H10,则石墨燃烧是放热反应,故 A 正确;B根据图示,C(石墨)+O2(g)=CO2(g)H1=-3935kJ/mol,CO(g)+1O2(g)=CO2(g)H2=-2830kJ/mol,根据反应可知都是放热反应,1molC(石墨)和 1molCO 分别在足量 O22中燃烧,全部转化为 CO2,1molC(石墨)放热多,
11、故 B 正确;C根据 B 项分析,C(石墨)+O2(g)=CO2(g)H1=-3935kJ/mol,CO(g)+1O2(g)=CO2(g)H2=-2830kJ/mol,根据盖斯定律-2 可得:C(石21 0墨)+CO2(g)=2CO(g)H=H1-2H2,故C 错误;D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化学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故D 正确;故选 C。【答案】C考法五考法五盖斯定律的综合运用盖斯定律的综合运用【典例【典例 5 5】(2017新课标卷)近期发现,H2S 是继 NO、CO 之后的第三个生命体系气体信号分子,它具有参与调节神经信号传递、舒张血管减轻高血压的功能。回答下
12、列问题:(2)下图是通过热化学循环在较低温度下由水或硫化氢分解制备氢气的反应系统原理。通过计算,可知系统()和系统()制氢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制得等量 H2所需能量较少的是_。【解析】(2)H2SO4(aq)=SO2(g)+H2O(l)+1O2(g)H1=327kJ/mol2SO2(g)+I2(s)+2H2O(l)=2HI(aq)+H2SO4(aq)H2=151kJ/mol2HI(aq)=H2(g)+I2(s)H3=110kJ/molH2S(g)+H2SO4(aq)=S(s)+SO2(g)+2H2O(l)H4=61kJ/mol+,整理可得系统(I)的热化学方程式 H2O(l)=H2(g
13、)+1O2(g)H=+286kJ/mol;2+,整理可得系统(II)的热化学方程式 H2S(g)+=H2(g)+S(s)H=+20kJ/mol。根据系统 I、系统 II 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每反应产生 1mol 氢气,后者吸收的热量比前者少,所以制取等量的 H2所需能量较少的是系统 II。【答案】(2)H2O(l)=H2(g)+O2(g)H=+286 kJ/mol系统(II)H2S(g)=H2(g)+S(s)H=+20 kJ/mol比较反应热大小的四个注意要点(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物质的气、液、固三态的变化与反应热的关系。(2)H 的符号: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时,不要只比较H 数值的大小,还
14、要考虑其符号。(3)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相同时,参加反应物质的量越多,放热反应的 H 越小,吸热反应的 H 越大。(4)反应的程度: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状态相同时,反应的程度越大,热量变化越大。1 1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选项A已知条件H2的燃烧热为 a kJmol11 mol SO2、0.5 mol O2完全反应后,放出热量 983 kJH(aq)OH(aq)=H2O(l)H573 kJmol131 g白磷比31 g红磷能量多b kJ热化学方程式点燃H2Cl2=2HClHa kJmol12SO2(g)O2(g)H983 kJmol1H2SO4(aq)Ba(OH)2(
15、aq)=BaSO4(s)2H2O(l)H1146 kJmol1P4(白磷,s)=4P(红磷,s)H4b kJmol1B2SO3(g)CD【答案】D【解析】选项A 中符合已知条件的应是H2和 O2反应,A 错;H 应为1966 kJmol1,B 错;选项C 中由于生成 BaSO4沉淀,放出的热量大于1146 kJ,C 错。2根据如图所给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48 g 碳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为1 574 kJmol1B2C(s)O2(g)=2CO(g)H2210 kJmol1C2CO2(g)=2CO(g)O2(g)H2830 kJmol1DC(s)O2(g)=CO2(s)H3935 kJmol
16、1【答案】B【解析】48 g C 完全燃烧放热为 3935 kJmol14 mol1 574 kJ,不是1 574 kJmol1,故A 错误;据图示可知,1 mol C 燃烧生成 CO 放热 393 5 kJ283 0 kJ110 5 kJ,所以 2 mol C 燃烧生成 CO 放热 221 0kJ,故 B 正确;1 mol CO 燃烧生成 1 mol 二氧化碳放热 2830 kJ,所以 2CO2(g)=2CO(g)O2(g)H5660 kJmol1,故 C 错误;应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是固态,故D 错误。3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1 mol Cl、ClOx(x1,2,3,4)的能量(kJ)相
17、对大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1 2A.e是 ClO3B.bac反应的活化能为 60 kJmol1C.a、b、c、d、e中 c最稳定D.bad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ClO(aq)=ClO3(aq)2Cl(aq)H 116 kJmol1【答案】D【解析】A 项,e中 Cl元素化合价为7 价,而ClO3中 Cl元素化合价为5 价,错误;B 项,bac反应的活化能为 40 kJmol1,错误;C 项,a、b、c、d、e中 a能量最低,所以最稳定,错误;D 项,bad,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得该反应方程式为3ClO=ClO32Cl,反应热64 kJmol12 0 kJmol13 60kJ mol
18、1116 kJ mol1,所以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ClO(aq)=ClO3(aq)2Cl(aq)H 116kJ mol1,正确。4(2019浙江 4 月选考)MgCO3和 CaCO3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M Ca、Mg):M2+(g)CO32-(g)M2+(g)O2(g)CO2(g)已知:离子电荷相同时,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H1(MgCO3)H1(CaCO3)0B H2(MgCO3)H2(CaCO3)0C H1(CaCO3)H1(MgCO3)H3(CaO)H3(MgO)D 对于 MgCO3和 CaCO3,H1 H2 H3【答案】C【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得 H=H1+H2
19、+H3,又易知 Ca2+半径大于 Mg2+半径,所以 CaCO3的离子键强度弱于 MgCO3,CaO 的离子键强度弱于 MgO。A 项,H1表示断裂 CO32-和 M2+的离子键所吸收的能量,离子键强度越大,吸收的能量越大,因而 H1(MgCO3)H1(CaCO3)0,A 项正确;B 项,H2表示断裂 CO32-中共价键形成 O2和 CO2吸收的能量,与M2+无关,因而H2(MgCO3)H2(CaCO3)0,B 项正C 项,H3为负值,确;由上可知 H1(CaCO3)-H1(MgCO3)H3(MgO),H3(CaO)-H3(MgO)0,C 项错误;D 项,由上分析可知 H1+H20,H3M(C
20、u2),故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正确;D 项,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电解过程中 Zn2通过交换膜移向正极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阴离子是不能通过交换膜的,错误。【答案】C考法二考法二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应用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应用【典例【典例 2 2】有 a、b、c、d 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实验装置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实验装置a 极质量减小;b极质量增加b极有气体产生;d 极溶解;c 极有c 极无变化气体产生电流从 a 极流向d 极部分实验现象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abcdB.bcdaC.dabcD.abdc【解析】把四个实验从左到右分别编号为、,则由实验可知,a 作原
21、电池负极,b 作原电池正极,金属活动性:ab;由实验可知,b 极有气体产生,c 极无变化,则活动性:bc;由实验可知,d 极溶解,则 d 作原电池负极,c 作正极,活动性:dc;由实验可知,电流从 a 极流向 d 极,则 d极为原电池负极,a 极为原电池正极,活动性:da。综合所述可知活动性:dabc。【答案】C1 6考法三考法三新型燃料电池新型燃料电池【典例【典例 3 3】【20202020 新课标卷】新课标卷】一种高性能的碱性硼化钒(VB2)空气电池如下图所示,其中在VB2电极发生反应:VB2+16OH-11e=VO43-+2B(OH)4-+4H2O,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负
22、载通过 0.04 mol 电子时,有 0.224 L(标准状况)O2参与反应B正极区溶液的 pH 降低、负极区溶液的 pH 升高C电池总反应为 4VB2+11O2+20OH-+6H2O=8B(OH)4-+4VO43-D电流由复合碳电极经负载、VB2电极、KOH 溶液回到复合碳电极【解析】根据图示的电池结构,左侧VB2发生失电子的反应生成VO43-和 B(OH)4-,反应的电极方程式如题干所示,右侧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得电子的反应生成OH-,反应的电极方程式为O2+4e-+2H2O=4OH-,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4VB2+11O2+20OH-+6H2O=8B(OH)4-+4VO43-。A 项,当负
23、极通过0.04mol 电子时,正极也通过 0.04mol 电子,根据正极的电极方程式,通过0.04mol 电子消耗 0.01mol 氧气,在标况下为 0.224L,A 正确;B 项,反应过程中正极生成大量的OH-使正极区 pH 升高,负极消耗 OH-使负极区 OH-浓度减小 pH降低,B 错误;C 项,根据分析,电池的总反应为4VB2+11O2+20OH-+6H2O=8B(OH)4-+4VO43-,C 正确;D项,电池中,电子由 VB2电极经负载流向复合碳电极,电流流向与电子流向相反,则电流流向为复合碳电极负载VB2电极KOH 溶液复合碳电极,D 正确;故选 B。【答案】B考法四考法四二次电池
24、二次电池【典例【典例 4 4】(2021 年 1 月浙江选考)镍镉电池是二次电池,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L 为小灯泡,K1、K2为开关,a、b 为直流电源的两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断开 K2、合上 K1,镍镉电池能量转化形式:化学能电能B断开 K1、合上 K2,电极 A 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C电极 B 发生氧化反应过程中,溶液中KOH 浓度不变D镍镉二次电池的总反应式:Cd+2NiOOH+2H2OCa(OH)2+2Ni(OH)21 7【解析】根据图示,电极A 充电时为阴极,则放电时电极A 为负极,负极上 Cd 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 Cd(OH)2,负极反应式为 Cd-2e-+2OH-
25、=Cd(OH)2,电极 B 充电时为阳极,则放电时电极B 为正极,正极上 NiOOH 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i(OH)2,正极反应式为 2NiOOH+2e-+2H2O=2Ni(OH)2+2OH-,放电时总反应为 Cd+2NiOOH+2H2O=Cd(OH)2+2Ni(OH)2。A 项,断开K2、合上K1,为放电过程,镍镉电池能量转化形式:化学能电能,A 正确;B 项,断开 K1、合上 K2,为充电过程,电极 A 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电极 A 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d(OH)2+2e-=Cd+2OH-,B 正确;C 项,电极 B 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2Ni(OH)2-2e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三化学导学-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 化学反应 能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