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西区剧院的繁盛对中国戏剧产业的启示_应小敏.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伦敦西区剧院的繁盛对中国戏剧产业的启示_应小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伦敦西区剧院的繁盛对中国戏剧产业的启示_应小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戏剧 2015年第 2期总第 160期 伦敦西区剧院的繁盛对 中国戏剧产业的启示 1 应小敏 + 内容提要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 ,伦敦西区剧院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态势,为伦敦赢得 了世界 戏剧之都 和文化创意中心的美名。西区戏剧产业的成功,得益于以下 4个方而:一 是英国政府在文化政策上的创新之举, 一臂之距 制度的实施:二是西区剧院的群聚效应, 正向关联起系列相关产业,从而带动全市经济发展 :三是戏剧产品从生产制作到推广营销,建 立了 一整套创新型的现代化经营管理体制:四是对戏剧教育的重视,为戏剧市场培养了大量 观众和潜在的生产者。西区剧院的成功经验 ,或将给中国戏剧产
2、业发展带来诸多启示。 关键 词:伦敦西区剧院戏剧产业 “ 一臂之距 制度群聚效应 中图分类号 :J82 文章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3-0549 (2015) 02-0046-11 DOI: 10.13917/ki.drama.2015.02.006 Abstract: West End Theatre attendances are running of year-on-year growth in ticket income despite a difficult economic climate in the world, which gains the fame of 44the
3、 world city for thea仕 e” and 44the center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The great success has been attributed to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first, the new policy of “Arms Length Principle” made by U.K. government for culture development. Second, the cluster effect of West End, which clusters
4、related industries and brings along overal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London. Third, a set of systematic innovative management from producing to marketing the theatrical products has been built for promotion. Four, the special notices paid to theater education, which is very helpful to foster consider
5、able audiences and potential theater professionals. Therefore, the achievements gained by West End will inspire Chinese theater industry in various ways. Keywords: West End, theatre industry, the arm length, theatre clustering effect 伦敦西区 ( West End)是与纽约百老汇齐名的世界戏剧中心,是表演艺术 $应小敏 ,浙江传媒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本文系教育
6、部人文社科项目 文化产业的哲学机理与创新战略研究 ( 项目编号: 10YJC710074)、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公共文化服务的指标体系构建与绩 效评估研究 ( 项目编号 : 12&ZD22)、 第 49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编号: 20110491122)的阶段性成果。 伦敦西区剧院的繁盛对中国戏剧产业的启示 的国际舞台。在伦敦人的日常生活中, 去西区 ,己成为 去看戏 的代名词。 西区剧院位于伦敦市最繁华的中心地段之一 一 西区 ,在这个方圆 1英里左 右的区域,聚集了近 50家剧 院,它们都是伦敦剧院协会 ( The Society of London Theater,缩写
7、为 SOLT)的会员。根据伦敦剧院协会官网 ( http:/www.solt.co.uk/) 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3年西区票房总收入为 5. 85亿英镑,观众人数达 1460万。 同时西区 1英镑的票房收入能带动 2英镑的附加消费,能贡献 4英镑的经济 价值 ,也就是说西区剧院能给伦敦相关产业带来 23. 4亿英镑的收入 。在世界 经济并不景气,英国政府又大量削减文化资助拨款的境况下,西区戏剧表演产 业仍能带来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文化影响力,难怪伦敦市市长和伦敦剧院 协会会长都无不自豪地宣称,伦敦乃 世界戏剧之都 ( the theatre capital of the world)。 它
8、的成功经验,也给中国戏剧产业发展带来诸多启示。 一、 一臂之距 ,文化政策上的创新 一臂之距 ( the arms length)原则是英国人的独创,最先运用在经济领 域,针对具有隶属关系的经济组织,如母公司与子公司、厂商和经销商等,在处 理各自的营销规划、利益纠纷乃至纳税义务上都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 ,一方不 能取代或支配另一方。当 一臂之距 原则用于文化管理时,则表明国家对文化 采取一种分权式行政管理体制。 英国政府最重要的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是文化、媒体和体育部 ( Department of Culture, Media and Sport,缩写为 DCMS),但它只制定和监督实施文化政策
9、和管理全国文化经费的财政拨款,只用宏观的政策调控和经济手段进行战略性 领导,具体事务则交由非政府非营利的公共文化机构,如英国艺术委员会、英国 电影学会、博物馆和 美术馆委员会等机构执行。这些非政府机构,由艺术和文化 产业领域中的专家、志愿者组成,独立履行职能,对艺术团体和组织进行专业评 估,同时以分配拨款的方式对它们进行资助。这些独立于政府的非营利公共机 构,在英国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们在艺术领域的历史更为久远, 影响力也更大,能深刻地影响政府的决策,甚至还担负某些国家职能,执行国家 政策。 文化、媒体和体育部 通过拨款方式,对非政府公共文化机构在政策上进 伦敦剧院协会成立于 19
10、08年,是伦敦表演艺术制作人、剧场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行业联盟, 不仅涵盖了 伦敦所有的商业剧院和剧院集团,还有主要的非商业剧院,如英国皇家歌剧 院、莎士比亚环球剧院、英国国家剧院等,是一个 资方 联盟。它与各种演员、导演、作曲 家、舞台技术人员等的 劳方 工会,共同维护从业人员及雇主的法定权利与义务,并且 联合举办剧场营销策略。 戏剧 2015年第 2期 48 行调控,最终完成政府对文化艺术的管理目标和扶持重点的战略性领导。非政 府机构则通过监督、评估等机制,具体完成对基层艺术团体的资金资助,把文 化、媒体和体育部的战略性目标落实到实处。所以,在英国只有政府资助而没有 政府主办的艺术团体。政府的
11、资助也不是固定的,需要以每年的业绩来确定拨 款。即使享受政府长期资助的团体,资助一般最多不超过其收入的 30%,其余部 分仍需自筹解决,如社会私募基金、票房和衍生产品等。为保证政府资助取得良 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艺术委员会等非政府机构会通过各种方式 ,对享受 政府资助的文化团体进行监督和评估。从文化、媒体和体育部到非政府机构再 到艺术团体,两两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行政领导关系与上下级关系,三者严格 遵照 一臂之距 的管理原则,平等、独立地行使自己的职权。这样不仅保证了 一个高效运作、公开透明的政府管理部门,同时也有利于保持文化发展内在的 延续性。 而在中国,近 20年来虽然己进行多次文化体制
12、改革,但 政事不分 、 政 企不分 的格局仍然没有彻底打破,各种艺术院团和机构的性质混淆不清,服务 职能严重错位。从文化部直属的艺术团体到各省、市级所属的艺术团体 ,性质上 仍然是政府主办的文化机构,财政上靠政府拨款 ,人事上由政府行政部门来安 排。中国的戏剧产业,如果能借鉴 一臂之距 的管理原则,转变政府职能,离实 现 管办分离 的目标也许就不会太远了。当政府不再直接管理艺术院团,不再 具体承办文化艺术活动,政府就可以从琐碎具体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进行有效 的宏观调控。当具体的管理权力交由中立的专家组成的委员会来执行时,不仅 有利于摆脱政府行政权力的干扰和影响,实现艺术创作的自由,而且还能有效
13、 地防止文化领域的 权力寻租 ,避免权力滥用与腐败。 二、群聚效应,经济正向关联的引擎 戏剧,在英国历史悠久、传统深厚,是英国人重要的文化资源。 1567年,伦 敦己出现第一个专业剧院。莎士比亚来伦敦时,正值英国戏剧蓬勃发展的黄 金期 。 1599年开幕的环球剧院 ( Globe Theatre),成为 莎剧 重要的演出地。 1997年,泰晤士河南岸一座复古的环球剧院落成,命名为莎士比亚环球剧院 (Shakespeares Globe),距原址约200米。环球剧院虽位于南岸,却是西区剧院的 缘起。西区的剧院大多建于 19世纪末 20世纪初,规模大小不一,观众席从 600 至 1000不等。上演
14、的剧目从音乐剧、话剧、歌剧到芭蕾舞、现代舞、魔幻秀等,应 有尽有 ,每个剧院都有自己的传统和特色。 西区的戏剧产业分布格局类似纽约百老汇,高密度地聚集在一条街和附 近 街区。近50家集中在海马克特街 ( Haymarket)和沙福兹伯里街 ( Shaftsbury) 两个街区的西区剧院,构成了整个伦敦戏剧产业的核心集聚区和辐射源。这 伦敦西区剧院的繁盛对中国戏剧产业的启示 些剧院分为两种,一种是国家级的非商业性剧院,如皇家歌剧院 ( Royal Opera House)、皇家剧场 ( Royal Court Theatre)等。它们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受政府资 金资助,在国际上声誉显赫,也创造
15、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文化效益。由于它们 有政府资 助,因而能上演一些具有探索性和较强艺术性的作品。这些作品和剧 目往往在此类剧院首演数周或数月,取得口碑和票房的成功后,再移至邻近的 商业剧院继续上演,票价也随即上涨 1至 2倍。 西区剧院的另一种也是占绝大多数的,是自负盈亏的商业剧院,生存是它 们的首要问题。它们相对规模较小,多上演热门的音乐剧和话剧。为了节省成 本,它们会让一些剧目在固定剧院常年上演,形成了西区特色的驻场模式。譬如 歌剧魅影 ( 7 (9/7/ze 0/7CTV7)在女王陛下剧院上演 ( 1985年至今), 狮子王 ( 77 Ziwzr/叹)在兰心剧院上演 ( 1999年至今
16、),悲惨世界 在皇后剧院上演 ( 2008年至今 ) 等,一演就是几十年。同时许多成 功的剧作,每年约有上百种,通过全球巡演模式,在海外上演,为英国带来巨 大的声誉和外汇。 西区剧院的驻场、巡演模式,聚集的规模效应和扩散的关联经济效益,形成 一种 聚 与 散 双轮驱动式经济模式,带动整个伦敦经济大发展。以西区为 核心的伦敦表演产业中,每天的从业人员包括 :3000名表演者 ,6500名除表演 外的全职工作者 ,5000名兼职者,还有 5000名媒体记者和剧评人 。戏剧产业本 身就提供了 大量的就业岗位。根据伦敦旅游局统计,伦敦每年迎来的世界游客 当中,大约有 25%都会冲着西区 世界戏剧之都
17、的名声去看戏。正如伦敦剧院 协会首席执行官朱利安 “ 博德 ( Julian Bird)所说: 2012 2013年度,仅伦敦主要剧院,我们称为伦敦西区剧院的上座率 高达 1460万。票房大约为 6.2亿英镑。我们相信对地区经济的贡献约为 25 亿英镑。如果加上外伦敦的剧院,上座率更是高达 2200万。这是伦敦经济 颇具戏剧性,而且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人们热衷看戏,同时,又带动起周边 餐厅、酒吧、酒店和交通。 1 密集的剧院群不仅为周边地区形成完整的配套产业,而且增强了自身的核 心竞争力。它们不会因为聚集,导致恶性竞争或同质退化 ,反而形成了良性的表 演艺术生态和区域性的文化繁荣,剧院的平均上座
18、率高达 70%以上。产业的聚 集,让每个剧院在产品制作的每一环节上 ,如剧目的选择、资金的投入、制作的 精良、演员的挑选等,尽量做到精益求精。产业的集聚向演员、导演和制作人等 展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产业舞台和梯级的晋升通道。同时也便于产品的宣传和 参见 2014年伦敦剧院调查报告,伦敦剧院协会官方网站 http:/www.soltco.uk/。 戏剧 2015年第 2期 50 购买。这种聚集所形成的文化品牌效应,大大增加了一个城市和一个国家的文 化软实力。 空间与存在相依存,建筑空间很好地体现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剧场作为一 种公共空间,它的价值就由特定人群的活动来决定。聚集,让西区剧院融入到 伦敦
19、人的日常生活,来这里除了看戏 ,还可以社交和散心 ;对于外乡人,则可以 由这种聚集领略到一个城市的魅力和一个民族 的文化传统。从某种意义上说, 北京的三里屯和上海的新天地,更接近伦敦西区,并不是说它们在艺术形式上 相似,而是因为它们都能 聚集 ,因 聚集 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 此,也可以这么说,三里屯比国家大剧院更具有生命力,因为人们一年可能去不 了一次大剧院,而每个周末都可以去三里屯。 伦敦西区,并没有一枝独秀的大型豪华剧院 ,而是由四五十个其貌不扬的 中小剧院所形成的剧院群,在它们的外围散落着更多的实验性小剧场 ,这种由 聚集同时向外扩散的梯级剧院群的结构形成了一种良性的文化生态
20、,既有利于 产业本身的发展,也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其文化价值和经济贡献远超过一 个功能齐备、规模宏大、装饰奢华的国家大剧院。相比于大剧院,中小剧院的运 营成本更低,从而降低了商业剧院的生存成本,产品能更具多样性,票价能更低 廉,从而让剧场表演真正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当今中国,从国家到地方,都掀起文化产业投资热潮,中国正在大踏步走向 全球拥有最多豪华剧院 的国家行列。 以北京为例,到 2015年东西城区将新 增 50家剧场、到 2020年新增 80家剧场,届时,仅天桥、天坛一带就有 120家剧 场 。 2毫无疑问,未来中国剧院的数量,不会输于任何发达国家,但戏剧表演 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毕
21、竟不是体现在建筑上。伦敦西区完备、发达的产业体系,并 不是简单地依靠地理概念和建筑空间得来的,而是依靠专业化生产和系统性营 销等一系列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来完成。 三、经营创新,艺术和商业的共赢 英国作为文化大国、戏剧大国,从来都不乏世界级的戏剧大师,从莎士比 亚、本 “琼森,到王尔德、萧伯纳、品特。它们的名字在英国几乎家喻户晓。深厚 的戏剧文化资源似乎成了当今英国戏剧产业蓬勃发展的 遗传基因 ,但仅有这 些还远远不够。只有当演艺 产品在内容上真正做到创新,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打动和吸引观众 ,这才是戏剧艺术永葆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伦敦西区每天公开售票的演出达 100多场,其中大多为音乐剧和话
22、剧。音 乐剧曾经是百老汇的天下,近年来,伦敦西区的光芒却盖过了它。百老汇上演的 热门音乐剧最初大都源于英国,音乐剧最高奖项 托尼奖 也常常花落英国作 品,这种成功体现了英国戏剧人的创新精神。当代戏剧奇才 一 剧作家安德鲁 “ 伦敦西区剧院的繁盛对中国戏剧产业的启示 韦伯能把时代意识巧妙地融入到音乐剧中,被称为 我们这个时代的舒伯特 。 1994年,韦伯高踞美国戏剧周刊排列的 对美国戏剧界影响最大的 100人 之首。麦金托什是当今最负盛名的制作人之一,被称为 戏剧制作的沙皇 。 1981 年,两人完美配合,共同创作的猫成了音乐剧的典范。它打破了音乐剧 的旧有模式,提供了一种朴素而活泼的戏剧方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伦敦 剧院 繁盛 中国戏剧 产业 启示 应小敏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