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期中试卷(1).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二语文下期中试卷(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下期中试卷(1).doc(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 / 28【2019【2019 最新最新】精选高二语文下期中试卷精选高二语文下期中试卷(1)(1)高二语文高二语文答题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333 分)分)( (一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9 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当哪怕是表情包式表演和 PS 型剪辑,只要搭配上当红 IP 和“鲜肉小花” ,就能引发收视高潮与商业成功之时, 朗读者 、 见字如面以其真诚与直达心灵的表达方式从满屏娱乐竞技类综艺中脱颖而出,被誉为一股清流。在中国的电视市场上,情感类节目一直是广受欢迎的宠
2、儿。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与倾诉,通过光影音的作用打动受众,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从某种层面上来说, 朗读者类节目的出现,在受众群中激起阵阵涟漪,并不为奇。 朗读者更像是用朗读串连着的人物访谈。在每期的节目之中,有大量的访谈时间,真正用于朗读文学作品的时间并不多,而正是通过对多位有名气、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的访谈,讲述了普通人的不平凡的坚守与最朴素的情感。朗读者的成功被外界解读成“出乎意料” ,因为其毫不讳言自己的人文特质, “将值得关注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 ” 。但在此前与泛娱乐节目的同台竞争中,人文- 2 - / 28类节目很少能够冲出重围、浮出水面。在人文类节目被边缘
3、化的大环境之下, 朗读者的存在,成为沧海遗珠般的稀缺资源。人文类节目的式微,并非简单地没有流量“鲜肉小花”加持,也并非是因为对情感调动得不够充分,而是因为在面对碾压式的情感综艺时,人文节目并不追求娱乐,更不持“道德中立”的态度反之,它时时在追求一种对理想人格的阐发和尊严价值的关切。如今的大众媒体,不追求娱乐意味着不回避严肃的问题,甚至是不盲目依从娱乐工业的逻辑,这就意味着,这种异质性的力量可能会被文化工业排斥,甚或甩出局外。但,这恰恰就是朗读者的成功让人欣喜和意外之处。对于大众媒体来说,一旦有了“道德偏向”的姿态,就需有明确的价值观为铮铮铁骨,也需超越金钱利益的顾虑,因为作为价值提供者的节目制
4、作者,就难以用“信息提供者”的身份去隐匿自己的价值偏向而任由自己觉得错误的价值广泛传播,于是节目的内容、形态、表达与受众用户的数量都会受到限制。反现一些情感类节目,赤裸裸的拜金、带有偏见的表达甚至歧视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被当作多元言论而包容,甚至为了话题热议而刻意制造“奇葩”与冲突效果吸引关注,以获取收视率。在我们看到媒体“收视口碑双赢”的一致评价时,我们不要忘记了对朗读者这类人文类文化产品意义的思考。 朗读者的董卿直接回答了这个问题,她重新定义了“朗读” ,认为“阅读是很私人的事情,但朗读不是,朗读要有对象,它和唱歌一样” ,这种朗读“可以传情达意” , “只不过我们很多人没有形成这种习惯,因为
5、它显- 3 - / 28得略微有些正式。其实你想想,朗读也就是说话,我甚至觉得它的群众基础更大,因为会说话的人比会唱歌的人还要多。 ”在此刻,我们为一股清流的诞生而欢呼,甚至有评论寄希望于朗读者可以改变娱乐综艺的霸屏现状,平复一下当下综艺界的聒噪浮华。文化产品的产生与传播能否从朗读者开始,缓慢地以另一种逻辑运转?并没有答案。我们只是清楚地知道:历史都是人来创造的。(改编自是否能为文化产品的公共性提供一种可能?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关于朗读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朗读者是一个提供明确“道德偏向”价值的文化产品。B.朗读者是一个朗读时间不多、不追求娱乐性的人文类节目。C.朗读者是一个旨在
6、表现公众人物影响力的情感类节目。D.朗读者是一个让人欣喜和意外的“收视口碑双赢”的文化节目。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综艺界表情包式表演和 PS 型剪辑,只要搭配上当红 IP 和“鲜肉小花” ,就能引发收视高潮与商业成功,这是一种典型的聒噪浮华。B.人文类节目式微的原因,一是缺乏流量“鲜肉小花”的加持,二是情感调动不够充分,- 4 - / 28更关键的是坚持与碾压式情感综艺节目不同的价值观。C.朗读者用朗读串联起人物访谈,通过对多位有名气、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的访谈,来讲述普通人不平凡的坚守与最朴素的情感。D.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与倾诉,通过光影音的作用打动受众,自然而然,
7、顺理成章,从这一点来说, 朗读者受到欢迎并不为奇。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下,对于大众媒体来说,一旦被视为不依从娱乐工业逻辑的异质性力量,就会受到文化工业的限制,最终导致在收视率竞争中的失败。B.朗读者毫不讳言自己的人文特质,从满屏娱乐竞技类综艺中脱颖而出,体现了对理想人格之阐发和尊严价值之关切的真实需求。C.从“朗读可以传情达意 ”这句话可以看出,董卿认为朗读是一种情感交流手段, 朗读者的产生和传播可能带动更多人进行这种交流。D.作者提出“文化产品的产生与传播能否从朗读者开始,缓慢地以另一种逻辑运转”这个问题,反映了一种现实需要,表达了一种期盼。( (二二) )文
8、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12 分)- 5 - / 28陪我过个除夕夜程贤军刘满旺因为给老婆治病,欠了一大屁股债。后来,老婆离开了人世,刘满旺便带着儿子到深圳打工。儿子今年十岁了,非常懂事,从来不向爸爸乱要一分钱。刘满旺在一家箱包厂找到一份工作。他租了一间小屋,儿子去上学,他便拼命地在厂里干活。为了能多挣一分钱,他没日没夜地干着活。他早晨五点钟去上班,晚上加班加到十二点才回家。早晨去时,儿子在睡梦中,晚上回来时,儿子又在睡梦中。这样,从白天到夜晚,刘满旺很难与儿子说上一句话,更不用说跟儿子在一起吃顿热乎饭了。这天刘满旺很晚才回到家,他推开门一看,不由得大吃一
9、惊,儿子还在写作业。刘满旺忙说:“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睡呀?”儿子见爸爸回来了,忙站起来,兴奋地说:“爸爸你回来啦,反正明天是星期六,睡晚会儿不打紧的。”儿子上前去拉着刘满旺的手,说:“爸爸,我好想和你在一起啊。”刘满旺心里酸酸的。是啊,想来也有好几个月没好好在家陪儿子了。他觉得欠儿子的真是太多了。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为了多挣钱,他不得不拼命地加班啊。儿子高兴地爬上床,紧挨着爸爸睡起来。儿子将小脸凑到爸爸的耳根,悄悄地说:“爸爸,过几天就要过年了,除夕夜你不会去加班吧?”刘满旺笑着说:“傻儿子,爸爸正盼着过年加班哩。过年加班一个顶三个,还发肉和鱼,爸爸求之不得哩。”儿子侧过身去,便不再吭声。
10、过- 6 - / 28了好久,儿子又转过脸来问:“爸爸,你晚上加班能挣多少钱呢?”刘满旺说:“平时晚上加班加到十二点,能多挣十块钱,大年三十加班就能多挣三十块啊。” 一天夜里,刘满旺依然很晚才回家。儿子早已睡着了。这时,他突然发现儿子的文具盒内有一张十元的钞票。刘满旺顿觉奇怪,心想,我并没有给儿子钱啊,他哪里来的钱呢?难道,他变坏了?想到这里,刘满旺心里不由得一紧。他想把儿子叫醒,好好问一下。可儿子睡得正香,他真不忍心叫醒儿子。他想,还是过两天找个机会再问吧,深更半夜的把孩子叫醒,会吓着孩子的。可是,令刘满旺吃惊不已的是,第二天晚上他发现儿子的文具盒里又多了一些零钱。看着文具盒里的钞票,刘满旺
11、越想就越生气。这还了得,这小子居然躲着我干起小偷小摸的事情来了。今晚不好好教育教育他,我还算他的老子? 刘满旺忙叫醒儿子。儿子一咕噜爬起来,揉着惺忪的眼睛问:“爸爸,叫醒我有什么事吗?”刘满旺板着脸问:“你老实告诉我,那些钱是从哪里弄来的?”儿子低头不语。刘满旺生气地说:“说啊,从哪里弄来的?是不是偷来的?”儿子忙说:“不,不是偷的。”“那是谁给你的?不老实交待,老子揍死你!”- 7 - / 28儿子看了刘满旺一眼,突然哭着说:“爸爸,那些钱是我这几天拾破烂儿换来的。爸爸,你知道吗,再过两天就是大年三十了,我好想除夕晚上你能在家陪陪我啊。可你只知道加班加班,你从来没想到过要陪我。我知道除夕晚上
12、加班你能多挣三十块钱,所以我就想自已去挣三十块钱,我要把你除夕晚上买下来,我不让你到任何地方去,我要你在家好好陪陪我过一个除夕夜啊”刘满旺的眼睛湿润了。他一把搂住儿子,声音哽咽着说:“就算给我三百块钱我也不会去加班了,除夕晚上我要陪我的乖儿子啊。” 摘编自小说月刊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当听说父亲除夕夜还要去加班时,儿子“侧过身去,便不再吭声”,这表明儿子对父亲只知加班而不陪伴自己的不满和怨恨之情。B.作者在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肖像、语言、心理等描写方法,如通过一些个性化的语言,凸显了刘满旺在审问孩子钱从哪里来时的愤怒心情。C.小说两次写到
13、刘满旺看见儿子文具盒里的钱之后想到钱可能是偷来的,意在通过这些情节表明父亲根本不关心孩子,不给孩子零花钱。D.小说擅长在朴实叙述中表达情感,刘满旺震惊于儿子挣钱的真相,决定陪儿子过除夕夜,- 8 - / 28这一情节设计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5.简要概括刘满旺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4 分)6.关于本文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刘满旺,也有人认为是刘满旺的儿子,你的看法呢?请说明理由:(5 分)( (三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2 分)一窗昏晓送流年追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童庆炳先生2015 年 6 月 14 日,北京的天空澄碧如洗,北京师范
14、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著名文艺理论家童庆炳离去了。先他而去的妻子曾恬曾在文章中这样描写自己的老伴儿:“他一直是个努力型的人他在 10 年前就为自己的退休生活画了蓝图:写哪几本学术书,写哪几本小说,上午工作几个小时,下午工作几个小时,写的书名叫什么也说退休后要加强锻炼,一周多爬一次香山,等等。他说,人如果有工作做,又有能力做,是福气;人若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能有创造性地做,那就是人生的大享受,是大福气。”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北师大文艺学学科创始人黄药眠先生去世,文艺学学科遭受重创。危难之中,童先生辞去研究生院副院长一职,回到文艺学教研室担任学科带头人,与程正民老师一起带领一批中青年学者
15、,使北师大文艺学学科走出低谷,并跻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重点学科。与他一起奋斗的学生们都记得被称为“四大战役”的学术创新活动:1986 年到 1992 年,完成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中西比较文论研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西比较诗学体系上下卷,这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中西比较诗学著作;1990 年到 1994 年,完成国家社科“85 规划”重点项目“文艺心理学研究”,“心理美学丛书”由百花文艺出版社陆续出版;1993 年到 1994 年,撰写出版具有开拓性的“文体学丛书”和“文艺新视角丛书”;1990 年到 1997 年,编写出观念更新的文学理论教程等教材,至今仍被国内高校广泛采
16、用。“团队学术成就的取得,靠的正是坚硬如钢的顽强意志、毅力。北师大文艺学学科正是先后凭借黄药眠先生和童庆炳先生两代统帅的统- 9 - / 28领,建设起了全国学界独树一帜的文艺学学派。”时为北师大中文系教授的王一川说。童先生在学术上通达开明,善于包容不同的见解,是学界素来称道的。他常常告诉学生,外来的新思想、新观念没有什么可怕的,千万不要视若洪水猛兽,关键是开放而有自己的主见,容纳新知而又有消化之功。作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文学组首席专家,童庆炳曾诚恳地指出,现在的文学理论界有种风气,认为西方的理论一定比中国的高明,因此不加辨别地搬用、套用西方理论,直接造成很多文章内容空洞,下定义
17、者和推论者多,分析现实、讲道理者少,这不可取。西方文化传统、社会环境等与我们有很大差异,我们可以有所借鉴,但绝不能照搬照抄。作为作家型的文艺理论家,童庆炳出版过两部长篇小说生活之帆和淡紫色的霞光。1988 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与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联合开设了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童庆炳不仅担任了总导师,还为学生开设了“创作美学”课程。在某种意义上,这也得益于童先生作家与理论家兼备的特殊身份,也是他将文艺理论与创作实践结合起来的一次富有成效的实践。在中国当代文坛,作家通常不把文学理论家当回事,理论家一般也对作家不服气。但在童先生看来,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是认知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前者是理性的
18、、逻辑的,后者是审美的、直感的,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它们的合作,有助于推动彼此向更高水平发展。越是名作家的创作就越需要严格的批评,因为他们的作品影响很大,读者对他们期待很高。所以评论家不仅对艺术负有责任,而且对社会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评论家必须拥有自己的文学理念、生活信念和社会理想。多年之后,人们还不时回忆:他学识渊博,授课深入浅出,流畅而不急切,精细而不烦琐,理性而不艰涩,论点阐释必结合实例分析,追根溯源之后又有理论提升。虽然是理论课,他却有许多贴近生活的比喻,他的声音回旋于静空,在学生们的心里形成共振。- 10 - / 28“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这是启功先生赠给童庆炳
19、先生的墨宝。窗外绿树成荫,窗内书香迎面。想必,童先生是欢喜的。在另一个世界里,他依然会延续这样的日子。 (摘编自光明日报,作者靳晓燕)相关链接:童庆炳,1936 年生,1958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中国古代诗学、文艺心理学、文学文体学、美学方面的研究。童庆炳是中国文艺学理论领域的泰斗,培养出大批学者、作家,莫言、刘震云、余华、迟子建等知名作家都曾是他担任总导师的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的学生,其中莫言、刘震云等在当时就已成名,其他的大多数则在学习期间起步,在毕业后才逐渐成为“大腕”作家。童庆炳确认了文学的审美品质,把文学创作看作一种以审美活动为核心的精神活动后,还从社会现实、心理美
20、学、社会学、文体学、语言学和文化学等诸视角,在与古今中西各种文学理论的对话和沟通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着自己以“审美特征”为中心的文学思想,而创建了一个以审美为核心的文艺学理论体系。(吴子林童庆炳与中国审美论文艺学的创构)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在北师大文艺学学科遭受重创之际,童庆炳辞职回到文艺学教研室担任学科带头人,带领同仁逐步将该学科发展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重点学科。B.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童庆炳带领北师大文艺学学科的师生们完成了学术创新的“四大战役”,出版了一系列文艺学著作,质量高、影响广。C.童庆炳从多角度完善以“审美特征”
21、为中心的文学思想,创建了一个以审美为核心的文艺学理论体系,为建设全国学界独树一帜的文艺学学派做出了巨大贡献。D.因为童庆炳是中国文艺学理论领域的泰斗,所以童庆炳开设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担任- 11 - / 28了总导师并开设“创作美学”课程,使许多作家从中受益。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A.在文章的第四自然段,作者不厌其烦地列举了童庆炳及其学术团队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陆续推出的一系列著作,具体而充分地表现了他们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B.童庆炳认为西方的文学理论并不比中国的高明,他对当时的文学理论界照抄照搬西方理论的风气提出了批评,认为我们应该根据国情对其
22、适当借鉴。C.文章引述童庆炳的妻子曾恬对丈夫的描写和北师大中文系教授王一川对童庆炳的评价,侧面表现了他的精神品质和学术贡献,丰富了文章的写作角度。D.针对当时作家和文学理论家互相轻视的现象,童庆炳认为,评论家对艺术和社会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这个角度来看,评论家应该比作家具备更高的素质。E.“一窗昏晓送流年”是对童庆炳学者生活的诗意描述,但其中也流露出流年易逝的感慨,表达了对一代学术泰斗离世的深深惋惜之情。9.童庆炳在文艺学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4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737 分)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23、。(17 分)与元九书(节选)白居易(仆)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 12 - / 28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月请谏纸。启奏之间,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进闻于上。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 微之,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期中 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