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pdf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pdf(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课前透视 这篇课文以一个儿童的口吻生动地说出人和树的关系:人类保护树木,树木为人类造福。课文内容简短,层次清晰。从冬天和夏天两个方面写了小树与爷爷的关系,渗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文字活泼,富有情趣,且配有两幅生动形象的插图,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课文简短,内容通俗,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活泼好动,注意力保持时间短,所以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法识字,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切实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准确地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要结合朗读,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的感染,从小养成爱护
2、花草树木的意识。教学目标 1、识 10 个生字,会写不、开、四、五4 个字。认识 1 个笔画和 4 个偏旁。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树立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2、理解重点词语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了解人和花草树木的关系。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爷爷”和“小树”的头饰。2、收集有关“树木为人类做贡献,人类为保护树林做了哪些事”的资料。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出示课件或挂图:猜想一下这两幅图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先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再猜想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发生在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板书
3、课题)说说你怎样记住“爷”字。(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示“爷爷”的读法和写法)问:看了课题,你知道课文中写的是谁吗?(指名回答)一个是人,一个是树,人和树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学了课文以后你就会明白了。(教师设问,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读书的愿望。)对话平台 初读 1、爷爷和小树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请你大声地读一遍课文,然后说给同座听。2、再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也可以向周围的小朋友请教,遇到难读的句子就画下来,多读几遍。3、指名读文,集体评议,说说在爷爷和小树之间发生了怎
4、样的故事。(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他们整体感知课文,学会倾听,边听边思考,正确评价他人。)识字 1、今天我们学习的这 10 个生字,你现在认识了几个?是怎样认识的?(了解学生的认字情况,交流识字途径和识字方法,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及时给予鼓励,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和愿望。)2、出示“到、冷、伞、热”你能说出这些字的偏旁吗?你怎样记住这四个偏旁?3、拿出生字卡片组内先交流识字方法,然后互考。4、比比谁的小主意最好,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这些字吗?(比如用熟字换部件、换偏旁,用事物的样子记住字形,用看图猜字的方法识记等等。)5、开火车读生字生词。6、游戏:找朋友。将本课生字的偏旁和部件分开,做成头
5、饰,让学生找朋友,组成本课的生字。朗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请小朋友找一个自己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听一听谁读得最正确。3、指名分段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暖和”的“和”读“huo”,不要读成“h”,要反复纠正。)(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读书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讨论 1、思考:通过朗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采用质疑问难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6、。)写字 1、出示“不、开”,认读。你会写这两个字吗?(书空)2、引导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看每一笔都写在什么位置。3、指导书写。(提示:“不”字第三笔“竖”从“撇”上起笔,不要在横与撇的交叉点起笔。“开”第三笔是“竖撇”。)4、自由练写。(提示边写边观察,注意写好每一笔。)5、展示学生作品,评出最佳作品在全班展出。(让学生养成正确写字的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1、读生字卡片,认读生字。2、游戏:小小擂台赛。男女生对抗,比赛认读生字和生词,其他同学当评委,最后的胜利者是小擂主。(采用多种方式让生字和学生多次见面,在生字的复现中巩固了识字。)熟读 看
7、课件或插图,多种方式练读课文,如:分组读,同桌练读,你读我听,男女生赛读,等等。(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练读,要耐心地纠正学生的字音,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七篇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什么是电磁铁,学会制作电磁铁,认识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2过程和方法。经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的过程,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树立勇于有根据的怀疑、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教学器材】干电池三节,大铁钉两枚,大钢钉一枚,铝筒
8、一个,漆包线(1和 12 各一根),小刀一把,电流表一只,大头针(或细铁屑)适量,缝衣棉线若干,开关、滑动变阻器一只。【教学过程】一、引入:从生活走向物理 观看录像,画面上出现无锡钢铁总公司废钢分公司电磁铁搬运铁块的现场。看完的同学议一议,猜一猜。师:你们已经看到了什么?生:这是电磁铁 师:还想知道什么?生甲:什么是电磁铁?我自己能不能做一个?生乙:电磁铁是怎样工作的?通过它的电流有多大?生丙:想知道电磁铁能吸住多重的东西。师:同学们对这么多的问题感兴趣,很好。这节课希望同学们能解决一些问题,同时又产生许多新的问题。评:联系实际,激发兴趣。二、制作电磁铁 阅读课本,知道什么叫电磁铁、怎样制作电
9、磁铁。依照课本的指导,自主选择器材。大约八、九分钟后,各组都制作完毕。(提醒学生用小刀将两头的绝缘漆刮掉。)生甲:用 1 细漆包线在大铁钉上顺一个方向绕制 60 匝的线圈,再用棉线在漆包线表面缠绕一层,使漆包线不致松散,这样就制成了一个电磁铁。同样的方法,用 12 细漆包线在另一大铁钉上绕了80 匝制作了另一个电盘?/P 生乙:我们也制作了两个电磁铁,不同的是一个绕在铁钉上,另一个绕在钢制的水泥钉上。我们想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生丙:我们做了三个电磁铁,除了跟甲一样外,我们还在铝筒上绕了一个 60 匝的电磁铁。师:手脚真够快的,是不是经常帮妈妈绕毛线?(生愉快地笑了。)生丁:乙、丙两位同学看书不
10、认真。绕在钢钉或铝筒上不能叫电磁铁。生丙:书上说的不一定都对!亚里土多德曾经说过“我爱老师,我更爱真理”。我们想研究一下,同样是金属,铝筒究竟可不可以。(同学们给了他热烈的掌声。)师:丙同学的这种敢于怀疑、勇于探究的精神的确值得称道。评:在平等的关系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三、实验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1猜想。师:“电磁铁能吸住多重的东西”,也就是电磁铁的磁性大小。那么,电磁铁的磁性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各个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把你们的观点告诉大家。甲组:跟通过漆包线的电流、它两端的电压以及漆包线的电阻有关。乙组:还应当与线圈的匝数多少有关。丙组:我们认为甲组的观点有些重复,根
11、据欧姆定律,电压和电阻的共同作用就是电流,所以,我们的观点是:通过漆包线的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的多少会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大小。师:大家的猜想都有道理,相比之下,丙组的猜想比甲组更合理一些。丁组:电磁铁磁性的大小跟铁芯的粗细有关,越粗磁性越强。师(有些惊讶):你们的这个猜想的确与众不同,坦率地讲,我也说不清楚铁芯的粗细是否对电磁铁的磁性有影响。给的器材里 2枚大铁钉也是一般粗,不过,课后我们一起来研究。谢谢你们,能提出这么好的猜想来,让老师也大开眼界。评:教师真实地在学生面前暴露自己的无知(甚至有意识地表现自己的无知),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使学生去除对教师的神秘感和权威感,主动承担探究的责任。2方案
12、。电流、匝数都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各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1)采取何种步骤?(A保持匝数不变,磁性与电流的关系;B保持电流不变,磁性与匝数的关系。)(2)用什么方法来反映电磁铁磁性的强弱?(用吸引铁屑的多少,用吸引大头针的多少,用弹簧秤的方法。)(3)用什么方法来改变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增减电池个数;或者用滑动变阻器。)在研究“保持电流不变,磁性与匝数的关系”实验中,甲组依照这样一个方案进行探索(如图)。我们把它贴在黑板上,让大家展开讨论。甲组解释说:将两个电磁铁分别接在相同的两节干电池上,通过它们的电流是相同的,就可以研究“保持电流不变,磁性与匝数的关系”。制作 1 的漆包线做成 50 匝的
13、电磁铁,1.2 漆包线做成的 80 匝的电磁铁 设计 分别将两个电磁铁接在同一个电源泉上,设计简单、思路明朗 记录 线圈的匝数(匝)50 80 吸引的图钉(个)5 9 结论“电流一定时,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就越强”师:同学们来评价他们的方案。生甲:这个方案步骤简单,操作方便。生乙:这个方案不可行。甲组认为电磁铁两端的电压相同,电流就相同,事实上这两个电磁铁的电阻是不同的(漆包线分别为 1 和12)。如果采用这个方案,结果是不可信 的。师:乙生的评价很中肯。同学们要在讨论中尝试评估他人的方案,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从而改进探究方案。评:“探究?合作?发展”的新理念在这里撒下了种子。3收集
14、实验数据(略)。各个组在经历和 15 分钟的探索后,得出“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磁铁的磁性越强;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多,磁性越强”的结论。可以看出,同学们还有很多想法渴望得到交流。四、交流和评价 师:在经历和体验了快乐的探究后,你有哪些收获?生甲:我知道了电磁铁的构造。生乙:我知道了怎样控制电磁铁的磁性大小。生丙:我又一次品尝到了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的快乐。生丁:我们解决了一些问题,可又有了一些新发现,这让我很兴奋。(教师和学生都开心地笑了。)师:都有哪些新发现?生甲:我们发现用钢芯也可以吸起大头针,不同的是,断电后它仍然有磁性,这样反而不方便。生乙:我们用铝
15、筒代替铁钉,发现它不能吸起大头针,说明电磁铁只能用铁芯来做。关于这一点,我相信认识得最深刻的只有我们组。(生笑)师:为什么?生乙:听来的容易忘,看来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掌声一片。)师:说的好。我们都要将这种“动手实践、亲历体验”的学习方法发扬光大。生丙:老师,我还有一些不明白的问题。师:请告诉同学们。生丙:滑动变阻器是不是电磁铁?话音刚落,学生们就开始争论,有说是的,有说不是的。师:“听来的容易忘,看来的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你们去研究吧。(生会意地点点头。)于是大家观察探究,首先看到线圈内部是瓷的,然后撒一些细铁屑发现它没有被变阻器的线圈所吸引,就这些现象大家讨论后有
16、以下几种看法。生甲:变阻器不是电磁铁,因为它内部不是铁心而是瓷心。生乙:电流通过它只有热效应,不会有磁效应。生丙:不对!电流周围肯定存在磁场,它会不会采用特殊绕法,使磁性正好抵消,所以它对外不显磁性。师(非常激动):同学们的研究和推理极具想象力,你们的创新能力让老师钦佩!尽管我们还不知道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可这种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会使我们终身受益。评: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这里没有标准的答案,但会留下合作探索的足迹。五、从物理走向社会 再看录像,听听无锡钢铁总公司废钢分公司技术员介绍有关电磁铁的一些数据。例如,电磁铁的工作电流为 300A,能吸
17、起 3t 的废铁等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4、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24 给予是快乐的 读题目,读准字音 2、解释题意:“给予”这里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奉献。“给予是快乐的”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三、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给每个
18、自然段写上序号,读通课文。2、检查自学情况。读生字词,指名分节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圣诞节前夜,保罗与一个陌生的小男孩在他的新车旁相遇,并与小男孩共度了一个美好的夜晚,领悟到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人生道理。)4、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看车时、坐车出去时。)根据提示给文章划分段落。四、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练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复习旧知 1、师:这一课继续同大家一起学习课文给予是快乐的。(课题课前板书)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7 小节)1、读课文第 1 到 7 节,先分角色读
19、保罗和小男孩看车时的段对话,想一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2、当保罗听到小男孩说:“天哪!我希望”时是怎么想的?(以为小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3、是听了小男孩接下去讲的一句话,却十分惊讶。读小男孩讲的那一句话:“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领会原句中隐含着的意思:像你哥哥那样为弟弟买一辆新车。相机指导朗读)4、听了小男孩的话,保罗也十分吃惊。(读有关的句子)为什么很惊讶?(保罗很惊讶,非常佩服他的志气。)相机理解词语“不由自主”,这是保罗对小男孩由敬而生爱,所以想到了要带他坐车出去玩玩。5、齐读课文第 1 到 7 节,读出保罗和小男孩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体
20、会小男孩“一心希望给予别人快乐”的高尚的思想。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812 小节)过渡:保罗开始觉得小男孩有点不同寻常了,于是邀他乘车兜风。读(812)小节,边读边思考小男孩为什么要保罗将车开到家门口呢?1、读后回答,并找出小男孩说的那一段话,指名读。思考:小男孩在说这句话时心里在想什么?要把快乐给予弟弟 2、保罗在没听到这句话时,是怎样想的?认为这个小男孩想在邻居面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车回家的。3、听了这句话后保罗知道了什么?他不是想要在邻居面前炫耀,而是要让他那脚有残疾的小弟弟看一看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的新车,并且告诉自己的弟弟,今后他也要送给弟弟一辆这样的新车,让他坐在新车里看圣诞节橱窗里
21、的好东西。4、保罗知道了这个小男孩的想法,会怎么做呢?读课文第 12 节,用笔圈出写保罗动作的词。下了车抱进了 5、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小弟弟难忘在哪里?小男孩难忘在哪里?保罗难忘在哪里?(小弟弟是第一次这样乘车亲眼看到圣诞之夜的风光而难忘。小男孩是为让弟弟得到了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保罗是由于感受到帮助别人的欢乐而难忘。?四、学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那么你现在有什么话要对小男孩说呢?请大家准备一下,把你最想对小男孩说的话写下来。五、小练笔 想象保罗和兄弟俩度过了一个怎样难忘的夜晚,把你想象到的内容写下来。题目可取难忘的夜晚。教学目标 1深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2
22、品味文中的细节和关键词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3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获得思想启迪。教学重点 配乐朗读、默读课文,品味细节和关键词句。课前准备 学生 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搜集古今中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文学作品,准备与同学交流。想一想自己过年的故事和体会,讲给同学听。查阅有关琦君的生平,课外阅读她的作品琦君说童年。教师 准备思乡的音乐。准备古今中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文学作品。教学内容 春酒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作者对童年、对故乡、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课文中的细节写得很有情趣,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文中的人情民风之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
23、 1导入建议 学生谈自己过年的故事、感受,或说一说当地有哪些民风民俗;或教师谈自己小时候在家乡过年的故事 青岛的啤酒不仅是青岛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每年的青岛啤酒节都迎来许多国内外的客人,这在当地已经成为一种民风民俗。每逢过节,人们也都要喝啤酒以示庆祝。好多离乡在外的青岛人总是忘不了啤酒的滋味,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今天学习春酒一文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些启迪。3教师投影学习目标和字词 学生自查读一读,写一写,根据查找的资料交流琦君的事迹。教师或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思考问题。4教师投影出示思考题 a本文记叙了作者童年的哪几件事?表达怎样的感情?b课文题目是春酒,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爷爷 小树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