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热门】中班音乐教案合集10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热门】中班音乐教案合集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热门】中班音乐教案合集10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热门】中班音乐教案合集10篇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sdferg”为你整理了“【热门】中班音乐教案合集10篇”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节奏的变化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在中班年龄段会被一切可视可听的媒体所吸引。有时会为之而动,这是一种一种乐感也是中班幼儿准确地把握节奏的通道。因此借小手小脚动起来这个主题我设置了让幼儿正确认识节奏快慢的活动,这个主题活动融合了小动物世界的故事情境,游戏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感到快慢的变化来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快和慢、轻和重的变化。 2、愿意参与活动中让手脚动起来。 3、
2、在音乐活动中感到快乐。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音乐节奏的快和慢、轻和重。 难点:让手脚随节奏的快慢、轻重动起来。 活动准备 1、节奏快慢、轻重的音乐各一曲。 2、一只鼓。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一)教师说:“我是小狗”,小朋友说:“小狗、小狗汪汪叫” (二)依次模仿小猫、小鸡、小鸭、小羊、老牛叫 二、动动手 (一)、老师敲小鼓,请小朋友听。 (二)、再敲第二遍。 (三)、提问:刚才老师两次敲鼓的声音一样吗?请幼儿回答。 (四)随鼓声拍手,注意节奏的快慢。 三、动动脚 1、老师再次敲鼓,请小朋友听
3、敲的声音。 2、第二次敲鼓,幼儿再听。 3、提问:刚才老师敲的声音一样吗? 4、我们现在跟着小鼓的声音来踏踏脚。注意重轻。 四、动手动脚 小朋友,刚才小鼓敲的快和慢时,我们做了什么动作?敲得重和轻时,我们又做了什么动作?咱们在来玩一次。看看谁的小手小脚最能干。 五、听音乐。 1、播放快节奏音乐,幼儿随音乐拍手。 2、播放慢节奏音乐,幼儿随音乐拍手。 3、根据音乐模仿动物形象。 4、师幼随音乐一起模仿各种小动物。 教学反思: 幼儿对动物很熟悉,所以模仿起来有模有样,兴趣很高,做为活动的热身,小朋友们一边模仿一边表演幼儿还是乐于参与的。幼儿能够听出鼓声的快和慢,并用拍手来表现出来。幼儿在分辨快慢的
4、基础上,很快就能够分辨出来两种鼓声的不同,表现轻重比上一个环节表现快慢的兴趣更高,而且幼儿更喜欢用小脚来表现。从音乐的快慢和轻重联想出各种动物,这对小朋友有一定难度,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小朋友说出了很多行动快和慢,还有根据动物的形体找出走路轻和重的动物。 本活动是一节训练幼儿听力的节奏活动,幼儿在活动中参与活动的主体性强,能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的问题,师生互动环节配合默契,能达到预设目标。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感受音乐的性质变化,通过动作表现角色的特征和情绪。 2、幼儿能理解故事,根据故事内容做游戏。 3、幼儿能准确分辨大象和小鸟的音乐。 4、培养幼儿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
5、 教学重难点:幼儿能用动作表现角色的特征和情绪。 教学准备:挂图、音乐、大象和小鸟的头饰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律动激趣,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做课前律动。 二、基本部分: 1、故事引入: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个动物朋友跟小朋友做游戏,小朋友猜一猜它们是谁呢? (2)教师出谜语引出大象和小鸟 一身毛,尾巴翘、飞来飞去喳喳叫(小鸟) 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比手还能干。(大象) (3)大象和小鸟的特征 观看图片,认识小鸟和大象,观察大象和小鸟的特征。 (4)教师讲故事小鸟和大象幼儿认真领会小鸟和大象在故事中的情绪变化。 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鸟,它们整天飞来飞去,做游戏
6、跳舞,玩的可高兴了。一天它们又快乐的和大树做游戏,忽然听着了“”的声音,小鸟们吓坏了,它们可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的声音,他们以为怪兽来了,就赶紧藏到大树后面。这个时候,从小河那边来了一群大象,它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朝着小鸟这边走了过来,只见他们有的伸着鼻子,晃来晃去,有的吸上小河里的水,再喷到另外一只大象的身上。玩的可高兴了。藏到大树后面的小鸟,再也忍不住了,它们一个个飞到大象的身边跟大象做起了游戏。有的小鸟和大象跳着邀请舞,有的小鸟飞到大象的头上和大象捉迷藏,还有的的大象给小鸟洗澡,他们玩的可高兴了。 2、听音乐分辨小鸟和大象的歌曲。幼儿想象自编动作。 (1)听小鸟音乐,让幼儿说一说这是哪个动物在
7、跳舞?幼儿听小鸟音乐游戏舞蹈。教师鼓励幼儿想象创编不同的动作。如:拍手、飞翔、唧唧喳喳叫、跳圆圈舞等。 (2)听大象音乐,让幼儿说一说是哪个动物在跳舞?幼儿听大象音乐游戏、舞蹈。教师鼓励幼儿想象创编不同的动作。如:吸水、喷水、洗澡、跳舞、走路、转圈等。 (3)听大象和小鸟游戏的音乐幼儿自由结对,舞蹈游戏。教师鼓励幼儿想象创编不同的动作,如拍手、洗澡、转圈、跳舞等动作。 (4)教师小结提醒幼儿:大象因为特别大、身子象小山一样,所以它跳起舞来动作比较笨重。小鸟因为比较小,身体轻,跳起舞来动作灵巧、可爱。 3、游戏: (1)老师用刚刚的故事给小朋友编了一个小鸟和大象游戏,小朋友跟老师一起玩这个游戏好
8、不好? (2)介绍游戏方法和规则: a根据故事情节将幼儿分成大象和小鸟两组,分别戴上头饰,刚开始“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鸟,它们整天飞来飞去,做游戏跳舞,玩的可高兴了。一天它们又快乐的和大树做游戏,”部分,扮小鸟的幼儿听小鸟的音乐舞蹈。 b“忽然听着了“”的声音,小鸟们吓坏了,它们可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的声音,他们以为怪兽来了,就赶紧藏到大树后面。”部分,扮大象的幼儿准备走,扮小鸟的幼儿飞到大树后面藏起来。 c“这个时候,从小河那边来了一群大象,它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朝着小鸟这边走了过来,只见他们有的伸着鼻子,晃来晃去,有的吸上小河里的水,再喷到另外一只大象的身上。玩的可高兴了。”部分,扮大象的幼儿
9、听大象的音乐舞蹈。 d“藏到大树后面的小鸟,再也忍不住了,它们一个个飞到大象的身边跟大象做起了游戏。有的小鸟和大象跳着邀请舞,有的小鸟飞到大象的头上和大象捉迷藏,还有的的大象给小鸟洗澡,他们玩的可高兴了。”部分幼儿自由结对舞蹈游戏。 E、最后教师说“天黑了,小鸟和大象互相再见回家去了。”幼儿互相做再见的动作,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播放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今天大象和小鸟玩的高兴不高兴?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是好朋友。小朋友们也要象他们一样,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这样就会有很多很多的小朋友跟你们做朋友。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的旋律,在魔法棒
10、的提示下学习分辨音乐的结构。 2.能依据自己的生活和游戏经验做出不一样的动作。 3.自然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喜悦。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游戏木头人,模仿各种运动动作。 2.课件动物狂想曲、自制魔法棒。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的开始部分,为活动做准备。 师:这段音乐听过吗?(介绍音乐名称)听到音乐你会想到什么动物?他们在做什么? 二、欣赏音乐,学习分辨音乐的结构。 1.课件出示魔法棒,欣赏音乐。 师:看!这是什么?它有很强的魔法,在动物狂想曲里它会出现,我们一起听一听,看看它在音乐中一共出现几次?每次出现都发生什么事情? 2.
11、师:音乐中魔法棒一共出现了几次? 魔法棒第一次出现发生什么事?(幼儿坐在座位上做小动物动作) 3.听第一段的音乐,幼儿做动作。 4.师:魔法棒第二次出现发生什么事? 这些玩具你会玩吗? 你可以玩得和小动物不一样吗? 5.听第二段音乐,幼儿做运动。(此处幼儿若感兴趣可重复做) 6.师:魔法棒第三次出现时又发生什么事? 如果魔法棒指向你们,你想变成什么样子的雕像?(出示自制魔法棒,幼儿做各种雕像的动作) 7.听第三段音乐,音乐的最后幼儿做自己想做的雕像动作。 三、完整进行音乐活动,体验喜悦情感。 听音乐完整进行活动,根据幼儿当时情况结束音乐活动。 小百科:动物是生物的一个种类。它们一般以有机物为食
12、,能感觉,可运动,能够自主运动。活动或能够活动之物。包括人。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感受三拍子节拍特点,掌握渐强渐弱的唱法。 2能根据乐曲的节奏及冬天里的情景创编歌词。 3体会冬天美的情趣。 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 1,配套磁带、录音机。 知识准备: 1事先对冬天有初步的观察和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三拍子节拍特点,掌握渐强渐弱的唱法。 难点:根据乐曲的节奏及冬天里的情景创编歌词。 教学方法与手段: 练习法,整首教唱法等。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出课题。 师:在冬天里你听到了什么?请小朋友听听是什么声音?风吹的声音是怎样的? 二、教师完整地演唱歌曲,幼儿欣赏,熟悉
13、旋律。 1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觉得风都是不一样的,那听老师来唱一唱这首歌曲,你们来听听看这里的风是什么样的。 师:歌曲里唱的是听到了什么?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谁愿意来模仿一下。 2带领幼儿边念歌词边拍三拍子节奏,理解强弱关系。师:孩子们刚刚我们模仿的很好,那你们刚刚唱出了歌词,可是你们感觉到了吗,他其实是三拍子的歌曲,如果你们没有感觉到,那我们也可以在老师唱的时候用小手来拍一拍,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三、幼儿学唱歌曲,重点掌握渐强渐弱的唱法。 1师生轮流唱,最后一句齐唱。 师:刚刚我们已经把歌词给记住了,而且拍子也掌握的很到位了,我们一起为自己鼓鼓掌,那现在我们换一种方式来唱这首歌
14、曲吧,可以怎么唱?谁愿意来出出主意?孩子们的想法课真多啊,那我们这次就师生轮流唱,最后一句齐唱,你们说好不好。 2男女分组轮流唱,最后一句齐唱。 师:刚刚老师和宝宝们合作的真棒呢,那我们男女宝宝间有没有这个默契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不好。 四、启发幼儿结合冬季特征创编歌词。 1全体幼儿唱创编的内容。 师:在冬天里我们还会听见什么?请你们用自己听到的声音创编在歌词中,并且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 2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冬季的特征,把发现的内容创编到歌曲中。师:孩子们今天表现的都很不错哦,可是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事物我们没有发现,所以我们以后还要多多的进行观察,将自己听到的事物再次创编到歌曲
15、中,让我们的歌曲更丰富。 中班音乐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快乐的小蜗牛是一首节奏明快、曲调欢快的儿童歌曲,旋律亲切、流畅,歌词幽默诙谐,3/4拍的节奏,跳跃连贯的曲调,表达出小蜗牛自由自在旅行的快乐心情,表现了小蜗牛虽小但志气大、不怕困难去旅行的开朗乐观的态度。中班幼儿多数有旅行的经验,对蜗牛也有一定认知,对小蜗牛旅途中遇到的困难与艰辛能产生情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模仿小蜗牛旅行,引导幼儿感受小蜗牛的自信、快乐、坚强,更好地用声音、动作、表情表达对歌曲的感受,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曲调,能用自然的声音唱出3/4拍“强弱弱”的特点。 2用跳跃和连贯的
16、声音演唱歌曲,能创造性地用动作、声音表现歌曲的内容、表达自己的心情。 3学习小蜗牛不怕困难、开朗乐观的精神。 活动准备: 小蜗牛图片1幅,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 活动建议: 一、请幼儿猜谜语,进行发声练习,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出示谜语:走路从来不回头,背着房子去旅游。头上两只小犄角,一边看来一边走。提问:这是什么小动物?结合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小蜗牛。 2指导幼儿进行发声练习:创设“小蜗牛荡秋千”的情境,引导幼儿感受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手持蜗牛手偶,用荡秋千的手势三拍1次左右摇摆,演唱“咿呀儿哟,呀咿儿哟”一句,旋律从C调依次升到E调。 三、演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旋律并初步学唱歌曲、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热门 2023 中班 音乐 教案 1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