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建五局党代会工作报告_中建五局述职报告.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中建五局党代会工作报告_中建五局述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建五局党代会工作报告_中建五局述职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中建五局党代会工作报告_中建五局述职报告 中建五局党代会工作报告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建五局述职报告”。 五局2023年党委工作会周勇书记讲话 同志们: 下午好! 我们这次会议开了三天时间,已经完成了各项议程,马上就要结束了。根据会议安排,下面由我做会议小结。我主要讲两个问题。 一、关于这次会议 这次会议的特点,如果要用简单的语言来概括,那就是“三好”,即:工作报告好、经验材料好、会议形式好。 (一)工作报告好:强调几个关键词 这次会上,鲁贵卿董事长代表局领导班子做了题为坚定不移,推动战略转型;抢抓机遇,实现三个一流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五局07
2、年运行情况,分析了当前形势,部署了08年工作。整个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战略转型为主线,思路清晰,观点鲜明,重点突出,措施务实,是一个实事求是、切合局情的报告,是一个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报告,是一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报告,对五局今年乃至未来三五年的发展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省建设厅的袁厅长也莅临五局对会议召开表示祝贺,并充分肯定了五局近几年的发展成果,提出了殷切希望。 在这里我想对鲁董事长报告中涉及到的几个关键词,再着重强调一下: 关键词之一:转型。今年是五局的战略转型年,围绕为何转、向哪转、如何转三个问题,鲁董事长在工作报告中做了具体阐述。 为何转?一个最直接的动因,是总公司即将整体上
3、市,从资本市场募集到的资金,加上由此带动的融资,可动用资金将达到数百亿元。这些资金,将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领域。我局如果能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找好载体,用好总公司的政策和资源,将大大加快局内部的结构调整进程,使企业发展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境界。总公司上市后,必将采取对内重组、对外兼并的发展走势,我们的区域、专业、二级单位从理论意义上讲都存在着一个要么组合别人、要么被别人组合的可能,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充满危机意识,不断地、更快地做强、做大、做专自己,以保持生存、发展的主动权。 而且,尤其重要的是,转型也是我局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些年,我们先后开展了“市场营销年”、“管理效益
4、年”、“结构调整年”、“品质提升年”和“协调发展年”五个主题年活动,一年解决一个问题,企业的发展也一年上一个台阶,目前我们的规模已经突破了200亿的整数关口,较5年前扩张了10倍有余。此刻,可以说我们已经站在了新一轮螺旋上升的起点位臵。在这样一个阶段,我们关注的重点已经由前期的“解困脱贫”转向“发展质量”,相应地,我们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也都必然面临一个升级、转型的问题。所以,将2023年确定为五局的“战略转型年”,也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选择,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 向哪转?很明显,总公司是希望将五局打造成一个主要从事基础设施业务的专业集团。之所以如此定位,是基于五局组建之初作为“大型
5、机械化施工局”的历史渊源,以及五局近些年在基础设施领域具备相对优势的发展现状。总公司将路桥特级资质交由五局,也体现了培植五局成为总公司基础设施领域主力军的迫切愿望。所以,五局目前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课题是,如何处理基础设施与房建、房地产开发的关系。 如何转?鲁董事长在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三坚持三升华”的总体要求。一是“坚持走复合协调型发展之路,实现从单一房建施工到投资施工并重、海内外并举的升华”。这是从经营层面提出的转型目标,具体要实现“房建求好、土木求强、地产求富、区域求优、专业求精”的发展目标;二是“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这是从管理层面提出的转型目标,具体要体现
6、“规范化、精细化、现代化”的管理要求;三是“坚持走可持续型发展之路,实现从外源性增长到内生性增长的升华”。这是从文化层面提出的转型要求,具体要通过推进“信和”主流文化的落地生根,实现企业运营从“人治”到“法治”到“心治”的转变。 昨天下午和晚上的分组讨论,发言非常踊跃,讨论非常热烈,大家对五局推进战略转型的决策都非常关注、非常认可,我感觉至少是在四个方面达成了共识: 1、机遇稍纵即逝,转型乃大势所趋。应该说,五局内部不存在转不转的争论,对转型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各个层面都非常一致,不转五局就难有新的提升,不转五局就会丧失发展机遇,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 2、隔行如隔山,转型应实事求是。五局现有的
7、资源配臵,与转型的目标存在一定的错位。全局6000多名自有员工中,约有1100人搞基础设施,200人搞房地产,剩下的大部分人都是搞土建的。所以我们推进战略转型一定要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有序地转,有载体地转,而不能瞎转、空转。 3、三大业务板块初具雏形,转型宜顺势而为。五局的转型在总公司系统起步较早,04年“结构调整年”时我们即正式提出要在全局构建房建、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三大业务板块,这与总公司目前要打造的产业结构是相吻合的,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成型三大板块,使板块之间形成合理的比重。我们不能人为遏制房建业务的规模来刻意提升基础设施业务的比重。房建仍要继续发展,但发展的重心应转向高端市
8、场,因此房建本身也存在一个转型的问题。房地产开发五局已先行一步,这是五局的一大亮点,是五局战略转型的一大重要方向。也就是说,五局的转型不是单向的、割裂历史的、另起炉灶的转型,而是建立在这些年工作成果之上的一种延续的、系统的、充分尊重历史的、顺势而为的转型。 4、优化产出比重,转型将任重道远。五局的房地产开发目前规模仍太小,三大业务板块从营业收入指标来考察,实际是房建占8成,基础设施占2成。5年之后,五局要转变成房建占3成,基础设施占5成,房地产开发占2成,这是非常有挑战性的目标,尤其是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在总规模不断扩大的前提下,比重要分别增加30个百分点和20个百分点,难度更大。我们要充分估计
9、转型的艰巨性,同时要坚定不移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加快转型的进程。只要我们加倍努力,过了这道坎,五局的发展将跃上新的台阶。 关键词之二:专业化。五局的战略转型,从经营层面上说,主要是一个专业化的问题。专业化的相对概念是多元化。实践中,既有经营得很成功的专业化企业,也有经营得很成功的多元化企业。如果要一概而论,到底是专业化好,还是多元化好,理论界是有争议的。但具体到局的二级单位,我们的观点很明确,那就是一定要走专业化经营的路子。因为对局二级单位来说,资源有限,精力有限,撒开五指四面出击,肯定比收拢五指重拳出击,力度要小得多,效果要差得多。所以:专业化首先意味着放弃。什么都不愿放弃,最终的结果可能是
10、什么都得放弃;什么都想做,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什么都做不好。所谓“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原来的五公司和安装公司都曾偏离过专业化的方向,希望能转行去搞土建,结果是土建没能发展起来,自己的老本行差点也丢了。现在的土木公司和安装公司能迅速发展壮大,07年双双被评为局先进集体,都源于他们及时回归专业化公司的本位,坚定不移地走专业化与区域化相结合的路子。所以,放弃是一种智慧。局在考核各专业公司时,不仅要考核总合同额,更要考核合同的专业结构与质量,从机制上促使各单位提升专业集中度。 同时,专业化意味着差异。五局要避免内部的同业竞争,有效的途径就是专业化。每一个二级单位都应该是与众不同的
11、,是有自己特色的,大家都专注于本行,致力于做专、做精,形成自己的“看家本领”和“独门武器”,培植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一种钻研的精神、一种职业化的心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每一个二级单位都应该有争当五局一流、中建一流、湖南一流乃至全国一流的信心。 关键词之三:精细化。五局的战略转型,从管理层面上说,主要是一个精细化的问题。这涉及到三个要素: 精心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有没有精心的态度,是“愿不愿意”精细化的问题。没有这个基础和前提,要想得到精品的结果无异于缘木求鱼。在精细化的问题上,有一种模糊的认识要澄清:有些同志认为施工现场管理不是工厂化作业,谈精细化管理有些“奢侈”。请这些同志们克服这种思想
12、,坚定不移地按照总公司和局的管理思想,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 精细的过程。有没有精细的过程,是“能不能”精细化的问题。我们现在的很多问题都出在管理粗放上,出在对过程的疏于控制上。去年我们在全局导入了卓越绩效模式。卓越绩效模式强调的是以卓越的过程创取卓越的结果,也就是说,企业运营的所有结果不是偶然所得,而是建立在过程有效基础上的“有因之果”。所以我们推行精细化管理,一定要抓住过程控制这个关键,追求“有因之果”。无论是一次经营的“市场”、二次经营的“现场”还是三次经营的“清场”,无论是总部、区域还是项目,每个过程、每个层面、每个环节都要留下管理的痕迹,都要学会应用管理工具,对过程进行监控、纠偏,提高
13、精细化管理水平。 精品的结果。有了“精心”的态度、“精细”的过程,收获“精品”的结果也就在情理之中。我们这些年打造的精品企业、精品工程,都是三个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记得5年前,局在谈鲁班奖时还在困扰于“1/90”的问题(仅平和堂1个鲁班奖,占总公司的1/90),现在,我们5年创了4个鲁班奖、2个国优、3个参建鲁班奖,这个变化是同志们努力的结果。但我们的差距仍很大。鲁董事长在谈到当前五局存在问题时,总结了五个问题、五大风险,说明我们的精细化管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之四:文化落地。五局的战略转型,从文化层面上说,主要是一个文化落地的问题。企业的兴衰在于管理,管理的潜力来自于企业文化。企业
14、管理与企业文化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管理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概括、总结、提炼而成的精神产品,企业管理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物质和精神的和谐统一。所以,我们推进“信和”主流文化建设一定不能搞花架子,不能急功近利。必须立足于企业的管理实践,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与解决企业运行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大家都知道,企业文化首先是企业家文化。这是从领导在企业文化产生、形成、推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来说的。但企业文化绝不能仅仅是企业家的文化,企业文化一定要成为大众文化,要深入到基层,渗透到项目,融化在每一个员工的血液里,落实在每一个员工的行动
15、上,这样的文化才能在企业落地生根,永葆活力。 实现“信和”主流文化的落地,从大的方面讲,主要有两点需要把握: 说出来。企业文化要落地,首先是要能被企业所有的员工说出来。听都没听说,或者仅知道个大概,说不清楚,是谈不上贯彻与执行的。在去年创湖南省质量管理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信和”主流文化普及的力度还不够,甚至一些中层干部都说不出所以然。所以,今年局将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尽快出台企业文化建设手册。 做到位。企业文化要落地,关键是企业文化要被所有的员工自觉地践行。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今年局党委准备在“信和文化项目行”上重点做文章。因为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项目是企业生产
16、的基本单元,是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是展示企业形象的最佳窗口。以项目为载体和平台来践行“信和”主流文化,能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运营的紧密结合,能让“信和”主流文化直接走进基层,在形成视觉冲击力和扩大社会影响力上具有很好的效果。局从4月份起,将在多个片区组织项目文化节系列活动,推进“信和”主流文化的落地,发挥好项目在践行“信和”主流文化过程中的前沿阵地作用。 2、经验材料好:明确几个导向 这次会上,局组织了7份经验交流材料,覆盖了公司、分公司和项目三个层面,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较强的典型性。通过这几个经验材料,局希望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几个导向: 一是标准化导向。标准化是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在五局规模超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中 建五局 党代会 工作报告 中建五局 述职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