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雨巷》教学设计_雨巷教学设计教案_2.docx
《2023年《雨巷》教学设计_雨巷教学设计教案_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雨巷》教学设计_雨巷教学设计教案_2.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雨巷教学设计_雨巷教学设计教案 雨巷教学设计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雨巷教学设计教案”。 雨巷教学设计 印路路 【教学分析】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雨巷选自人教版高中必修1第一单元,这个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新诗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新诗的“新”在于摆脱古典诗严整格律束缚,比较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 读诗可以陶冶性情,高一学生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用诗歌的美感染熏陶他们,有助于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美好的事物,培养乐观积极的态度。 从课文本身看,雨巷是一首带有浓郁古典气息的现代诗歌,它的意象具有典型的象征
2、意义。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确定为:采用以诵读法为主,其它教学法为辅的综合教学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加深理解、把握情感。另外,本诗教学以体验性学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以“四自”“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来进行本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现代诗歌阅读达到的要求: 1.培养阅读诗歌的兴趣,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感悟诗歌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
3、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2)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感知诗歌的意象及特征,由此来把握意境的营造。2.过程与方法 (1)本诗教学按“走进雨巷 初步认知深入雨巷 整体感知感悟雨巷 合作探究评价雨巷 总结文本走出雨巷 拓展延伸”的过程进行; (2)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诗歌形式的音乐美、意境的朦胧美、情感的含蓄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有感情的诵读此诗。通过朗读品鉴,从作品中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教学重难点】 重点:(1)体会本诗中带有音乐美、绘画美的语言运用; (2)体悟本诗“
4、丁香姑娘”“雨巷”等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的手法,初步学会鉴赏象征诗。难点:掌握诗歌中不同意象所代表的象征意义的不同,对于诗歌意象朦胧含蓄美的把握。 【教学设想】 1 课时安排:一课时; 2 课前准备:在课前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布置预习内容,包括生字词、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熟读课文等; 3 课堂教学中,运用讨论法(小组探究学习)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走进雨巷 初步认知(约10分钟)1.导入新课(导入语) 叶圣陶曾这样称赞一位诗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新的纪元”;并且这位诗人因一首诗,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他便是戴望舒。现在,让我们走进江南的雨巷,走进诗人的世界
5、,感受他给我们创设的意境。(通过多媒体播放江南雨巷的部分镜头,将学生带入戴望舒的话题中,通过检查学生之前的预习,让学生讲述对作者的了解,教师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如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下面我们来听听乔榛老师的配乐朗读雨巷。用心去体会雨巷创设的意境,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深入雨巷 整体感知(约5分钟) 通过诵读诗歌,进行整体感知、把握诗歌孤独而惆怅的感情基调。雨巷一共七个小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师生齐读,从第二节到第六节,小组之间间隔读。(通过诵读,初步把握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并指导学生的阅读)三感悟雨巷、合作探究(约15分钟)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重点把握文章中不同意象所象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雨巷 2023 教学 设计 教案 _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