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化学《物质的鉴别、推断与分离、提纯》专项复习题.pdf
《初中中考化学《物质的鉴别、推断与分离、提纯》专项复习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中考化学《物质的鉴别、推断与分离、提纯》专项复习题.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化学物质的鉴别、推断与分离、提纯专项复习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可能含有 FeCl3、NaCl、Na2SO4、Ba(NO3)2中的一种或多种。某同学取该废液样品观察为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稀硝酸无明显现象。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分析,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可能存在 NaCl B可能存在 Na2SO4 C一定存在 FeCl3 D一定存在 Ba(NO3)2 2由 CH4、CO、H2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该气体,烧杯内壁出现水珠,倒转过来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的组成不可能为()ACH4 BCH4、CO CCO
2、 DCH4、CO、H2 3下列关于物质的区别、除杂和分离方法,正确的是()A除去 CO 中的 CO2-通过足量的石灰水 B将混有铁粉的铜粉与铁粉进行分离-溶于水 C区别空气和氧气-观察气体的颜色 D区别化学实验室的蔗糖和食盐-品尝 4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与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选项 物质 方法与现象 A 黄铜和纯铜 分别加热,观察是否变黑 B 羊毛和涤纶 分别灼烧,闻气味 C 浓盐酸和浓硫酸 分别打开瓶塞,观察是否有白烟产生 D 氢气和甲烷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内壁是否有水雾 AA BB CC DD 5某无色气体可能由 CH4、H2、CO、CO2和 HCl 中的几种组成。将
3、此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但气体的总体积减小,点燃剩余气体,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无现象。则原气体中一定含有()AHCl 和 CO BCO 和 CO2 CCH4和 H2 DHCl、H2和 CO2 6要除去铜粉中的少量铁粉,可加入下列试剂中的()A水 B稀盐酸 C硫酸亚铁 D硝酸银溶液 7下列实验操作图示不正确的是()AA BB CC DD 8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高温下木炭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C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 D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9以下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基本经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
4、法都正确的是()选项 物质 含少量杂质 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氢氧化钠溶液 碳酸钠 加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C 稀盐酸 稀硫酸 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D 二氧化锰 高锰酸钾 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 11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A BB CC DD 12完成对四组无色溶液成分的探究后,小江记录了以下四组物质,其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H2SO4、Na2SO4、KNO3 BCuSO4、H2SO4、NaCl CNaOH、NaCl、HCl DH2SO4、Na2CO3、NaNO3 二、填空题 13如
5、图所示,将 a、b 两片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滤纸分别放在装有浓氨水的两只试管的上方,片刻后看到 b 片滤纸比 a 片滤纸先变红,由此你能得出的关于物质或分子的性质结论有:_ _ _ 14有紫黑色固体 A 加热后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B 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把淡黄色粉末 C 加热后放入盛有 B 的集气瓶中,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 D,写出各物质的名称:A B C D 15AH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 A 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B 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D 的化学式为 (2)A 转化为 E 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反应基本类型属
6、于 ;B 转化为H 的化学方程式为 。(3)分别写出物质 F 和 H 的一种用途 ;。16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 Na2CO3、Na2SO4、CuSO4、CaCl2、NaCl 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该混合物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步骤 I: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搅拌后得无色透明溶液 步骤 II:往此溶液中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步骤 III:过滤,将沉淀物置于稀硝酸中,发现沉淀全部溶解,并放出气体。试判断:(1)固体混合物中肯定有_,肯定没有_,可能有_(2)对可能有的物质,可采用向步骤 III 中的滤液滴加_溶液来检验。(3)写出步骤 III 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 17有一包白色固体
7、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 1 所示;取少量 B 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 2 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BC 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从 C 到 D 液体的 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3)D 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4)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原固
8、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加 ,过滤;再向滤液中加 ,观察现象。三、推断题 18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图中甲为固态化石燃料;己为密度最小的气体;戊为银白色金属;Y 是空气中主要成分之一。乙、丙、丁和 X 均为化合物;甲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的产物是较为清洁的气体燃料,俗称“水煤气”。(1)甲含有的主要元素符号_;Y 的化学式_。(2)写出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丙戊”的化学方程式_。(3)写出乙和石灰水反应生成丁的化学方程式_。(4)写出甲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取水煤气的化学方程式_。19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 B 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J 是常见金属,G是红色
9、物质,D 的溶液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1)F、I 的化学式分别为:_、_(2)B 物质的俗名是:_。(3)H 的用途是_,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4)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四、实验题 20应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金属的问题:(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用元素符号回答);(2)生活中常用铜丝作导线,主要是利用铜的 性;(3)某同学用一定量 AgNO3和 Al(NO3)3的混合溶液进行了下图实验,已知溶液甲呈蓝色。则:溶液甲中一定含有溶质是 (写化学式),固体乙含有的金属是 或 。21用变量控制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实验一 实验
10、二 实验一目的是探究_对硝酸钾溶解性的影响,该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是_和_;实验二是探究_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22如图所示为检验土壤成分的相关实验,请回答:(1)上述能证明土壤中含有空气的实验是_(选填字母);(2)B 实验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五、计算题 23某品牌粉笔的成分为碳酸钙、硫酸钙,可能含有少量氧化钙。取 37g 干燥的粉笔研磨成粉末,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得到 8.8g 气体。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蒸干,测得其中钙元素质量为 13.5g。(说明:硫酸钙与稀盐酸不反应)(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37g 粉笔中碳酸钙的质量。(2)推断该粉笔中是否含有氧化钙。24NaOH 潮
11、解后极易与空气中的 CO2反应生成 Na2CO3而变质为测定实验室一瓶放置已久的烧碱中 NaOH 含量,某同学取适量的烧碱样品,溶于一定量的水得到 200g 溶液;再加入200g 稀硫酸(足量)充分搅拌到不再放出气泡为止,称量溶液为 395.6g请计算:(1)反应产生的 CO2的质量为_g(2)若所取烧碱样品为 50.0g,则样品中 NaOH 的质量分数是_?(3)用同浓度的硫酸,与一瓶未变质、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杂质都是 Na2CO3)的烧碱样品反应,需要硫酸的质量都相等其原因是:_(从钠元素质量守恒的角度解释)参考答案 1A2C3A4B5A 6B7B8C9A10B11C12A 13分子在
12、不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14A:高锰酸钾 B:氧气 C:硫 D:二氧化硫 15(1)CaCl2(2)Fe+2HCl=FeCl2+H2,置换反应,Ca(OH)2+CO2=CaCO3+H2O(3)供给呼吸,重要的建筑材料 16Na2CO3 Na2SO4、CuSO4、CaCl2 NaCl AgNO3 17(1)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减少(2)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可能含有氯化钾(3)硝酸钠、硝酸钡、硝酸(4)过量的稀硝酸;硝酸银溶液 18C O2 Fe2O3+3CO2Fe+3CO2 CO2+Ca(OH)2CaCO3+H2O C+H2OCO+H2 19O2 Cu(
13、OH)2 熟石灰 作建筑材料 复分解反应 Fe+2HClFeCl2+H2 Ca(OH)2+2HClCaCl2+2H2O 20(1)Ca(2)导电(3)Al(NO3)3、Zn(NO3)2、Cu(NO3)2Ag Ag、Cu 21温度水的体积硝酸钾的质量溶剂种类 22A 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23(1)20g(2)含有氧化钙 244.4 78.8%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是每 46g 钠元素生成 142g 硫酸钠,消耗 98g 硫酸 二、中考化学推断题 2AG 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 俗称纯碱,B 是光合作用不
14、可缺少的物质,E、G 是黑色粉末,F 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能源,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化学式:D_。(2)若 C 物质有三种元素组成,写出物质 A 和物质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基本类型是_。(3)写出测定 A 物质酸碱度的方法:_。【答案】HCl Na2CO3+Ca(OH)2CaCO3+2NaOH 复分解反应 取适量 A 物质溶于水,用干燥净洁的玻璃棒蘸取其溶液滴到 pH 试纸上,标准比色卡进行比较 【解析】【分析】A 俗称纯碱,B 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E、G 是黑色粉末,F 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能源;可知 A 为碳酸钠,碳酸钠和 B 可以互相转化,所以 B 是二氧化碳;D 能与碳
15、酸钠反应,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 D 是盐酸;F 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能源,所以 F 为氢气;E是黑色粉末,会与盐酸反应,所以 E 是铁,G 会与盐酸、氢气反应,所以 G 是黑色金属氧化物,G 为氧化铜。代入推导正确。【详解】(1)经推导 D 为稀盐酸,化学式为 HCl;(2)若 C 物质有三种元素组成,且能与二氧化碳、盐酸反应,说明 C 为 Ca(OH)2,物质A 和物质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3)测定 A 物质 Na2CO3酸碱度的方法是取适量 A 物质溶于水,用干燥净洁的玻璃棒蘸取其溶液滴到 pH 试纸上,标准比
16、色卡进行比较。3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其中 A 在常温下是液体,F 是人体胃液中助消化的酸,E 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A 和 B 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_,B_。(2)B 和 G 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G 和 F 之间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反应。(4)C 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答案】H2O CO2 CO2+2NaOH=Na2CO3+H2O 复分解 建筑材料(或补钙剂等)【解析】【分析】A 在常温下是液体,则 A 可能是
17、水;F 是人体胃液中助消化的酸,则 F 是盐酸;再由 A(水)和 B 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可知 B 为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另外,二氧化碳和水在植物光合作用下能反应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由于 A(水)还能和 D 反应,则 D 为氧化钙;又 D 能转化为 E,且 E 能和 F 盐酸反应,则E 为氢氧化钙,符合 E 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说法;再结合图示可知,G 能分别与 B 二氧化碳、F 盐酸反应,则 G 为碱液(如氢氧化钠);由于 C 能转化生成 D(氧化钙)或 A(水)或 B(二氧化碳),故 C 为碳酸钙,带入框图,推断合理。【详解】(1)由分析知 AB 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质的鉴别、推断与分离、提纯 初中 中考 化学 物质 鉴别 推断 分离 提纯 专项 复习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