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2011.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20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2011.doc(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目 录一、矿井灾害预防领导组织机构-2二、曙光煤业概况-3三、水、火、顶板事故预兆-13四、预防水、火、瓦斯、煤尘、顶板、运输事故的措施-14五、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事故的处理-26六、电气事故预防措施-41七、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的有关规定及注意事项-44八、便携式瓦检仪的管理规定-45九、处理事故中各有关人员的职责-46十、矿井要按不同场所和作业对象设置各种安全标志牌-49十一、发生事故时应召集人员名单-51曙光煤业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一、矿井灾害预防领导组织机构组 长:郝志军 马春树副组长:贺永平 孟庆贺 薛景明 武成栓 陶惠忠 王 进 王灵平成 员:李炳耀 刘军成 史政浩 李洪宾 乔永
2、功 郭西峰 高 健 高建忠 刘 刚 张立基 陈明银 翟润文 赵祜茂 魏畅跃 石金贵 任呈文 翟晓东 王永强 田保华抢险救援一队:队 长:白耀平队 员:温锦山 王双柱 李玉喜 郝晓冬 常俊平 罗焕玉 闫成保 郭来旺 李建平 李祖山 王钦瑞 侯明礼 梁元杰 张小军 陈元生 贾孝平 薛永胜 张小明 王文强 赵良杰 郭荣辉 王继林 杜来虎 梁金生 田培林 高晋利 杨龙彪 闫继明 朱宏波 抢险救援二队:队 长:程志堃队 员:李海宏 朱子学 南金宏 张永强 冯奴谷 赵艳军 程冬平 李高鹏 王改平 苏小红 李立军 李建立 杜建斌 李东生 温孙庆 李长龙 赵克范 霍永才 秦进广 朱宏胜 张建军 乔继生 张全明
3、 苏庭荫 张永和 郝 剑 武继学 刘茂生 王春宝 张赵瑞以上抢险救援队人员必须认真培训、考核,并进行应急救援演练。二、曙光煤业概况曙光井田位于山西省汾西矿区中部,霍西煤田北部。行政区划属吕梁孝义市和晋中介休市、灵石县,隶属于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井田面积为60.729km2。本矿与临近各市、县有公路相通,交通较为方便。1、地形地貌: 井田地处黄土高原,属于低山丘陵及梁状黄土台塬地貌。海拔高度在8561174m之间,相对高差318m。总的地势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井田内沟谷十分发育,大部分为黄土覆盖,地表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属侵蚀剥蚀区。2、井田构造: 本井田位于阳泉曲汾西盆状复向
4、斜北东部。受区域构造影响,井田内以北西向和北东向宽缓褶曲为基本构造形态,地层平缓。除井田北部及西北部边界附近倾向稍陡外(1520),一般小于10;断层较少,且多为地表能见,仅有4个钻孔遇柱状陷落,地质构造简单。3、煤层及顶底板: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迭系下统山西组,平均总厚度为131.62m,含煤17层,煤层平均总厚为16.1m,其中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6层,可采煤层总厚度为12.21米。山西组及局部可采总煤层6层,可采煤层总厚度为12.21m。山西组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有2#上、2#下、3#三层,太原组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有7#、9#、10#11#三层。曙光煤业现采煤层为2#上、
5、2#下煤层,该煤层是井田内主采煤层之一,位于山西组中下部,是一组煤。两层煤相距0.11.68m,中部呈南北条带状的合并区内两层煤的夹矸小于0.7m,地质报告统称为2#煤。井田西部及东侧夹矸大于0.7m,叉分为2#上煤和2#下煤,夹矸岩性多为碳质泥岩或泥岩,有时为砂质泥岩。2#煤层厚0.352.42m,平均厚度为1.29m。煤层顶板一般为砂质泥岩和中粒砂岩。2#下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厚度为01.16m,平均厚度为0.73,一般分为两层,上分层薄,下分层厚,夹矸厚度在0.050.26m之间,为泥岩。煤层底板为细砂岩或泥岩、粉砂岩。3#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上距2#煤810m,有时可达15m左右,下到
6、K7砂岩05.72m,有时K7砂岩是其直接底板。为局部可采煤层,厚02.24m,平均厚度为1.07m,具有厚度变化大,突变性强等特点。结构简单,有时含一层夹矸,煤层分布呈带状及岛状。煤层顶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为砂岩;底板岩性变化较大,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4、地表水系及矿井水文地质特征:、地表水系:本区属汾河水系,区内除柱濮河外主要沟谷有东沟河、三交河等。沟谷多为季节性河流,雨季有水,平时干涸。、矿井水文地质特征:1、矿井涌水量一般都不大,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一般滞后半个月到一个月。2、充水因素主要为K8砂岩,对矿井未造成威胁。3、井下断层及陷落柱一般不导水。4、随着开采量及开采面积的增
7、大,含水系数呈减少的趋势。、矿井充水因素及2010年水情水害分析: 开采2#煤时,矿井充水因素为k8砂岩至2#煤顶板砂岩裂隙水。但该含水层裂隙不发育,补给条件差。地下水以静储量为主,矿井初期充水量稍大,中期有减少趋势,后期由于地表塌陷有可能增大,且随季节性的变化而变化。本年度共施工水文地质补勘空9个,到目前为止已开始施工第四个水文钻孔。 本年度我矿目前掘进面为1204运输巷、1214材料巷、1214运输巷、1216材料巷,回采面为1203工作面、1210工作面。1204运输巷、1214材料巷、1214运输巷、1216材料巷、1210工作面及一、二采区三条大巷、专用行人巷(向北掘进部分巷道)2#
8、煤底板标高均低于奥灰水静压水位标高530m,所以全部属带压区域,带压程度由南向北逐渐增大,在00.8MPa之间。1203工作面巷道中没有淋水现象,主要的水源来自防尘用水。专用行人巷向南掘进部分巷道经过原小煤窑采空区,掘进过程中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目前我公司井下排水设施均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井下其它地点不存在水害威胁。现我公司已经编制并上报集团公司曙光煤业带压开采防治水措施。地测部门制定了井下物探技术的应用措施及工作面掘进、回采前的预测分析要求,并编制了排水恢复被淹巷的措施。针对我矿带压程度的实际情况,采掘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并严格执行以下安全措施:1、加强矿
9、井地质和矿井水文地质工作,随采掘工作面推进的同时,观测所遇到的地质、水文地质现象,对原有的资料进行修改、补充,全面研究,逐步查清地质构造规律及断层对隔水层的破坏情况和水文地质条件,编制水文地质图。2、根据矿井的具体条件和实践经验,确定开采煤层的安全水头值,然后计算承压水层与煤层之间的理论安全距离。3、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4、在开掘巷道的低洼处修筑不小于36m3的大容量水仓且安置配套的排水设备及管路。5、对综采工作面用两种以上的物探仪器对工作面进行探测,确定异常区域必须用钻探手段验证地质异常体的充水及导水情况。6、对探清的较大断层,留设防水煤、岩柱,在断层的下盘进行采掘,必须
10、引起特别重视。7、穿过落差较大和导水性良好的断层,必须严格执行规程的有关规定。8、必须配备超过承压含水层最大突水量的排水设施,保证涌水能及时排出,并按设计规定完成后,方可进行采掘。9、开采方法及顶板管理应能适应带压开采的需要,尽量减小矿山压力对煤层顶底板的影响。10、采取疏水降压的方法,把承压含水层的水头值降到隔水层能承受的水头值以下,并制定安全措施,报集团公司总工批准。11、承压含水层的补给边界已经基本查清,可预先进行帷幕注浆,截断水源,然后疏水降压开采,但必须编制帷幕注浆工程设计。12、承压含水层的补给水源充沛。不具备疏水降压和帷幕注浆的条件,根据资料分析又有突水可能时,必须编制防止淹井措
11、施,如建筑防水闸门、注浆加固底板、留设防水煤柱、增建抗灾强排能力等。5、矿井开拓方式:矿井开拓方式为主斜井、副立井混合盘区式,主斜井坡度22。,井筒斜长1066m。装备一条带宽1200mm的大倾角带式输送机,兼做本矿的进风和安全出口。副立井筒净径5.0m,井筒垂深375.5m,装备1.0t单层非标罐笼及梯子间。兼做进风和安全出口。6、 通风系统: 我公司矿井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的通风方法,现有进风井2个即主斜井、副立井,回风立井1个。曙光矿井总进风量为7531m3/min,回风立井安装了两台BDK618-10-NO.28型对旋轴流式通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检修。矿井反风系统采用通风机反转反风
12、,风井反风率66.5%,风井外部漏风率均不超过5%;回风立井口安设了防爆门,达到了设计要求。主斜井 地面(新风) 集中轨道巷 井下各用风地点 副立井 集中回风巷回风立井地面二、瓦斯抽采系统现矿井对西翼回采面进行抽采,主要抽采采空区、裂隙带、本煤层,采用移动式抽采系统,2BEC40抽放裂隙带(功率为160kw,最大抽气量为110 m3/min),两台,一台备用,一台运行;2BEF-253-0抽放采空区及上隅角(功率为75kw,最大抽气量为40 m3/min),两台,一台备用,一台运行,实现了分源抽采。地面瓦斯抽采系统正在建设中,预计8月底可运行。7、运输系统:本矿井煤的运输采用集中皮带巷DTL1
13、20/3*355S皮带,主斜井DTL120/85/3*800S皮带运输,辅助运输系统采用SQ-80/75型连续牵引车,25KW及11.4KW绞车运输为主。8、供电系统:矿井供电设有地面35KV变电站,安装两台各1600KVA的变压器,以6KV双回路6KV专用线供井下中央变电所,型号分别为MYJ423185 mm2、MYJ42350mm2,长度均为600米。在由中央变电所以同样规格、型号送至采区变电所,供各用电地点。9、供、排水系统:现矿井排水由井下各工作面临时水仓通过3寸排水管排至集中轨道巷水仓,然后由集中轨道巷水仓通过4-8寸管路排至中央水仓,再通过井下中央水泵房经集中轨道巷219 mm的管
14、路,从副立井井筒排至地面的井下污水处理站。我公司的水泵房现布置主要设备有三台水泵和两条管路,6台高压真空配电装置,型号为BGP9L-6。排水要求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水泵型号为D280-65*8,功率为710kw,其中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各工作面使用的水泵型号为DW15-25-2.2,功率为2KW。水泵房的管路型号为245 mm。从中央水泵房到副立井口长度为790m。排水周期为4天,每次排水量为1000m3。井下供水由高山一个800 m3的水池向井下供静压水。10、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及山西省煤
15、炭工业厅推进全省煤矿建设完善井下安全避灾“六大系统”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晋煤救字20101644号)和集团公司汾煤办发201199号井下安全避灾“六大系统”监督考核办法文件精神要求,开展我公司井下安全避险系统的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矿井的抗风险、抗灾害能力和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处置能力以及广大职工的应急避灾、自救、互救能力,保证我公司安全生产。我公司避灾“六大系统”中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系统已经完善,紧急避险系统待国家“六大系统”建设规范标准出台后开展实施。1、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我公司装备了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KJ95N型安全监控系统,现有监控
16、分站25台,瓦斯传感器47台,传感器种类、安装位置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及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要求,另根据集团公司要求在各回采工作面支架内分别安装了3台瓦斯传感器,上隅角安设了CO及温度传感器;皮带机头安装了CO及烟雾传感器;局部通风机开停实现了分级监测。现系统完善、运行稳定、可靠,数据传输准确,能实时监测井下各个主要地点的环境参数及主要设备的运行情况,瓦斯电闭锁、风电闭锁及故障闭锁功能可靠。在管理上健全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加强设备和系统维护,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确保网络和系统正常运行并发挥其监测、监控和避险预警作用。按规定要求定期
17、对传感器进行调校,并完善和落实紧急情况下断电撤人制度。2、矿井人员定位管理系统:我公司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科技成果,装备了重庆煤科院研制的KJ251A型人员定位系统,现有监控分站10台,读卡器40余台,在井口及井下要害场所、机电硐室、各巷道口及工作面全部安设了读卡器,能够准确的反映出井下各地点人员情况,现系统完善、运行稳定、可靠,数据传输准确。在采用双回路供电的同时还匹配了UPS直流备用电源。信号覆盖整个矿井,数据传输准确可靠。加强入井人员管理,随时准确掌握井下人员的动态分布情况。数据传输准确可靠。同时进一步健全机构和相关制度、系统图纸、资料,积极稳妥做好在用系统升级工作;加强维护维修工作,
18、保障系统可靠运行。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发挥人员定位系统在防治超定员作业、领导干部下井带班等工作中的作用,强化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责任落实。3、压风自救系统:我公司地面压风机房设在副井口右侧25米处,使用4台UD-132型螺杆压风机。该压风机是微电脑自动控制机型,过电压、过电流、接地、断相、超温、少油、超气压等各种保护齐全。两台工作,两台备用。压风管路系统现全部延伸至各工用巷道和采掘工作面内,主要大巷、各顺槽压风管路三通按每50米设置一个,主要大巷阀门按200米设置一个,各顺槽每300米一个。压风自救装置根据要求,掘进工作面:专用行人巷、1212运输巷、集中轨道巷、集中皮带巷、二采轨道巷、二采
19、回风巷、1204运巷,各安设一套;回采工作面:1203工作面(材、运两巷各2套)、1210工作面(材巷两套);人员集中地点:副立井与回风巷绕道处,一套。共计:14套。型号为ZYJ(A)型矿井压风自救装置,在安装以前我们制定了安装方案和 “曙光煤业压风自救装置使用考核办法”。对所有压风自救装置进行了挂牌管理。根据规定要求现自救装置还不能满足要求,计划在3月初山西省检查时在增加20组,2月底材料到矿进行安装。4、供水施救系统:我公司按照保证采掘作业地点都能够实现在灾变时期为井下被困人员提供应急供水的要求,现已建立完善的井下供水系统。永久性防尘水池容量800立方米,可以满足用水量要求,并设有容量30
20、0立方米的备用水池。地面安装有饮用水转换装置。现矿井静压水管路全部延伸至各主要运输巷、采掘工作面、溜煤眼、转载机地点处,皮带巷内静压水系统三通及阀门按每50米设置一个,其它巷道每100米设置一个。压风、静压水系统全部按照规定设置了三通,保证了在灾变事故发生之后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工作中我们要加大对压风、静压水系统的跑、冒、滴、漏、漏气现象及时维修。5、通讯联络系统:我公司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已经建立了完善的通讯联络系统。地面调度室及各部门都安装了固定电话,同时为了联系可靠方便,我公司安装了DSOC-P4810/500通讯系统,调度室及矿领导办公室直通井下主要硐室、采掘作业地点、地面要害场所。
21、在采用双回路供电的同时还匹配了UPS直流备用电源。三、水、火、顶板事故预兆1、井下透水预兆煤层受潮变暗、煤壁挂汗、挂红、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浸水引起顶板来压、底板鼓起、顶板淋水增大;水发臭、颜色变暗,有害气体增大等异常状况,这些都是透水预兆。2、自燃发火的预兆煤、岩、空气和水温升高,超过正常温度,煤壁和支护等物体上发汗和冒热气;有煤焦油气味、身感不适、皮肤有刺痛感觉;出现火炭、火焰、烟雾等现象;风流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气含量减少等,这些预兆都说明附近已有着火可能。3、局部冒顶的预兆顶板裂隙增大、顶板下沉、破碎掉碴、顶板有放炮响声;液压支柱的安全阀动作、坠网、支架损坏、片帮等,
22、这些都是局部冒顶的预兆。容易发生局部冒顶的地点:回采工作面靠煤帮机道,工作面上下出口处,切顶线附近,断层、无炭柱附近等。冒顶原因分析:支护不及时,支护强度不够,单体支柱初撑力不够,支护质量和联网质量差,回“吃力”柱时无替柱,遇有断层、无碳柱或其他地质变化和初次放顶,落山悬顶距超过规定,缺少稳定性支架,液压支柱失效或由于别的工作撞倒支柱等。四、预防水、火、瓦斯、煤尘、顶板、运输事故的措施(一)、一般水灾的预防措施1、雨季前成立防洪指挥部,并制定“三防”文件及防洪抢险组织措施。组建防洪抢险队伍,队伍人员不得少于30人,储备充分的抢险设备和材料,存放在指定地点。严格执行“三防”文件中规定的管理制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矿井 灾害 预防 处理 计划 201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