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教案.pdf





《《想北平》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想北平》教案.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想 北 平教 案 眉山中学 罗旭艳 一、学情分析:1、学习这篇散文的主体,是刚刚进入高二的学生。他们对散文的一般特点已初步掌握,对散文也有了初步的鉴赏能力。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散文作品,但要他们具体说一篇散文美在何处却很难。因此,散文的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2、这篇散文的作者老舍对于学生来说很熟悉。但许多学生对老舍都是只闻其名而很少见其作品,老舍的散文平时学生接触就更少了。可以通过本文引导学生阅读老舍等作家的文章,从中感悟人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3、本文内容与老北京有关。因为北京是祖国的首都,学生对北京的风土人情都有一些了解,理解起来隔阂并不大。4、但是作为高中生,较少有远
2、离家乡在外求学的,对于老舍对北平的感情也许很难深入理解,这是一个需要引导的地方。二、文本定位:1、想北平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上的一篇散文,是老舍先生所作,配套教材第三单元教读课文郁达夫的故都的秋。2、读本编排把这篇散文放在“故都深情”这一版块中,散文内容是关于老北京生活的。在教学时,既要落实延伸课内教学重点任务,又应侧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扣住“家乡”和“深情”,通过体会老舍对故乡的感情来引导学生爱家乡和祖国。三、文本解读:1、想北平是作家老舍羁旅青岛时写的一篇文章。他抒写的是北平最寻常的山水、草木、街景、院落,表达了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念。在他的笔下,对北平的想念自然而然化
3、做对母亲的本能的爱,老舍正是像写自己熟悉而深爱的母亲一样写出北京这座人们心目中的帝王之城最“平民”的一面,让人在平实的文字里理解、分享了他对北平的热爱。2、文章运用对比衬托、类比、反复、比喻等手法,以小见大,处处不说爱,但处处都在表达对北平的爱,情感深厚却表露得朴实自然。语言“京味儿”浓郁,纯朴简洁却内蕴丰厚,极富感染力。四、目标确立:2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并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与学情,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理解文意,体会作者对北平的思念、眷恋之情。学习文
4、本对比衬托、类比的手法,以及“以小见大”的写法;品味带有京味儿的通俗隽永的语言。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找关键语句和领悟现代散文情感的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五、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线索;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2:教学难点:揣摩语言的特色;分析理解关键语句的情感和含义。六、教法选择:1、诵读法:通过诵读,更直接地体会作者的感情 2、导问法:通过设置疑问让学生回答的方式,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讨论法:用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课堂内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主动解决问题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4、比较法:与课内散文故都的秋作情感上和手法上的比较分
5、析,既巩固了已学到的知识,又训练了学生运用已学到的方法鉴赏抒情散文。七、课时安排:二课时 八、流程安排:【第一课时】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学过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两个字,轻轻念来,胜却了人间无数。我们所熟悉的家乡,山不巍峨却是翠绿的,水不秀丽却是清澈的,每一处墙角,每一块砖瓦,都留存着我们 3 的印记。故乡,就像一首温柔的歌,在每个人的心中反复吟唱,一直唱到,我们都白发苍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老舍先生心中那首故乡的歌。二、介绍老舍(强调其在北平生活多年)老舍先生的故乡是北平,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先生生在北平,长在北平,从 1899年出生到 1
6、966年去世,一生中有四十二年是在北平度过的。三、研读课文 解决“想什么”的问题(4-7段)1、学生自读。要求:一边标出段落的序号,一边找出“想”到了北平的哪些方面,将重要的句子用笔勾画出来。2、明确段落:4-7段 3、请学生回答,每段想了北平的什么方面?(用原文回答)明确:4 段: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 动中有静 5 段:布置匀调 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 6 段:花多菜多果子多 7 段:更接近了自然(一边明确一边对每一点进行适当讲解,并指导学生朗读个别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4、深入分析 4 7 段 老舍想的是北平,为什么又总是提到巴黎、伦敦和罗马呢?明确:对比,衬托 巴黎太热闹或未免太旷北平既复杂而
7、又有边际、动中有静 巴黎的布置比上北平来还差点事儿 偏爱北平 美国的橘子北平带白霜的玉李 伦敦的成天冒烟的工厂北平接近自然 4 老舍为什么会把笔伸向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只选择那些日常生活中寻常的花草蔬菜来写呢?(学生讨论后回答)明确:以小见大。“一枝一叶总关情”,正是这样的叙述和描写,表现了老舍和北平的亲密关系,他真正融入了北平的生活。因为他是一个平民,一个普通的老北平人,他的生活就在这些院落里、墙根边。他写的是最寻常的最平淡的事物:摸着老城墙;坐看小蝌蚪和嫩蜻蜓;品味温和的香片茶;不挤不偏,处处有空的街景;种满花儿的院落。这就是老舍眼中独一无二的北平。他用这些舒缓而平淡的文字,表达了一个
8、平民知识分子对北平优雅而热烈的情怀。解决“怎么想”的问题 1、用一个词来概括老舍对北平的感情?(学生一起口头填空)“我()我的北平”明确:爱 2、除了描绘出自己心目中北平的模样,这份浓烈的爱还表现在哪里呢?教师朗读 1-3段(配乐思乡曲)要求:将你觉得最能体现“爱”的句子勾画出来,谈谈你的感受(学生回答,一般会涉及以下四个方面。在学生回答后分别明确)爱北平和爱母亲 明确:老舍先生爱自己的母亲,但这种发自内心的爱却无法言传,只能付诸行动,用“微笑或落泪”才足以表达内心,足见先生对母亲爱得深沉。作者拿爱母亲类比爱北平,可见这种爱朴素而真挚。将个人的、抽象的情感转化为人人熟悉的、具像的对母亲的爱,其
9、爱的程度不言自明。杜鹃啼唱 明确:诗人的情感表达热情奔放,激情澎湃,“浸”字写出了爱之刻骨铭心,“啼”字写出爱之酣畅淋漓。用典故“望帝啼鹃”更写出了对北平泪尽继之以血、矢志不渝、魂牵梦绕的深情。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 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明确:我的点点滴滴中有个北平,北平的点点滴滴中有个我。我与北平,血肉相连,永不可分离。5 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 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可是我说不出来 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 明确:这不是没有爱或爱太少,而是这种爱太浓厚太强烈,以至于反而不知说从何说起。犹如雨霖铃中“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想北平 北平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