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典型习题解答.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典型习题解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典型习题解答.pdf(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典型习题解答 2 第一章 半导体器件的基础知识 1.1 电路如图P1.1 所示,已知ui 5sint(V),二极管导通电压UD 0.7V。试画出ui与uO的波形,并标出幅值。图 P1.1 解图P1.1 解:波形如解图P1.1 所示。1.2 电路如图P1.2(a)所示,其输入电压uI1和uI2的波形如图(b)所示,二极管导通电压UD 0.7V。试画出输出电压uO的波形,并标出幅值。图 P1.2 解:uO的波形如解图P1.2 所示。解图P1.2 3 1.3 已知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Z 6V,稳定电流的最小值IZmin 5mA,最大功耗PZM 150mW。试求图P1.3 所示电路
2、中电阻R的取值范围。图 P1.3 解:稳压管的最大稳定电流 IZMPZM/UZ 25mA 电阻R的电流为IZMIZmin,所以其取值范围为 k8.136.0ZZIIUUR 1.4 已知图P1.4 所示电路中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Z 6V,最小稳定电流IZmin 5mA,最大稳定电流IZmax 25mA。(1)别计算UI为 10V、15V、35V 三种情况下输出电压UO的值;(2)若UI 35V 时负载开路,则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图 P1.4 解:(1)当UI 10V 时,若UOUZ 6V,则稳压管的电流小于其最小稳定电流,所以稳压管未击穿。故 V33.3ILLOURRRU 当UI 15V 时,
3、若UOUZ 6V,则稳压管的电流小于其最小稳定电流,所以稳压管未击穿。故 LOIL5VRUURR 当UI 35V 时,稳压管中的电流大于最小稳定电流IZmin,所以UOUZ 6V。(2)RUUI)(ZIDZ29mAIZM 25mA,稳压管将因功耗过大而损坏。1.5 电路如图P1.5(a)、(b)所示,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Z 3V,R的取值合适,uI的波形如图(c)所示。试分别画出uO1和uO2的波形。4 图 P1.5 解图P1.5 解:波形如解图P1.5 所示 1.6 测得放大电路中六只晶体管的直流电位如图P1.6 所示。在圆圈中画出管子,并分别说明它们是硅管还是锗管。图 P1.6 解:晶体管三
4、个极分别为上、中、下管脚,答案如解表P1.6 所示。5 解表P1.6 管号 T1 T2 T3 T4 T5 T6 上 e c e b c b 中 b b b e e e 下 c e c c b c 管型 PNP NPN NPN PNP PNP NPN 材料 Si Si Si Ge Ge Ge 1.7 电路如图P1.7 所示,试问 大于多少时晶体管饱和?图 P1.7 解:取UCESUBE,若管子饱和,则 CbCBECCbBECC RRRUVRUV 所以,100CbRR时,管子饱和。1.8 分别判断图P1.8 所示的各电路中晶体管是否有可能工作在放大状态。图 P1.8 6 解:(a)可能 (b)可能
5、 (c)不能 (d)不能,T 的发射结会因电流过大而损坏。(e)可能 7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2.1 分别改正图P2.1 所示各电路中的错误,使它们有可能放大正弦波信号。要求保留电路原来的共射接法和耦合方式。图 P2.1 解:(a)将VCC改为VCC。(b)在VCC 与基极之间加Rb。(c)将VBB反接,且在输入端串联一个电阻。(d)在VBB支路加Rb,在VCC与集电极之间加Rc。2.2 电路如图P2.2(a)所示,图(b)是晶体管的输出特性,静态时UBEQ 0.7V。利用图解法分别求出RL和RL 3k 时的静态工作点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Uom(有效值)。图 P2.2 解:空载时:IBQ 2
6、0 A,ICQ 2mA,UCEQ 6V;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峰值约为5.3V,有效值约为3.75V。带载时:IBQ 20 A,ICQ 2mA,UCEQ 3V;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峰值约为2.3V,有 8 效值约为1.63V。如解图P2.2 所示。解图P2.2 2.3 电路如图P2.3 所示,晶体管的 80,bbr=100。分别计算RL和RL 3k 时的Q点、uA、Ri 和Ro。图 P2.3 解:在空载和带负载情况下,电路的静态电流、rbe均相等,它们分别为 k3.1mV26)1(mA76.1 A 22EQbbbeBQCQBEQbBEQCCBQIrrIIRURUVI 空 载 时,静 态 管 压 降、
7、电 压 放 大 倍 数、输 入 电 阻 和 输 出 电 阻 分 别 为 k593k3.1308 V2.6 cobesbebebebibeccCQCCCEQRRArRrArrRRrRARIVUuusu RL 5k 时,静态管压降、电压放大倍数分别为 9 47115 V3.2)(besbebeLLcCQLcLCEQuusuArRrArRARRIRRRU k5k3.1cobebebiRRrrRR 2.4 电路如图P2.4 所示,晶体管的 100,bbr=100。(1)求电路的Q点、uA、Ri和Ro;(2)若电容Ce开路,则将引起电路的哪些动态参数发生变化?如何变化?图 P2.4 解:(1)静态分析:
8、V7.5)(A 101mA1 V2efcEQCEQEQBQefBEQBQEQCCb2b1b1BQRRRIVUIIRRUUIVRRRUCC 动态分析:k5k7.3)1(7.7)1()(k73.2mV26)1(cofbeb2b1ifbeLcEQbbbeRRRrRRRRrRRAIrru(3)Ri增大,Ri 4.1k;uA减小,efLRRRAu1.92。10 2.5 设图P2.5 所示电路所加输入电压为正弦波。试问:(1)1uA=o1U/iU?2uA=o2U/iU?(2)画出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ui、uo1、uo2 的波形。图 P2.5 解:(1)因为通常1,所以电压放大倍数分别应为 1)1()1(1)
9、1(ee2ecebec1RrRARRRrRAbeuu (2)两个电压放大倍数说明 uo1ui,uo2ui。波形如解图P1.5 所示。解图P1.5 2.6 电路如图P2.6 所示,晶体管的 80,rbe=1k。(1)求出Q点;(2)分别求出RL和RL 3k 时电路的uA、Ri、Ro。11 图 P2.6 解:(1)求解Q点:V17.7mA61.2)1(A 3.32)1(eEQCCCEQBQEQebBEQCCBQRIVUIIRRUVI (2)求解输入电阻和电压放大倍数:RL时 996.0)1()1(k110)1(ebeeebebiRrRARrRRu RL 3k 时 992.0)(1()(1(k76)
10、(1(LebeLeLebebiRRrRRARRrRRu 371bebseorRRRR 2.7 电路如图P2.7 所示,晶体管的 60,bbr=100。(1)求解Q点、uA、Ri和Ro;(2)设sU 10mV(有效值),问iU?oU?若C3开路,则iU?oU?图 P2.7 12 解:(1)Q点:V56.4)(mA 86.1 A 31)1(ecEQCCCEQBQCQebBEQCCBQRRIVUIIRRUVI uA、Ri和Ro的分析:k3 95)(952 952mV26)1(cobeLcbebiEQbbbeRRrRRArRRIrru (2)设sU 10mV(有效值),则 mV304 mV2.3 io
11、sisiiUAUURRRUu 若C3开路,则 mV4.14mV6.95.1k3.51)1(ioisiieLcebebiUAUURRRURRRARrRRusu 2.8 已知图P2.8(a)所示电路中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如图(b)所示。求解电路的Q点和uA。图 P2.8 解:(1)求Q点:根据电路图可知,UGSQVGG 3V。从转移特性查得,当UGSQ 3V 时的漏极电流 IDQ 1mA 13 因此管压降 UDSQVDDIDQRD 5V。(2)求电压放大倍数:20VmA22DmDODQGS(th)mRgAIIUgu 2.9 图P2.9 中的哪些接法可以构成复合管?标出它们等效管的类型(如NPN 型、
12、PNP型、N 沟道结型)及管脚(b、e、c、d、g、s)图 P2.9 解:(a)不能。(b)不能。(c)构成NPN 型管,上端为集电极,中端为基极,下端为发射极。(d)不能。(e)不能。(f)PNP 型管,上端为发射极,中端为基极,下端为集电极。(g)构成NPN 型管,上端为集电极,中端为基极,下端为发射极。2.10 设图P2.10 所示各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均合适,分别画出它们的交流等效电路,并写出uA、Ri和Ro的表达式。图 P2.10 14 解:(1)图示各电路的交流等效电路如解图P2.10 所示。(2)各电路uA、Ri和Ro的表达式分别为 图(a)22be23obe11i32be232be
13、1132be2211)1()1()1(RrRRrRRRrRrRRrRAu 图(b)4obe2321be11ibe242be2321be1be2321)(1()()(1()(1(RRrRRrRRrRrRRrrRRAu 图(c)3obe11id2be232be11d2be221)1()1(RRrRRrrRrRrrRAu 图(d)8o213i2be82be2764m)()(RRRRRRrRrRRRgAu 解图P2.10 15 2.11 已知某基本共射电路的波特图如图P2.11 所示,试写出uA的表达式。图 P2.11 解:)10j1)(10j1(3.2j )10j1)(j101(3255fffAff
14、Auu或 2.12 已知某共射放大电路的波特图如图P5.3 所示,试写出uA的表达式。图 P2.12 解:观察波特图可知,中频电压增益为40dB,即中频放大倍数为100;下限截止频率为1Hz 和 10Hz,上限截止频率为250kHz。故电路uA的表达式为 )105.2j1)(10j1)(j1(10 )105.2j1)(j101)(j11(100 525ffffAfffAuu或 16 2.13 已知某电路的幅频特性如图P2.13 所示,试问:(1)该电路的耦合方式;(2)该电路由几级放大电路组成;(3)当f 104Hz 时,附加相移为多少?当f 105时,附加相移又约为多少?图 P2.13 解:
15、(1)因为下限截止频率为0,所以电路为直接耦合电路;(2)因为在高频段幅频特性为60dB/十倍频,所以电路为三级放大电路;(3)当f 104Hz 时,135o;当f 105Hz 时,270o。2.14 已知某电路电压放大倍数 )10j1)(10j1(j105fffAu 试求解:(1)muA?fL?fH?(2)画出波特图。解:(1)变换电压放大倍数的表达式,求出muA、fL、fH。5mLH5100 j10 100 10Hz 10 Hz(1j)(1j)1010uufAAffff (2)波特图如解图P2.14 所示。解图P2.14 17 2.15 已知两级共射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105.2j11
16、0j15j1j20054ffffAu (1)m uA?fL?fH?(2)画出波特图。解:(1)变换电压放大倍数的表达式,求出m uA、fL、fH。Hz10 Hz5 10 )105.2j1)(10j1)(5j1(5j104HL3m543ffAffffAuu(2)波特图如解图P2.15所示。解图P2.15 2.16 已知一个两级放大电路各级电压放大倍数分别为 52o25o1110j150j1 j2 10j14j1 j25fffUUAfffUUAiuiu 18 (1)写出该放大电路的表达式;(2)求出该电路的fL和fH各约为多少;(3)画出该电路的波特图。解:(1)电压放大电路的表达式 25221)
17、10j1)(50j1)(4j1(50ffffAAAuuu (2)fL和 fH分别为:kHz3.641021.111 Hz50 H5HLfff,(3)根据电压放大倍数的表达式可知,中频电压放大倍数为104,增益为80dB。波特图如解图P2.16 所示。解图P2.16 2.17 电路如图P2.17 所示,T1和T2管的饱和管压降UCES3V,UCC 15V,RL 8。选择正确答案填入空内。图 P2.17 (1)电路中D1和 D2管的作用是消除 。A饱和失真 B截止失真 C交越失真 (2)静态时,晶体管发射极电位UEQ 。A0V B0V C0V (3)最大输出功率POM 。A28W B18W C9W
18、 19 (4)当输入为正弦波时,若R1虚焊,即开路,则输出电压 。A为正弦波 B仅有正半波 C仅有负半波 (5)若D1虚焊,则T1管 。A可能因功耗过大烧坏 B始终饱和 C始终截止 解:(1)C (2)B (3)C (4)C (5)A 2.18 在图P2.17 电路中,已知UCC 16V,RL 4,T1和 T2管的饱和管压降UCES2V,输入电压足够大。试问:(1)最大输出功率Pom和效率 各为多少?(2)晶体管的最大功耗PTmax为多少?(3)为了使输出功率达到Pom,输入电压的有效值约为多少?解:(1)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分别为%8.694W5.242)(CCCESCCL2CESCComVU
19、VRUVP(2)晶体管的最大功耗 W4.622.02.0L2CCoMTmaxRVPP(3)输出功率为Pom时的输入电压有效值 V9.92CESCComiUVUU 20 第三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3.1 判断图P6.4 所示各电路中是否引入了反馈,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设图中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图 P3.1 解:图(a)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直流负反馈。图(b)所示电路中引入了交、直流正反馈。图(c)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直流负反馈 21 图(d)、(e)、(f)、(g)、(h)所示各电路中均引入了交、直流负反馈。3.2 电路如图3.2 所示,要求同题3.1。图 P3.2 解
20、:图(a)所示电路中引入了交、直流负反馈 图(b)所示电路中引入了交、直流负反馈 图(c)所示电路中通过Rs引入直流负反馈,通过Rs、R1、R2并联引入交流负反馈,通过C2、Rg引入交流正反馈。图(d)、(e)、(f)所示各电路中均引入了交、直流负反馈。图(g)所示电路中通过R3和R7引入直流负反馈,通过R4引入交、直流负反 22 馈。3.3 分别判断图3.1(d)(h)所示各电路中引入了哪种组态的交流负反馈,并计算它们的反馈系数。解:各电路中引入交流负反馈的组态及反馈系数分别如下:(d)电流并联负反馈 1ofIIF (e)电压串联负反馈 311ofRRRUUF (f)电压串联负反馈 1ofU
21、UF (g)电压串联负反馈 211ofRRRUUF(h)电压串联负反馈 311ofRRRUUF 3.4 分别判断图P3.2(a)(b)(e)(f)(g)所示各电路中引入了哪种组态的交流负反馈,并计算它们的反馈系数。解:各电路中引入交流负反馈的组态及反馈系数分别如下:(a)电压并联负反馈 fof1FI UR (b)电压并联负反馈 4of1 RUIF (e)电流并联负反馈 212ofRRRIIF (f)电压串联负反馈 411ofRRRUUF(g)电流串联负反馈 94292ofRRRRRIUF 3.5 估算图3.1(d)(h)所示各电路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电压放大倍数。解:各电路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
22、压放大倍数如下:23 13foiof 12foiof foiof 13foiof 1L1fLo1iLoiof 1 (h)1 (g)1 (f)1 (e)(d)RRUUUUARRUUUUAUUUUARRUUUUARRRIRIRIRIUUAuuuuu 3.6 估算图3.2(e)(f)(g)所示各电路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电压放大倍数。解:各电路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如下:92L87942fL87oiof14foiofsL21sfL4oiosf)()(g)1 (f)1()(e)RRRRRRRRURRRIUUARRUUUUARRRRRIRRIUUAuuu 24 第四章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4.1 图
23、 P4.1 所示电路参数理想对称,1 2 ,rbe1rbe2rbe。(1)写出RW的滑动端在中点时Ad的表达式;(2)写出RW的滑动端在最右端时Ad的表达式,比较两个结果有什么不同。图 P4.1 解:(1)RW的滑动端在中点时Ad的表达式为 beWcIOd)2(rRRuuA(2)RW的滑动端在最右端时 IbeWcC2C1OIbecC2IbeWcC1)2(2 2)(urRRuuuurRuurRRu 所以Ad的表达式为 beWcIOd)2(rRRuuA 比较结果可知,两种情况下的Ad完全相等;但第二种情况下的C21C uu。4.2 图 P4.2 所示电路参数理想对称,晶体管的 均为50,bbr=1
24、00,UBEQ 0.7。试计算RW滑动端在中点时T1管和T2管的发射极静态电流IEQ,以及动态参数Ad和Ri。图 P4.2 25 解:RW滑动端在中点时T1管和T2管的发射极静态电流分析如下:mA517.02222eWBEQEEEQEEeEQWEQBEQRRUVIVRIRIU Ad和Ri分析如下:k5.20)1(2972)1(k18.5mV26)1(WbeiWbecdEQbbbeRrRRrRAIrr 4.3 电路如图P4.3 所示,T1管和T2管的 均为40,rbe均为3k。试问:若输入直流信号uI1=20mv,uI2=10mv,则电路的共模输入电压uIC=?差模输入电压uId=?输出动态电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 电子技术 基础 典型 习题 解答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