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风险管理.pdf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险公司风险管理.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保险公司风险管理 据瑞士Sigma 统计,从1978 1994 年 16 年间,世界上有648 家保险公司破产,尤其是1996 2001 年,保险业高度发达的日本连续7 家生命保险公司破产。在我国,标准普尔在中国保险业信用前瞻20062007中对我国保险业风险的评价是:无论寿险还是非寿险的行业风险依然较高。这给我国保险业敲响了警钟:保险公司在经营风险产品的同时,必须增强自身的风险管理。美国反舞弊财务报告委员会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提出的全新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对于我国保险企业的风险管理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保险企业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保险公司的
2、风险管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保险公司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可以起到防范和化解风险、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经营活动合法合规和企业经营战略有效实施等重要作用,因此,是否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是衡量保险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一)保险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险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一方面表现为客户保险需求的全球化,跨国公司基于其全球经营业务在世界范围内安排其风险管理与保险计划;另一方面表现为保险人通过国际间的保险资本运作、对冲机制、战略联盟等多种形式,满足巨灾保险、金
3、融风险管理等迅速增长的需求,在国际范围内寻求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20 世纪60 年代出现的真正意义下的自保公司,70 年代由荷兰人首创并迅速风靡全球的银行保险,80 年代人寿保险业出现的以万能寿险和变额寿险为代表的产品创新,90 年代出现的保险风险证券化以及大量新型风险转移工具,特别是近年来,处于前锋地位的保险人、保险经纪人、政府保险机构及民间保险组织,如安联保险等,已经在综合风险管理(IntegrateRiskManagement)、非传统风险转移工具(AlternativeRiskTransfers)等新型保险产品和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新,保险保障的范围已经大大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可保风
4、险范畴,从而预示着未来保险业的革命性变化。(二)保险资金面临的投资风险越来越大 随着金融市场的创新与融合,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逐步拓宽,可投资品种逐步增加,从普通的债券投资发展到权益类投资、从国内市场拓展到境外市场,保险资金特别是寿险业资金面对的各种风险也越来越复杂。例如,寿险保单存续期一般都长达20 至 30 年,相对应的在资金运用中要考虑20-30 年存续期的投资与之相匹配。投资于固定收益资产的寿险资金,对利率的变动非常敏感,市场利率的微小波动会导致资产价值的较大变动。据统计,到2006 年 8 月,债券已经成为保险资产配置的最主要工具,投资规模已经达到8777 亿元,其中,持有国债和金融债
5、余额分别达到3674 亿元和2416 亿元,债券资产占保险资产运用的比重由2001 年的28.4%上升到2006 年的55.2%,保险公司持有的企业债、银行次级债、国债和金融债的余额分别占总余额的69.6%、45.5%、12.1%和 11.6%。在央行上调利率、国债等债券收益率大幅下降的背景下,保险公司投资风险显然还在加大。投资效益低下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经营的稳定性。据测算,1999 年以前的保单会导致我国寿险业利差损每年增加约20 亿元,到2004 年底寿险业利差损总额超过720 亿元,占到行业总资产的9%左右,即便各寿险公司将全部业务盈余都用于弥补利差损,也需要10 年的化解时
6、间。而权益类投资,包括金融衍生物投资风险巨大,给很多公司带来几亿、以至几十亿金额的损失,如德国哥达保险公司、克罗尼亚保险公司、汉诺威再保险股份公司、伦敦巴林银行等。因此增强资金运用风险管理,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对资金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三)全面风险管理成为现代保险企业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随着金融保险市场的日趋深化和扩大,各保险机构之间的竞争也从原来的规模扩张逐渐转变为内部管理、业务创新等方面的竞争,从而导致了保险企业的经营理念的深刻变化,使全面风险管理成为现代保险企业管理的基础和核心。从世界范围来看,风险管理正在从传统的“点对点”式的管理走向全面的、一体化的管理。国际上比较有名的内控和风险管理模式有
7、英国的Cadbury、美国的COSO 和加拿大的COCO,特别是美国的COSO 模式从理论到操作方法上阐述了一整套完整的全面企业风险管理框架。WilliamJ.McDonoush所称,“内部控制将对投资者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因为稳固的内部控制是抵御不当行为的头道防护线,是最为有效地威慑舞弊的防范措施”。2005 年,保监会制定寿险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办法(试行)。2006 年,国资委制定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这对于推动保险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四)我国保险业在风险管理方面存有很多不足之处 近几年来,国内保险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在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和增强公司内部风险管理方面有
8、了一些进展,但还是存有很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全面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到位,存有着严重的“竖井效应”。二是没有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框架。大多数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没有贯彻到公司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很多关键控制点形成所谓的控制盲点,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多维、多视角、跨时点的风险监控体系。三是风险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出现了很多违纪违法的现象。因此,只有从我国保险公司的实际出发,引进、消化和吸收国际上先进的企业风险管理模式和风险管理技术,特别是应该使CO SO 框架成为保险公司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的标准,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缩小我们在风险管理方面与国际上的差距,才能够增强保险业抵御
9、风险的能力,使保险业稳定健康发展。二、COSO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内涵 目前,国际风险管理领域存有诸多的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标准,但都与COSO 框架紧密相关,COSO 框架已成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标准。因此,要完善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增强风险管理,需要准确理解COSO 界定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内涵,以COSO 框架为依据,建立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框架和机制,取信于投资者,提升保险公司在公众中的美誉度。早在1958 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将“内部控制”区分为两类: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1992 年,COSO 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并在1994 年进行了增补,指出:内控是为了实现经营的效果
10、和效率;财会报告的可靠性;对现行法规的遵守三大目标的过程。2004 年 10 月,COSO 正式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以下简称ERM 框架)。ERM 框架在1992 年报告的基础上吸收了各方面风险管理研究成果,并进行了扩展研究,提出了内部控制框架与企业的风险管理相结合的风险管理思路。COSO对 ERM 框架的定义是,“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COSO的风险管理框架扩展了其内部控制框架,强调企业风险管理有三个维度
11、,分别是目标、风险管理要素和管理层级。目标由内部控制框架的3个扩展为4 个,即战略、经营、报告和合规。风险管理要素由内部控制框架的5 个(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扩展为8 个,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管理层级包括整个企业、职能部门、业务单位和分支机构4 层。各管理层级是风险管理主体,风险管理要素是必备条件,目标是企业努力实现的对象,企业的各个管理层级都要按照风险管理的8 个要素为4 个目标服务。COSO 于 2001 年起开始进行企业风险管理研究,强调风险管理框架必须和内部控制框架相一致,把内部控制目标和要素整合到
12、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过程中。因此,ERM 框架是对内部控制框架的扩展和延伸,它涵盖了内部控制,并且比内部控制更完整、有效。首先,该框架扩展了内部控制框架,强调风险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协调,并最终融人企业文化之中;其次,该框架更强调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运行过程的各个方面,涉及到企业的治理、管理和操作等所有层级,扩展了单纯的内部控制职能;最后,引入了风险组合、风险和机会的区分、风险应对、风险偏好、风险容量等风险管理理论新的研究成果。ERM 框架是对传统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发展,是一个具有清晰的文化理念、完整的架构体系、科学的控制流程、有效的技术和方法,能够覆盖企业各类风险,对企业风险进行全面管理。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保险公司 风险 管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