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教案【优秀9篇】.pdf
《高二化学教案【优秀9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化学教案【优秀9篇】.pdf(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二化学教案【优秀 9 篇】高二年级化学教案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乙醇人教版必修 2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第三节常见的两种有机物。学好这一节,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了烷、烯、炔、芳香烃的性质,又为后面的酚、醛、羧酸、酯和糖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带动了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掌握乙醇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
2、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3教学重点、难点 (1)乙醇是醇类物质的代表物,因而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同时也是本节的难点。(2)重点、难点的突破,可设计两个突破点:乙醇结构的特点可通过问题探究、化学计算和分子模型来推导,电脑展示来确定,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掌握乙醇结构的同时,也学会逻辑推理的严密性;通过实验探究和电脑多媒体动画演示的办法认识和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二、教法活用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
3、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1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2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3计算机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乙醇化学反应的本质。4归纳法:通过学生的归纳和逻辑推导,最终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三、教学辅助手段 1、说实验:乙醇与钠反应,可作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对比实验,且取用的金属钠尽量大小一致,表面积相差不大。乙醇氧化,铜丝一端卷成螺旋状,以增大催化剂的表面积,使反应速度加快。2、说现代化教学手段:乙醇主要化学性质可
4、用以下两个方程式作代表:(1)2Na+2CH3CH2OH2CH3CH2ONa+H2 (2)2CH3CH2OH+O22CH3CHO+2H2O 以上二个反应的过程可用电脑动画模拟,以便让学生深刻了解、掌握各反应的本质及断键的部位,让微观反应宏观化。高二化学教学设计篇二一、教学目标 了解 SO2 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酸雨的形成的原因。运用实验观察获取信息,通过归纳对信息进行加工。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培养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热爱科学,树立环保意识。二、教学重难点 SO2 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通过探究实验,归纳 SO2 的化学性质。三、教学用具 投影仪 四、
5、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好,我们知道在干燥的季节里大家都希望有一些雨水降临,那么除了正常的雨水之外,还有一种雨水被称作酸雨,大家了解它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有关酸雨的视频,请看大屏幕。教师:播放酸雨视频,酸雨视频展示酸雨对我们环境,动物生存,建筑物及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以及酸雨知识。组织学生认真观看并思考问题酸雨危害有哪些,酸雨的主要成分有什么?学生活动:回答危害方面并说出酸雨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教师展示:大家请再看看大屏幕上展示的图片,酸雨对空气污染的报告,SO2 中毒现象,被 SO2 漂白过的食物,大家说这些现象中都免不了一个始作俑者,是什么呀
6、?学生回答:SO2,(由此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教师语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 SO2。课题 3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1.SO2 的物理性质研究 教师多媒体呈现并讲授:二氧化硫中重要的是硫元素的存在,硫的物理性质如下:淡晶体,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 CS2。硫或者含硫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首先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O2=SO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教师提问:经过前面的学习,大家思考下我们从哪些方面可以确定 SO2 的物理性质呢?教师引导:回忆上节课研究氯气的性质的方法,思考从哪些方面去研究 SO2 的性质。教师学
7、生共同活动:说出从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毒性、溶解性方面去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教师设问:你对哪条性质还不了解?你能利用一个装满SO2 的试管来设计实验说明吗?教师演示实验:实验 SO2 的溶解性。经过实验大家观察到,SO2 是溶于水的。学生归纳 SO2 物理性质:SO2 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容易液化,易溶于水。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易溶于水 2.SO2 的化学性质研究 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探究一:从分类的角度 SO2 属于哪类物质?具有该类物质的哪些通性?教师引导提问:下面我们从分类的角度想,既然 SO2 溶液显酸性,那么 SO
8、2 属于哪类物质?想想具有该类物质的哪些通性?学生讨论回答:是酸性氧化物,(总结归纳出 SO2 作为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酸性氧化物可以和碱反应,和碱性氧化物反应,和水反应等等。教师活动:请两位同学来黑板上给大家展示一下 SO2 与CaO、Ca(OH)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板演师生共同判断正误。探究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教师活动:农民伯伯夏天劳作的时候也是带“太阳帽”的,他们这个太阳帽是用草编的,相信很多同学都没有见过,没关系,请看大屏幕,(展示新草帽、旧草帽图片),同学们看看两个草帽颜色有区别吗?说明 SO2 有什么化学性质?学生活动:颜色不同,说明 SO2 有漂白性。2.SO2 的漂白性
9、 教师指导阅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上第 90 页关于 SO2漂白性的原理和其不稳定性,想想具有漂白性的物质还有哪些?其漂白原理与 SO2 的漂白是不是相同?学生阅读思考:上节课学过的氯气也有漂白性。氯气的漂白是因为它的氧化性。教师提出问题: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思考 SO2 具有哪些性质?学生实验探究:上讲台将 SO2 通入到老师准备好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并对反应后溶液进行加热。教师引导:大家观察分析下,SO2 中 S 元素的化合价是几价?说明什么呢?学生回答:正四价,处在硫的中间价态,所以可以得出SO2 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3.SO2 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学生讨论探究:由学生代表上讲
10、台用教师提供的试剂(石蕊试液、SO2 水溶液、品红溶液、双氧水、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仪器或用品,选择合适的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 SO2 具有还原性。教师评价指导。教师讲授:SO2 的氧化性,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来理解,大家请看黑板(写出 SO2 与 H2S 反应化学方程式,带领大家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第三环节:巩固提高 教师设问:我们刚才学习了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大家也说出了两者的漂白原理是不同的,那大家会不会应用呢,我们通过一道习题来巩固下:二氧化硫和氯气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体积的二氧化硫和氯气充分混合后,通入湿润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发生什么现象?第四环节:小结作
11、业 教师陈述:我们请同学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其他同学认真听作补充。学生回答: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二氧化硫,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师肯定鼓励。作业 收集当地的雨水样品,测定其 pH。如果是酸雨,分头了解产生的原因,提出防治对策的建议。高二化学的教案篇三 以学生为中心,以科学探究为主线,采用”动手实验启发探索动手实验分析归纳巩固练习”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成,引导学生从身边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1、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能根据氧化还原原理设计简单的原电池。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
12、的方法,学会分析和设计典型的原电池,提高实验设计、搜索信息、分析现象、发现本质和总结规律的能力。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快乐和成功喜悦,增强学习的反思和自我评价能力,激发科学探索兴趣,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强化环境保护意识以及事物间普遍联系、辨证统一的哲学观念。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原电池原理的理解;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多媒体教学,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实验探究教学法 将学生分成几个实验小组,准备原电池实验仪器及用品。实验用品有:金属丝、电流表、金属片、水果。先将各组水果处理:A 组:未成熟的橘子(瓣膜较厚),B 组:成熟的橘子(将瓣膜、液泡搅碎),C 组:准备两种相同金属片,D 组
13、:准备两种不同金属片。师:课前我们先作个有趣的实验。请大家根据实验台上的仪器和药品组装:将金属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水果中,将电流表串联入线路中,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教师巡视各组实验情况)。师:请大家总结:有什么现象发生?生:总结:出现两种结果:电流表指针偏转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师: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生:说明有电流产生。师:这个装置就叫做原电池。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原电池。请大家列举日常使用的原电池都有哪些?展示干电池:我们日常使用的电池有下面几种,大家请看:播放幻灯片:化学电池按工作性质可分为:一次电池(原电池);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铅酸蓄电池。其中:一次电池可分为
14、:糊式锌锰电池、纸板锌锰电池、碱性锌锰电池、扣式锌银电池、扣式锂锰电池、扣式锌锰电池、锌空气电池、一次锂锰电池等。二次电池可分为: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二次碱性锌锰电池等。铅酸蓄电池可分为:开口式铅酸蓄电池、全密闭铅酸蓄电池。原电池的构成:任何一种电池由四个基本部件组成,四个主要部件是:两个不同材料的电极、电解质、隔膜和外壳。提出问题,从身边走近化学,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播放课件伏特电池的发明:说起原电池的发明,有一段有趣的故事。1786 年,著名的意大利医师、生物学家伽伐尼,偶然发现挂在窗前铁栅栏的铜钩上的青蛙腿肌肉,每当碰到铁栅栏就猛烈地收缩一次。这偶然的现象并没有被伽伐尼放过,经
15、不懈的探索和思考,第一个提出了”动物电”的见解。他认为:青蛙神经和肌肉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带有相反电荷,所以两者存在着电位差,一旦用导电材料将两者接通,就有电流通过,铁栅栏和铜钩在此接通了电路,于是有电流产生,由于有动物电流的刺激,蛙腿肌肉发生收缩。”动物电”的发现引起了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的极大兴趣,他在多次重复伽伐尼的”动物电”实验时,发现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于其中的两种金属铁和铜,若把钩着蛙腿的铜钩换成铁钩,肌肉就不会收缩。他认为”动物电”的实质是金属属性不同造成的,不同金属带有不同的电量,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电位差,若有导线在中间连接,就会产生电流,蛙腿的收缩正是这种原因产生的电流刺激的结果。伏打
16、经过反复实验,深入钻研,1799 年第一个人造电源伏打电池(伏打曾叫它伽伐尼电池)问世。师:这种可以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那么他们是如何构成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原电池的原理。板书:一、原电池 1。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设想和实验室提供的仪器、药品,自己选择,试一试,看谁的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看谁的音乐盒会响起。实验仪器、药品:锌板、铜板、铁板、石墨、稀硫酸、硫酸铜溶液、食盐水、白糖水、酒精、硝酸银溶液、导线、烧杯、电流计、音乐盒。各组学生积极探讨、拟实验方案。由学生的实验方案大致可分为下列四种情况:第一组:电极用同一种材料并连接,A:溶液用盐酸;B:溶液用酒
17、精。第二组:电极材料用不同种导电物质并连接,A:溶液用盐酸;B 溶液用白糖水。第三组:电极用不同金属不连接,A:溶液用硝酸银;B:溶液用酒精。第四组:电极一极插入溶液中,另一极放置在烧杯外。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记录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情况、两极现象、,看看音乐盒能否发出美妙的音乐。各组汇报实验情况:第一组中 A、B 均无现象。第二组中 A 有电流产生,B 无电流产生。第三组中 A、B 均无现象。第四组中无电流产生。师:由上述实验请大家总结,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什么?生:讨论、总结:板书:两个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做电极 电解质溶液 电极相接触或连接 对应自发进行的氧
18、化还原反应(有较强电流产生)师:现在请大家重新分析课前用水果制作的原电池,为什么有的组有电流产生,而有的组没有电流产生?找出症结所在。:强调内在条件,有利于学生把握实质、前后呼应,注重知识的产生过程。设问:原电池的化学原理是什么?播放课件铜锌稀硫酸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师:在上面实验探究中,我们看到,可产生电流的装置中电极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原电池是怎样实现化学能向电能转变的?请大家以上面研究的铜锌稀硫酸原电池为例研讨分析。生:总结:Cu 片上发生反应:2H+2e=H2 Zn 片上发生反应:Zn2e=Zn2+氧化还原反应是发生在两极。电子从 Zn 片流向 Cu 片,应该有电流产生。板书:较活泼金属
19、锌做负极:Zn2e=Zn2+(氧化反应)较不活泼金属铜做正极:2H+2e=H2(还原反应)电池总反应式:Zn+2H+=Zn2+H2 电子流动方向:锌导线铜 电流方向:铜导线锌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师:总结:原电池就是这样一种装置,它把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分拆成两半,使之在两个电极上进行,从而在导线中产生了电流,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变。探究:根据反应 2Fe3+Zn=Zn2+2Fe2+设计一个原电池,画出装置图,指出电极材料、名称,写出电极反应式。练习投影:习题(略)课后思维拓展 1、解释:为什么干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没电”?以铜锌稀硫酸原电池原理为例加以说明。2、使用后的电池是
20、否可以随地丢弃?为什么?应如何处理?3、为什么手机电池充电后还可以继续使用?4、课外阅读电池的发展与研究 :这是一堂省级优质课的课堂实录。本节课用实验探究法探索原电池的原理及形成条件,注重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从身边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全程都能积极参与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好,受到专家好评。高二年级化学优秀教案篇四一、对教材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的离子键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也为
21、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化学奠定基础。2、教材内容的分析 教材是通过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并引出电子式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3、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点:离子键;电子式的书写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并结合新课标的内容标准:认识化学键的含义,知道离子键
22、的形成。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2、学生能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2、通过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学生可以获得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再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我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我确定了一下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 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
23、程。教学难点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根据教材内容我将运用实验演绎法,归纳总结法,提问引导法来实施教学。我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使用讨论总结,板书演绎,习题巩固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六、教学设计的程序 提出问题实验(钠和氯气的反应)进行表征性抽象再进行原理性抽象得出结论(离子键的定义)离子键的实质离子化合物的概念构成离子键的粒子的特点电子式书写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实例反思与评价程序进行教学。高二化学教案篇五思路分析:观察反应前后的化合价的变化:。CuSCN 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十分清楚,则化合价的变化更不易一一找出,另外氧元素的化合价也发
24、生了变化。因此,该题不宜使用一般方法配平,因 SCN-和 HCN 中元素化合价较复杂,做起来较麻烦,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地电子总数和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是相等的这一规律。根据题中已知条件设未知系数求算。设计量数为,计量数为,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有 7x=5y。所以 x:y=5:7,代入后用观察法确定其它物质计量数,最后使各项计量数变为整数,得:10、14、21、10、10、14、7、16。注:解本题是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和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是相等的这一规律。本题若用确定元素化合价变化进行配平,需确定中为1 价,S 为2 价,1 个应当失去,可得相同结果,但做起来较麻烦。启示:因
25、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化学反应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一个反应都了解的很透彻,抓住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依据,即可找到解题的切入点。例 3 在强碱性的热溶液中加入足量硫粉,发生反应生成-和。生成物继续跟硫作用生成和。过滤后除去过量的硫,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强碱液后再通入足量的,跟反应也完全转化为。(1)写出以上各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若有 amol 硫经上述转化后,最终完全变为,至少需和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3)若原热碱液中含 6mol,则上述 amol 硫的转化过程里生成的中的值为多少?选题目的:该题以信息的形式给出已知条件,是培养学生学会提炼题中信息作为解题依据的能力;锻炼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优秀9篇 化学教案 优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