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编福建省农村公路设计标准化指南.pdf
《修编福建省农村公路设计标准化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编福建省农村公路设计标准化指南.pdf(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省农村公路标准化设计指南 施工图设计(修改稿)省公路管理局 路信公路设计 二 0 一五年一月 目 录 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总体设计2 第三章路线设计3 第四章路基与防护工程8 第五章路面12 第六章排水设施14 第七章桥梁、涵洞16 第八章隧道23 第九章路线穿插26 第十章交通平安设施29 第十一章环保与绿化36 第十二章农村公路施工图预算编制方法38-.z 第一章 总则 1.1 为适应省技术标准为四级的农村公路建立的需要,表达平安、耐久、节约、和谐、环保的设计理念,规和指导省农村公路的勘察设计工作,特制定省农村公路标准化设计指南以下简称指南。1.2 农村公路是指列入农村公路网规划,联结城
2、市、乡村,主要供汽车通行和为农村生产、生活效劳的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1.3 本指南是依据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在总结省农村公路施工图设计的根底上,结合省农村公路建立的区域特点和实际情况进展编制。是对现行行业标准、规的细化和补充。1.4 农村公路施工图设计原则上采用一阶段施工图设计。1.5 本指南适用围 本标准适用围是技术标准为四级的农村公路。本指南并未包括农村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有关的全部容,未涉及到的具有共性的容应按照有关现行规和技术标准执行。1.6 本指南依据中华人民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国交通运输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21、省地方标准农村公路工程建立标准DB35/T7
3、40-2007等有关标准、规的规定编制。国家有关法规、标准、规变更时自动更换。-.z 第二章 总体设计 2.1 一般规定 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保证质量、注重平安的原则,充分利用旧路资源,着重提高路面等级,完善防护排水设施,增强晴雨通行能力,完善平安防护设施,逐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坚持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的原则,防止大填大挖,减少植被破坏,防止水土流失。注重农村公路平安设施、防护工程、绿化与公路建立三同时。过村镇路段应与村镇建立相结合,提高综合效劳水平,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需要。设计过程应加强对现场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调查,选线要尽量避开不良地质,并充分利用现有路基、通道等以节省造价;认真做
4、好取弃土场地、穿插路口以及通道、涵洞等构造物外业调查工作,加强与沿线乡镇、交通管理部门沟通与协调。总体设计应因地制宜,合理采用技术指标,注重线形的连续、均衡,提高行车平安性。在控制造价、地形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应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以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条件受限制时,在不破坏平面线形顺适、纵坡均衡,又可降低工程难度和工程量时,可采用较低技术指标,但不宜低于规规定的一般最小值。总体设计应协调好路线与路基路面、桥涵等各专业之间的关系,统筹考虑路基挖方边坡、陡坡路基、土石方平衡、大桥桥位及回头曲线段落等控制性工点之间的关系,努力做到总体方案优、工程平安性好、投资效益好。农村公路建立必须同步开展适应性缺
5、乏、危病桥梁及险涵的改造。2.2 其它 村道农村公路改造建立当受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限制,经技术论证达不到部颁标准要求,可采用省地方标准农村公路工程建立标准DB35/T740-2007受限路段技术指标,但应在具备条件时尽快改建到达等级公路标准。-.z 第三章 路线设计 3.1 一般规定 四级公路宜采用 6.5 米路基宽度。交通量小且工程艰巨的路段,可采用 4.5 米路基宽度。农村公路路线设计要贯彻尽量减少占地,保护根本农田,重视环境保护,充分利用旧路资源的原则。农村公路路线设计应尽量防止穿越滑坡、软土、液限土等地质不良地段,必须穿过时应缩小穿越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技术处理措施。路线采
6、用受限路段技术指标时,必须完善沿线平安及防护设施。3.2 技术标准的采用 设计速度的一般取值 四级公路设计速度宜采用 30km/h;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可采用 20km/h 采用。村道旧路改造受条件制约,无法按 20km/h 标准实施时,可采用受限标准农村公路工程建立标准DB35/T740-2007设计速度 15km/h 标准。3.3 平面线形设计 圆曲线最小半径的取值 表 圆曲线最小半径 1 受限路段设计速度采用 15km/h、圆曲线最小半径采用 15m 时,纵坡不应大于 5%,超高值按最大合成坡度进展反算。2 受限回头曲线路段设计速度采用 10km/h 时,圆曲线最小半径不应小于 10m;
7、当采用最小半径时,超高和加宽缓和段最小长度应根据超高进展计算,并不应小于设计速度(km/h)30 部颁标准 20 部颁标准 15受限路段,省地方标准 圆曲线最小半径(m)8%30 15 6%35 25 25 4%40 20 20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路拱2%350 150 150 路拱2%450 200 200-.z 15m。单车道路面加宽最小值不应小于 2.5m,纵坡不应大于 5.5%,超高不应大于 6%。3 位于平坡或下坡的长直线终点或陡坡路段选取平曲线为超高不大于 4%所对应的半径。盘旋线 可不设盘旋线,但应设置超高、加宽过渡段。超高、加宽过渡段长度设置详见公路路线设计规第 7.7 条
8、。设超高、加宽过渡段后,剩余圆曲线长度应满足3S 设计速度的长度。两平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的选取 新建公路对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宜按不小于设计速度的2.5 倍取值;反向曲线间的最小值长度宜不小于设计速度的2 倍取值。圆曲线加宽值 双车道四级公路按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可采用第 I 类加宽取值,单车道公路按规定值的一半取值。视距 表停车视距、会车视距与超车视距 所有路段必须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回头曲线和无法满足会车、超车视距要求的路段,应设置交通标志制止会车、超车。单车道路段,应采用会车视距。回头曲线 表回头曲线技术指标 主线设计速度(km/h)20部颁标准 15受限路段,省地方标准 回头曲线设计速
9、度(km/h)20 10 设计速度(km/h)30 部颁标准 20部颁标准 15(受限路段,省地方标准)停车视距(m)30 20 15 会车视距(m)60 40 30 超车视距(m)一般值 150 100 80 最小值 60-.z 圆曲线最小半径(m)15 10 盘旋线最小长度(m)20 15 超高横坡度%6 6 双车道路面加宽值(m)3.0 2.5 最大纵坡 4.5 5.5 相连回头曲线最小距离(m)100 100 3.4 纵面线形设计 最大、最小纵坡的选取 1 最大纵坡应符合表规定。表 最大纵坡 2 考虑排水通畅,公路最小纵坡应不小于 0.3%;对于长路堑路段以及其他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应
10、采用不小于 0.5%的纵坡。竖曲线 表竖曲线最小半径与竖曲线长度 坡长的选取 表 不同纵坡坡度的最大坡长 纵坡 设计 最大 坡度(%)速度(km/h)坡长(m)4 5 6 7 8 9 10 30 1100 900 700 500 300 200-20 1200 1000 800 600 400 300 200 15 1100 900 700 500 350 200 设计速度(km/h)30 部颁标准 20部颁标准 15受限路段,省地方标准 最大纵坡(%)一般值 8 9 9 最大值 9改建 10 改建 10改建 设计速度(km/h)30 部颁标准 20部颁标准 15受限路段,省地方标准 凸形竖曲
11、线最小半径(m)250 100 100 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250 100 100 竖曲线长度(m)25 20 20-.z 应重视路段平均纵坡的检验,越岭路线连续上坡下坡路段,相对高差为 200500米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 5.5%;相对高差大于 500 米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 5%,且任意连续 3Km 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应大于 5.5%。凹形竖曲线不宜设置在桥上,当受条件限制而无法防止时,凹曲线竖曲线的最低点一般不宜设在桥上。旧路改造纵断面设计:旧路改建立计中纵断面设计宜按不破坏旧路路面,留足稳定层厚度,将原有旧路面作为底基层考虑。旧路面加铺稳定层厚度根据旧路顶面弯沉值、交通量及其组成情况计算
12、确定。3.5 合成坡度 最大合成坡度为 10%。当陡坡与小半径圆曲线相重叠时,宜采用较小的合成坡度。特别是下述情况,其合成坡度必须小于 8%。1冬季路面有积雪、结冰的地区;2自然横坡较陡峻的傍山路段;3非汽车交通量较大的路段。3.6 横断面设计 路基横断面型式应符合表 3.6.1 规定。表路基横断面型式 公 路 等 级 A B E C D E (单位:m)公路 等级 车 道 数 行车 速度(km/h)A B C D E 四级 2 30 7.50 6.50 0.5 20 6.50 6.00 0.25 1 20 4.50 -.z 2 受限路段 15(受限回头曲线 10)6.50 6.00 0.25
13、 1 4.50 3.50 路肩应采用硬路肩,采用路肩路面功能化的全路幅路基断面布置型式。设置护栏或护柱的路段路基应加宽 0.5 米,设置护肩或挡墙的路段,护肩或挡墙外露路基外 50cm。行车道路面应设置双向或单向横坡,横向坡度宜不低于 2%。错车道 路基宽度采用 4.50 米时,必须设置符合以下规定的错车道:1 错车道路段的路基宽度应不小于 6.50m,有效长度不小于 20m(受限路段不小于10m)。错车道的尺寸规定如图。2 错车道应根据实际选择有利地点设置,应使驾驶人员能看到相邻两错车道间的行驶车辆,相邻距离不应大于 300m。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加密错车道。10 m20m(受限路段 10m)
14、10 m 6.5 m4.5 m 图 错 车 道 3.7 农村公路改扩建选线要求 改扩建之前收集旧路的技术资料,如:路线线型指标、纵坡、路面宽度、路面状况、设计洪水频率、桥涵状况等。拟合旧路线型,对不符合规要求进展局部改造,尽量利用旧路。注重完善交通平安设施。以节省工程造价为前提,减少构造物设置。危桥、窄桥同步改造,桥梁加宽宜单侧加宽。-.z 第四章 路基与防护工程 4.1 一般规定 路基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质、水文、路用材料情况等),并结合施工方案进展设计,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与经济合理性。路基设计应重视排水、防护设施及取(弃)土设计,防止水土流失、堵塞河道和诱发路
15、基病害。通过特殊地质和水文条件的路段,应作好调查研究,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展专项设计,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增强公路防灾抗灾能力。公路路基拓宽改建立计,应根据原有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地基土的性质、不良地质的发育情况,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保证拓宽改建公路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设计过程中应不断优化平、纵设计,尽量降低路基填挖高度,以减少工程造价。挖方边坡高度一般应控制在 30m 以,填方边坡高度一般应控制在 30m 以,如有超出应尽可能采用调整路线线位、路线纵坡、路基断面形式等、以降低路基填挖高度。个别岩石边坡,当岩层的产状、岩性、不利构造面等因素有利于边坡自稳,路堑边坡高度可适当
16、放宽。深挖路堑、高填路堤存在自身稳定问题时,应作隧路、桥路方案比拟。4.2 边坡设计 路基边坡防护原则:路基边坡在满足稳定、平安的前提下,优先采用植被防护;对欠稳定的边坡,宜选择工程防护与生态植被防护相结合的方法。路基的边坡形式、坡率及防护应根据工程实际地形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排水措施及施工方法,并结合当地同类条件下的路基稳定边坡经历综合确定。1 新建路基边坡的边坡形式、坡率及防护应按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合理确定。2 利用原有老路路基边坡时,应调查其稳定性,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边坡的形式、坡率及防护可综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确定。3 当挖方边坡较高时一般 810 米以上,可根据不同的土质、
17、岩质和稳定要求开挖成折线式或台阶式边坡。-.z 4 路堑边坡当存在以下情况之一时,宜设置台阶式边坡,边坡平台的宽度不宜小于2m:易被冲刷的土质坡面 欠稳定边坡 边坡高度超过 20m 的土质坡面 不良土质边坡 地下水丰富的土质边坡 4.3 特殊路段设计 高填路堤设计 1 对边坡高度超过 20 米的路堤或地面斜坡坡率陡于 1:2.5 的路堤,应进展个别勘察设计,对重要的路堤应进展稳定性监控。2 对于陡坡路堤,除对原地面开挖台阶并设置土工格栅外,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以及路基稳定性计算,在路基坡脚处适当设置护脚、支挡构造物或地形条件许可时采用反压等防滑措施。与构造物相邻路基设计 为了减少路基在构筑物两
18、侧产生不均匀沉降,减轻跳车现象,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对桥梁和隧道进出口路基填筑需进展特殊处理。一般要求压实度要求到达 96%,填筑材料采用透水性材料,填筑长度为 2 倍路基填筑高度。深路堑路基设计 应根据岩土体类型、成因、性状、风化程度、岩体构造面、构造面含水状况、胶结及闭合程度等,通过对边坡稳定性进展计算分析,确定边坡稳定类型、稳定程度以及对公路可能造成的危害。当地质、地形、水文等条件许可时,优先考虑放缓边坡坡率,保持边坡自稳。滑坡地段路基设计 应根据滑坡类型、规模、变形特征、水文地质、与路基的关系等确定处治措施,一般以清方减载或反压为主,同时应加强截排水设计。当以上措施处治有困难的,应从
19、路线方案上加以综合考虑。-.z 软土地基设计.1 一般路段的软基处理设计按公路路基设计规JTG D30-2004要求办理。对于桥涵构筑物衔接处应控制地基工后沉降量,与路基间设置沉降过渡段。4.3.5.2 软弱地基设计的原则 根据工程地质情况、施工工期要求,以经济适用为原则,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当在深层软基上填筑路基时,需进展软基处理方案论证。4.4 路基挡土墙设计 挡土墙高度的控制及适用条件原则上按公路路基设计规JTG D30-2004相关规条文执行。一般挡土墙应考虑就地取材,宜优先选用仰斜式或衡重式挡土墙。1挡土墙材料宜采用片石混凝土;2挡土墙高度8 且15 米时,宜采用 C15 片石
20、混凝土;3挡土墙高度15 米时,宜采用 C20 片石混凝土;对浸水挡土墙的水文调查分析要全面准确,浸水挡土墙的计算参数 墙趾地基承载力等合理选用,确保受力分析与实际情况相符。同时加强防冲刷设计。4.5 路基拓宽改建 公路路基拓宽改建立计,应根据原有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地基土的性质,不良地质的发育情况,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保证拓宽改建公路路基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农村公路拓宽改建,一般为路面单车道改双车道或线形改善路基局部拓宽。公路拓宽应注意路基路面综合设计,拓宽的路基和原有公路路基之间保持良好的衔接,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减小拓宽路基与原有公路路基之间的差异沉降,防止产生
21、纵向裂缝。拓宽原有路堤时,应处理好新老路基路面结合部位,在拓宽路基稳定的情况下一般在原有路基坡面开挖台阶及铺设土工格栅的工程措施。地基存在软弱地层不能满足新路基稳定时,应先对地基进展处理;同时在新老路基与路面结合部位采用挖台阶及铺设土工格栅等。新老路基路面结合部位的处理-.z 1 去除原路肩边坡上草皮、树根及腐殖土等杂物,并挖台阶处理;台阶与新路基一同进展回填碾压。2 原有路肩质量较差,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将土路肩翻晒重新碾压,以到达质量要求。3 旧路面利用加宽边坡较高大于 3m时,为减少差异沉降,采取在旧路基边坡挖台阶、铺设土工格栅如图-1;改造后路面标高提高时,除在旧路基边坡挖台阶、铺设土工
22、格栅外,需在全幅路基顶面、路面水稳层顶面各设铺设一道土工格栅如图4.5.6-2。图-1 图-2 4 边坡挖台阶宽度为 2.0m,当加宽拼接宽度小于 0.75m 时,可采取超宽填筑或翻挖原有路基等工程措施。拓宽改建路堤的填料,宜选用与原有路堤一样且符合要求的填料或较原有路堤渗水性强的填料。当采用细粒土填筑时,应注意新老路基之间的排水设计,必要时设置横向排水盲沟,以排除路基部排水。-.z 第五章路面 5.1 一般规定 路面设计应考虑地区气候特点及实践经历,并充分考虑施工条件和养护条件以及路面与环境的影响,做到与环境相适应。路面构造面层采用全路幅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时,应注意留出路肩标志、防护设施设置
23、的位置,该位置外露局部宜采用混凝土硬化。构造层厚度既要满足分层施工压实最小厚度要求,也要满足单层施工适宜厚度要求。5.2 水泥混凝土路面 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强度应不低于 4.0MPa。县道面层厚度宜不小于22cm,乡村道路面层厚度按交通量计算确定,一般不低于18 cm。四级公路一般路面构造:水泥混凝土面层水泥混凝土面层 15cm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15cm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15cm填隙碎石底基层碎石调平层 路基土质路基石质 5.3 水泥混凝土路面拓宽 农村公路路面单改双,现有水泥面板较为完好情况下,可充分利用旧路面板,进展单幅拼宽。当利用旧水泥砼路面进展拓宽时,新旧水泥砼路面之间
24、应进展处理,以利于路面之间有效传荷,防止出现错台。处理方案可采用以下两种:1 凿洞埋筋法见图-1在现有路面边缘垂直侧面板厚中央打洞,洞深 0.15m,直径 30mm,水平间距 0.7m。成洞后,用高压水冲洗残渣,插入一根直径 14、长 0.3m的螺纹钢筋,用最大粒径为 510mm 的细石混凝土捣实。洞口留下 1020mm 不浇筑,钢筋另一半出洞外,带细石混凝土硬结后,再浇筑加宽一侧混凝土路面。螺纹钢筋埋设也可以采用植筋胶锚固法。2 水泥混凝土枕梁法见图-2沿现有路面边缘下挖深 0.2m,宽 0.6m 的浅槽。-.z 其中一半浅槽在现有路面边缘板块之下,另一半浅槽在加宽路面边缘之下。粘结在现有路
25、面板块下的水泥稳定石屑尽量去除。然后灌入C30水泥混凝土 水灰比在0.45左右,用人工操纵插入式震捣器震捣混凝土及用宽头木杆推送,充分填满已捣路面边缘板块下的浅槽及外部浅槽,再将 14 钢筋插入现有路面边缘板块下的浅槽,每隔 0.5m 插一条。另一半钢筋留着拓宽路面空间位置。经养生后,再将拓宽路面捣制。图 5.4 路面拌和场的要求 大型农村公路工程,路面拌和场站总面积宜设置在 3000 围。材料堆放场地和场道路均需硬化处理,材料之间应设置隔离墙严格分开堆放,材料堆放场地应搭设防雨棚,整个拌合场站应有完善的临时排水设施。材料堆放场地和场地道路硬化处理采用 20cm 厚 C20 混凝土+15c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农村公路 设计 标准化 指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