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践:学生主位视角下的高中历史结构化教学研究.docx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践:学生主位视角下的高中历史结构化教学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践:学生主位视角下的高中历史结构化教学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践:学生主位视角下的高中历史结构化教学研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的教学指引。以此为突破口,在高中历史教学领域涌现了一批以大概念、结构化为主题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大多以主题引领材料,以材料建构情境,以情境浸润素养,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范式。但是,这种课堂模式,在实践中的问题也非常明显,突出表现为课堂材料阅读学生缺乏思考时间;史料教学局限于找关键词、时间点等套路,陷入应试主观题的窠臼。笔者认为,利用深度作业形式,设置挑战性问题,基于学生视角设置结构化课堂,是推动现有范式革
2、新的一个落实点。笔者以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4课为例,探讨如何基于学生主位视角,以历史逻辑为牵引,构建结构化历史教学模式。一、陌生知识更新时空观念,创新视角切入体系变迁课程标准对本课要求“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因此,19世纪的国际秩序经由一战逐步瓦解的过程,是教学的核心。在导入环节,本课尝试利用“冷知识”与学生固有观念产生冲突的方式,用问题链形式分三步导入,让学生对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国际体系变迁这一重点有体系化、逻辑化的新认识。第一步:在课前设置书面作业:“请你叙述一下一战爆发的背景?一战第一枪在哪里打响?”下面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
3、织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国利益争夺更加激烈;以德国为首的新兴资本国家逐步壮大,挑战英法等老牌资本国家经济地位,并分裂成同盟国、协约国两大阵营;技术的革新加强热兵器火力,最终战争在萨拉热窝打响第一枪”。在学生的固有认知中,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之间实力不平衡,矛盾加剧,引发萨拉热窝事件,最终一战爆发。教师要针对学生认知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塞尔维亚和奥匈帝国的冲突,如何引发世界大战?如果萨拉热窝是第一枪,为何书本只称其为导火索?第二步:利用历史“冷知识”革新学生时空观念一般认为,一战的第一枪是德国进攻比利时打响的,因此萨拉热窝事件只是导火索。但新的问题由此产生:为何同盟国与协约
4、国的冲突,会在看似不相干的比利时打响?以问题链的形式,将课堂导入“国际秩序变迁”这个大主题之中。第三步,利用图表形式,抽丝剥茧般展现沙俄与德奥、法德、英德之间19世纪的旧恨,20世纪的新仇。厘清首先是俄奥因为萨拉热窝事件关系紧张,引发俄德冲突,触动法德冲突,最后英国卷入与德国冲突,世界大战爆发。通过导入,让学生领悟一战是1920世纪国际利益冲突的产物。德国进攻比利时,是各种冲突最终的汇合。因为19世纪的条约体系中英国、法国保证了比利时的独立,而德国要打破这个体系,借道比利时进攻法国,最终引发全面战争。战争爆发的原因具有19世纪的时代色彩,但即将进行的是一场20世纪的战争,一战是这一转变的过渡。
5、在导入方面,本课创新作业导入模式,针对学生知识的模糊区入手,分别剖析战争背后各国的矛盾,同时用更准确的史实切入国际体系的变化,以免学生只是囫囵吞枣的罗列几个原因,而不知其所以然。通过表格化、结构化的板书,结合书本材料,让学生对一战背景的解读更清晰,达到让学生“悟”的效果。二、体系变迁牵引课程结构,学生出题创新培育模式在讨论环节,本课试图改变教师发问,学生回答的模式。改为提供一段历史材料,让学生出一道选择题,这样既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又能推进学生对复杂问题、情境的处理能力,是一种创新课堂提问的尝试。材料取自历史学家伊恩克肖对一战的评论“1914年投入战争的是19世纪的军队,他们打的却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课程标准 实践 学生 视角 结构 教学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