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5 页襄襄阳阳五五中中 2 20 02 22 2-2 20 02 23 3 学学年年高高一一上上学学期期 1 12 2 月月考考试试历历史史试试题题本试卷共 5 页,共 43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3.主观题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8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2、题目要求的。1.下图所示器物是一种制作精致、造型小巧、外表乌黑发亮、胎壁薄如鸡蛋壳的黑陶。此类器物是下列哪一文化的代表性器物A.大汶口文化B.河姆渡文化C.龙山文化D.仰韶文化2.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中国文明加速前进,逐渐形成了多元一体有核心地区的中华文明,核心地区在A.四川地区B.岭南地区C.中原地区D.辽河地区3.商人根据日月星辰的变化制定历法,并将天象的变化视为天意的展现,因此,他们结合天象、历法和占卜,作为行事的依据。由此可见,商代()A.历法主要用于指导农业生产B.观测天象是为了了解自然C.占卜是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D.生活带有宗教神秘色彩4.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聚的传统节日。在“家国一
3、体”的古代社会中,中华民族就已形成了重血缘、重亲情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制度源头是A.禅让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井田制5.战国以前的文献中,“华”与“夏”初以单字出现,皆指中原人,与周边蛮夷戎狄相对应而称。战国以降,“华夏”渐为通用词,“华夏”已经是一个包容很广的民族概念,既有原来的华夏人,又有华夏化的戎人、狄人、夷人。这反映出()A.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B.传统华夷观念被突破 C.对华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D.战争推动了民族交融6.历史现象发生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之中。下图所反映的历史时空中的经济现象是第 2 页 共 5 页A.农业生产以集体耕作为主B.劳动工具以青铜器为主C.铁犁和牛耕逐步得到推
4、广D.南方经济逐步超过北方7.春秋战国的一位思想家“通常被看成是中国的第一位私人思想家,他有效地避开了政治秩序的结构而把他的通见直接传授给了门徒。”他是()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8.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土人颇受重用,当时出现了众多学说和学派,这些学派代表不同阶层的利益,其中代表下层平民利益的学派是()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9.战国中后期,荀子主张“礼法兼用”,韩非子也尝试为法治寻找“道”的依据,吕氏春秋一书则兼容了儒、墨、道、法诸家言论。这种现象表明当时()A.儒家思想备受秦国重视B.法家地位有所下降C.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D.思想专制局面形成10.
5、“经过十年征战秦从一个落后的诸侯国,变为主宰中国的统治者。”秦主宰中国后,在地方推行的政治制度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加强了中央集权C.形成分裂割据局面D.导致了秦朝灭亡11.秦朝统一文字,建立了尊君抑臣的文书档案制度,出现了制、诏、奏、议等文书种类,臣僚上呈文书的抬头制度、避讳制度等均产生于秦朝。这说明秦朝A.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运行机制B.提高了官僚办事效率C.加强了君主专制的治理体系D.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12.秦简为吏之道规定了官吏应具备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并将其概括为“五善”“五失”,同时要求官吏通晓法律令,并以是否明悉法律令,作为区分“良吏”“恶吏”的标准。这说明,秦朝()A.加强了吏治管
6、理B.完善了政府职能C.建立了官僚制度D.提高了行政效率13.秦朝统一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些措施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在于A.建立君主专制统治B.便利分封制的推行C.导致秦朝暴政速亡D.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14.公元前 213 年,秦始皇迁徙 50 万人到南海、桂林、象三郡戍守,与越人杂居;公元前 211 年,秦始皇又迁三万户居民到九原郡,垦田生产。这些措施A.加强了对南方地区管理B.缓解了中原地区人口压力C.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D.有利于江南地区经济开发15.汉文帝时,丞相申屠嘉觐见文帝时,宠臣邓通对其无礼。申屠嘉回府后,召邓通诣丞相府,准备杀邓通。恰好文帝的使节召邓通入宫,才使邓
7、通得免一死。由此可见,当时A.亟需澄清吏治B.朝廷党争激烈C.皇权岌岌可危D.丞相位高权重16.汉武帝“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以至形成了从皇帝、丞相、博士到地方官都会讲经学的局面。上述局面的出现()A.加速了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B.标志着儒学以外其他学派的消亡C.促成了中央集权的行政机制D.导致了思想学术界的黑暗和倒退17.西汉汉武帝时期,霍去病两次出兵河西击败匈奴,当匈奴浑邪王率部归顺汉朝时封其为候,汉武帝不仅封其为侯,还分置五个属国,并特许“因其故俗”。汉武帝的这种做法()A.消除了北方边患的威胁B.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C.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D.导致王国势力对抗中央18.后汉书仲长
8、统列传记载:“汉兴以来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奴婢和徒附构成庄园劳动者,不少庄园还有私人武装,甚至有私刑私法。这反映了东汉统治时期A.世家大族垄断国家经济B.豪强地主势力影响政权发展C.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D.中央和地方存在尖锐的矛盾19.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揽政 20 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这能说明当时第 3 页 共 5 页A.官僚机构臃肿B.外戚势力膨胀C.豪强地主横行D.宦官把持朝政20.东汉中后期,歌颂国势声威、极尽铺采的大赋渐少,反映社会黑暗现实、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开始兴起。这一变化可说明(
9、)A.文学创作背离主流文化B.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C.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D.儒家学说的入世精神21.魏孝文帝初年,因“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有李安世上疏倡均田之议。使贫微得洫,贪欲可抑。”这一政策的实行在当时()A.解决了北魏的社会矛盾B.有利于北方小农经济的恢复C.实现了政治制度的创新D.消除了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22.“(北朝)裴侠在世时将自己的清廉归功于祖宗功业。这种攀附祖先、恨不得将自己的优秀基因归功于家族遗传的逻辑,是和当时盛行的士族血统论一脉相承的。”当时“士族血统论”的盛行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A.郡国并行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23.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裤褶服,逐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襄阳 第五 中学 2022 2023 学年 上学 12 月月 历史试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