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岛礁海域大型藻类生态增殖技术规范(T-GDSF 0005—2022).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南海岛礁海域大型藻类生态增殖技术规范(T-GDSF 0005—202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海岛礁海域大型藻类生态增殖技术规范(T-GDSF 0005—2022).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ICS 65.150 CCS GDSF B 50 广东水产学会团体标准 T/GDSF 00052022 南海岛礁海域大型藻类生态增殖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ecological enhancement of reef-inhabiting seaweeds in South China Sea 2022-11-30 发布 2022-12-1 实施 广东水产学会 发 布 T/GDSF 00052022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海域选择.1 基本要求.2 环境要求.2 本底调查.2 5 物种选
2、择.2 物种选择依据.2 适宜物种.3 6 种苗培育及苗种要求.3 目标藻种选择.3 藻种获取方式.3 种苗培育方式.3 苗种要求.3 7 生态增殖.3 基底整备.3 移植与栽培.4 现场记录.5 8 增殖效果评估.5 生长状况监测.5 生态功能监测.5 9 增殖容量.5 10 管理.5 附录A (资料性)大型藻类移植与底播藻场构建示意图.6 A.1 绳架结构的大型藻类吊养筏架示意图.6 A.2 大型藻类吊养竹架示意图.6 A.3 大型藻类增殖网箱示意图.7 A.4 大型藻类底播藻场构建示意图.7 附录B (规范性)大型藻类生态增殖现场与监测记录表.8 B.1 大型藻类生态增殖现场记录表.8
3、B.2 大型藻类生态增殖监测记录表.8 T/GDSF 0005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广东水产学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暨南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大学、中山大学、广西科学院、广西精工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湛江市东海岛东方实业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超群、王庆、杨宇峰、谢恩义、孙显、陈偿、罗鹏、茅云翔、刘志媛、江晓、姜发军、柯志新、胡韧、邹立功、徐丽丽、黄海、何林文、
4、程楚杭、宋建强、陈文林。T/GDSF 00052022 1 南海岛礁海域大型藻类生态增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南海岛礁海域大型藻类生态增殖的海域选择、物种选择、种苗培育及苗种要求,描述了生态增殖效果监测与评估的方法,提供了大型藻类生态增殖管理的指导意见。本文件适用于南海岛礁海域大型藻类的生态增殖。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2763.2 海洋调查规范 第2部分:海洋水
5、文观测 GB/T 12763.3 海洋调查规范 第3部分:海洋气象观测 GB/T 12763.4 海洋调查规范 第4部分:海水化学要素调查 GB/T 12763.5 海洋调查规范 第5部分:海洋声、光要素调查 GB/T 12763.6 海洋调查规范 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 GB/T 12763.8 海洋调查规范 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GB/T 12763.10 海洋调查规范 第10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调查 GB/T 12763.11 海洋调查规范 第11部分:海洋工程地质调查 GB/T 17378 海洋监测规范 GB/T 18668 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NY 5052 无公害食品 海水
6、养殖用水水质 SC/T 9102.2 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 第2部分:海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原生种 Original species 在无人为干预的野生环境下自然演化而来的物种。生态增殖 Ecological enhancement 采用放流、移植或栽培、底播等人工方式,在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内,利用天然生产力增加生物种群产量的过程。4 海域选择T/GDSF 00052022 2 基本要求 大型藻类生态增殖岛礁海域应符合以下要求:a)符合国家和地方海域使用功能区划与渔业发展规划以及生态红线要求,不与水利、海上开采、航道、港区、锚地、倾废区、海底管线及其他海洋工程设施和
7、国防用海等功能区划相冲突;b)基质稳定性好,不发生倾覆、掩埋现象,周边海域无悬浮泥沙和大量淡水注入,岩礁基质表面无大量沉积物,海水交换好、流速不高于 1.0m/s;c)适宜大型藻类生长和繁殖,敌害生物较少,植食性底栖动物(如海胆)数量低于 1 个/m2,没有或某个季节没有群居性植食性鱼类(如蓝子鱼)。环境要求 4.2.1 水文条件 岛礁海域水温、盐度和光照等水文条件适宜,在最浅水深处(包括潮间带)移植的大型藻类应能适应较强的光照,最大水深处应具有满足大型藻类生长所需的光照强度。4.2.2 海水水质 水质条件应符合GB 11607和NY 5052的规定。4.2.3 底质状况 沉积环境应符合GB/
8、T 18668的要求,拟进行生态增殖的岛礁海域的海底应有适宜大型藻类生长和繁殖的岩礁,不被沉积物和泥沙掩埋,现有或历史上曾有大型藻类生长的区域为佳。本底调查 进行大型藻类生态增殖活动前应在拟增殖海域进行本底调查,调查类别、项目和方法参见表1。表1 南海岛礁大型藻类生态增殖海域调查类别、项目和方法 调查类别 调查项目 调查方法 海底底质 海底地形、底质类型、淤泥厚度 按照GB/T 12763.8、GB/T 12763.10和GB/T 12763.11的规定执行 水文要素 水温、盐度、水深、水流流速、潮汐、波浪 按照GB/T 12763.2的规定执行 水质 溶解氧、酸碱度、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
9、无机磷、重金属、水体透明度 按照GB/T 12763.4和GB/T 12763.5的规定执行,用透明度盘测量水体透明度 沉积物 重金属、石油类、硫化物、粒度组成 按照GB/T 17378的规定执行 生物资源 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附着生物、游泳动物 按照GB/T 12763.6的规定执行 气象资料 台风频率、强度、台风引起的风暴潮频率及其强度、台风导致的其他水文异常 按照GB/T 12763.3的规定执行,并查阅历史资料 敌害生物 摄食大型藻类的海胆等敌害生物的种类和密度 按照GB/T 12763.6和SC/T 9102.2的规定执行 5 物种选择 物种选择依据T/GDSF 00052022 3
10、 禁止采用外来种、杂交种、转基因种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大型海藻物种进行生态增殖。进行生态增殖的大型藻类应为来自本海区的原生种,并且具有以下特征:d)易于栽培和收获;e)生长快、易增殖;f)具有良好的生态修复效果;g)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适宜物种 适宜生态增殖的礁栖大型藻类主要有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匍枝马尾藻(S.polycystum)、异枝江蓠(Gracilaria bailinae)、龙须菜(G.lemaneiformis)、帚状江蓠(G.edulis)、细基江蓠(G.tenuistipitata)、麒麟菜(Eucheuma muricatum)、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海岛礁海域大型藻类生态增殖技术规范T-GDSF 00052022 南海 岛礁 海域 大型 藻类 生态 增殖 技术规范 GDSF 0005 2022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