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 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试题高三年级语文学科2022 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试题高三年级语文学科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材料一平等的态度、民主的原则、公平的价值尺度、和谐的气氛是大观园诗社的显著特点,其中寄寓着作者曹雪芹对理想的社会结构模式的思考。先说平等的态度。林黛玉和史湘云在中秋夜凹晶馆联句中有“赏罚无宾主,吟诗序仲昆”之句,恰可以用来概括诗社成员在诗社活动和诗作评论上平等的态度。诗社中多次通过“拈阄”一类的形式来决定限韵和词调。如第三十七回初结海棠社咏白海棠时,迎春抽出一本诗集“随手
2、一揭,这首竟是一首七言律”,即“递与众人看了,都该作七言律”。又让一个丫头随便说出一个字来决定韵部,那丫头正倚在门上,就说了一个“门”字。迎春又命这一丫头从韵部匣子这一韵部中随手拿出四块来,遂以“盆”“魂”“痕”“昏”四字和“门”字为韵脚。“拈阄”这一形式虽不科学,但却体现了“在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为后边评诗的公正奠定了基础。次说民主的原则。在始结海棠社时,宝玉就率先提出:“这是一件正经大事,大家鼓舞起来,不要你谦我让的。各有主意自管说出来大家平章。”接着他又点名鼓励说:“宝姐姐也出个主意,林妹妹也说个话儿。”于是宝钗说:“你忙什么,人还不全呢。”议事要待“人全”,也是民主精神的体现。所以可以
3、说是在诗社创建之初,就是充满民主气氛的。后来因林黛玉偶然作桃花行,大家“称赞不已”,于是大家议定改为“桃花社”,林黛玉就为社主。林黛玉此时虽被推为社主,但当次日拟题时她提议“大家就要桃花诗一百韵”时,宝钗却道“使不得,从来桃花诗最多,纵作了必落套,比不得你这一首古风,须得再拟”。可见即便有了“社主”,事情怎么办,还得大家说了才算,其民主风气之浓,亦可见一斑。再说公平的价值尺度。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价值尺度客观公正,是大观园诗社一大特色。初结海棠社时,宝玉即提议让“不善作却善看,又最公道”的李纨“评阅优劣”,得到大家的赞同,这就首先从“人事”安排上决定了评诗的客观公正。咏白海棠的诗,众人都说
4、黛玉的为上,可李纨说“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深厚,终让蘅稿”,得到探春的赞同,众人亦再无异议,足见公平之外,李纨确能作到客观公正,不讲情面。又如众人作螃蟹咏,大家虽推宝钗之作为绝唱,但又指出其“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足见评价既公正,又有分寸。这里没有勾心斗角,也没有“文人相轻”的传统恶习,有的是相互之间的衷心赞美和欣赏,这在诗社活动中处处可见。正因为大观园诗社具有平等的态度、民主的原则和公平的价值尺度,因而诗社自始至终都是人人心情舒畅,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摘编自杨安政、韦爱萍红楼诗社-曹雪芹理想的社会模式)材料二大观园的六次诗社中有三次是用抓阄的方式决定诗词创作的内容、韵脚,第
5、一次咏白海棠、第五次咏柳絮词、第六次中秋联句。看似无心随意,却透露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与无力,只能随波逐流。最后一次中秋联句时,湘云就感慨,“偏又是十三元了”。一个“偏”字,一个“又”字提醒着读者这个“元”韵再次出现了。上一次写诗押“元”韵,是第一次咏白海棠。红楼诗社,始于“元”韵,而终于“元”韵,偶然随意之下,都是躲不过的轮回,逃不脱的悲惨命运,生命的轨迹不知不觉间画了一个圆,起点也是终点。“草蛇”蜿蜒曲折,“灰线”时隐时出,但却把开始与终点相连接。群芳们在白海棠诗中隐隐透露出的悲凉之气,在咏柳絮词中依然萦绕不散,悲剧意味更加浓郁。悲剧始终不可逃脱,兜兜转转,绕来绕去,最终都会走向开始早已设定
6、好的结局。白海棠的纯洁娇艳,却挡不住秋风秋雨,“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菊花的傲霜高洁,却挡不住季节的轮回,“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梅花的红艳倔强,却挡不住命运的无常,“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桃花的娇柔鲜妍,却经不起风雨的摧残,“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柳絮的洁白轻盈,却经不住人世的生离死别,“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离开了红楼诗社,迎春是懦弱的,惜春是孤介的,探春是功利的,李纨是枯槁的,湘云是憨傻的,宝钗是无情的,黛玉是爱哭的。但是在诗社里她们都绽放出了满身光华,展现出了不一样的生命色彩,不只有悲剧的阴翳与无奈
7、。红楼诗社的六次活动,经历了成立、兴盛、衰亡的过程。所有的主题无一不透露着“美中不足,好事多磨”“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的宿命思想。诗社的兴亡,是大观园兴亡的缩影,是整个贾府兴亡的缩影,是曹雪芹寻求出路希望的破灭。曹雪芹无奈地发现,即使自己已经意识到家族在一步步走向衰亡,自己也清晰地看到了社会的黑暗腐朽,也努力尝试了各种办法去改变去扭转,最后却发现只剩下了一声叹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座曾经庇护自己的大厦轰然倒塌。(摘编自侯莉诗社在红楼梦中的三重哲学意味)材料三黛玉道:“既然定要起诗社,咱们都是诗翁了,先把这些姐妹叔嫂的字样改了才不俗。”李纨道:“极是,何不大家起个别号,彼此称呼则雅。我
8、是定了“稻香老农”,再无人占的。”探春笑道:“我就是“秋爽居士”罢。”宝玉道:“居士、主人到底不恰,且又瘰赘。这里梧桐芭蕉尽有,或指梧桐芭蕉起个倒好。”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称“芭蕉客罢。”众人都道别致有趣。黛玉笑道:“你们快牵了他去,炖了脯子吃酒。”众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云“蕉叶覆鹿”。他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众人听了都笑起来。探春因笑道:“你别忙中使巧话来骂人,我已替你想了个极当的美号了。”又向众人道:“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
9、完了。”大家听说,都拍手叫妙。林黛玉低了头方不言语。(摘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1下列对大观园诗社活动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林黛玉因偶作桃花行而成为桃花社社主,但其“要桃花诗一百韵”的提议却遭到宝钗反对,可见诗社民主风气浓厚。B.众人都认为宝钗的螃蟹咏是绝唱,但李纨并不认同,她认为此作“讽刺世人太毒了些”,可见诗社价值尺度的客观公正。C.大观园的六次诗社中,诗社成员特意安排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写诗都押“元”韵,是为了告诉读者悲剧始终不可逃脱的道理。D.诗社是曹雪芹营造的理想国度,它有力地庇护着人物和作者,使之远离现实悲剧,实现精神自由,
10、展示生命华彩。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写到了结海棠社咏白海棠,但两者的目的不同,材料一为了突出诗社具有平等、民主、公平的特点,材料二为了突出诗句透露出的悲凉之气。B.材料一与材料二都写到了用“抓阄”的方式决定诗词创作的内容或韵脚,材料一体现了平等思想,即资源平等、能力平等,材料二突出个体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与无力。C.材料一与材料二都写到了诗社与大观园的关系,材料一认为大观园中欢乐和谐的气氛得益于诗社另外的三大显著特点,材料二认为诗社的兴亡是大观园兴亡的缩影。D.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认为诗社寄寓了曹雪芹深层次的思考,材料一认为诗社是曹雪芹对理想的社会模式
11、的思考,材料二认为诗社体现了曹雪芹对黑暗社会的深思。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A.红楼诗社活动的主题以花卉植物为主,以第三十七回的海棠开篇,既而分别以菊花、梅花、桃花为题,最后以第七十回的柳絮收束,突显出了女子诗社的特点。B.由第四十九回的“割腥啖膻”引出了第五十回的“争联即景诗”,由大俗到大雅,最后由宝玉乞红梅及宝琴、李纹、邢岫烟的三首红梅诗收束,将活动推向新阶段。C.第三十七回迎春令丫鬟点了一支“梦甜香”,在第七十回填柳絮词时紫鹃也点燃了一支“梦甜香”,虽香名相同,但众人心境已大不相同,昭示一切如烟如梦散去无痕。D.第三十七回拟菊花题最有诗情的史湘云和
12、林黛玉参与其中,第七十六回“社也散了,诗也不作了”时,唯有湘云与黛玉在凹晶馆联句,此两人见证了诗社的开启与结束。4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艺术。(4 分)5材料二认为读者可以从红楼诗社中感受到人物悲剧的阴翳与无奈,同时也可以看到人物的光华与生命色彩,请结合材料三中探春或黛玉的别号,对此作简要分析。(4 分)探春-蕉下客黛玉-潇湘妃子(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海啸海啸峻青峻青黎明时分。寂静的昌潍大平原上,突然传来了惊心动魄的响声。随着这可怕的响声的不断增强,一幅惊心动魄的罕见情景在黎明的田野上展开了:北面,在那平原尽头的北面,在那大海与田野
13、相接连的地平线上,波涛汹涌的潮水,象滚了锅似地,顺着绵亘数百里的海滩,翻腾着,怒吼着,以排山倒海之势,奔腾而来。那白花花的浪头,离开地面足有两三丈高,直上直下地站立着,活象一道一眼望不见边的大墙,哇哇地叫着,在笔直地向前推进,推进,不停不息地一直向前推进。潮水吞没了白茫茫的海滩。潮水漫过了长着红茜草的盐碱地。潮水冲进了庄稼茂密的田野。一片片擎着红穗的高粱在猛烈冲来的浪头前面倒下了,一棵棵高大的白杨树在轰然扑来的浪头下面倒下了,一座座低矮的草屋在海潮的冲击下倒下了。“海啸哇,海啸!”惊喊声中,两匹白马,在距离海潮不到一里多路的前面,在霞光映照的旷野上,向着南面的村庄,拼命地奔跑。骑在马上的人,一
14、面跑,一面狂喊:“海啸来了,快跑呀!快跑!”马匹奔到了村庄外面的围墙根下。骑在前面一匹马上的宫明山,在寨门口上勒住了马头,飞身下马,向着后面奔上来的通讯员小马,急急地说:“小马,快,你赶快去报告周司令。”“是,老站长,你呢?”“不要管我,快去,给。”老宫把自己的马缰递给了小马。小马接过马缰,转身向村中飞驰而去。高高耸立的钟楼,披上了一层桔红色的霞光。这是昌潍平原上常见的钟楼,高高地耸立在平原的上空,每遇发生盗匪和洪水,那钟楼上的大钟便响起了报警的钟声。老宫飞步奔上钟楼。他站在那高高的钟楼之上,向北望去,那大海潮铺天盖地,盖地铺天,一望无边由北向南地向前推进。这时候,天已经亮了,太阳从那东方的地
15、平线上冒了出来。它那火红的光,映照在无边无际翻滚奔腾的潮水上面,使得那潮水象起了大火似的,火红一片,无边无际。望着这红通通的大水,老站长一时间突然觉得:那从漫长的海岸线下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仿佛不是洪水,而是大火,是一片无边无际熊熊燃烧着的火海。啊,多么惊心动魄的景象啊!这可怕的景象,老宫还是第一次看到,使得这个从小就在黄河和渤海的风浪中锤炼出一副坚强性格的人,也兀自不禁地感到心惊胆战。“完啦,今年的好庄稼完啦。昌潍根据地要遭殃了。”随着这个思想的闪过,他感到心里一阵火辣辣的刺痛,象被火烧着了似的。他弯身拿起了敲钟的木棒,就使尽全力敲起那只悬在钟楼上的巨大的古钟来了。嘡嘡随着钟声,小马飞也似地冲
16、进了村庄,翻身下马,差一点和一个人撞了个满怀。他就是军分区司令兼地委书记周一川,他带着军分区的部队以及军政首脑机关,来到这昌潍根据地最北边的一带滨海村庄抢收三秋。听到这突然响起的紧急钟声,周一川心里一惊,“什么事,小马,这么急?”“不好了,周司令,海啸,海啸”周一川一听,心里扑通跳了一下,立刻把手一挥:“快,紧急集合!”随着他的喊声,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号兵,纵身跳上了古庙大门前面的戏台,端起拴着红绸布的小马号,仰起脖来,对着朝霞烧红了的天空,吹起了节奏快速高亢的集合号。应着号声,队伍潮水般地从古庙里,从四面八方的屋子里迅速地涌到了戏台下面的广场上。一时间,偌大的广场上,站满了黑压压的人群,千百双
17、耳朵都在紧张地谛听着这不祥的响声,千百双眼睛都在急切地望着那纵身跳上戏台的周司令。周一川,三十多岁,是一位参加过长征的红军干部,多年来在革命斗争的狂风暴雨中,炼就了一副临危不惧、安如泰山的钢铁性格。但是,今天这个意外的警报,却在他的心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作为这个地区党政军的领导人,他将怎样带领全区抗日军民来迎接这场严峻的考验?“同志们,我们本来是开到这一带来抢收三秋的,可是,现在发生了海啸,大潮立刻就要到了,一场空前严峻的考验,已经落到了我们的身上。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在日本侵略者的面前,我们和昌潍根据地的人民一起,同生死,共命运。现在,在洪水的面前,我们同样要和昌潍人民一起同甘苦,共患难。现
18、在,听我的命令。通讯排火速通知一切机关部队,全力投入当前的抗灾斗争,不惜一切代价,尽一切可能抢救群众的生命财产。首先要在洪水到来之前,加固圈墙和寨门,防止洪水冲入村内。驻在这个庄上的特务营一、二、三、四连,分别担负这个庄的东、西、南、北四个寨门的关闭和加固任务,其余的机关、部队,一律上围子,加固围墙,监视险情,哪里有险哪里抢,哪里有水哪里挡。跑步!出发!”嘡嘡嘡钟声在火急地响着。老站长高高地站立在那钟楼上,双手挥动着木棒,奋力地在敲击着那口巨大的古钟。钟楼上风很大,老宫的头上却冒着热腾腾的白气,流着小河似的汗水。他一双有力的大手,紧紧地握着木棒。他的脸上,是一副异常深沉而严肃的神情,嘴唇紧紧地
19、抿住,眼睛威严地望着那北面田野上的呜呜地叫着越来越近的洪水,双臂在旋风似地上下飞舞,狠狠地敲击着那口巨大的古钟。他那威严的神情,使人感到:仿佛他敲击的不是大钟,而是奔腾咆哮、汹涌扑来的潮水;仿佛他在使着全身的气力,要把那凶猛无比、席卷大地的潮水迎头击退,砸得粉碎。嘡嘡嘡嘡这千万口古钟的轰鸣,汇成了一片震天动地的巨大响声。这钟声笼罩了无边无际的茫茫平原,传遍了一马平川的四面八方。这时候,整个辽阔寂静的昌潍大平原上,只听见两种巨大的响声:一种是海潮的怒吼,一种是警钟的轰鸣。它们一个代表灾难,一个代表希望;一个代表毁灭,一个代表反抗。现在,这两种声音正在进行着激烈的决斗:钟声压制着海啸,海啸冲击着钟
20、声。这是两种响声的搏斗,这是两种力量的较量。(选自海啸,有删节)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全文以海啸为线索,从海啸来临前到海啸来临,串联全文情节,突出海啸的可怖、人们的恐惧以及面对海啸的无力感。B.号声响起,万人空巷,老百姓们集中到戏台下的广场,等待周司令发话,体现了大家在灾难面前的坚定团结。C.小说多次描摹钟楼的钟声,从“嘡”到“嘡嘡嘡”,最后到“嘡嘡嘡嘡”,以钟声愈加急迫来渲染形势的紧急,暗示人物心理。D.小说描写周一川面对即将到来的海啸,沉着镇定,立时召集队伍,调整计划,指挥若定,目的在于表现其高超的组织能力和平衡能力。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
21、确的一项是()(3 分)A.开篇运用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海啸前大海波涛汹涌、澎湃翻腾的景象,气势磅礴,营造紧张的氛围,为全文蓄势。B.小说抓住动作、语言对人物进行正面塑造,又以海啸来临之前的可怖场景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从而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C.小说结尾将海潮的怒吼声和警钟的轰鸣声进行对比,赋予两种声音以深刻的内涵,以人类的激烈反抗来反衬海啸可怕的力量。D.作者十分注重场景描写,像摄影师一样捕捉和表现光感、色彩,像音响师一样还原声音的产生和发展,用文字营造出强烈的现场感。8小说的语言分为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叙述人语言),请根据选文中的人物语言和描述海啸时的叙述语言,谈谈其各自的特点。(6
22、 分)9你认为选文部分的主人公是老站长老宫还是军分区司令周一川?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卫次公,字从周,河东人。器韵和雅,弱冠举进士。礼部侍郎潘炎目为国器,擢居上第,参选调。吏部侍郎卢翰嘉其才,补崇文馆校书郎,改渭南尉。次公善鼓琴,京兆尹李齐运使其子交欢,意欲次公授之琴。次公拒之,由是终身未尝操弦。严震之镇兴元,辟为从事,授监察,转殿中侍御史。贞元八年,征为左补阙,寻兼翰林学士。二十一年正月,德宗升遐,时东宫疾恙方甚,仓卒召学士郑絪等至金銮殿。中人或云:“内中商量,所立未
23、定。”众人未对。次公遽言曰皇太子虽有疾地居冢嫡内外系心必不得已当立广陵王若有异图祸难未已絪等随而唱之众议方定。及顺宗在谅闇,外有王叔文辈操权树党,无复经制。次公与郑絪同处内廷,多所匡正。转司勋员外郎。久之,以本官知制诰,赐紫金鱼袋,仍为学士,权知中书舍人。寻知礼部贡举,斥浮华,进贞实,不为时力所摇。真拜中书舍人,仍充史馆修撰,迁兵部侍郎、知制诰,复兼翰林学士。与郑絪善,会郑絪罢相,次公左授太子宾客,改尚书右丞,兼判户部事,拜陕、虢等州都防御观察处置等使。请蠲钱三百万,人得苏息,政闻于朝,征为兵部侍郎。选人李勣、徐有功之孙,名在黜中,次公召而谓之曰:“子之祖先,勋在王府,岂限常格。”并优秩而遣之
24、。改尚书左丞,恩顾颇厚。上方命为相,已命翰林学士王涯草诏。时淮夷宿兵岁久,次公累疏请罢。会有捷书至,相诏方出,宪宗令追之。遂出为淮南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兼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元和十三年十月,受代归朝,道次病卒。赠太子少保,年六十六,谥曰敬。次公自少入仕,历大僚,节操趋尚,始终如一,为众推重。(节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九)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次公遽言曰皇太子虽有疾地居冢嫡内外系心必不得已当立广陵王若有异图祸难未已絪等随而唱之众议方定B.次公遽言曰皇太子虽有疾地居冢嫡内外系心必不得已当立广陵王若有异图祸难未已絪等随而唱之众议方定C.次公遽言曰皇太
25、子虽有疾地居冢嫡内外系心必不得已当立广陵王若有异图祸难未已絪等随而唱之众议方定D.次公遽言曰皇太子虽有疾地居冢嫡内外系心必不得已当立广陵王若有异图祸难未已絪等随而唱之众议方定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或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谅闇亦作“谅阴”,原指居丧时所住的房子,文中借指顺宗为先帝德宗守丧。B.权知在文中指兼管中书舍人事,与后文中的“兼”“兼判”等词都为兼任的意思。C.左授,和琵琶行并序中“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的“左迁”相同,都表示降职。D.受代,即受人替代。文中指卫次公原来担任的官职任满,由新官替代后返回朝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名校 协作 2022 2023 学年 下学 联考 语文试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