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中考一模化学专题训练.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中考一模化学专题训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中考一模化学专题训练.pdf(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选择题 动物肝脏和坚果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和“锌”是指 A.分子 B.元素 C.原子 D.单质【答案】B【解析】动物肝脏和坚果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主要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和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 B。选择题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 B.酒精 C.纯碱 D.花生油【答案】D【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食盐、酒精、纯碱能溶解形成溶液,花生油不溶解在水中,会分层,不能形成溶液,故选:D。选择题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下图是实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
2、的是()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错误;B、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进行,错误;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错误;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正确。选择题 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盐的是()A.食醋 B.生石灰 C.纯碱 D.烧碱【答案】C【解析】A、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醋酸属于酸,错误;B、生石灰是由钙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错误;C、纯碱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正确;D、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错误
3、。故选 C。选择题 2019 年 12 月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突发新冠肺炎,以下是人们在面对疫情时的一些认识,你认为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家庭消毒时消毒液越浓越好 B.抽烟、喝酒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C.应经常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和通风 D.必须每天吃药补充人体所需化学元素【答案】C【解析】A、家庭消毒时,应该按照产品使用方法,消毒液浓度适量即可,故选项错误。B、吸烟、喝酒会影响身体健康,不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故选项错误。C、应经常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和通风,可以防止发生病毒交叉感染,故选项正确。D、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不需要每天吃药,故选项错误。应选:C。选择题 制造 C919 大飞机采用
4、的非金属材料氮化硅(Si3N4),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 价,则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A.+1 B.+2 C.+3 D.+4【答案】D【解析】氮元素显-3 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3x+4(-3)=0,则 x=+4 价。故选 D。选择题 双氧水因产物没有污染而被称为绿色消毒剂,可用于家庭消毒。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双氧水和水一样,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双氧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C.双氧水的分子比水分子多一个氧元素 D.双氧水分解产生氧气,说明在双氧水中原来就含有氧分子【答案】A【解析】A、双氧水和水一样,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正确。B、
5、双氧水是由双氧水分子构成,B 错。C、一个双氧水的分子比一个水分子多一个氧原子,C 错。D、双氧水分解产生氧气,说明在双氧水中原来就含有氧元素,不是氧分子,D 错。故选:A。选择题 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对传统的纯碱生产技术进行了大胆革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制碱法,纯碱是重要的化工产品,用途很广泛现以纯碱、石灰石、水三种物质为原料制取氢氧化钠,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中不包括()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书写化学方程式为:CaCO3 CaO+CO2,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CaO+H2O=Ca(OH)2,该反应是
6、由两种物质转变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无置换反应。故选 C。选择题 为了迎接全面复工,某工厂要配制0.5%的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2H4O3)溶液 1000g 对车间进行消毒,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称取 0.5g 过氧乙酸溶于 100g 水中 B.称取 5g 过氧乙酸溶于 995g 水中 C.称取 0.5g 过氧乙酸溶于 1000g 水中 D.称取 50g 过氧乙酸溶于 950g 水中。【答案】B【解析】A、首先溶质质量加上溶剂的质量不能达到题目要求的溶液质量1000g,其
7、次 0.5g 过氧乙酸、溶于 l00g 水中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是 0.5%,故 A 错误;B、5g 过氧乙酸、溶于 995g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0.5%,故 B 正确;C、首先这样配得的溶液质量不是 1000g,其次 0.5g 过氧乙酸、溶于1000g 水中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是 0.5%,故 C 错误;D、50g 过氧乙酸、溶于 950g 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5%,故 D 错误。故选 B。选择题“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
8、B.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 C.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答案】D【解析】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不是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而是形成保护层,错误;B、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燃烧产生的热量也就越多,火焰也就越高,错误;C、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悬浮于水中的杂质,错误;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变小,正确。故选 D。选择题 科学家研究发现乙醚(C4H10O)能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醚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4
9、:10:1 B.乙醚是有机物 C.乙醚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74g D.乙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48%【答案】B【解析】A、乙醚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10):16=48:10:164:10:1,故错误;B、乙醚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D、乙醚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100%64.9%,故正确.故选 B。选择题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同种元素 B.表示的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化合价为+1 价 C.的化学性质相似 D.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答案】B【解析】A.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
10、类原子叫元素,的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元素,不符合题意;B.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表示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1,易失去 1 个电子,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化合价为+1 价,符合题意;C.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不符合题意;D.硒是“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故选 B。选择题 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的一种金属。下列是与铁的性质有关的部分实验,其中解释正确的是 A.集气瓶底部留有少量的水是为了防止中毒 B.铁钉最易生锈的部位是 b C.刚开始就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逐渐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D.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固体质量比反应前
11、增大,据此推断,试管内溶液质量与反应前相比也增大【答案】B【解析】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部留有少量的水是为了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故 A 解释不正确;B、铁钉最易生锈的部位是 b,此处能与水、氧气接触,故 B 解释正确;C、未打磨的铁钉的表面有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铁和水,刚开始没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逐渐由无色变为黄色,故 C 解释不正确;D、由于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铜,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固体质量比反应前增大,据此推断,试管内溶液质量与反应前相比应减小,故 D 解释不正确。故选 B。选择题 下列实验方案,能实现对应实验目的是 项目 实
12、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验证集气瓶内充满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B 区别硬水和软水 取等量样品分别加入等量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情况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将一定质量的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反应完毕后,观察反应前后固体物质质量的变化 D 除去 CaCl2 溶液中的 HCl 加过量 Ca(OH)2 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验证集气瓶内充满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应选用澄清石灰水,不能使用燃着的木条,故选项不能实现对应实验目的;B、取等量样品分别加入等量肥皂水,搅拌,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故选项能实现对应实验目
13、的;C、将一定质量的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反应完毕后,观察反应前后固体物质质量的变化,由于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生成的白烟会逸散到空气中,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不能实现对应实验目的;D、HCl 能与过量 Ca(OH)2 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不能实现对应实验目的。故选 B。选择题 小明同学在寒假期间做了许多家庭小实验。根据你的经验,下列实验不成功的是 A.通过把水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用食盐水除去水瓶中的水垢 C.用食醋和小苏打制取二氧化碳 D.用花瓣制作指示剂,检验纯碱溶液的 PH 值【答案】BD【解析】A、硬水中的可
14、溶性钙镁化合物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不溶性钙镁化合物,能用于硬水软化,实验成功;B、食盐不能与水垢反应,故不能用于清除水垢,实验不成功;C、食醋和小苏打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实验成功;D、用花瓣制作指示剂,可以检验纯碱溶液的酸碱性,但不能测定纯碱溶液的 PH 值,实验不成功;故选:BD。选择题 下列是某同学在填写实验报告册时描述的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 B.在稀盐酸中滴入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在燃着的 CO 火焰上罩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 D.碳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白烟,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答案】AB【解析】A、氢氧化钠
15、和硫酸铜反应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正确;B、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正确;C、一氧化碳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不能产生水雾,故错误;D、硫燃烧产生蓝紫色的火焰,而不是白烟,故错误;故选:AB。选择题 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分子的特征 B.数字“2”的含义 水分子很小 固体物质的分子不运动 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大 Fe2+:1 个亚铁离子带 2 个单位正电荷:氧化汞中汞元素显+2 价 NO2:1 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 2 个原子 C.生活经验 D.节约资源 常用钢刷擦洗铝制品 食品包装中抽真空防腐 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提倡使用太阳能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农业灌溉采用滴灌
16、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根据分子特征可知,分子不断运动与物质的状态无关,即任何状态的物质,构成它的分子都在不断运动,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Fe2+:1 个亚铁离子带 2 个单位正电荷,:氧化汞中汞元素显+2 价,NO2:1 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 2 个氧原子,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不应常用钢刷擦洗铝制品,因为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了内部铝的进一步氧化,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提倡使用太阳能,可以节约不可再生能源,回收利用废旧金属,金属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可以节约资源,农业灌溉采用滴灌,可以节约水资源,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
17、意,故选 D。选择题 X、Y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剂不变时,t1 X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2仍是饱和溶液 B.溶剂不变时,分别将 t1 X、Y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相同温度时,X 的溶解度一定大于 Y 的溶解度 D.Y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溶剂不变时,X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t1 X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2变为不饱和溶液,故 A错误;B、溶剂不变时,分别将 t1 X、Y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2,由于 t1 X、Y 溶解度相等,升温到 t2溶解度均增大,所得溶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山东省 青岛市 北区 中考 化学 专题 训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