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3届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监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3届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监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3届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监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3届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监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注意: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历史发展到19世纪的中叶,由法国大革命引起的几十年反反复复的热流终于慢慢地冷却下来。面对大革命所带来的令人沮丧的社会现实,人们开始了冷静的思考。到了1848年革命以后,在冷静地考察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一个新的文学流派悄悄地登上了文学舞台,这就是直到现在依然有着强劲生命力的现实主义文学。关于浪
2、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浪漫主义文学认为“生活应该如此”,现实主义文学则是“生活就是如此”。现实主义文学是对那种全然无视现实、任情感流露的浪漫主义文学的反拨。在它们叙述的故事里,浪漫主义的幻想和温情常常是主人公不幸的主观根源,而金钱和权力是构成不幸的社会根源。但如果把现实主义文学说成是“向社会举起的一面镜子”,那是不确切的。文学不仅是对现实消极的反映,而且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抗。一个追逐各种时髦思潮和表层热点的作家,不过是浅薄的鹦鹉。他们的学舌作品将随着潮流的东逝而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不是现实主义,而是伪现实主义。真正的艺术家必然不屈服于社会的庸俗的流行观念和被权威保护的现
3、实。他们同这样的现实角力,而殚精竭虑地探索社会表层之下那些最隐蔽因而也是最强有力的因素。这种力量是相对稳定、模糊不清的,它一旦被作家、艺术家揭示出来,就能在人的内心唤醒一股如雄狮般的力量,引起社会性的“轰动效应”。这种力量,在人的内心深处、深不可测的渊底躁动着,当天才的闪电照亮深渊的时候,它就会欢腾起来,使读者感到一种淋漓酣畅、如瀑布宣泄般的快感。(摘编自徐葆耕西方文学十五讲)材料二:20世纪的现代主义小说使小说走上了一条艰涩、困难的道路。阅读和讲述这些小说也同样成为一个困难的事情。但这也许恰恰说明20世纪的人类生存和境遇本身更困难,更复杂,更难以索解和把握。小说的复杂是与世界的复杂相一致的。
4、也正是日渐复杂的现代小说才真正传达了20世纪的困境,传达了这个世纪人类经验的内在与外在图景。我们理解与阐释现代小说的重心也开始转移,一方面我们想看到小说家表达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另一方面我们更想了解小说家是怎样表达世界的。这就是20世纪小说研究的一个根本转变。研究的重心从内容偏向了形式。20世纪小说形式的复杂化可以说根源于小说家世界观的变化。与19世纪以前的自然主义小说和现实主义小说对比可以发现20世纪小说观的根本性改变。人们把19世纪以前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小说观称为反映论,这种反映论认为小说可以如实地反映生活真实甚至反映本质真实。读者在小说中最终看到的正是生活和现实世界本身的所谓波澜壮阔的图
5、景。超然客公众号 反映论有一种自明的哲学依据,就是认为生活背后有一种本质和规律,而伟大的小说恰恰反映和揭示了这种本质和规律。而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观则不同,小说家大都认为生活是无序的,没有本质的,没有什么中心思想,甚至是荒诞的。小说不再是对生活、现实和历史某种本质的反映,它只是小说家的想象和虚构,按符号学大师罗兰巴尔特的说法即是“弄虚作假”。他说,“我愿把这种弄虚作假称作文学”,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弄虚作假和对语言弄虚作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罗兰巴尔特认为文学的基本功能是一种“乌托邦的功能”,而他给现代主义下的定义就是“语言的乌托邦”。现代主义小说观把小说看成一种虚构,一种人工制作,是小说家人
6、为的想象和叙述的产物。20世纪现代小说另一个明显特征是个人性。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小说创作彼此之间越来越缺少通约性,小说越来越成为小说家个人精神的漫游与形式的冒险。现代资本主义在无限扩展了人类外部世界的同时,却在人类自我与世界之间挖掘了一道鸿沟。这道鸿沟意味着人的自我与世界分裂了,人与世界不再和谐,不再具有一体性。卢卡奇认为这种分裂在荷马史诗时代是不存在的,史诗时代的特征是自我与世界的“总体性”,没有分裂。荷马史诗其实不仅是荷马一个人的歌唱,而是整个希腊时代一个大写的“人”的整体性的合唱。而现代人不同,总体性丧失,个人是被整个世界放逐的人,是存在主义式的异化的人,在世界中感到陌生,对一切都
7、不信任,对一切都有疏离感。在这里我们面对的是现代主义小说的一个基本的悖论。一方面,小说家面对的是一个分裂的世界,一个中心离散的、经验破碎的世界。叶芝有一句著名的诗:“一切都四散了,再也保不住中心,世界上到处弥漫着一片混乱。”因此,现代小说家最终呈现给读者的正是支离破碎的经验世界本身,一个只有漂泊没有归宿的世界。而另一方面,小说家又总是在幻想小说能够呈现出某种整体的世界图式,追求某种深度模式和对世界的整合把握,甚至在小说中追求个体与人类的拯救,同时正是这种整合的向往构成了小说的基本叙事冲动和主导创作动机。这种内在的矛盾和悖论,使现代主义小说在形式上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摘编自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
8、拉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浪漫主义文学重在表现生活的应然状态,现实主义文学则认为作品应反映真实的生活。B.文学反抗社会现实的重要表现和手段,是探索和揭示生活表层之下隐蔽的本质和规律。C.现代主义小说艰涩难懂的特质,折射出20世纪人类生存和境遇的困难以及复杂性。D.在20世纪,随着小说观的改变,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式微,现代主义小说独领风骚。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家对小说形式的大胆实验,是20世纪小说研究重心从内容偏向形式的重要原因。B.现代主义小说出自于小说家的想象与虚构,它无法反映生活、现实和历史的某种本
9、质。C.罗兰巴尔特批评现代主义小说“弄虚作假”,由此可见,他更认可现实主义小说观。D.相比现代主义小说,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更具有通约性,作家的个人风格不明显。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于经典名作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狄更斯通过叙述大卫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做童工的经历,展现19世纪英国底层社会的风貌,揭示世间的美与恶,为研究现实主义反映论小说观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范本。B.玩偶之家结尾娜拉出走时关大门发出的“砰的一响”,形同给当时欧洲保守而又伪善的社会道德一记响亮的耳光,使观众“感受到一种淋漓酣畅、如瀑布宣泄般的快感”。C.变形记中格里高尔萨姆沙变形为甲虫之后,他与家人乃至整个社会之间
10、产生了强烈的疏离感,这个虚构故事反映了现代人自我与世界分裂、总体性丧失的生存状态。D.百年孤独讲述“马孔多”一个家族的百年历史,有着奇特的人物和离奇的故事,充满奇思妙想,语言也摇曳多姿。小说呈现了马尔克斯个人精神的漫游,而非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图景。4.材料二结尾画线部分“内在的矛盾和悖论”指什么?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4分)5.很多同学对阅读文学经典不够重视,甚至会从功利性的角度来看待文学阅读,为此语文课上将举行“为什么要阅读文学经典”主题讨论会。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麦 场萧红全个村庄在火中窒息。午间的太阳权威着一
11、切了!一只山羊在大道边啮嚼榆树的根端,黏沫从山羊的胡子流延着。城外这条长长的大道,被榆树打成荫片。走在大道中,像是走进一个荡动遮天的大伞。山羊却睡在荫中,白囊一样的肚皮起起落落。菜田里一个小孩慢慢地踱走。在草帽盖伏下,像是一棵大形菌类。捕蝴蝶吗?捉蚱虫吗?小孩在正午的太阳下。很短时间以内,跌脚的农夫也出现在菜田里。一片白菜的颜色有些相近山羊的颜色。跌脚的农夫早已看清是自己的孩子了,他远远地完全用喉音在问着:“罗圈腿,唉呀!不能找到?”这个孩子的名字十分象征着他。他说:“没有。”菜田的边道,小小的地盘,绣着野菜。经过这条短道,前面就是二里半的房窝。土屋周围,树条编做成墙,杨树一半荫影洒落到院中,
12、麻面婆在荫影中洗濯衣裳。正午田圃间只留着寂静,惟有蝴蝶们为着花,远近的翩飞,不怕太阳烧毁它们的翅膀。一切都回藏起来,一只狗也寻着有荫的地方睡了!虫子们也回藏不鸣!汗水在麻面婆的脸上,如珠如豆,渐渐侵着每个麻痕而下流。她的身子向前连续伏动,汗流到嘴了,她舐尝一点盐的味,汗流到眼睛的时候,那是非常辣,她急切用湿手揩拭一下,但仍不停的洗濯。她的眼睛好像哭过一样,揉擦出脏污可笑的圈子,若远看一点,那正合乎戏台上的丑角;眼睛大得那样可怕,比起牛的眼睛来更大,而且脸上也有不定的花纹。裤子在盆中大概还没有洗完,可是搭到篱墙上了!也许已经洗完?麻面婆做事是一件跟紧一件,有必要时,她放下一件又去做别的。邻屋的烟
13、筒,浓烟冲出,被风吹散着,布满全院。烟迷着她的眼睛了!她知道家人要回来吃饭,慌张着心弦,她用泥浆浸过的手去墙角拿茅草,她贴了满手的茅草,就那样,她烧饭,她的手从来不用清水洗过。她家的烟筒也走着烟了。“他妈的,给人家偷着走了吧?”麻面婆听着丈夫骂,她走出来凹着眼睛:“饭晚了吗?看你不回来,我就洗些个衣裳。”让麻面婆说话,就像让猪说话一样,也许她喉咙组织法和猪相同,她总是发着猪声。“唉呀!羊丢啦!我骂你那个傻老婆干什么?”听说羊丢,她去翻柴堆,她记得有一次羊是钻过柴堆。但,那是在冬天。她没有想一想,六月天气,只有和她一样傻的羊才要钻柴堆取暖。她翻着,她没有想。全头发洒着一些细草。她为着要作出一点奇
14、迹,为着从这奇迹,今后要人看重她。表明她不傻,表明她的智慧是在必要的时节出现。于是像狗在柴堆上耍得疲乏了,手在扒着发间的草杆,她坐下来。她意外地感到自己的聪明不够用,她意外地对自己失望。过了一会邻人们在太阳底下四面出发,四面寻羊;麻面婆的饭锅冒气,但,她也跟在后面。黄色的,近黄色的,麦地只留下短短的根苗。远看来麦地使人悲伤。老王婆在门前草场上休息。“麦子打得怎样啦?我的羊丢了!”二里半青色的面孔为了丢羊更青色了!咩咩羊叫,不是羊叫,寻羊的人叫。林荫一排砖车经过,车夫们哗闹着。山羊的午睡醒转过来,它迷茫着用犄角在周身剔毛。山羊寂寞着,山羊完成了它的午睡,完成了它的树皮餐,而归家去了。咩咩,羊叫,
15、不是羊叫,寻羊的人叫,二里半比别人叫出更大声,那不像羊叫,像是一条牛了!最后,二里半和地邻动打,那样,他的帽子,像断了线的风筝,飘摇着下降,从他头上飘摇到远处。“你踏碎了俺的白菜!你你”那个红脸长人,像是魔王一样,二里半被打得眼睛晕花起来,他去抽拔身边的一棵小树;小树无由的被害了,那家的女人出来,送出一支搅酱缸的耙子,耙子滴着酱。他看见耙子来了,拔着一棵小树跑回家去,草帽是那般孤独的丢在井边,草帽他不知戴了多少年头。二里半骂着妻子:“混蛋,谁吃你的焦饭!”他的面孔和马脸一样长。麻面婆惊惶着,她知道山羊一定没能寻到。过了一会,她到饭盆那里哭了!“我的羊,我一天一天喂喂大的,我抚摸着长起来的!”麻
16、面婆的性情不会抱怨。她一遇到不快时,或是丈夫骂了她,或是邻人与她拌嘴,就连小孩子们扰烦她时,她都是像一摊蜡消融下来。她的性情不好反抗,不好争斗。她的心像永远贮藏着悲哀似的,她的心永远像一块衰弱的白棉。她哭抽着,任意走到外面把晒干的衣裳搭进来。但她绝对没有心思注意到羊。可是会旅行的山羊在草棚不断地搔痒,弄得板房的门扇快要掉落下来,门扇摔摆地响着。下午了,二里半仍在炕上坐着。“妈的,羊丢了就丢了吧!留着它不是好兆相。”但是妻子不晓得养羊会有什么不好的兆相,她说:“哼!那么白白地丢了?我一会去找,我想一定在高粱地里。”她朝向高粱地去了:蝴蝶和别的虫子热闹着,田地上有人工作了。她不和田上的妇女们搭话,
17、经过留着根的麦地时,她像微点的爬虫在那里。阳光比正午钝了些,虫鸣渐多了;蝶飞渐多了!(节选自萧红生死场,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罗圈腿”“麻面婆”等人物称谓,既写出了人物的生理特征,同时也巧妙地暗示了他们生存状态的鄙贱。B.麻面婆的“饭锅冒着气”,但“也跟在后面”去寻找山羊,表现了麻面婆在生活中缺少自主意识的昏沉形象。C.二里半因找山羊时遭人欺负无力还击而感到沮丧,借“不是好兆相”来自我开脱,表明在他身上也有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D.结尾部分麻面婆的“哼”,情绪强烈,饱含对丈夫意见的不满和反抗,暗示麻面婆性格中刚烈要强的另一面。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
18、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太阳始,以太阳终。太阳的“权威”富有象征意味,代表着凌驾于生命之上的强大而可畏的力量。B.小说描写麻面婆洗衣服、做饭和翻柴堆找羊的情景时,通过外貌、动作和内心独白式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底层妇女的不幸生活。C.小说在叙事中不时穿插描写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土地、树木、庄稼、动物等自然景物,为作品增添了抒情的气质和诗意。D.小说以全知视角叙写了二里半一家丢羊寻羊的故事,透过这一生活侧面,真实生动地呈现出人们在贫瘠落后的时代里苦难的生命状态。8.小说在展开情节时采用双线结构,请简要说明并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4分)9.生死场讲述的是发生在20世纪20至30年
19、代东北农村的故事,“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节选部分常以“猪”“狗”“爬虫”等形容麻面婆,请分析其中的深刻意蕴和情感内涵。(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刘宰,字平国,金坛人。既冠,入乡校,卓然不苟于去就取舍。绍熙元年举进士,调江宁尉。江宁巫风为盛,宰下令保伍互相纠察,往往改业为农。岁旱,帅守命振荒邑境,多所全活。书其坐右曰:“毋轻出文引,毋轻事捶楚。”缘事出郊,与吏卒同疏食水饮。去官,惟箧藏主簿赵师秀酬倡诗而已。调真州司法。诏仕者非伪学,不读周惇颐、程颐等书,才得考试,宰喟然曰:“平生所学者何?首可断,此状不可得。”
20、卒弗与。父丧,免,至京,韩侂胄方谋用兵,宰启邓友龙、薛叔似极言轻挑兵端,为国深害,迄如其言。为浙东仓司干官,职事修举,亟引去,默观时变,顿不乐仕。寻告归,监南岳庙。江淮制置使黄度辟之入幕,宰辞曰:“君命召不往,今矧可出耶?”理宗初即位,以为籍田令,屡辞,改添差通判建康府,又辞,乞致仕,乃以直秘阁主管仙都观。未几迁太常丞郡守以朝命趣行不得已勉就道至吴门拜疏径归二时誉望,收召略尽,所不能致者,宰与崔与之耳。寻卒,乡人罢市走送,袂相属者五十里,人人如哭其私亲。宰刚大正直,明敏仁恕,施惠乡邦,其烈实多。置义仓,创义役,三为粥以与饿者,自冬徂夏,日食凡万余人,薪粟、衣犷、药饵、棺衾之类,靡谒不获。某无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常州市 教育 学会 2023 届高三 上学 学业 水平 监测 语文试题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