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寒假作业.pdf
《九年级化学寒假作业.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寒假作业.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寒假化学作业 一、单选题 12021 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到 2030 年实现“碳达峰”,2060 年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是 A利用风能清洁发电 B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 C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 D利用新工艺将 CO2转化为化工产品 2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来水价格便宜,可以尽情使用 B室内放置一盆水,能防止煤气中毒 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D夜间发现家里燃气泄漏,应立即开灯检查 32022 年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上太空教师展示了金属锆熔化与凝固实验。如图是锆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2、以下从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锆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锆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91.22g C锆原子核内有 40 个质子 D锆原子容易失去 2 个电子形成阴离子 4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5 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制作而成的试纸,可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保证食品安全。下列有关萘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萘胺分子的质量为 143g B一个萘胺分子由 20 个原子构成 C萘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萘胺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由三种原子构成的 6下面是某同学做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记录不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C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用石蕊溶液浸润的纸花放入盛满 CO2的集气瓶,纸花变红 7 近期,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在液态锡催化作用下的高效制氢设备,该设备发生反应的微观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烷是由碳原子和氢分子构成 B反应前后液态锡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C反应后可能产生炭黑 D反应过程中,CH4与 H2分子数之比为 1:2 8建模型是学习化学重要的方法之一,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A原子的构成 B地壳中的元素含量(质量分数)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D灭火方法 9下列对有关实验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 A向澄清
4、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一可能是石灰水变质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一可能是铁丝没有制成螺旋状 C过滤实验得到滤液仍旧浑浊一可能是滤纸破损 D用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天平发生偏转一可能是产生的气体逸散 10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纸箱着火用水浇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11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如图均为初中化学探究实验。下列说
5、法错误的是 A 图甲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红磷量不足,最终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B 图乙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管内液面高度:cab C 图丙反应后玻璃管内固体减少的质量小于生成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D 图丁证明 CO2可与 H2O 反应生成 H2CO3 12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换关系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属于转化 a B转化 c 可能是合成水的反应 C转化 c 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转化 b 一定是化学变化 二、科普阅读题 13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为减缓温室效应,我国政府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将在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化学 寒假 作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