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新人教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届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新人教版.doc(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专题解读本专题主要复习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稳固、开展、强化直至衰亡的演变过程,是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的重量级专题,在中考中很大的比例。主要有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和演变;中央机构的演变;地方机构的演变等。二考点点击西周的分封制;法家韩非子的思想观点;秦朝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措施;唐太宗改革政治的措施;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清中央集权强化的措施;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等。三思路导引1、中央机构的演变: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秦朝中书省元朝六部和殿阁大学士首辅制度明朝军机处清朝2、地方机构的演变:分封制西周郡县制州县制隋唐行省元朝三司明
2、朝四知识梳理12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3.秦朝时,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规定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大权;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别掌管行政、监察和军事;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由皇帝派官员管理。4. 西汉时,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这样就逐步解决了侯国问题,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汉武帝还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创办太学,以儒家的经典为主要教材,从而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5唐太
3、宗合并州县,减少官多民少的弊端;唐玄宗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宋璟为相;重视对地方官吏的考核。6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就始于元朝。行省制度的实行,稳固了中央政权,加强了对全国各地的管辖。7明太祖为了加强君主集权,明太祖改革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创立了加强君主集权的诸项制度,主要概括为:两废三设一改革。即: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办理朝政;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制度,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及军政;设立殿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后来又参与决策,形成内阁制度;设立不受法律约束的锦衣卫,直接对皇帝负责,监视、侦查臣民的
4、活动;改革科举制度,限定科举考试的内容为“四书五经,限定考试的形式,用“八股文作答,只能陈述指定的观点,不许发挥自己的见解。8. 清朝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处设立后,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清朝还大兴文字狱,从思想上控制人们,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敢妄谈政治。9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五典例精析例1 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中央集权制解析:解此题的两个关键要素是:制度的实行时间“西周时期;制度的内容“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两个要素准
5、确掌握其一即可判断是分封制。答案:B例2. 秦朝和元朝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分别是 A科举制 行省制 B科举制 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 行省制 D郡县制 丞相制解析:此题前后知识联系,考查对重大事件的理解、分析能力。秦朝和元朝都是古代史上两个重要朝代,都开创过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秦朝的郡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一直沿用到今天,而元朝的行省制度奠定了今天省级行政区的根底。分析四个选项,C项是正确的。答案:C。例3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史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方案写一篇小论文。以下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A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开展 B明清的君主专制C浅议焚书坑儒 D清代君
6、主专制制度的强化解析:本试题设计巧妙,通过设置一个情景:小华找资料写论文,引出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相关知识的考查。这样看来,试题要求从三本书里找出它们共有的历史元素历史现象。思考作答时,注意抓住相应的时代及关键词来理解,如“康雍乾“ 军机处“文字狱等,综合分析,再结合各个选项,即可推断出准确答案。答案:D。六针对训练1“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2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受到人们的广泛欢送。节目曾对右图中的历史人物进行过评述,下面说法最适合他的是 A.他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B.他推行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
7、入鼎盛时期“贞观之治 D.他废除丞相,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3山东泰山、峄山、琅琊台等地都有秦始皇巡行天下时的碑刻遗存,这些石碑上的文字应该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楷书4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许多莘莘学子进入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汉武帝时,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 A长安B洛阳C咸阳D开封5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即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我国建立省级行政区制度最早在 A秦朝B元朝C明朝D清朝6如右图所示,从图一到图二政治制度的变革发生在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7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开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8、)图1 汉坐而论道 图2 宋站议时政 图3 清跪受笔录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8以下哪几项措施有利于我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 西周行分封制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设厂卫特务机构 清朝设军机处 A B C D9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所反映出的历史开展趋势是 A社会秩序动乱 B边疆防御稳固C军政实现合一D皇权高度膨胀10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开展,跟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在两千多年的开展过程中,同样也经历了一个形成、开展、稳固,强化的过程。 请答复: (
9、1)请写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名称。 (2)西汉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元朝政府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 (4)明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许多措施,请你列举其中一条。清朝哪一机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到达了顶峰?七中考演练场112021广东湛江右图为我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行政机构示意图,它所反映的制度创立于 朝。图中 一职对皇权的威胁最大,后来被朱元璋彻底废除了。A周 御史大夫 B秦 丞相C汉 丞相 D唐 太尉122021深圳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的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根底,它们的共同的历史奉献是( )A都出现了盛世 B都曾制
10、订了有利统一的制度和措施C都开凿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 D都修筑过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132021山西山西简称“晋。以下选项与“晋的来历相关的是 142021孝感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产生和开展15.2021泰州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有 明太祖废除丞相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实行八股取士 思想上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 B C D162021梅州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专制统治不断加强,构成了封建政治
11、制度的根本格局,对中国历史开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请依据以下相关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三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朝代组织机构作用明朝A是特务组织,对官吏和百姓进行严密的监视侦察。清朝B是处理军政大事的权力枢纽,它的设置标志着皇帝集权开展到顶峰。请答复:(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制度?从材料内容看,该朝代为稳固统一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2)材料二反映的又是哪个朝代的政治制度?从材料内容看,该朝代在地方上设立什么机构标志着我国现行省级行政区划制度的开始?(3)请补充写出材料三表格中A.B所代表的组织机构名称。参考答案1.C 2.A 3.C 4.A 5.B 6.D 7.D 8.B 9.
12、D 10. (1)秦朝。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行省制度.(4)改革行政机构,废行省,没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明成削藩;迁都北京等。(答出任意一条即可得分) 军机处。11.B 12.B 13.B 14.C 15.D 16. (1)秦朝;郡县制度。 (2)元朝;行中书省(或行省,省)。 (3)A:锦衣卫(或东厂)B:军机处。 附加文档2021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总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道小题,每题1分,共13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为适应科学知
13、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开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A. 终身教育 B. 普通教育 C. 职业教育 D. 义务教育“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 培根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赞科夫3.将课程分为根底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A. 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B. 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C. 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 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4.( )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培养目标5.( )是教师最为常
14、用的研究方法。A. 观察法 B. 访谈法 C. 实验法 D. 行动研究法6.( )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A. 视角 B. 视敏度 C. 视野 D. 明适应7.考察被试个体差异,用于衡量被试相对水平,用于以选拔为目的的测验是( )。A. 常模参照测验 B. 标准参照测验 C. 目标参照测验 D. 团体参照测验“三维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9.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的教育学者是( )。A. 杜威 B. 卢梭 C.
15、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10. 在构成教育活动的根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A. 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 教育措施 D. 教育内容11. 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开展的唯一方法是( )。A. 理论联系实际 B. 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C. 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2. 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A. 场依存型 B. 场独立型 C. 冲动型 D. 沉思型13. 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 A. 自我期待感 B. 自我归因感 C. 自我预期感 D. 自我效能感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
16、5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4. 教育是对教育专制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认。 15.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16. 对学生是人的属性的理解包含三个根本的观点:学生是主体,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17. 感觉比照是同一感受器接受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和。18. 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的和,使之到达自我的目标。19.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的交叉学科。20. 奥苏贝尔指出,一切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其中被看作是学习的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21.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软情境,
17、通常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与的综合表现。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每题5分,共15分22. 动机强度越高,越有利于取得成功。23. 智力高者,创造力必定高。24. 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题2分,共10分25. 教学26. 学校课程27. 有意注意28. 社会抑制29. 学习策略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题4分,共20分30. 为什么说学生具有开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31. 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有哪些?32. 简述影响社会知觉的特点。33. 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34. 简述桑代克的三条主要的学习律。六、论述题11分35.试述小学教育的培养
18、目标。七、教育写作题16分36. 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识,后人对此提出质疑“道德可教吗。请以“道德是否可教为话题进行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021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 终身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终身教育是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开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2.B解析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那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3.D解析 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
19、、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根底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从教育阶段的角度,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4.D解析 略5.A解析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根本、最普遍的方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方案的系统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被观察者心理活动和开展的规律的方法。6.B解析 视敏度在医学上称为视力,视敏度的大小通常用视角的大小表示。7.A解析 被试在常模参照测验中的成绩
20、必须放到所在团体中,以被试在该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评估其能力水平,这一团体即为常模团体。8.A解析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9.C解析 赫尔巴特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10. A解析 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根本要素之一,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11. D解析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开展学说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开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12. A解析 场依存型者的知觉倾向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从题干可以看出该同学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很可能就属于场依存型。13. D解析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能否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历史 专题 复习 中国古代 政治制度 演变 新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