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31-临侯高速公路赵康枢纽工程施组.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施工组织设计》31-临侯高速公路赵康枢纽工程施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组织设计》31-临侯高速公路赵康枢纽工程施组.pdf(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临侯高速公路赵康枢纽工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中铁十五局第五工程处 2目目 录录 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工程概况 施工组织规划 施工进度计划总体安排和施工准备 质量保证措施 工期保证措施 安全保证措施 环境保护措施 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各主要工序施工方案 冬雨期施工措施 3临侯高速公路临侯高速公路 赵康枢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赵康枢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一)编制依据 1.山西省公路工程项目大运高速公路临汾侯马段路基、构造物工程第五合同段、路面工程第四合同段招标文件。2.山西省公路工程项目大运高速公路临汾侯马段建设工程标前会议、补遗书及我单位工地现场勘察情况。3.交通
2、部颁布的有关设计、施工、验收规程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我单位的程序文件、质量手册等有关文件。4.我单位现有的技术、设备、人员素质、管理模式、施工经验、科技进步和施工能力等施工要素情况。(二)编制原则 1.遵守招标文件的各项条款、各种规范和初步设计图纸的原则。2.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难点项目,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计划,合理配置施工所需劳、材、机具设备,实行标准化作业,组织连续均衡生产,做好工序衔接,紧张有序,加强施工监控,确保工程质量。3.突出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高施工的机械化作业水平,积极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确保全标段施工质量创“汾水杯”。4.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采用先进可靠的安
3、全保证措施,确保生产安全,做到文明施工。5.根据我单位的实力,考虑工程地质、工程特点和工期要求,坚持“项目法”施工,采用机械作业,确保工程质量及安全,保证按期竣工。(三)编制范围 4按照招标文件的划分,本施工组织设计针对大运高速公路临汾侯马段第五合同段(施工里程为 K45+700K47+500)的路基桥涵工程、第四合同段(施工里程为 K45+700K47+500)的路面工程。二、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 大运高速公路临汾侯马段是二连浩特至河口国道主干线山西境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西省规划的“大”字型公路主骨架的一部分,是“九五”期间兴建的重要公路建设项目。该项目位于山西省南部的临汾行署区域内,
4、全长 48.058。起点为祁县至临汾高速公路 K177+719.9(终点)泊庄西南约1000m 处,终点与侯马运城高速公路连接,沿途经过 13 个乡镇。本合同段位于临汾地区襄汾县和运城地区新绛县境内,全长 10.308km(含被交道、匝道)。(二)设计标准 大运高速公路侯马-运城段设计为双向六车道,路基宽度 28m,最高行车速度 120Km/h,平曲线最小半径 1750m,最小坡长 400m,最大纵坡 2.8%,设计洪水频率为桥涵路基 100 年一遇。路面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为1.19107次,路面设计弯沉值为23.1(1/100mm),设计标准轴载BZZ-100(重型标准)。(三
5、)地形、地质和地震 1.地形、地貌:路线位于临汾盆地汾河西岸的黄土阶地上,西靠吕梁山脉东南缘的西山,东临汾河,地形总趋势是西高东低,微有倾斜;北高南低,稍有起伏,本区段地貌根据其形态特征和成因类型分 3 个地貌单元:汾河漫滩及级阶地、汾河级阶地、黄土丘陵区;第五合同段处于第三个地貌单元黄土丘陵区,地面标高 450500m,沿线以黄土地貌为主,由于内外营力的作用,本路段沟壑发育,沟深最深达 25mm;植被以小麦、苹果为主。2.工程地质:本段地层主要为 Q3黄土夹 23 层古土层,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土含水率 4.65%18.82%,该区主要地质问题是黄土湿陷性,湿陷等级 5为级非自重,湿陷厚度一般
6、小于 10 m(从塬面或阶面以下),工程地质条件为简单区。工程需对构造物地基进行处理,加强综合排水,以减少路基、构造物的湿陷性影响。3.地震烈度:临汾盆地是一个强烈活动的断陷盆地,是山西地震带中地震活动比较强烈的地段,也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强震区之一。根据国家地震局 1990 年编制的山西省地震烈度区划图,路线所经区域内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区。(四)气象及水文 项目所在区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温随季节变化十分明显,冬期气候干燥寒冷,常发生大风降温;夏季炎热多雨,间有伏旱现象发生;春秋是过度季节,气温变化大,春末易发生干热风,春秋季易发生连续降雨,常出现持续一周连阴 d 气。历年平均气温 11
7、.5;最冷月为 1 月,平均气温-4.5,最热月为 7 月,平均气温 26.0,极端气温最低为-22,最高 41.9;年平均降雨量 550mm;最大冻土深度 59cm。(五)交通、动力、通讯及其他条件 项目所在区域铁路和公路运输处于主导地位。贯穿山西省南北的南同蒲铁路、国道主干线 G108、G209、G309 以及太三线、大运线等省道、县乡公路网形成的交通网络辐射整个区域,设备、材料运输便捷,交通条件良好。项目所经区域村庄密集,水源丰富,地下水埋藏较浅。工程及生活用水可就近利用沿线机井水源,即可满足需要。沿线电力供应充足,电网分布密集,工程用电可与当地供电部门协商,就近接驳电力线路。由于工程用
8、电的特殊性,各重要工点仍需自备一定数量的发电设备,供紧急情况下使用。路线所经区域均有一定规模的石油公司,可对项目实施提供丰富的动力资源,可以满足施工机械的需要。另外,项目地处平微区,电讯网络覆盖率 6高,通讯条件良好。沿线可利用的筑路材料有块石、片石、碎石、中粗砂、石灰、粉煤灰等,其质量均符合规范要求。部分材料目前开采能力有限,施工期间扩大规模后,可满足公路建设需要。其他筑路材料如钢材、木材、水泥等,当地均有生产和销售,其质量可以满足工程需要。(六)主要工程数量:1.路基和防护工程 路基土方:2156518m3;台背回填:16315m3;防护工程;护坡及护面墙:23668m3;加筋挡土墙:13
9、07m。2.桥涵工程 跨线桥:3 座;通道:2 道;涵洞:14 道。3.路面工程:222572。三、施工组织规划和现场平面布置(一)拟为本项目设立的有关组织机构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为确保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有效组织指挥,优质、安全、按期地完成任务,我单位拟成立中铁第十五工程局第五工程处临侯路项目部,项目部本着高效、精干的原则,设项目经理一名、项目副经理二名、总工程师一名、安全监察长一名,下设四部三室一站,即:工程技术部、质量检查部、物资设备部、计统财务部、综合办公室、中心试验室、环保办公室和安全监察站。项目经理部的任务是实施本工程项目的组织指挥,负责与建设单位及各级政府部门的对外业务往来,协调下属
10、施工队之间设备、人员、材料等资源的调配。解决施工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负责施工组织方案的制定,全段控制测量、试验等技术工作,对本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质量、进度、安全、环保等全面负责,全面代表我单位履行合同义务和权利。7项目经理:依据法人授权,向建设单位和单位法人代表负责,全权代表本单位法人处理本工程的一切事务,实施本工程的集中统一组织指挥。项目副经理:负责本标段施工常务工作,协助项目经理进行管理。总工程师:主管工程技术,负责作好技术方案选择和实施等。安全监察长:安全监察站的负责人,具体管理本项目与安全施工相关的有关工作。各部室设主任 1 名,副主任 1 名,其职责如下分工:1.工程技术部:负责本标
11、段施工方案制定,作业指导及技术交底,测量放样和施工过程控制,施工计划的审核等。下辖测量班,配置 6 个测工,负责全线工程测量及检查队级测量成果。2.质量检查部:负责本标段项目质量计划的制定,并执行本计划落实过程中的所有相关质量检查工作。3.中心试验室:负责本标段所有工程试验及其相关工作,并配合质量检查部作好质量保证工作。4.计统财务部:负责本标段合同管理、计划、统计工作;以及本标段的成本管理及日常财务工作。5.物资设备部:负责本标段所有物资采购供应、设备管理工作。6.综合办公室:负责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宣传报道、项目部的日常管理、党务工会日常工作。7.环保办公室:负责本标段环保措施落实、地方协调
12、工作。8.安全监察站:负责本标段安全生产的管理、检查及其相关工作。项目部驻地设在店头枢纽 CK0+480 处右侧。(二)施工队伍配置 本项目拟配置施工队 7 个,其中桥涵施工队 3 个,土方施工队 3 个,混凝土拌合站 3 个,路面基层机械化施工队、路面机械化施工队、沥青拌合站、8稳定土拌合站,预制厂各 1 个。土方一队:主线路基土方;土方二队:匝道路基土方;土方三队:被交道路基土方;桥涵一队:M1K1+469.097 跨线桥及主线涵通、防护工程;桥涵二队:AK0+596.219 跨线桥及匝道涵通、防护工程;桥涵三队:M1K1+703.5 跨线桥及匝道涵通、防护工程;预制厂:负责本标段全部预制
13、构件、路缘石的生产及梁板架设、路缘石安装;路面基层机械化施工队:路面底基层、基层施工;路面机械化施工队:路面工程施工;稳定土拌合站:底基层、基层骨料拌合;沥青拌合站:路面沥青混凝土拌合。(三)施工平面及现场布置规划 1.施工平面布置:在把握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的原则的基础上,主要考虑解决好以下两个矛盾:满足施工需要,又节约用地。要利于施工高速、连续进行,又要尽量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同时在确保不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本标段的现场布置。施工便道。施工便道主要考虑降低成本、一次到位、晴雨畅通并尽量利用原有道路加以改造,便道宽 7m,填土高出原地面至少 40cm,对个别地基不良的路段
14、采用泥结石路面,两侧开挖排水沟;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安排专人进行维护和保养。为利于施工,全线便道贯通,互通立交处要增加支线。2.施工用电:本合同段区域内电网密布,电力供应充足,拟在各施工队驻地就近接驳照明线路,在桥涵施工队驻地接驳动力电线路;另外各队需自 9备柴油发电机组,以供紧急情况下使用。本标段共需架设电力线路 2100m,增设 350kW 变压器 2 台,配备 120kW 发电机组 5 套,75kW 发电机组 6 套。3.施工用水:项目所经区域村庄密集,水源丰富,地下水埋藏较浅;工程及生活用水可就近利用沿线机井水源;鉴于本地区深井较少,现有机井单位时间内出水量较小,各施工队还要修建蓄水池(
15、或利用蓄水罐),以确保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4.混凝土拌合站:本标段拟在 3 个桥涵施工队驻地各设一个混凝土集中拌合站,用于各队管段内的桥涵、防护工程中的现浇混凝土、砂浆制备;各拌合站配备 500 型强制式搅拌机两台、自动电子计量设备两套、砂浆搅拌机四台;拌制好的混凝土(砂浆)采用混凝土输送车运至工地使用。5.稳定土拌合站及沥青拌合站:稳定土拌合站设在永久性征地内,配合一台稳定土拌合楼和一套全自动计量配料机,拌合站用电就近从附近电网接入,增设 500kW 变压器一台。沥青拌合站设在永久征地上,供应全线沥青混凝土。6.预制厂:本工程拟在店头枢纽匝道内设预制厂一处,负责全线所有预制构件的制作和生产;
16、预制厂内设 30m、20m、16m、13m、10m 台座及涵洞盖板预制场地;配自制龙门吊两台,用于 16m 以上预制构件的起吊、装车;混凝土由采用两台 500 型强制式拌合机配两套自动电子计量配料机组成的拌合站生产,轨道运输车运输;另配砂浆搅拌机两台用于水泥浆制备。四、施工进度计划总体安排和施工准备 根据本标段的工程量、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结合我单位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工期、质量的前提下,按以下三个原则合理安排和布置:精选人才,优配设备,科学管理,组织劳、材、机;全面展开,形成配套的流水作业;重点突出高填方路段、互通立交的施工,通道及小桥涵是控制路基进度的相关工程,应配合好路基施工,尽早完成,狠
17、抓后续工序施工,在稳中求高产。10(一)施工进度计划(表附后)根据初步拟定的施工方案、劳力和设备安排情况,对本工程进度阶段控制目标安排如下:总工期为 19.5 个月,按工作日计算为 584d,拟定 2001 年 1 月 10 日开工,2002 年 8 月 28 日竣工。各阶段工期控制目标如下:1.2001 年 6 月 10 日,涵通施工结束。2.2001 年 9 月 25 日,跨线桥全部完成。3.2001 年 10 月 10 日,路基土方全部完成。4.2001 年 11 月 9 日,附属工程完成,五标段施工结束,准备进行竣工验收。5.2002 年 4 月 15 日,路面底基层完成。6.2002
18、 年 5 月 20 日,路面基层施工结束。7.2002 年 7 月 20 日,沥青面层全部完成。8.2002 年 8 月 10 日,附属工程完成,准备竣工验收。(二)劳动力配置计划 本工程共需要各类人员 1350 人;配备情况为项目部 50 人、各队技术人员共 120 人,各类技术工人 720 人,普通工人 460 人。(三)施工准备 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及进场方法:1.设备、人员动员周期 第一周期(收到中标通知后 7d):接到中标通知书后,项目部全体人员和各工程队人员上场。第二周期(收到中标通知后 15d):第一批机械全部到位。第三周期按施工计划进行后续施工机械设备的调迁。11 2.进场方法 人
19、员分批乘火车或汽车到达侯马市,然后统一乘汽车到达各自驻地;设备采用火车或汽车运输至各工点。主要材料采用汽车运至工地。临时设施: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进行临时设施的修建,考虑尽量利用原有民房和临时板房,减少不必要的占地,降低成本;临设工作进场后立即开始进行,于 2 月 5 日前必须完成。预制厂:预制厂修建在临设完成后即行开始,必须严格按平面布置图进行,对台座区的地基要进行必要的处理(石灰土换填 40cm),并进行承载力检验后方可施工台座,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图纸进行栓孔预留和铁件埋设;龙门吊组装前,应对所有构件、螺栓等进行除锈和防蚀处理;所有电气线路进行严格检查;安装完成后必须经过处安全监察科验收
20、,并经处安全监察长签字认可后方能使用。预制厂的准备工作必须在 2 月 10 日前完成,确保于 3月 20 日投入使用。临时通讯:为保证各项工作的顺畅开展,进场后即行完善临时通讯系统;除在项目部安装程控电话、传真机外,也为具备条件的施工队安装程控电话;向当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申请安装项目部内部对讲系统,为项目部各部室、各队主要人员配备对讲机,确保上传下达及时,政令畅通。Internet 及计算机管理保证手段:本工程全部采用计算机网络管理,项目部建立内部网络,并与互联网及我局、处两级网站相连;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现代工程管理,利用信息高速公路拓宽视野,搜集“四新”成果用于提高施工能力。内部网络建设要求
21、在项目部进场后 15d 内完成。3.技术准备 施工技术设计文件的复核及技术资料的准备。根据现场勘察,调查情况,对工程进行图纸对照、复核、会审,发现问题即使向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书面汇报,认真编制各分项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呈报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审批。12施工放样:本标段拟常备 Nikon 产 DTM-430E 及 DTM-310 全站仪各一台,其中 DTM-430E 用于全线导线测量和中线测设,DTM-310 主要用于结构物等的细部放样,路基细部放样主要采用 J2 经纬仪利用全站仪放出的控制中桩进行;水准测量固定一台精密水准仪进行固定水准基点的闭合测量和临时水准基点的引测、复核,
22、另外配备一定数量的 KENGK2A 自动安平水准仪用于从水准基点向工程细部的水准测量。交接桩完成后即组织人员对所有导线点和水准点进行导线和水准测量,若发现不闭合时,报请监理工程师复核并上报设计部门请求答复,待新坐标(或新水准标高)下发后再重新复测,直至闭合无误为止。导线及水准点复测无误后,由我处精测队用“莱卡”全站仪迅速进行加密导线点的埋设和测量并对全线进行首次中桩放样,核对线路位置是否正确;同时采用 S3 水准仪进行加密水准点的引测和原地面标高的复核;若发现问题及时报请工程师复核并上报设计部门请求答复,在工程师或设计部门未答复之前,不得开工。加密导线点(水准点)的引测必须注意只能在不受工程施
23、工影响和便于使用的位置埋设,同时应与相临两基点测量闭合后方可确定其坐标(高程);每季度应对所有导线和水准点(含加密点)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继续使用,若有可能导致测点移动的情况(如雨期、冻融季节)发生,应及时进行复核。对可能发生滑坡、失稳、沉降等不利情况的路段设置监控观测桩,安排专人进行定期观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全段的中线和高程控制由专人负责,每月进行一次,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确保正确无误。测量人员配备在组织机构中详述。原材料试验和施工配合比选定。进场后,立即配齐各种工程试验器具(原有)。对工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原材料进行试验,选定各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施 13工配合比并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鉴定。
24、4.物资、材料准备:接到中标通知书后,立即依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实施性材料使用计划并派物资材料人员落实各种物资、材料的供应渠道,保证按计划及时供应,做到不积压,不短缺,各个工点设置材料库;同时对建设单位统一供应的钢绞线、伸缩缝应制定建设单位直供材料使用计划上报建设单位指定的部门;对用量较大的主要材料,如:水泥、钢材、砂石料等的采购,应积极与其他标段联系,在有可能的条件下,联合进行招标采购,既保证质量,又减低成本。五、质量保证措施 本工程建设单位要求确保达到优良级。我单位根据此要求按照“追求行业一流,满意建设单位期望,建造全体员工引以为荣的工程”的质量方针,确定了质量目标并详细编制了项目质量计划(
25、一)质量目标 分项工程、单位工程合格率 100%,优良率 95%以上确保“汾水杯”,誓夺“鲁班奖”。(二)质量保证措施:1.我单位于 1996 年 6 月 18 日正式运行 ISO 质量体系,并于 1996 年 10月通过了 ISO9002 质量体系认证,1999 年 11 月又通过认证复评;为该工程获得省、部级优质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加强对职工技术培训和技术教育,提高职工队伍技术素质和施工工艺水平,以确保工程质量创优,满足建设单位期望。3.认真熟悉审查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坚持按图施工。4.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主要技术问题及主要分项工程,实行分级技术交底制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施工组织设计 31 高速公路 枢纽 工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