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ppt(7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部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第一章第一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第二章第二章 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第三章第三章 国家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第四章第四章 新课程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的学习方式第五章第五章 新课程的评价新课程的评价第六章第六章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七章第七章 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第八章第八章 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第九章第九章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第十章第十章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课程改革实践与反思课程改革实践与反思第一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一、我国课程改革的历史
2、回顾一、我国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开展了七次比较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详见(详见“培训材料培训材料”:161-163161-163)第一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二、现行课程存在的问题二、现行课程存在的问题 1996年7月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专家,对全国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状况进行调研。总计调查了全国9个省(市)近16000名中小学生2000多名校长、教师和50多位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的落实状况、教学内容的适应性、教与学过程中的问题、考试与评价的问题等。结果发现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实施状况确实存在一些有悖于素质教育要求、有悖于教育规律的
3、问题,具体表现在:课程目标的理想与现实产生严重偏离;课程内容偏多偏难,要求偏高而且与课程目标有一定偏离;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不容乐观;考核方式单一,结果处理不当。第一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三、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三、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一)全球化趋势(二)信息化趋势(三)个性化趋势(详见(详见“培训材料培训材料”:163-165)第一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一)课程目标上: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二)课程内容上: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 (三)课程实施上: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 (四)课程管理上:创建富有个性的学
4、校文化第一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五、新课程的核心内容五、新课程的核心内容(一)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二)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三)课程结构的重建 (四)国家课程标准(五)教学过程的改进 (六)教材的开发与管理(七)发展性的课程评价 (八)三级课程管理政策(九)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十)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详见(详见“培训材料培训材料”:166-169)第一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六、义务教育新课程推进进程义务教育新课程推进进程 2001 2001年年 42 42个实验区个实验区 0.5%-1%0.5%-1%2002 2002年年 570 570个实验区个实验区 18%-20%18%-20%2
5、003 2003年年 1642 1642个实验区个实验区 40%-50%40%-50%2004 2004年年 70%-90%70%-90%2005 2005年年 100%100%第一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七、高中教育阶段七、高中教育阶段“新课程新课程”推进情况推进情况 (1)2004年秋季,4个省(自治区)参加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参加实验的起始年级学生约占总数的13%;(2)2005年,江苏省参加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参加实验的起始年级学生约占总数的25%-30%;(3)2006年,安徽、辽宁、浙江、福建等四省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原计划1518个省份参加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参加实验的起始年级
6、学生约占总数的50%-60%);(4)2007年,已有15个省普通高中起始年级进入新课程;(5)2010年前,全面推开。第一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思考与练习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A 2:B 3:A 4:ABCD5:ABCD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参见:参见:P166第二章 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一、新课程的目标一、新课程的目标新课程目标的确定基础教育各阶段的课程目标(详见(详见“培训材料培训材料”:170-171)新课程目标的时代意义1、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转变 2、对以往学生的发展要求进行了新的界定3、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一些新的发展目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
7、学与人文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第二章 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二、二、新课程结构的特点新课程结构的特点(一)体现了全新的课程结构原则(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二)形成了较严密的课程综合与分化的体系结构(新课程总体结构是: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相结合,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三)对一些传统课程进行了改造或整合(经过改造或整合的课程主要有:品德与生活(1-2年级)、品德与社会(3-6年级)、科学(3-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3-12年级)、艺术(1-12年级)、历史与社会(7-9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通用技术(10-12年级)(四)普通高中新课程
8、呈现出三级结构(学习领域、科目、模块)(详见(详见“培训材料培训材料”:173-175)第二章 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三、义务教育阶段三、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新课程”的结构的结构九年课时总计(比例)10%-12%9%-11%13%-15%20%-22%10%-11%6%-8%6%-8%7%-9%3%-4%7%-9%地方与学校课程艺术(音乐、美术)数学语文体育与健康体 育综合实践活动外 语外 语科 学(生物、物理、化学)科 学历史与社会(历史、地理)思想品德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987654321课程门类年 级第二章 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第二章 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四、高中教育阶段
9、四、高中教育阶段“新课程新课程”结构结构学习学习领域领域科目科目模块模块数学语言与文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信息技术政治历史地理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健康音乐艺术略第二章 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第二章 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思考与练习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D 2:ABC3:综合;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相结合;分科 4:综合实践活动第三章 国家课程标准一、新课程标准的性质及框架一、新课程标准的性质及框架(一)课程标准的性质(二)新课程标准的框架(详见(详见“培训材料培训材料”:176-177)第三章 国家课程标准二、新
10、课程标准的陈述二、新课程标准的陈述 (一)课程标准陈述的基本方式 1、结果性目标的陈述方式 2、体验性目标的陈述方式 3、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式 (二)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详细陈述第三章 国家课程标准三、新课程标准的特点三、新课程标准的特点(一)是“学科”还是“课程”?(二)是“以教为本”还是“以学为本”?(三)是“刚性约束”还是“弹性空间”?(详见(详见“培训材料培训材料”:177-179)第三章 国家课程标准四、国家新课程标准的意义四、国家新课程标准的意义(一)它标志着全面推进与具体落实素质教育成为现实。(二)它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有了明确的质量标
11、准。(三)它标志着教材真正走向多元化有了可能。(四)它标志着教学方式的革新有了标准。(五)它标志着教师专业自主权的确立有了保障。(六)它标志着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有了希望 第三章 国家课程标准“思考与练习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C2: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国家管理;评价课程3: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四章 新课程的学习方式 一、什么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一、什么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学学习习是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解释的过程。自自主主学学习习(意义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质量的学习。而合合作作学学习习
12、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探探究究学学习习(发现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也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对一些学习内容来说,不仅个体学习的组织形式是必不可少的,接受学习也是必要的。第四章 新课程的学习方式 二二、如如何何在在课课堂堂中中落落实实自自主主学学习习、合合作作学学习习与探究学习与探究学习(一)要明确教师的职责(二)要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三)确立新的教学观(详见(详见“培训材料培训材料”:182-183)
13、第四章 新课程的学习方式“思考与练习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ABCD 2:ABCD 3、略第五章 新课程的评价一、教学评价一、教学评价(一)从“甄别”走向“发展”新课程旨在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二)教学评价的综合框架 设计评价标准(大体包括:备课、课堂教学、布置作业、课外辅导、对学生的评价)设计教学评价工具 收集和分析信息 对教学工作提出改进意见(详见(详见“培训材料培训材料”:184-185)第五章 新课程的评价(三)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 1、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 3、教学策略与方法 4、教师专业素养 5、教
14、学结果(详见(详见“培训材料培训材料”:185-187)第五章 新课程的评价 国内主要通过专家咨询和调查国内主要通过专家咨询和调查研究得出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下面研究得出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下面是江苏学者具有代表性的概括(七是江苏学者具有代表性的概括(七个方面,个方面,25条)条)第五章 新课程的评价教学思想教学思想教学思想教学思想.教教师师在在课课堂堂教教学学过过程程中中是是否否坚坚持持教教书书育育人人的的原原则;则;.有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是否尊重;有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是否尊重;.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5、.教教师师能能否否根根据据教教学学内内容容的的特特点点和和学学生生的的实实际际情情况,制订恰如其分的课堂教学目标;况,制订恰如其分的课堂教学目标;.在在课课堂堂教教学学的的过过程程中中,教教师师是是否否能能够够通通过过适适当当的方式让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的方式让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课课堂堂教教学学的的全全过过程程中中,所所有有的的活活动动是是否否都都是是围围绕着课堂教学目标进行的。绕着课堂教学目标进行的。第五章 新课程的评价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师是否熟悉教材和学科教学大纲;教师是否熟悉教材和学科教学大纲;.能能否否在在钻钻研研教教材材和和学学科科教教学学大大纲纲的的基
16、基础础上上,精精选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能能否否根根据据教教学学内内容容的的特特点点和和学学生生的的实实际际情情况况,精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心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第五章 新课程的评价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教师师能能否否做做到到讲讲解解基基本本概概念念、基基本本理理论论准准确确熟熟练练,论论述述和运算严密,举例贴切;和运算严密,举例贴切;.教教师师能能否否在在遵遵循循“启启发发诱诱导导、联联系系实实际际、形形象象直直观观”原原则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则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在课课堂堂教教学学的的过过程程中中,
17、教教师师能能否否做做到到在在知知识识的的传传授授和和能能力培养的同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力培养的同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能否否注注意意课课堂堂教教学学过过程程中中的的各各个个阶阶段段的的承承上上启启下下,课课堂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是否结构紧凑和层次分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是否结构紧凑和层次分明;.教教师师在在课课堂堂教教学学的的过过程程中中,发发现现自自己己的的教教学学计计划划(或或教教学学计计划划的的一一部部分分)不不切切和和学学生生的的实实际际,能能否否及及时时修修正正课课堂堂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的要求;教学活动,以满足学生的要求;第五章 新课程的评价.教教师师在在课课
18、堂堂教教学学活活动动中中,能能否否根根据据不不同同的的情情况况,恰恰倒倒好好处处地地向向学学生生提提出出各各种种与与教教学学内内容容有有关关的的问问题;题;.课课堂堂教教学学过过程程中中的的时时间间安安排排是是否否合合理理,教教师师能能否否做到上课不迟到、不提前结束授课、不拖课。做到上课不迟到、不提前结束授课、不拖课。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教学效果.在在课课堂堂教教学学活活动动中中,在在教教师师导导向向下下,学学生生的的注注意意力力是是否否集中,课堂教学的气氛是否活跃,学生的情绪是否高潮;集中,课堂教学的气氛是否活跃,学生的情绪是否高潮;.在在课课堂堂教教学学情情景景中中,学学生生在在教教师
19、师的的诱诱导导下下,学学习习兴兴趣趣是是否否得得到到激激发发,学学生生是是否否产产生生强强烈烈的的求求知知欲欲(具具体体表表现现为为学学生能否在课堂上发问和提出质疑);生能否在课堂上发问和提出质疑);第五章 新课程的评价.在在课课堂堂教教学学活活动动中中,学学生生回回答答问问题题和和课课堂堂联联系系的的准准确确率率高高不高(高的标准是以上);不高(高的标准是以上);.教教师师在在课课堂堂教教学学过过程程中中,能能否否贯贯彻彻有有效效的的课课堂堂管管理理制制度度,以以维维持持学学生生良良好好的的学学习习行行为为(具具体体表表现现为为学学生生遵遵守守课课堂堂纪纪律的情况)律的情况)教师素质教师素质
20、.在在教教态态方方面面,能能否否做做到到自自然然、举举止止庄庄重重、情情绪绪饱饱满满和和讲讲授授速度适中;速度适中;.教教师师在在课课堂堂教教学学的的过过程程中中,是是否否讲讲标标准准的的普普通通话话,是是否否使使用规范的课堂教学语言和做到语言生动;用规范的课堂教学语言和做到语言生动;.板书设计是否简明、醒目,黑板板面利用是否得当。板书设计是否简明、醒目,黑板板面利用是否得当。教学机智教学机智.在在课课堂堂教教学学活活动动中中,教教师师能能否否做做到到不不仅仅对对好好学学生生的的成成就就加加以表扬,而且对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的进步加以赞扬;以表扬,而且对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的进步加以赞扬;.教师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础教育 课程 改革 理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