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pptx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ppt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思想一、学习心理观:、“学习”的语义分析:在汉字史上,“学”与“教”起初是一个字,“教”是从“学”而来的,“教”的本义是模仿“学”本指鸟的模仿学习,后引申为指人的模仿学习“习”的本义是小鸟练习飞翔,后引申为指对一切事物的练习或温习辞海:“学习”一词含义有二,.礼记月令:“鹰乃学习。”学,效;习,鸟频频飞起。指小鸟反复学飞。.求得知识技能。史记秦始皇本记:“士则学习法令辟禁。”引申为效法。第1页/共33页、坚持学知论,反对生知论:、主要线索:孔子思想中实有将学习分为生知与学知的观点以孟子为代表的一派学人主要继承了孔子的生知思想,进而主张内求说以荀子为代表的一派学人主要继承了孔子
2、的学知思想,进而主张外铄说以上两条“红线”贯穿于整个中国教育心理学思想史的发展始终、具体论述:孔子:“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孟子:主张人人都有“不学而能”的“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但“良知良能”只是一种端芽而非现实的智能,现实的智能是后天习得的 第2页/共33页荀子:其名篇劝学一文力荐学知的重要,认为人的知识、智能和德性只能通过实践与向前人学习才能获得,这一思想为后人尤其是唯物主义思想家所承继和发展淮南子:明确主张人的智慧才能不是先天决定的,后天的学习能发展人的智慧与才能韩愈:认为“人非生而知之者”,智能是后天发展起来的,力倡通过勤奋学习发展自己的智能,并在学习过程中
3、遍求诸师,做到“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王安石: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一是“受之天”,即先天的禀赋;另一是“受之人”,即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先天素质只是为才能的后天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智能主要是通过后天学习(广义的学习)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第3页/共33页王夫之:智、能是在先天的“固有知能”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而形成和发展的、学习过程:对于学习过程,先哲有多种观点,其中最具代表性、完整性的是“七阶段论”、立志:确立为学之志、博学:指多闻、多见、审问: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阶段、慎思:思考阶段、明辨:辩析阶段、时习:复习阶段、笃行:实践阶段 第4页/共33页现代教育心理学一般将学习过程分为
4、动机,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五个阶段,七阶段论若从外在形式上看,基本上与其相吻合:立志动机,博学感知,审问、慎思、明辨理解,时习巩固,笃行应用;不过就实质而言,二者有较大区别、学习策略:、“乐”、“虚”、“志”正确的学习态度:乐:若想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秘诀之一就是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虚:为避免已有的陈见或欲望干扰人的思维,学习者宜“虚”,为集中注意力,学习者宜“静”志:学习者必须要有良好的意志品质 第5页/共33页、“学”学习策略:、修学务早:中国的教育大家多认识到学习有一个关键期,“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 成。”(学记)、循序渐进:学习要有系统有步骤,依个体身心发展
5、规律而行,不可盲进、自求自得:通过悟获得的东西可终身受用,不同于通过“记闻”获得的东西会随年龄增长慢慢忘记,学习者应积极主动地学习,并积极进行思考,以使自己有所悟,有所得、熟读精思:强调记忆与思维的紧密结合,在记忆的基础上予以领会,在领会的基础上加深记忆第6页/共33页、触类旁通:善于学习的人必善于将其所学知 识与技能作正向迁移,先哲主张会学习的人 要做到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实 为强调人的推理能力和预测能力、博约结合:善于学习的人既要做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又要做到专精、反复练习:古代教育家大多认识到熟练程度 高低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故多主张 通过反复练习提高熟练程度,即“
6、熟能生巧”二、智能心理观:、基本观点:第7页/共33页、智能先天基础论:观点:人的智力与能力是在其与生俱来的自然素质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代表人物:朱熹、陈淳、戴震、智能天人结合论:观点:智能是先天(“天”)和后天(“人”)结合的产物 代表人物:王安石、王夫之、智能相对独立论:观点:中国先哲向有将智与能分开看的传统,认为智力与能力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第8页/共33页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淮南子、王夫之王夫之的智能相对独立论思想最为系统丰富,是这一智能心理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对智能独立论的两个主要内涵即智与能的区别和智与能的联系都有独到见解评价:智能这一概念既以智、能的区
7、别为基础,又以其联系为依据,乃是二者区别和联系的统一,较之现在心理学中用能力吃掉智力或用智力吃掉能力的观点更为可取;同时,先哲关于智能相对独立的观点亦十分科学 第9页/共33页、智力与非智力相互制约论:观点:智力因素与其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即非智力因素)既相互促进,又相互促退代表人物:孔子我国古代的智能心理思想就其主要倾向说,是从智力或能力的外部关系去揭示其实质的;相反,现代智力心理学就其主要倾向说,是从智力或能力的内部结构去揭示其实质的。在此意义上,现代智力心理学与我国古代智能心理思想具有互补性。由于中国先哲持上述智能观,他们一方面非常重视学人所长以补己之短,另一方面主张偏知不算真正的“智”
8、,真正的智者既讲原则,也能因时制宜。第10页/共33页、才、性关系:先哲常用“才”来指才能、能力,用“性”来指品性、性格,从心理学角度看,才性关系主要是探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关系、魏晋时期:当时的四大观点:才性同,才性异,才性合,才性离刘劭:根据性格差异来考察人才,将人才分为“兼德”、“兼材”和“偏材”三种类型,主张才性既可分离也可结合,但更强调结合魏晋玄学家:嵇康认为才性必须相互结合,不可分离,袁准认为才性关系是体用的关系,“性”是体,“才”是用第11页/共33页、宋及明清时期:朱熹:才是人性中所固有的,性与才是包含关系,性中包含有才,两者也有区别,性是指静态的自然素质,才是指才能或
9、能力 陈确:提出性一元论观点,认为性与气、才、情不能分离,气、情、才均是性的具体内容三、教师心理观:好的教师必须具备下述心理品质:、在品德修养上,有言有德,过则能改、在文化知识上,好学博学,温故知新、在教学能力上,知心救失,善于博喻、在教育方法上,循循善诱,欲罢不能、在教育态度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师生关系上,教学相长,视徒如己第12页/共33页第二节 释梦心理学思想一、“梦”的语义分析:、“梦”字字形的演变:、“梦”字的含义:汉语大字典(1992,)大篆甲骨文小篆楷书草书第13页/共33页二、梦的实质:、“梦,卧而以为然也”:以甲骨文、墨子和许慎等为代表把梦看成是人在睡觉时产生的一种心理
10、活动、“梦,象也”:以王充与关尹子为代表把梦看成是人在睡觉时产生的一种无意想象、“梦者形闭而气专乎内也”:庄子第一次从理性高度论及睡梦和醒觉的区别,庄子认为,醒觉的特征是“形开”,相应的,睡梦的特征是“形闭”宋代张载认为“寤”是一种觉醒的意识状态,“梦”是一种潜意识状态;寤与梦的交替转化,也就是意识与潜意识的交替转化第14页/共33页、“梦者心中旧事感而发也”:这是宋代张载与二程的观点人在清醒意识状态下长期积累而形成的心理之义,为梦的产生提供了大量素材,梦的内容来源于过去经历的事物、“梦者思也”:这是明代王廷相的观点梦的实质是人睡眠中产生的一种思考或思念,梦与思考或思念的区别仅在于发生时间不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 心理学 思想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