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pptx(7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2.掌握绝对成本论和比较成本论的主要论点;3.熟悉保护贸易理论的主要论点;4.熟悉超保护贸易理论的观点;5.了解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现;第1页/共73页 时时 间间 特特 点点u15-18世纪初世纪初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u18初初-19世纪世纪90年代年代 自由贸易与保护贸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易u19世纪世纪90年代年代-二战前二战前 超保护贸易主超保护贸易主义义u二战后二战后20世纪世纪80年代初年代初 贸易自由贸易自由化化u20世纪世纪80年代初至今年代初至今 新贸易保护主新贸易保护主义义第2页/共73页第第 一一 节节重商主义理论与政策第3页/共73页
2、 1、社会财富的重心由土地转向了金银货币(中世纪末)。2、社会对货币的巨大需求,与金银可能的供应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一、重商主义的产生背景(14世纪末到18世纪)“我们西班牙人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西班牙殖民者赫尔南科特斯第4页/共73页第5页/共73页二、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 1、国家的财富,以国家对金银的持有为基础,黄金是唯一的财富;2、获取财富的途径是对外贸易顺差;3、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活动,以增加国家财富和增强国力。(一)主要论点第6页/共73页(二)发展阶段1、货币平衡(差额)论重金主义(早期:15世纪-16世纪中期)只出口不进口或尽量少进口是一国增加贵金属货
3、币财富的手段;主张国家采取行政手段,直接控制货币流出。“就像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恩格斯第7页/共73页2、贸易平衡(差额)论重工主义(晚期:(晚期:1616世纪中世纪中-18-18世纪)世纪)主张国家应该允许货币输出国外,以便从国外获取大量货币仍然坚持少买多卖的原则,只要该国能够保持贸易收支的顺差,一国的货币财富就会增加支持工业发展支持工业发展第8页/共73页 货币差额论/贸易差额论*绝对的贸易顺差 总体和长期的贸易顺差*政府限制金银货币的输出 允许适量的货币输出第9页/共73页三、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1、货币政策2、对外贸易垄断政策3、奖出限入
4、政策4、保护关税政策5、发展本国航运业政策6、发展本国工业政策第10页/共73页四、重商主义学说的简评 根据重商主义观点,一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这在两国模型中是否可能,为什么?认为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鼓吹经济民族主义;重商主义的财富观是错误的;对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进行贸易。第11页/共73页第第 二二 节节自由贸易理论与政策第12页/共73页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其它自由贸易理论第13页/共73页自由贸易理论一:绝对优势理论一、背
5、景 第一次工业革命 重商主义的极端保护主义从根本上阻碍了对外贸易的扩大,使新兴资产阶级从海外获得生产所需的廉价原料,并为其产品寻找更大的海外市场的愿望难以实现。亚当斯密(17231790)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 1776)第14页/共73页亚当斯密认为,衡量一国财富和强盛的是可供人们消费的物品以及可以用来生产这些物品的各种资本,包括人力资本。贵重金属不是财富,只是货币媒介 亚当斯密认为贸易不是零和博弈,而是正和博弈,或者说“双赢”。二、财富观第15页/共73页三、理论假设假设1:仅有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并且只有两种产品:布料和小麦 假设2:生产要素在两国间无法自由移动 假设3:贸
6、易没有壁垒,处于完全竞争状态 假设4:贸易是平衡的 假设5:两国的消费偏好完全相同 假设6:劳动力为唯一的生产要素,而且劳动力可以在同一国家的不同行业间自由移动,所有劳动力都完全雇佣 第16页/共73页劳动生产率为花费1 1小时劳动力可以生产的产品数量。如果中国工人在生产布料时的劳动生产率要比美国工人的高,我们称中国在布料行业有绝对优势。四、什么是绝对优势第17页/共73页劳动力成本劳动力成本(小时小时)中国中国美国美国布料布料(米米)4 46 6小麦小麦(斤斤)8 82 2表3.1 绝对优势决定贸易 在没有贸易时中国的布料劳动生产率1/4,高于美国(1/6)中国生产布料具有绝对优势,因此应该
7、生产并出口布料;美国在没有国际贸易时小麦的劳动生产率1/2,高于中国(1/8),美国生产小麦具有绝对优势,因此应该生产并出口小麦。第18页/共73页 劳动力成本劳动力成本(小时小时)中国中国美国美国布料布料(米米)4 46 6小麦小麦(斤斤)8 82 2假设中美各有12、8单位劳动,劳动生产率如下表:无贸易:劳动力分布如上表中美两国生产并消费(布,小麦):(1,1)世界:(2,2)有贸易:中美生产(布,小麦):(3,0)、(0,4)世界:(3,4)交换:假设中国1.5布交换 美国1.5小麦消费:中国(1.5,1.5);美国(1.5,2.5)亚当斯密认为:只要国家生产和出口它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8、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所有参与贸易的国家都将得益。第19页/共73页 一国应生产并出口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不生产并进口没有绝对优势(绝对劣势)的产品。五、结论第20页/共73页自由贸易理论二:比较优势理论一、背景 大卫李嘉图(17721823)政治经济学原理(1819)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期,英国 谷物法 提高工资,减少工业利润 增加食品支出,减少工业品支出 别国报复第21页/共73页二、比较优势的确定假设中美两国生产1单位布和小麦的时间如下表:劳动力成本劳动力成本(小时小时)中国中国美国美国布料布料(米米)4 43 3小麦小麦(千克千克)8 81 1(美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中国
9、生产布的机会成本(1/2)小于美国(3),有生产布的比较优势;美国生产小麦的机会成本(1/3)小于中国(2),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的确定:“两优取重,两劣择轻”第22页/共73页结 论一国应专门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不生产并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通过贸易可使双方获益第23页/共73页李嘉图贸易理论的局限一:李嘉图贸易理论的局限一:李嘉图贸易理论认为,自由贸易带来贸易李嘉图贸易理论认为,自由贸易带来贸易收益,因为劳工为唯一生产要素,因此自收益,因为劳工为唯一生产要素,因此自由贸易给劳工带来好处,没有人会反对自由贸易给劳工带来好处,没有人会反对自由贸易。李嘉图贸易理论里只有一个
10、生产由贸易。李嘉图贸易理论里只有一个生产要素,因而我们无法讨论由于贸易导致的要素,因而我们无法讨论由于贸易导致的利益再分配问题。利益再分配问题。第24页/共73页李嘉图贸易理论的局限二:李嘉图贸易理论的局限二:李嘉图贸易理论认为,国家之间的差别越大,李嘉图贸易理论认为,国家之间的差别越大,它们间贸易的收益就越大。在李嘉图贸易理它们间贸易的收益就越大。在李嘉图贸易理论中,国家间差别是通过劳动力成本的差别论中,国家间差别是通过劳动力成本的差别反映出来的,因此,李嘉图贸易理论预测发反映出来的,因此,李嘉图贸易理论预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收益应该最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收益应该最大,因
11、而贸易应该多集中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大,因而贸易应该多集中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家之间。第25页/共73页其它自由贸易理论:(一)要素比例学说1、基本概念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第26页/共73页要素密集度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生产各种产品所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或比例。例如:在X、Y两种产品中,生产一单位X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3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12单位,生产一单位Y产品所需投入的资本是2单位,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是2单位。则:X:劳动密集型;Y:资本密集型第27页/共73页 要素密集度是一个相对的概
12、念而非绝对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第28页/共73页要素禀赋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要素禀赋一个相对概念,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无关。第29页/共73页2 2、观、观 点点 劳动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资本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如果两国发生贸易,劳动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资本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第30页/共73页HO定理:任何一个国家将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裕的要素生产出来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稀缺要素生
13、产的产品。要决定一个国家哪些产品是具有比较优势而出口的,只需要知道两个条件:这个国家哪些要素是丰富的;哪些产品需要密集使用这些要素。第31页/共73页推推 论:论:产品价格的差异产品成本的差异 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异 生产要素供给的差异国际贸易第32页/共73页(二)相互需求理论20世纪30年代前;抛弃了劳动价值论,用交换价值代替价值;提出了供应条件(或提供条件)曲线,用几何方法来说明供给和需求如何共同决定国际交换比率。第33页/共73页(三)“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学说贸易带动经济增长的原因:资源更有效配置,产量增加静态直接利益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动态利益贸易带动经济增长的途径:较高的出口提高了进口手
14、段,包括资本货物的进口;增长能促使资金投向最有效率的领域;获得规模经济的利益;世界竞争压力促使出口国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国内外投资,刺激加工工业及交通、动力等部门;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及方法。第34页/共73页第第 三三 节节保护贸易理论与政策第35页/共73页一、主要流行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理论(一)、保护幼稚工业论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789-1846):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历史学派的主要先驱者;保护贸易的倡导人。学者简介: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841年第36页/共73页自学成材,曾任德国都平根大学教授。热衷于政治活动,曾任国会议员和德国工商业协会顾问,但
15、因主持成立德国工商业协会而遭到容克贵族迫害,1825年被迫携眷移居美国。在美国受到了汉密尔顿保护贸易思想的影响,更坚定了他在德国实行保护贸易的信念。1832年,他以美国驻德领事身份回德,继续推动德国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以抵制英国商品的竞争。后因经营实业破产,贫病交加,自杀身亡。第37页/共73页1、历史背景19世纪初,德国还是一个政治上分裂、经济上落后的农业国。在政治上:分裂关税同盟刚刚建立,政治统一尚未完成1834年,各邦才建立起统一的关税同盟;1848年,结束封建割据局面,完成政治上的统一。在经济上:落后 其发展水平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革命已经完成的英国,而且与早已进入工业革命阶段的法国、美国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统 国际贸易 理论 政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