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最新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最新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最新版).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风险评价管理制度风险评价管理制度1目的对公司生产、经营、服务和后勤保障等活动及设备设施持续地进行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确定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改进措施,把风险降低到最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程度.2范围公司员工进行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以及由安全评价机构进行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3引用文件 (无)4术语和定义(无)5职责和权限5。1生产技术部5.1.1生产部是本程序归口管理部门.5。1。2负责组织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负责制订风险评价准则,审核工作危害分析表(JHA)和安全检查表(SCL),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5。1.3组
2、织编制公司重大及不可容许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及控制改进措施。5.1.4组织、检查、监督考核控制改进措施的实施.5.1。5组织评价人员的培训。5.1.6组织内部设备、设施危害因素的辨识与风险评价;5.1.7负责外界所提供的生产检修建设用设备、设施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5。1。8负责组织检维修、技改技措、隐患治理类项目的控制改进措施的实施;5。1。9参加编制重大及不可容许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审核设备、设施类控制改进措施。5。2安全管理部5。2.1负责本部门内部及公司办公场所、设施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5.2。2负责组织危险化学品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并负责审核相关风险辨识与评价表。5
3、.2。3负责编制危险化学品控制改进措施,参加编制重大及不可容许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并监督、检查、考核实施情况。5。2。4负责绿化工程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5.2.5组织新员工、转岗员工、外来人员、临时用工及厂区内交通(公路)活动的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5.3供储部5。3.1负责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5.3.2负责委托运输相关的活动与设施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编制重大及不可容许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并组织实施.5.4其他单位5.4.1负责本单位范围内的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制订控制改进措施并负责实施。负责实施公司审定的重大及不可容许控制改进措施。5。4.2负责进入本
4、单位的新员工、转岗员工、外来人员和临时员工的活动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5.4.3负责本单位危险化学品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6工作程序由安全评价机构进行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按照相关法规定期进行。以下程序适应于公司员工进行的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活动。6。1基本步骤进行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包括:设立组织机构工作活动分类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编制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必要时)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6。2成立评价小组各部门成立以主管领导负责,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参加的评价小组,所有评价人员由安全生产部组织培训,使其有能力、有资格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
5、评价。6。3选择和确定评价范围和对象评价小组应首先识别出本单位从事的所有活动、产品或服务范围,包括生产活动、产品生产、储运、装置、设备、设施、服务、检维修、消防、承包商的服务和设备,以及行政和后勤等的全过程。生产范围包括从规划、设计、制造、采购、建设、投产、产品销售和服务全过程。所有可能导致的危害和环境影响的活动,包括非常规活动,检维修等都必须充分得到识别.在确定评价范围后,评价小组按下列方法,确定评价对象:-按生产流程的各阶段;-按地理区域、单元或场所;-按装置、设备、设施(包括外界提供的设施);按作业活动(包括合同方人员).对所确定的辨识和评价对象,必要时按作业活动进一步细分,以便对危害因
6、素和风险进行全面辨识和评价。评价人员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与评价前首选要了解工作活动的相关信息,包括:所执行的任务的期限、人员及实施任务的频率;-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工具;用到或遇到的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工作人员的能力和已接受的任务培训;作业指导书或作业程序;-发生过有关的事故经历、作业环境检测结果等。6.4进行工作活动分类评价小组对评价对象进行分类。如按照作业活动分类;按设备或设施分类;按生产过程或服务提供过程的阶段:如委托设计,签订检修合同,供方评定等;被动性的工作,如紧急抢修等;按确定的任务分类,如产品装卸,车辆运输等。6.5危害因素的分类根据危害因素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危害
7、因素划分为以下两大类:6.5。1第一类危害因素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于是,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为第一类危害因素。6。5。2第二类危害因素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但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故障),则将发生事故。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害因素。第二类危害因素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6.6选择危害因素辨识方法评价人员应根据所确定的评价对象的作业性质和危害复杂
8、程度,选择一种或结合多种评价方法。在选择识别方法时考虑:活动或操作性质;-工艺过程或系统的发展阶段;-危害分析的目的;-所分析的系统和危害的复杂程度及规模;-潜在风险度大小;-现有人力资源、专家成员及其他资源;信息资料及数据的有效性;-是否是法规或合同要求。本公司主要使用以下两种方法:6.6。1安全检查表法(SCL)-主要使用对设备实施的检查安全检查表法是为了系统地辨识和诊断某一系统的安全状况而事先拟好的问题清单。具有一定的安全技术知识并掌握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规和标准的分析人员,通过对现场工作环境的现场观察,发现存在的危害因素。分析步骤:建立安全检查表,分析人员选择合适的国家、部委、行业、企
9、业标准、规范、作业指南或运用自己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等编制安全检查表.把检查对象加以分解,把大系统分解成小的子系统,找出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和标准要求,将检查项目按系统的构成顺序编制成表.分析者依据现场观察、阅读系统文件、与操作人员交谈、以及个人的理解,分析系统的设计和操作等各个方面可能与标准、规定不符而产生的偏差,及可能导致的后果。识别现有的针对分析项目的控制措施。进行风险评价。提出建议/改进措施。6.6。2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主要用于作业或管理活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和可能的事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风险 评价 管理制度 最新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