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必考题型.pdf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必考题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必考题型.pdf(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水必考题型 选择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1、红海(下图)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海盆为东非大裂谷的北部延伸,海底轴部有水平错断的长裂缝。红海不仅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也是水温最高的海域,表层平均水温在 2128,深海盆水温可高达 60。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与表层海水相比,红海深层海水温度更高的主导因素是()A.太阳辐射 B.岩浆活动 C.海水运动 D.海域轮廓(2)从海水密度差异考虑,曼德海峡的海流流向是()A.B.2 C.D.答案:B D【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 略 2、读土壤与其他
2、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3 (1)图中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要素是()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 C.地形 D.生物(2)图示区域()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 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 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地表植被 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较大 A.B.C.D.答案:D A【提示】土壤的观察、形成与养护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4 【解答】(1)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因素,D 正确。故选 D。(2)植被覆盖率越高,水体下渗越多,地表径流越少
3、,因此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陡坡上由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土迁移较快,因此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土壤中的矿物养分来自母质;地下径流量受当地降水和植被的影响大。故选 A。3、诗云:“水明三峡少,林秀西子无。此行傲范蠡,输我松花湖。”吉林市丰满区南郊的松花湖风景名胜区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明媚秀丽的湖光山色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松花湖是 1937 年筑坝拦截松花江水,建设丰满水电站后所形成的一个山间水库,最大蓄水量为 108 亿立方米。据此结合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松花湖的形成,主要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 C.蒸发 D.水汽输送(
4、2)丰满水电站建成后对下游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影响是()A.F 减少 B.G 减少 C.H 增加 D.增加 答案:A B【提示】5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A(2)B 4、2019 年 6 月 13 日,20 年来最强飓风“卡尤”登陆印度古吉拉特邦,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是水循环的三种类型)。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关于三种水循环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B.参与的水量最大 C.的能量来源于海底 D.飓风“卡尤”参与了和 (2)不属于飓风“卡尤”带来的影响的是 A.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 B.使水循环速度加快 C.使当地
5、淡水资源得到补充 D.使农作物遭受低温冻害 6 答案:D D【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特征:据图为陆地内循环,与人类活动最为密切的是;为海陆间大循环,为海上内循环,水量最大,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飓风“卡尤”参与海上内循环与海陆间大循环,ABC 错误,D 正确。(2)飓风“卡尤”属于强低压系统,过境时将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使水循环速度加快;使当地淡水资源得到补充,ABC 正确;使农作物遭受低温冻害的灾害为寒潮,D 错误,故选 D。5、如图为“利用雨水设计的房屋效果图”,通过这种方式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读图,完成(1)(2)题。下
6、列城市中,该类房屋进行雨水收集最能发挥作用的是()A.北京 B.兰州 C.乌鲁木齐 D.拉萨 答案:7 A【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和措施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解析:图中所示雨水通过集水槽、集水管进入蓄水池,因此可以收集雨水,以节约水资源。【解答】北京市地处我国北方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相对较少,人口多,经济发达,水资源短缺,该种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缓解城市缺水问题,A 对。而兰州和乌鲁木齐位于西北地区,降水较少,该方式不适合,BC 错。拉萨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人口较少,该集水房屋没东部效果好,D 错。6、俄罗斯堪察加半岛某火山口湖阶段性受到岩浆活动影响,当
7、岩浆活动活跃时,火山蒸汽成为湖泊的重要补给水源,且岩浆中含有氯离子。下图示意 1965 年以来该火山口湖相对水位的变化(以 1971 年的水位 1152.2米为基准)。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图示时段湖水冬季结冰的时间大约为()A.10 年 B.15 年 C.25 年 D.30 年 8 (2)从阶段到阶段,变化较大的水循环环节是()A.降水 B.蒸发 C.地表径流 D.下渗(3)推测三个阶段湖水氯化物含量()A.上升下降上升 B.上升一稳定一上升 C.下降一稳定一下降 D.下降上升下降 答案:C B B【提示】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暂
8、无解析【解答】略 略 略 7、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 (1)图中水循环各环节对应错误的是()A.a-水汽输送 B.b-地表径流 C.c-地下径流 D.e-蒸发(2)随着“海绵城市”、“城市雨水花园”的大力推广与实践,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a 环节水量增加 B.b 环节水量增加 C.c 环节水量增加 D.e 环节水量减少 答案:C C【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解析:(1)据图可知,a 为水汽输送,b 地表径流,河流水流回海洋,c 河流水成为地下水,应为下渗,e 从海洋到大气中,为蒸发,故选 C.(2)据已有知识可知,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
9、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城市雨水花园”等可以减少地表径流,10 缓解城市内涝,增加下渗环节,补充地下水。故选 C.【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8、2019 年,亚马孙森林火灾频发,截至 8 月初,有 1330 平方英里的雨林消失。完成(1)(2)题。(1)亚马孙森林面积减少后,对当地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是()A.增加 B.增加 C.减少 D.增多(2)亚马孙森林火灾对大气受热过程影响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增强 B.大气逆辐射增强 C.地面辐射不变 D.大气反射减弱 答案:D B【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理
10、环境的整体性 11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知识,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地球吸收了太阳光后,除去反射回太空的部分,其他大部分被保留了下来,这就是大气的作用,大气能减弱地球热能的反射作用,而且可以存储这些热量,除了辐射,其他形式的热传递都要通过物质,大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把热量保存在地表【解答】读图可知,分别为地表径流、植物蒸腾、海水蒸发、大气降水,热带雨林面积减少后,植物蒸腾减少,由于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D
11、 正确 B 错;对海水蒸发无影响,C 错;热带雨林是个巨大的储水库,能储存大量的水分且能通过蒸发释放到大气中,雨林蒸腾作用旺盛,为大气降水提供充足的水汽,产生大量的降水,热带雨林减少,大气降水会减少,A 错;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可知,热带雨林森林大火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引起全球气候变暖。9、下图是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叶绿素含量在水深 1020米之间先升后降,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2 (1)图中曲线依次代表()A.盐度、温度、叶绿素含量 B.盐度、叶绿素含量、温度 C.叶绿素含量、盐度、温度 D.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2)从图中
12、可以看出()A.水深超过 10 米后,盐度随深度增加持续升高 B.水深超过 10 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持续降低 C.水深 15 米处,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值均达到最高 D.水深超过 20 米后,叶绿素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升高(3)此次监测所处的时节()A.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13 B.江淮平原草长莺飞二月天 C.燕赵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 D.太行群山霜叶红于二月花 答案:C B D【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解析:(1)本题考查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及其分布规律。(2)本题考查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及其分布规律。(3)本题以图文材料为背景,重在考查考生从图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处理有效信息的
13、能力。【解答】(1)据材料,叶绿素含量在水深 1020 米之间先升后降,因此曲线代表叶绿素含量。地处长江口外水域,由于长江汇入淡水,海水表层盐度低,但随着深度加深,受降水和径流的影响逐渐减小,盐度逐渐增大,到一定深度后也逐渐稳定在一定数值,曲线代表盐度曲线。长江口外水域从垂直方向看,水温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越往下,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少,水温也越低,但到了一定深度,太阳光线不能照射到,水温变化很小,曲线代表温度曲线。故选 C。(2)分析可得,曲线代表叶绿素含量,曲线代表盐度曲线,曲线代表温度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深超过 10 米后,盐度随深度升高,但到了 20 米深度时,盐度稳定,A 错;14 水
14、深超过 10 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而持续降低,B 对;水深 15 米处,只有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值,C 错;水深超过 20 米后,叶绿素含量很小,D 错。故选 B。(3)根据材料可知,曲线为温度曲线,表层水温为 17,该地为长江口外水域,所以推测为春季或秋季,A 表示的是冬季,B 表示的是初春,气温还偏低,C 表示的是夏季,D 表示的是秋季。故选 D。10、如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
15、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答案:B【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15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11、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脉以北的凹陷地带,地势平坦,平均海拔在 1500 米左右。沿河冲积平原形成武威、张掖、酒泉等大片绿洲。正是有了祁连山脉,才养育了河西走廊,才有了丝绸之路。如图示意祁连山脉和河西走廊位置分布。据此完成(1)(2)题。河西走廊农产品品质良好,主要得益于当地()A.土地辽阔,便于连片耕作 B.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 C.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D.科技发达,重视良种培育 答案:B【提示
16、】16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区域的区位分析 水循环的意义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此题暂无解答 12、读海水表层温度(t)、盐度(s)及密度(r)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影响 r 呈现如图分布规律的根本原因是()A.洋流 B.气压 C.纬度 D.太阳辐射(2)关于图中 s、t、r 三者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t 能影响 s,s 能影响 r B.t 不能影响 s,s 能影响 r C.t 不能影响 s,也不能影响 r D.t 能影响 s,s 不能影响 r 答案:17 D A【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D A 13、“透水性人行道”是城市基建的重要组成
17、部分,随着城市建设规模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透水性人行道”的结构设计和应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下图示意某城市“透水性人行道”。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后()A.水汽蒸发减少 B.地表径流增加 C.大气降水减少 D.地表水下渗增加 (2)城市“透水性人行道”的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A.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B.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 C.根治城市内涝问题 D.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 18 答案:D A【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2)本题意
18、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解答】(1)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比不透水人行道,增加了水的下渗,由于土壤中的水分增加,会使得水汽蒸发量增加,A 错误,D 正确。会减少地表径流,B 错误。由于蒸发量增加,水汽含量增加,大气降水量可能增加,C 错误。故选 D。(2)“透水性人行道”的建设,增加了水分的下渗,使得城市热岛效应减弱,故 A 正确。会使得城市日较差减小,故 B 错误。“透水性人行道”可以减少城市内涝,但不能根治,故 C 错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下渗,缓解地下水水位下降,但是不会根治,故 D 错误。故选 A。14、下图为“大洋表层海水
19、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9 (1)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的曲线依次是()A.B.C.D.(2)关于图中所示海区盐度及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A.甲海区盐度较高气温较高,蒸发较强 B.乙海区盐度最高降水较少,蒸发旺盛 C.丙海区盐度较低降水丰富,蒸发量小 D.丁海区盐度最低降水最多,蒸发量大(3)影响图中表层海水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海水温度 B.海水盐度 C.海水深度 D.海水运动 答案:C B A【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解析:20 (1)本题主要考查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及其分布规律。(2)本题主要考查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3)本题主要考查
20、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解答】(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由低纬向高纬度递减,表示海水温度;从副热带海区向高纬和低纬减少,表示海水的盐度;表示海水密度。综上所述,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的曲线依次是。故选 C。(2)据图可知,甲海区位于南极附近,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盐度低,故 A 错。乙海区位于副热带海区,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降水较少,纬度较低,蒸发旺盛,盐度最高,故 B 正确。丙海区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温度高,蒸发量大,但总体上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故 C 错。丁海区位于高纬度地区,温度低蒸发弱,降水较少,盐度低,故 D
21、错。故选 B。(3)读图可知,表层海水温度高,密度小,温度低,密度大,所以海水温度是影响图中表层海水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故选 A。15、亚速海平均深度为 8m,是世界上最浅的海,海洋生物丰富但分布不均,风浪大。下图示意亚速海及周边区域。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1 (1)亚速海中盐度最高的海域是()A.顿河河口 B.刻赤海峡 C.库班河河口 D.锡瓦什湾(2)冬季,亚速海风浪最大的海域是()A.顿河河口 B.库班河河口 C.亚速海中部 D.刻赤海峡 答案:D D【提示】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
22、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影响盐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有:蒸发与降水、结冰与融冰、河水的流入、海水的封闭程度等。从图中可看出顿河河口和库班河河口,由于淡水的汇入,盐度低,AC 错误;由于亚速海深度浅,故由刻赤海峡流入亚速22 海的高盐度海水的水量少,使得刻赤海峡附近海水盐度升高不明显,锡瓦什湾海域封闭,且受周围陆地的影响,蒸发量大,盐度高,相比较而言,锡瓦什湾盐度最高,D 正确,B 错误。故选 D。(2)由图示信息可得,亚速海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季盛行强大的偏北风,由于刻赤海峡狭管效应,使得风浪最大,D 正确。故选 D。16、林冠截留是指在降水过程中,水分被地表植被接收并直接蒸发而没
23、有进入土壤的过程。研究表明,林冠截留能力与降水特征,以及林冠郁闭度(乔木遮蔽地面的程度)、树种组成及冠层密(厚)度等特征有关。下图为我国长白山天然林(实线)和辽东人工林(虚线)的林冠截留情况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林冠的截留量会直接影响()A.地面径流 B.下渗 C.地面蒸发 D.地下径流(2)林冠对降水的截留率,会随降水量增加而()A.先减后增 B.先增后减 C.持续减少 D.持续增大(3)中小雨量(28mm 以下)时,人工林比天然林截留能力更强,主要是由于人工林()A.林木低矮 B.郁闭度大 C.树种丰富 D.冠层更厚 答案:A C 23 B【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森林、湿地
24、等的问题成因及开发利用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A C B 17、阿克库勒湖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因其湖水呈乳白半透明状又称“白湖”。下图为该湖泊周围河流入湖和出湖水量统计图和该地区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6)下列关于湖泊和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河流补给类型相同 B.该湖泊为咸水湖 C.河与河相比,流速更快 24 D.河流量季节变化小于河(17)该湖泊水位最高的月份大致是 A.3月 B.4月 C.10月 D.11月 答案:D D【提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意义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6)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
25、相反。读图可知,河注入湖泊,主要补给类型应为高山冰雪融水,河源头为湖泊,补给为湖水,错。该湖泊湖水有进有出,盐类不易积累,应为淡水湖,错。河与河相比,流经地区等高线稀疏,流速慢,错。河补给主要为湖泊补给,流量季节变化小于河(高山积雪融水补给,季节变化大)。对。故选。(17)读湖泊入湖与出湖水量变化图可知,入湖水量大于出湖水量时,水位升高,出湖水量大于入湖水量时,水位降低,读图可知,11月份以后,出湖水量大于入湖水量,水位降低,到四月份达到最低,故选。18、2020 年 7 月 7 日凌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遭遇 50 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县城多处洪水上路、严重积水、道路受阻。截至 7 日上午 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必修 第三 地球 必考 题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