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合集8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合集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合集8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合集8篇)第1篇: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特点。 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好
2、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3、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工具 投影仪、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金属制品的挂图(如飞机、坦克、轮船等)、铁架台(带铁圈)、大小形状相同的金属片(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碳、氧等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但是在一百多种元素中约有80
3、%为金属元素,这些金属元素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和广泛的用途。本单元我们将学习一些常见金属的性质、用途和冶炼方法等。 二、新课教学 1、展示一些金属制品(如订书钉、铝箔、铜丝电线、不锈钢水龙头等)和金属制品的图片(如火箭、坦克、轮船等)。 分析常见的材料很少有纯金属,多数为金属的合金,即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金属材料种类繁多,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提问同学们知道人类是从什么时代起使用金属材料的吗?想了解金属材料的使用历史吗? 小结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铝的使用钛的利用。 我国从商代起使用青铜器,春秋时期就会炼铁,战国时期会炼钢,目前正大量使
4、用的是钢和铝合金材料,钛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前景的金属材料之一。 2、与学生一起欣赏课本第2页的两幅图。 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那仅仅是100多年前的事情。但由于铝的密度小和具有抗腐蚀等优良性能,现在世界上铝的年产量已超过了铜,位于铁之后,居第二位。下面,我们就以铜、铝、铁为例,对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探讨。 板书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活动与探究】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分组实验探究: 请学生取三块同样大小的铜片、铝片和铁片。 (1)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然后用细砂纸打磨,再观察它们的颜色和光泽。 (2)试试它们是否容易被弯曲、折断,并感觉一下它们的硬度。 (3)感觉一下它们的质量大小,由此
5、判断它们的密度大小。 (4)用手拿着金属片的一端,在酒精灯上方烘烤它的另一端(注意实验安全:时间不要长,防止烫伤),试试它能不能导热。 (5)用电池和小灯泡试试它们能不能导电,并比较灯泡的亮度是否相同。 (6)用铁锤锤一下(验证金属的延展性)。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思考、讨论、总结: (1)金属都有颜色、有光泽,纯净的铁和铝为银白色,铜为紫红色。 (2)金属不同,其硬度大小也不相同。金属能被弯曲,而且不易折断。 (3)金属不同,其密度大小也不相同。金属有轻金属和重金属之分,如铝为轻金属,而铜为重金属。 (4)金属具有导热性。不同金属的导热能力不尽相同。 师:金属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它们可应用在哪
6、些方面? 生:它们可用作炊具、餐具、热交换器、散热器等。 师:在制造餐具的材料中,铝、铁制品最多,但需注意人体若摄入铝过量,可能导致大脑迟钝,故餐具最好少用铝,多用铁,因为铁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元素。 (5)金属具有导电性。不同金属的导电能力不尽相同。 (6)金属具有延展性。 讨论:什么是延展性?(抽成细丝的性质为延性,打轧成薄片的性质为展性。) (展示细铁丝、铜丝、铝箔等) 师:金属的这种形变说明金属具有什么性质? 生:延展性。 师:对!金属的延展性决定了金属一般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便于加工制造。 讨论(1)常温下,是不是所有金属都是固体? (2)金属用砂纸打磨前后,其颜色和光泽是否相同?说明了
7、什么? (3)制造飞机或机械底座对金属的密度和硬度有什么要求? (4)炊具加热时有没有熔化?说明炊具的熔点怎样? (5)灯丝是用钨丝制成的,说明钨的熔点如何?钨可能还具有什么性质? 学生讨论并总结: (1)常温下,汞即水银是液态。 (2)说明有些金属在打磨后可能与某些物质反应而使表面的金属光泽失去。 (3)制造飞机的金属密度小,机械底座的金属密度大。两者为防止变形都需要有较高的硬度。 (4)制造炊具的金属熔点一般较高。 (5)钨的熔点很高,同时具有导电和导热性。 师:请大家根据以上探讨结果,总结出金属的物理性质,并用简短的语言进行回答。 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并汇报。 师总结并板书:常温下为固
8、态(除汞外),有颜色和光泽,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熔点较高,密度、硬度因金属的不同而不同。 师: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板书二、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师:物质的用途是由哪些性质决定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一些常见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 投影一些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 师:请大家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投影展示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4)为什么有的铁
9、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生讨论回答: (1)因铁的硬度大于铅,铅的硬度很小,若菜刀、镰刀用铅制,用的时候刀刃容易卷起来;而锤子用铅制,很易变形。 (2)电线用铜制而不用银制的理由:银在自然界的含量少,价格昂贵;银的密度大,不易架设。 (3)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是由于钨有较高的熔点,且易导电。若用锡制的话,灯丝导电产生的热量易使灯丝熔断(因锡的熔点低),从而影响灯泡的寿命。 (4)水龙头镀铬:可增加水龙头的硬度,而使其不易变形;不易生锈;镀铬可使水龙头变得美观大方。镀金虽然更好看,更耐腐蚀,但不经济。 师:根据以上讨论结果并结合实际思考:物质的性质是否是决定其用途的唯一因素?如若不
10、是,你认为还需考虑哪些因素? 生:不一定,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容易回收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等。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份资料。 投影 金属之最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 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 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 硬度最高的金属铬 熔点最高的金属钨 熔点最低的金属汞 密度最大的金属锇 密度最小的金属锂 师:你能很快记住它们吗?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是冠军。 板书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金属材料 第1课时、金属的物理性质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为固态(除汞外),有颜色和光泽,有良好的
11、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熔点较高,密度、硬度随金属的不同而不同。 二、物质性质决定用途 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还需考虑的因素: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物是否易于回收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金属材料的课题为中心,引导学生从故事化的教学情境入手,由学生提出探究目的和方案,并用交流、实验、设计、讨论等方式,得出如何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以及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学生掌握得较好。 第2篇: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第一单元 第三节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与家务常识、其他课所学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能进行药品的取
12、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各学科的整合。 关键信息: 1、教材的使用: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开放性地、创造性地使用。 例如:化学实验室的图标、实验室规则,由学生提前上网或从化学实验室中了解,并讲出自己的感受以及与自己预想不一样的地方;课后习题,利用家中物品进行实验操作练习,在课堂上有选择性地加以演示,以增强课堂趣味性。 2、以探究、实际操作、猜想、讨论、交流、展示为主要途径,教师引导,学生互学互教。例如:学生分组交流做家务时如何将粉末状固体倒进小口瓶子;小组讨论倾倒液体时,为什么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对课本知识的领会进行实际操作的展示
13、。以灵活多变的方法组织学生学习、思考、动手、实践,并上升到理论高度,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为学生营造开放的、轻松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主动求知,开发学生潜能,并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成为自信且愿意探究的小科学家。 3、体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联,体现科学的严谨。 例如:用生活中的问题引发思考:怎样把油不撒不漏地倒入小瓶中?煤气灶的支架高低有没有学问?如何把这些知识与化学实验操作的知识联系起来?为什么化学仪器与家庭用具有所区别? 二、学习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转变的转型期,尤其是到了“叛逆期”,不愿被动接受老师的教导,凡事喜欢亲历亲
14、为,最讨厌由老师包办代替,特别愿意向其他人证明自己已经长大。已具备了形象思维的想象能力,已初步接受了抽象思维的训练,已经接触了不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正处于急切想要验证自己的方法科学性、正确性的阶段,也正处于对新鲜事务易接受,求知欲强的时候。因此应将教材和课堂处理的亲切、自然,围绕着化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展开教学,并引入对科学方法的探究,顺应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已了解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并已有亲身体验;对实验的目的性、遵守实验室规则已通过自学、预习或查询有了初步认识。 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
15、具备的水平: 对化学仪器、设备、药品柜、药品有初步了解,对一些常用仪器的名称、性能和用途有简单了解,对本节课内容已做预习。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2、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活动方案,根据所要探究的目的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 3、有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与他人讨论,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以及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
16、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1、教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实验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教学方式: 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即教师不给出具体方法,教师不提供具体答案,
17、教师不做出传统意义上的“对与错”的评价;而是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提供一个探究方向,作为教学的促进者,为能力较低同学提供必要的帮助,作为教学的合作者,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和动手实践中。 具体采用“问题情景讨论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课堂思路。使每一个学生都是“动脑动手动脑”地学习知识,并且在这之间采用口头交流的方式锻炼发表见解的能力,以及评价同学、评价方案的能力。 采用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制。每个小组同学既可保持个性又可同小组成员之间保持共性,在讨论、动手实验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学习过程中由“不会到会”的喜悦。 3、教学评价方式: 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提问、讨论、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初 化学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