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题西林壁_题西林壁免费_3.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题西林壁_题西林壁免费_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题西林壁_题西林壁免费_3.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题西林壁_题西林壁免费 题西林壁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题西林壁免费”。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题西林壁这是苏轼游庐山时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诗的头两句写所见,概括叙述游览庐山的总体印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因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所以看到的景象都不相同。后两句写所感,讲了从看庐山的经历中所悟出的道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客观、全面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题西林壁这首诗重在说理,借物喻理,诗中有理。 二、教学目标: 1、有
2、感情地诵读诗句,默写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意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四、教学难点: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五、教具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题意 认识庐山吗?请谈一谈。以前学过一首描写庐山景色的诗,还记得吗?(齐背)望庐山瀑布) 1、这是唐代李白写的诗。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首描写庐山景色的诗,不过它是宋代诗人苏轼写的。(课件出示苏轼简介) 2、师:传说他在庐山游玩了十多天,还没有完全认清庐山的全貌,有感而发,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板书:题西林壁)齐读课题。 4、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在学习这首诗之前,同
3、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是怎么学习古诗的?(生各抒已见,师小结、归纳,课件出示方法)(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3)多诵读,韵味美(4)想意境,悟诗情 5、先根据预习,说说诗题意思。(题:书写,题写。 这是苏轼在1804年游庐山是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二)、明诗意,悟诗情。 1、生练读,读得准确,流利。指读。 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个词,哪句诗?还有什么读不懂的?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再不懂的,等一下,我们全班一起来解决。 3、四人小组自学交流,教师巡视,4、小组汇报: (师:你们这一组读懂了什么?刚才理解时抓住了哪些字眼?其他组有什么补充?或者有什么不同?多请
4、几组同学说说。)(1)前两句。1)说说句意。(横着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从高处看,从低处看,看到的山的形状、姿态都不一样) 2)刚才是抓住了哪些字眼来理解的? 析词:“横、侧、岭、峰 ” 课件出示图片,直观感受“岭” “ 峰”的不同。3)看图、想象、说话(课件出示“远近高低”的图片): 从远处看,低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的庐山的形状、姿态又会是什么样? 4)师: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看来那么多次,每次看到的庐山的姿态都不相同。为什么呢?(因为角度不同)请画出表示方位、角度的词: 板书:横看 侧看 各不同 远近 高低 师:同一个事物,看的角度不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西林 免费 _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