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_1.pdf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_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_1.pdf(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甘肃省酒泉市西洞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下列质量接近50 克的是()A一个鸡蛋 B一只鸡 C一个中学生 D一头大象 2下列物体通常情况下没有一定体积的是()A铁 B二氧化碳 C水 D干冰 3测量体温时用的工具是()A托盘天平 B烧杯 C体温计 D量筒 4下列均属于晶体的是()A塑料 蜂蜡 B玻璃 铁 C铁 冰 D冰 蜂蜡 5如图所示,表示晶体熔化图象的是()A B C D 6关于误差与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 B认真进行测量,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C使用精密仪器可以避免误差 D误差就是
2、测量中不慎产生的错误 7有一个铅球,使用多年后磨损得很厉害下列物理量中没有变化的是()A质量 B密度 C球重 D体积 8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A夏天,把湿衣服晾干 B冬天,河面上结冰 C铁块化成铁水 D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棍冒“白气”9小华同学在探究甲、乙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时,做出如图的图象,则()A甲物体的密度较大 B乙物体的密度较大 C它们一样大 D无法判断 10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A用衣架将湿衣服展开晾晒 B用热风干器吹湿手 C用保鲜膜把蔬菜包好放入冰箱 D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向水面吹气 11用天平测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下面实验中正确的做法是()A将一枚大头针直接
3、放在天平左盘中,测出其质量 B将 100 枚大头针放在天平左盘测出总质量,然后求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C将一枚大头针和一块铁块放在天平右盘称出总质量,然后减去铁块质量,就是大头针的质量 D以上三种做法各有道理,因此都可行 12去年冬季我地气温最低达5,正确的读法是()A负 5 摄氏度 B负摄氏 5 度 C摄氏负 5 度 D零下 5 度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 B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 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 D樟脑丸在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 14同学在用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时,出现了下面的四种使用方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 B C D 15下列物态变化过程
4、中都吸热的是()A熔化、汽化、升华 B熔化、液化、凝华 C汽化、液化、升华 D凝固、液化、凝华 16关于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某种物质的密度与体积反比 C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就越大 D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的体积越大,密度就越大 17为了保证飞机能在空中飞行,选用铝合金材料制作机身,因为这种材料()A质量小 B体积大 C密度小 D密度大 18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A凝固 B升华 C凝华 D先升华后凝华 19两支用后没甩过的体温计,示数都是 38,用它们分别测量体温 37.5和 38.5的两个病人,这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
5、是()A37.5和 38.5 B37.5和 38 C38和 38 D38和 38.5 20有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质量之比是2:3,这两种物质的密度值比是()A2:3 B3:2 C1:1 D以上答案都不对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21我们按物质存在的状态,将物质分为 、和 三种状态 22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 23请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1)一瓶白酒的体积大约是 500 (2)运动员的身高为 1.75 质量为 60 24完成以下单位换算:(1)5 300kg=t:(2)1nm=m (3)10 立方分米=
6、L 25在太空中宇航员身体的质量 在地面上的质量(忽略新陈代谢造成的质量损失)(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6铁的密度是 7.9103 kg/m3,物理意义是 现有一铁块,若从该铁块上切割下 的体积,则被切下的铁的密度 (变或不变)27指出下面的物理现象属于物态变化的哪种方式(1)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后会变小 ;(2)固态的冰慢慢变成水 ;(3)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 ;(4)冬天在户外说话时看到“白气”(5)戴眼睛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暖和的室内时,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 28在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实验室一般选用的仪器是 ,物体放在 盘中,砝码放在 盘中(选填“左”或“右”)29我国民间有句谚语:
7、“霜前冷,雪后寒”它说明: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 热,使气温降低,人感到寒冷 30寒冷的冬天,我们会在玻璃窗的 表面(填“内”或“外”)看到美丽的冰花,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31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汽化要 热 32家用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贮存在钢瓶里 三、实验题 33某同学用刻度尺测一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测出的物体的长度为 cm 34(验证性实验)如图所示是小明正在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情景,请指出他的做法中的错误之处:一是 ;二是 35如图所示,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平衡标牌)的左侧,这时应将天
8、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填“左”或“右”)36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1)(2)37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1)锡的凝固点是 (2)在 BC 段,锡处于 状态;在 DE 段,锡处于 状态(3)锡的熔化用了 min,它熔化过程中要 热,但温度 (4)锡从 10min 到 12min 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 状态(5)在整个过程中放热的有 段 38为鉴别某金属块的材料,先将该金属块放在调好的天平上,测出它的质量,然后将它放进盛有水的量筒内,测出金属的体积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示数以及量筒中水面先后的位置如图甲和乙所示该金
9、属块的质量是 g,它的体积是 cm3,算出它的密度后查表可知该金属可能是 (填物质名称)金属 铜 铁 铝 铅 银 密度(kg/m3)8.9103 7.9103 2.7103 11.3103 10.5103 四、简答题:(12 分,格式规范、字迹工整)39妈妈刚刚洗完衣服,她想让洗完的衣服快点干,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帮妈妈想到办法吗?40一把汤勺的质量为 35.6g,它的体积为 4cm3,则它的密度为多少 g/cm3?查表判断是什么物质?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kg/m3)物质 金 银 铜 铁 铝 冰 酒精 密度(103)19.3 10.5 8.9 7.9 11.3 0.9 0.8 41 一个体
10、积是 40cm3的铁球,质量是 156g,这个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多大?(铁=7.8103kg/m3)2017-2018学年甘肃省酒泉市西洞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下列质量接近50 克的是()A一个鸡蛋 B一只鸡 C一个中学生 D一头大象【考点】23:质量的估测【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质量单位是斤和两,我们可以将质量单位换算成我们熟悉的单位【解答】解:一斤是 500g,一两就是 50g一个鸡蛋大约就是一两即 50g 故选 A 2下列物体通常情况下没有一定体积的是()A铁 B二氧化碳 C水 D干冰【
11、考点】35:物态的微观模型及特点【分析】固体:有一定体积和一定形状,质地比较坚硬的物体 气体:没有一定形状,没有一定体积,可以流动的物体 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可以流动的物质【解答】解:AD、铁与干冰都是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故 AD 错误;B、二氧化碳是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故 B 正确;C、水是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故 C 错误 故选 B 3测量体温时用的工具是()A托盘天平 B烧杯 C体温计 D量筒【考点】18: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测量体温时用的工具是体温计,根据液态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解答】解:测量体温时用的工具是体温计 故选 C 4下
12、列均属于晶体的是()A塑料 蜂蜡 B玻璃 铁 C铁 冰 D冰 蜂蜡【考点】1D: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分析】根据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进行判断:常见的晶体:各种金属、食盐、海波、冰等 常见的非晶体:石蜡、沥青、松香、玻璃等【解答】解:A、塑料、蜂蜡是非晶体不符合题意 B、铁是晶体,玻璃是非晶体,不符合题意 C、铁、冰都是晶体符合题意 D、冰是晶体、蜂蜡是非晶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5如图所示,表示晶体熔化图象的是()A B C D【考点】1G: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
13、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其中晶体的熔化、凝固图象中有一水平线段,而非晶体没有【解答】解:A、图中温度逐渐下降,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合题意;B、图中温度整体下降,且中间有一段时间放热但温度不变,属于晶体凝固图象,不合题意;C、图中温度逐渐升高,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合题意;D、图中温度先升高,到达一定温度后,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随后温度又升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符合题意 故选 D 6关于误差与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 B认真进行测量,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C使用精密仪器可以避免误差 D误差就是测量中
14、不慎产生的错误【考点】67: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产生原因是:测量工具不精密;测量方法不科学;估读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解答】解:误差与错误是截然不同的,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而错误是由于实验者粗心或不遵守实验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再者测量仪器不可能制造的十分精确,环境的温度、湿度对测量仪器都有影响,这些都可以造成误差;所以误差只能减小,是不能避免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这是减小误差的方法,所以选项BCD 错误,选项 A 正确 故选 A 7有一个铅球,使用
15、多年后磨损得很厉害下列物理量中没有变化的是()A质量 B密度 C球重 D体积【考点】28:密度及其特性【分析】(1)根据铅球磨损说明其体积和质量发生了变化,根据物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确定重力的变化情况(2)其构成的物质没有变化,利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取决于物质的种类可以确定定此题的答案【解答】解:(1)铅球磨损后,其体积和质量都减小故 AD 错误(2)物体受到的重力:G=mg,由于铅球的质量减小,所以其受到的重力也会减小故 C 错误(3)铅球磨损前后,其质量和体积都发生了变化,但构成铅球的物质没有变化,由于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取决于物质的种类,物质不变,则密度不变故 B 正确 综上
16、分析故选 B 8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A夏天,把湿衣服晾干 B冬天,河面上结冰 C铁块化成铁水 D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棍冒“白气”【考点】1A: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分析】从六种物态变化定义进行判断: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解答】解:A、夏天,湿衣服变干,是衣服上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现象,属于汽化不符合题意;B、河面上结冰,是液态水变为固态冰形成的,属于凝固现象;符合题意;C、铁块化成铁水,是铁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过程不
17、符合题意 D、“白气”是液体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 9小华同学在探究甲、乙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时,做出如图的图象,则()A甲物体的密度较大 B乙物体的密度较大 C它们一样大 D无法判断【考点】2B: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首先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体积和质量;其次是明确该图象所表示的是物质的密度;然后根据图象对题目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得到结论【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当甲乙两物质的体积相同时,乙的质量大于甲的质量,由=可知,乙物体的密度较大 故选 B 10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A用衣架将湿衣服展开晾晒 B用热风干器吹湿手 C用保鲜膜把蔬菜
18、包好放入冰箱 D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向水面吹气【考点】1L: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H: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要减慢蒸发,就要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要加快蒸发,就要升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解答】解:A、用衣架将湿衣服展开,增大了湿衣服的表面积,从而加快了蒸发;B、用热风干器吹湿手,升高了水上水分的温度,加快了手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了蒸发;C、用保鲜膜把蔬菜包好,减慢了蔬菜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放在冰箱中,降低了蔬菜的温度,从而减慢了蒸发
19、;D、喝开水向水面吹气,加快了水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了蒸发,蒸发要吸热,从而降低了开水的温度 故选 C 11用天平测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下面实验中正确的做法是()A将一枚大头针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中,测出其质量 B将 100 枚大头针放在天平左盘测出总质量,然后求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C将一枚大头针和一块铁块放在天平右盘称出总质量,然后减去铁块质量,就是大头针的质量 D以上三种做法各有道理,因此都可行【考点】27:累积法测量微小质量【分析】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很小,直接用天平测是测不出准确的质量的,可以先测出多枚大头针的总质量,查出个数,然后用总质量除以个数,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解答】解:A、一枚
20、大头针的质量小于天平的分度值,直接测是测不出来的,故A 不正确;B、依据分析,可以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故 B 正确;C、用天是测量,一块铁块加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与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是区分不开的,故C 不正确;D、不都可行 故选 B 12去年冬季我地气温最低达5,正确的读法是()A负 5 摄氏度 B负摄氏 5 度 C摄氏负 5 度 D零下 5 度【考点】13:温度【分析】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解答】解:去年冬季我地气温最低达5,读作“负 5 摄氏度”故选 A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 B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 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
21、变干要放热 D樟脑丸在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考点】1Q:生活中的升华现象;1R: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A、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此过程中要放热;故 A 错误;B、冰可以直接升华为水蒸气(如寒冷的冬季冰雕变小);不必先熔化成水,再变成水蒸气;故 B 错误;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属于升华现象,此过程要吸热;故 C 错误;D、樟脑丸在变小属于升华现象,此过程中要吸热;故 D 正确;故选 D 14
22、同学在用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时,出现了下面的四种使用方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 B C D【考点】66:刻度尺的使用【分析】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解答】解:A 中刻度尺没有从零刻度线开始测物体,故 A 错误;B 中刻度尺有刻度一侧没有紧贴被测物体,故 B 错误;C 中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刻度尺有刻度一侧紧贴被测物体,故C 正确;D 中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故 D 错误 故选 C 15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A熔化、汽化、升华 B熔化、液化、凝华 C汽化、液化、
23、升华 D凝固、液化、凝华【考点】19: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1H: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1Q: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分析】由物态变化分析条件可知熔化、汽化、升华过程吸热【解答】解: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故A 正确 故选:A 16关于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某种物质的密度与体积反比 C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就越大 D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的体积越大,密度就越大【考点】2B: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体积和质量而改变,根据密度公式=可知,体积相等的不同物质,质量大的密度大;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大的密度
24、小【解答】解:A、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并不会随质量而改变,故 A 错误;B、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并不会随体积而改变,故 B 错误;C、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在体积相等的情况下,密度和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密度越大,故 C 正确;D、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密度和体积成反比,体积越大,密度越小,故 D 错误 故选 C 17为了保证飞机能在空中飞行,选用铝合金材料制作机身,因为这种材料()A质量小 B体积大 C密度小 D密度大【考点】28:密度及其特性【分析】飞机要在空中飞行,质量当然是越小越好,但飞机制造出来的体积是一定的,故只能是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质量越小越好【解答
25、】解:体积一定,质量小,即选用铝合金材料制作机身是因为它的密度小 故选 C 18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A凝固 B升华 C凝华 D先升华后凝华【考点】1P: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分析】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解答】解:家用电灯泡用久了会发黑,这是由灯丝中的钨在高温下升华为钨蒸气,钨蒸气遇冷灯泡内壁,在灯的内壁上又凝华,即物态变化过程是先升华后凝华 故选 D 19两支用后没甩过的体温计,示数都是 38,用它们分别测量体温 37.5和 38.5的两个病人,这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A37.5和 38.5 B37.5和 38 C3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八 年级 物理 上册 期中 测试 _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