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全面检验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力容器全面检验方案.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压力容器全面检验方案 根据用户的申请,我们对出厂编号为 XXX 的 X 台压力容器进行全面检验。并制定此检验方案。检验流程图如下:、(检验前准备 资料审查 方案制定 清洗置换%安全防护清理打磨 全面检验 外 观 结 构 几何尺寸 保温层隔热层衬里 壁 厚 表面缺陷;埋藏缺陷材 质 紧 固 件 强 度 安全附件 气密性 其他项目 缺陷、问题处理、结论和报告 图为检验的一般程序 一:确定检验日期。待定、二:全面检验前,通知使用单位在检验前做好有关的准备工作,检验前现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准备好受检压力容器的相关资料及运行、维修等记录。(二)、影响全面检验的附属部件或者其他物件,应当按检验要
2、求进行清理或者拆除;(三)、需要进行检验的表面,特别是腐蚀部位和可能产生裂纹性缺陷的部位,必须彻底清理干净,母材表面应当露出金属本体,进行磁粉、渗透检测的有面应当露出金属光泽;(四)、从被检容器的第一道法兰处隔断所有气体或者蒸汽的来源,同时设置明显的隔离标志。禁止用关闭阀门代替盲板隔断;(五)、检查孔打开后,必须清除所有可能滞留的易燃、有害气体。(六)、切断与压力容器有关的电源,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检验照明用电不超过 24V;(七)如果需现场射线检测时,应当隔离出透照区,设置警示标志;(此项不做)、(八)全面检验时,应当有专人监护,并且有可靠的联络措施;(九)检验时,使用单位压力容器管理人员和
3、相关人员到场配合,协助检验工作,负责安全监护。使用单位做好有关的准备工作后,我们到达检验现场准备检验。三:领取检验通知并领取检验设备 检验设备:(一):测厚仪(二):磁粉机(三):渗透剂(四):常规检验工具箱等(五):安全帽 检验用的设备和器具应当在有效的检定或者校准期内,在易燃、易爆场所进行检验时,应当采用防爆、防火花型设备、器具。认真执行使用单位有关动火、用电、高空作业、罐内作业、安全防护、安全监护等规定,确保检验工作安全。四:检验依据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2、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TSG R70012004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 4、GB
4、1502011 压力容器 5、NB-T47013-201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6、本所质量手册等相关的技术标准及设计文件 五:检验前应当审查以下资料:(一)设计单位资格、设计、安装、使用说明书、设计图样,强度计算书等。(二)制造单位资格,制造日期,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竣工图等。(四)制造、安装监督检验证书。(五)使用登记证。(六)运行周期内的年度检查报告。,(七)历次全面检验报告,首检除外。(八)运行记录、开停车记录、操作条件变化情况以及运行中出现异常情况的记录等,(九)有关维修或者改造的文件,重大改造维修方案,告知文件,竣工资料,改造、维修监督检验证书等。(一)至(五)款的资料在压力容器投
5、用后首次检验时必须审查,在以后的检验中可以视需要查阅。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检验项目。七:检验的具体项目包括宏观(外观、结构以及几何尺寸)、壁厚、表面缺陷、埋藏缺陷、材质、紧固件、强度、安全附件、气密性以及其他必要的项目。八:检验的方法以宏观检查、壁厚测定、表面无损检测为主,必要时可以采用以下检验检测方法:1、超声检测;!2、射线检测;3、硬度测定;4、强度校核或者应力测定;5、气密性试验;6、其他。九:宏观检查主要是检查外观、结构及几何尺寸等是否满足容器安全使用的要求,检规有规定的,应当按其规定评定安全状况等级。十:外观检查(1)容器本体、对接焊缝、接管角焊缝等部位的裂纹、过热、变形、泄漏等
6、,焊缝表面(包括近缝区),以肉眼或者 510 倍放大镜检查裂纹;-(2)内外表面的腐蚀和机械损伤;(3)紧固螺栓;M36mm(4)支承或者支座;(5)排放(疏水、排污)装置;上述检查项目以发现容器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缺陷为重点,对于内部无法进入的容器应当采用内窥镜或者其他方法进行检查。十一:结构检查(1)筒体与封头的连接;(2)开孔及补强;(3)角接;(4)搭接;(5)布置不合理的焊缝;(6)封头(端盖);(7)支座或者支承;(8)法兰;(9)排污口。上述检查项目仅在首次全面检验时进行,以后的检验仅对运行中可能发生变化的内容进行复查。十二:几何尺寸(1)纵、环焊缝对口错边量、棱角度;(2)焊缝余
7、高、角焊缝的焊缝厚度和焊脚尺寸;(3)同一断面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4)封头表面凹凸量、直边高度和直边部位的纵向皱折;(5)不等厚板(锻)件对接接头未进行削薄或者堆焊过渡的两侧厚度差;(6)直立压力器的铅垂度。上述检查项目仅在首次全面检验时进行,以后的检验只对运行中可能发生变化的内容进行复查。十三:壁厚测定 1、测定位置应当有代表性,有足够的测定点数。测定后标图记录,对异常测厚点做详细标记。厚度测定点的位置,一般应当选择以下部位:(1)液位经常波动的部位;(2)易受腐蚀、冲蚀的部位;(3)制造成型时壁厚减薄部位和使用中易产生变形及磨损的部位;(4)表面缺陷检查时,发现的可疑部位;(5)接管部位
8、。2、壁厚测定时,如果遇母材存在夹层缺陷,应当增加测定点或者用超声检测,查明夹层分布情况以及与母材表面的倾斜度,同时作图记录。十四:表面无损检测 1、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对容器内表面对接焊缝进行磁粉或者渗透检测,检测长度不少于每条对接焊缝长度的 20%:(1)首次进行全面检验的第三类压力容器;(2)盛装介质有明显应力腐蚀倾向的压力容器;(3)Cr-Mo 钢制压力容器;(4)标准抗拉强度下限b540Mpa 钢制压力容器。在检测中发现裂纹,检验人员应当根据可能存在的潜在缺陷,确定扩大表面无损检测的比例;如果扩检中仍发现裂纹,则应当进行全部焊接接头的表面无损检测。内表面的焊接接头已有裂纹的部位,对其相
9、应外表面的焊接接头应当进行抽查。¥如果内表面无法进行检测,可以在外表面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检测。2、铁磁性材料的表面无损检测优先选用磁粉检测。有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当进行射线检测或者超声检测抽查,必要时相互复验。使用过程中。补焊过的部位检验时发现焊缝表面裂纹,认为需要 进行焊缝埋藏缺陷检查的部位,错边量和棱角度超过制造标准要求 的,焊缝部位使用中出现焊接接头泄漏的部位及其两端延长部位,承受交变载荷设备的焊接接头和其他应力集中的部位。抽查比例或者是否采用其他检测方法复验,有检验人员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必要时可以用声发射判断缺陷的活动性 十五:材质检查 1、主要受压元件材质的种类和牌号一般应当查明。材质不
10、明者,对于无特殊要求的容器,按 Q235 钢进行强度校核。对于已进行过此项检查,并且已作出明确处理的,不再重复检查。2、检查主要受压元件材质是否劣化,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硬度测定、化学分析、金相检验或者光谱分析等,予以确定。十六:对无法进行内部检查的压力容器,应当采用可靠检测技术(例如内窥镜、声发射、超声检测等)从外部检测内表面缺陷。十七:紧固件检查 对主螺栓 M36mm 应当逐个清洗,检查其损伤和裂纹情况,必要时进行无损检测。重点检查螺纹及过渡部位有无环向裂纹。十八:强度校核 1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应当进行强度校核:(1)腐蚀深度超过腐蚀裕量;(2)设计参数与实际情况不符;(3)名义厚度不明
11、;(4)结构不合理,并且已发现严重缺陷;(5)检验人员对强度有怀疑 o 2强度校核的有关原则:(1)原设计已明确所用强度设计标准的,可以按该标准进行强度校核;(2)原设计没有注明所依据的强度设计标准或者无强度计算的,原则上可以根据用途(例如石油、化工、冶金、轻工、制冷等)或者结构型式(例如球罐、废热锅炉、搪玻璃设备、换热器、高压容器等),按当时的有关标准进行校核;(3)焊接接头系数根据焊接接头的实际结构型式和检验结果,参照原设计规定选取;,(4)剩余壁厚按实测最小值减去至下次检验期的腐蚀量,作为强度校核的壁厚;(5)校核用压力,应当不小于压力容器实际最高工作压力。装有安全泄放装置的,校核用压力
12、不得小于安全阀开启压力或者爆破片标定的爆破压力。(6)强度校核时的壁温,取实测最高壁温;(7)壳体直径按实测最大值选取;(8)强度校核由检验机构或者有资格的压力容器设计单位进行 十九:安全附件检查 1压力表(1)无压力时,压力表指针是否回到限止钉处或者是否回到零位数值;(2)压力表的检定和维护必须符合国家计量部门的有关规定,压力表安装前应当进行检定,注明下次检定日期,压力表检定后应当加铅封。设计压力,级;设计压力,级;倍,表盘直径100mm 2安全阀(1)安全阀应当从压力容器上拆下,按检验规则附件三“安全阀校验要求”进行解体检查、维修与调校。安全阀校验合格后,打上铅封,出具校验报告后方准使用;
13、(2)新安全阀根据使用情况调试并且铅封后,才准安装使用。安全阀的校验周期的延长有关规定-见检规 P7-P8 二十:气密性试验 1、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或者设计上不允许有微量泄漏的压力容器,必须进行气密性试验。*对设计图样要求做气压试验的压力容器,是否需再做气密性试验,按设计图样规定。2、气密性试验的试验介质由设计图样规定。气密性试验的试验压力应当等于本次检验核定的最高工作压力,安全阀的开启压力不高于容器的设计压力。气密性试验所用气体,应当符合检规的规定。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制压力容器,其试验用气体的温度不低于5,其他材料制压力容器按设计图样规定。3、气密性试验的操作应当符合以下规定:(1)
14、压力容器进行气密性试验时,应当将安全附件装配全;(2)压力缓慢上升,当达到试验压力的 10%时暂停升压,对密封部位及焊缝等进行检查,如果无泄漏或者异常现象可以继续升压;(3)升压应当分梯次逐渐提高,每级一般可以为试验压力的 10%20%,每级之间适当保压,以观察有无异常现象;!(4)达到试验压力后,经过检查无泄漏和异常现象,保压时间不少于 3min,压力不下降即为合格,保压时禁止采用连续加压以维持试验压力不变的做法;(5)有压力时,不得紧固螺栓或者进行维修工作。4、盛装易燃介质的压力容器,在气密性试验前,必须进行彻底的蒸汽清洗、置换、并且经过取样分析合格,否则严禁用空气作为试验介质。对盛装易燃
15、介质的压力容器,如果以氮气或者其他惰性气体进行气密性试验,试验后,应当保留的余压,保持密封。二十一:全面检验合格后方允许进行耐压试验。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压力容器,全面检验合格后必须进行耐压试验:(一)用焊接方法更换受压元件的;(二)受压元件焊补深度大于 12 壁厚的;,(三)改变使用条件,超过原设计参数并且经过强度校核合格的;(四)需要更换衬里的(耐压试验应当于更换衬里前进行);(五)停止使用 2 年后重新复用的;(六)从外单位移装或者本单位移装的;(七)使用单位或者检验机构对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有怀疑的。每两次全面检验期内,原则上应进行一次耐压试验,此次实际为首检,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不做,待下次
16、全面检验时在做。耐压试验前,压力容器各连接部位的紧固螺栓,必须装配齐全,紧固妥当。耐压试验场地应当有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并且经过使用单位技术负责人和安全部门检查认可。耐压试验过程中,检验人员与使用单位压力容器管理人员到试验现场进行检验。检验时不得进行与试验无关的工作,无关人员不得在试验现场停留。耐压试验时至少采用两个量程相同的并且经过检定合格的压力表,压力表安装在容器顶部便于观察的部位。压力表的选用应当符合如下要求:。(一)低压容器使用的压力表精度不低于级,中压及高压容器使用的压力表精度不低于级;(二)压力表的量程应当为试验压力的倍,表盘直径不小于100mm。第二十九条 耐压试验的压力应当符合
17、设计图样要求,并且不小于下式计算值:PT=P/t 式中:本次检验时核定的最高工作压力,Mpa;耐压试验压力,Mpa;耐压试验的压力系数,按表 1 选用;试验温度下材料的许用应力,Mpa;t设计温度下材料的许用应力,Mpa。表 1 耐压试验的压力系数 压力容器 型 式 压力容器 的材料 压力等级 耐压试验压力系数 液(水)压 气压 固定式 钢和有 色金属.低压 中压 高压 钢铁 搪玻璃 移动式$中低压 属于容器本身原因,导致耐压试验不合格的,可以定为 5 级。二十二:压力容器气压试验应当符合本条的要求。(一)基本要求如下:1由于结构或者支承原因,压力容器内不能充灌液体,以及运行条件不允许残留试验
18、液体的压力容器,可以按设计图样规定采用气压试验;?2盛装易燃介质的压力容器,在气压试验前,必须采用蒸汽或者其他有效的手段进行彻底的清洗、置换并且取样分析合格,否则严禁用空气作为试验介质;3试验所用气体为干燥洁净的空气、氮气或者其他惰性气体;4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制压力容器的试验用气体温度不得低于15。其他材料制压力容器,其试验用气体温度应当符合设计图样规定;5气压试验时,试验单位的安全部门进行现场监督。(二)气压试验的操作过程如下:1缓慢升压至规定试验压力的 10,保压 510min,对所有焊缝和连接部位进行初次检查。如果无泄漏可以继续升压到规定试验压力的 50;2如果无异常现象,其后按规定试验压
19、力的 10逐级升压,直到试验压力,保压 30mino 然后降到规定试验压力的 87,保压足够时间进行检查,检查期间压力应当保持不变,不得采用连续加压来维持试验压力不变。气压试验过程中严禁带压紧固螺栓或者向受压元件施加外力。(三)气压试验过程中,符合以下条件为合格:,1压力容器无异常响声;2经过肥皂液或者其他检漏液检查无漏气;3无可见的变形。对盛装易燃介质的压力容器,如果以氮气或者其他惰性气体进行气压试验,试验后,应当保留 005-01MPa 的余压,保持密封。二十三:安全状况等级评定 安全状况等级根据压力容器的检验结果综合评定,以其中项目等级最低者,作为评定级别。需要维修改造的压力容器,按维修
20、改造后的复检结果进行安全状况等级评定。经过检验,安全附件不合格的压力容器不允许投入使用。:主要受压元件材质,应当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如果与原设计不符,材质不明或者材质劣化时,按照以下进行安全状况等级处分。(一)用材与原设计不符 1、如果材质清楚,强度校核合格,经过检验未查出新生缺陷(不包括正常的均匀腐蚀),检验员认为可以安全使用的不影响定级;如果使用中产生缺陷,并且确认是用材不当所致,可以定为 4 级或者 5级。(二)材质不同 对于经过检验未查出新生缺陷(不包括正常的均匀腐蚀),并且按 Q235 强度校核合格的,在常温下工作的一般压力容器,可以定为3 级或者 4 级;有不合理结构的,按照本条划
21、分其安全状况等级。封头主要参数不符合制造标准,但经过检验未查出新生缺陷(不包括正常的均匀腐蚀),可以定为 2 级或者 3 级;如果有缺陷,可以根据相应的条款进行安全状况等级评定。封头与筒体的连接,如果采用单面焊对接结构,而且存在未焊接时,罐车定为 5 级,其他压力容器,可以根据未焊透情况,按有关规 定定级;如果采用搭接结构,可以定为 4 级或者 5 级。/不等厚度板(锻件)对接接头,未按规定进行削薄(或者堆焊)处理的,经过检验未查出新生缺陷(不包括正常的均匀腐蚀),可以定为 3 级,否则定为 4 级或者 5 级。焊缝布置不当(包括采用“十”字焊缝),或者焊缝间距小于规定值,经过检验未查出新生缺
22、陷(不包括正常的均匀腐蚀),可以定为 3 级,如果查出新生缺陷,并且确认是由于焊缝布置不当引起的,则定为 4 级或者 5 级。按规定应当采用全焊透结构的角接焊缝或者接管角焊缝,而没有采用全焊透结构的主要受压元件,如果未查出新生缺陷(不包括正常的均匀腐蚀),可以定为 3 级,否则定为 4 级或者 5 级。如果开孔位置不当,经过检验未查出新生缺陷(不包括正常的均匀腐蚀),对于一般压力容器,可以定为 2 级或者 3 级,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压力容器,可以定为 3 级或者 4 级,如果孔径超过规定,其计算和补强结构经过特殊考虑的,不影响定级;未作特殊考虑的,可以定为 4 级或者 5 级。内、外表面不允许有
23、裂纹。如果有裂纹,应当打磨消除,打磨后形成的凹坑在允许范围内不需补焊的,不影响定级;否则,可以补焊或者进行实力分析,经过补焊合格或者应力分析结果表明不影响安全使用的,可以定为 2 级或者 3 级。机械损伤、工卡具焊迹、电弧灼伤,以及变形的安全状况等级划分如下:(一)机械损伤、工卡具焊迹和电弧灼伤,打磨后按有关的规定 评定级别;(二)变形不处理不影响安全的,不影响定级;根据变形原因分析,不能满足强度和安全要求的,可以定为 4 级或者 5 级。?内表面焊缝咬边深度不超过、咬边连续长度不超过 100mm、并且焊缝两侧咬边总长度不超过该焊缝长度的 10%时;外表面焊缝咬边深度不超过、咬边连续长度不超过
24、 100mm、并且焊缝两侧咬边总长度不超过焊缝长度的 15%时,其评定如下:对一般压力容器不影响定级,超过时应当予以修复;有腐蚀的压力容器,按照本条划分安全状况等级。(一)分散的点腐蚀,如果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不影响定级;1、腐蚀深度不超过壁厚(扣除腐蚀余量)的 1/3;2、在任意 200mm 直径的范围内,点腐蚀的面积之和不超过4500mm2,或者沿任一直径点腐蚀长度之和不超过 50mm。(二)均匀腐蚀,如果按剩余壁厚(实测壁厚最小值减去至下次检验期的腐蚀量)强度校核合格的,不影响定级;经过补焊合格的,可以定为 2 级或者 3 级。(三)局部腐蚀,腐蚀深度超过壁厚余量的,应当确定腐蚀坑形状和尺
25、寸,并且充分考虑检验周期内腐蚀坑尺寸的变化,可以按第四十条的规定评定级别。制造标准允许的焊缝埋藏缺陷,不影响定级;超出制造标准的,按以下要求划分安全状况等级;单个圆形缺陷的长径大于壁厚的 1/2 或者大于 9mm 时,定为 4 级或者 5 级;圆形缺陷的长径小于壁厚的 1/2 并且小于 9mm 的,其相应的安全状况等级见表 3 和表 4。按规定只要求局部无损检测的压力容器(不包括低温压力容器)评定区 实测厚度(mm)缺陷点数 安全状况等级 1010 1020 1030 10 1015 1525 1525 50100 100 2 或者 3 615 1221,1827 2433 3039 3645
26、 4 或者 5 15 21 27?33 39 45 按规定要求 100%无损检测的压力容器(包括低温压力容器)评定区 实测厚度【1010 1020 1030 (mm)缺陷点数 安全状况等级 10 1015 1525 1525 50100 100 2 或者 3 312 615 918 1221 1524。1827 4 或者 5 12 15 18 21 24 27$注:圆形缺陷尺寸换算成缺陷点数,以及不计点数的缺陷尺寸要求,见 JB4730 的规定。非圆形缺陷与相应的安全状况等级,见表。一般压力容器非圆形缺陷与相应的安全状况等级 缺陷位置 缺陷尺寸)安全状况等级 未熔合 未焊透 条状夹渣 球壳对接
27、焊缝;圆筒体纵焊缝,以及与封头连接的环焊缝 H 且 H2mm L2 H 且 H3mm L3 H 且 H4mm L6 3 圆筒体环焊缝 H 且 H3mm L4 H 且 H4mm L6 H 且 H5mm L12 有特殊要求的压力容器非圆形缺陷与相应的安全状况等级 缺陷位置 缺陷尺寸 安全状况等级 未熔合 未焊透 条状夹渣 球壳对接焊缝;圆筒体纵焊缝,以及与封头连接的环焊缝 H 且 H2mm L H 且 H3mm L2 H 且 H4mm L3 3 或者 4 圆筒体环焊缝 H 且 H3mm L2 H 且 H4mm L4 H 且 H5mm L6 有夹层的,其安全状况等级划分如下:(一)与自由表面平行的夹层,不影响定级;(二)与自由表面夹角小于 10的夹层,检验人员可以采用其他检测或者分析方法综合判定,确认夹层不影响容器安全使用的,可 以定为 3 级,否则定为 4 级或者 5 级。有夹层的,其安全状况等级划分如下:(一)与自由表面平行的夹层,不影响定级;(二)与自由表面夹角小于 10的夹层,检验人员可以采用其他检测或者分析方法综合判定,确认夹层不影响容器安全使用的,可以定为 3 级,否则定为 4 级或者 5 级。现场检验工作结束后,检验结果汇总,得出结论,下达意见书。(一般设备应当在 10 个工作日内,大型设备可以在 30 个工作日内出具报告。)及时出具检验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