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年级《蜡烛》教学设计.docx
《2023年八年级《蜡烛》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八年级《蜡烛》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八年级蜡烛教学设计 八年级蜡烛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蜡烛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蜡烛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理解文中“蜡烛”的特殊含义。 2、通过分析人物外貌、动作描写,品味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3、体会作品中所表现各国人民在战争中所凝结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品味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理解老妇人的形象。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 在炮火烧灼了的战场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炸死了的树木中间,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战士的坟头。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目睹那悲壮而崇高的一幕,感受反法西斯阵营里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 一、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匍匐(p f) 揣(chui)在怀里 衰(shui)老 烧灼(zhu) 瓦砾(l) 淹没(m) 鞠躬(j gng) 肃穆(m) 腋(y)窝 地窖(jio) 2、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3、了解作者
3、西蒙诺夫,前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文学创作。曾于1949年10月访问我国。1950年出版战斗的中国一书,描写了中国人民进行的解放战争。1957年至1971年发表生者与死者三部曲获1974年列宁奖金。 4、了解文体 (一)通讯的特点 通讯与消息比,不仅需要六个新闻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齐全,还要报道新闻事实的情节、细节。通讯分事件通讯和人物通讯。通讯的表达方式,不仅用叙述,还要较多地采用描写、议论、抒情等。 (二)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同:用事实说话。 异:1、内容上,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尽、具体、形象。
4、 2、形式上,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 从结构上看,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组成,通讯跟一般记叙文相似,没有固定格式,每一篇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形式。 在表达方面,消息主要用叙述。通讯表达方式丰富多样。 在语言上,消息简洁朴素。通讯具体详细。 3、时效上,通讯不如消息迅速及时。 二、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速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本文描写一个南斯拉夫老妇人冒着炮火,掩埋一位苏联红军的遗体后,将珍藏多年的喜烛点燃在烈士坟头静静陪伴到拂晓的感人故事。 2、读完
5、全文,说说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情景是什么? 【交流点拨】甲生:最令我感动的清醒时当老妇人看到德国人的炮口对准五个红军时,决定从地窖里爬出来招呼他们隐蔽。当她受伤醒来后,发现一位红军战士躺在那里一动不动,便不顾敌人的炮火在自己周围爆炸,毅然来到烈士的身边。 乙生:最令我感动的是年老体衰的老妇人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掩埋烈士的情景。首先寻找弹坑,然后用双手一捧一捧地往外舀水。最困难的是搬动烈士的尸体,虽然距离不到十步,却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三次,最后总算把烈士拖到了炮坑里,虽然已是筋疲力尽了,却仍然虔诚地掩埋了烈士。没有坚定的决心,坚强的毅力,是无法做到的。 丙生:最令我感动的是老杜人掩埋苏联红军时的情景,
6、她像是掩埋自己的儿子一样动情。掩埋前,她跪在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多么真诚。最能体现老妇人对烈士崇高的爱的,是她把自己珍藏了45年的结婚蜡烛点在年轻战士的坟头,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表达内心的情感呢?为了这位苏联红军,老人尽心尽力,无私无我。 (二)再读课文,分析人物,体会情感 1、这篇通讯主要人物是谁? 【交流点拨】老妇人 2、从文中找出有关老妇人的片段,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刻画这一人物形象?试举例加以说明,体会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交流点拨】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 (1)外貌描写如“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
7、色的大围巾。”“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这种神情表现了老人深切的悲痛,这哪里是对一位战士,一位来自苏联的战士,俨然是对自己的儿子表现出来的哀伤。 文中多次提到老人的围巾,并强调了颜色是黑色的。表现了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渲染了肃穆的气氛,表达了老妇人对烈士的哀悼之情。 (2)本文对老妇人的刻画着重在动作描写上,动词的恰当使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动词放大了愿望与现实的反差,表现了老妇人的无所畏惧。老妇人看到已经牺牲了的苏联红军战士“孤零零地躺在那毫无遮掩的方场上”,决心冒着德国人的炮火去掩埋他,文章写道:“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唯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8、”“她不会匍匐前进,也不能快跑。她干脆直着身子,一摇一摆,慢慢地向方场上走去。慢慢地绕过了那段铁栏杆,走进了方场。”她在“想”什么呢?一定要保护好红军烈士的遗体,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让他安息在南斯拉夫土地上!于是老妇人“摸”蜡烛,“揣”蜡烛,毅然决然地将“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的“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拿了出来,表示对红军烈士的沉痛哀悼!紧接着的一个“爬”字意蕴极为丰富,说明老妇人居住条件之差,而居住条件差是法西斯强盗造成的。还有老妇人走向方场时,“干脆直着身子”,一个“直”字令读者为老妇人的安危揪着心! 动词凸显出老妇人的年迈体衰,表现了老妇人对红军的敬爱之情。文章这样写道:“老
9、妇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舀出那些水。舀几下,她就得休息一会儿。到底,她把坑里的水全舀干了。”“路并不远,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了三次。最后,她总算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她已经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又休息了一会,她又捧起土来继续盖上去。”这些描述,怎不令人百生情愫,仿佛老妇人的喘息声都能听得见!她敢于花数小时的时间“坐”在地上“休息”,说明她忘记了自己的安危,说明老妇人力不从心。“天气很冷”,老妇人却“跪”在“积了些水”的坑里“用手掌舀水”,“跪”字说明弹坑之大,也表明老妇人体力不支、行动吃力。她对所敬爱的烈士也只能“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蜡烛 2023 年级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