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10.清平乐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10.清平乐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10.清平乐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课时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 古诗词诵读 10.清平乐 教学内容 教科书 P116 内容。教学目标 1.了解黄庭坚。2.掌握意境分析与手法鉴赏的技巧。3.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寄托。教学重点 掌握意境分析与手法鉴赏的技巧。教学难点 体会词中所表现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春天,一派朝气,生机勃勃。古代诗人最喜春天,但春天却又是稍纵即逝的,大多诗人借写春表达一种惜春、惜时的情感。今天我们共同走进黄庭坚的 清平乐,看看他是如何惜春的。二、知识链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课时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 1.作者介绍: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
2、人。词人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2.写作背景: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三、诵读感知(一)一读诗歌,整体感知。1.思考:这首词的题材是什么?(惜春。)2.思考: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寻春:自行寻春请人唤春询问黄鹂。)3.思考: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关键词在于“寂寞”。)(二)二读诗歌,评品赏析。1.鉴赏:这首词写春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在哪里?有什么作用?(运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古诗词 诵读 10. 平乐 教学 设计 反思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