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庄子寓言故事_庄子的寓言故事_1.docx
《2023年庄子寓言故事_庄子的寓言故事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庄子寓言故事_庄子的寓言故事_1.docx(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庄子寓言故事_庄子的寓言故事 庄子寓言故事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庄子的寓言故事”。 庄子寓言故事(转) 一、鹏程万里 相传远古的时候,在遥远的北方有块不毛之地,那里有个无边无际的大海,人们都把它叫“北冥”。海里有一条非常大的鱼,它的名字叫鲲,身子大到不知有几千里,它在海里来回游动,卷起层层巨浪。后来,这条大鲲鱼变成了一只大鹏鸟。这只鹏鸟其大无比,它的脊背好似巍峨的山丘,展开双翅,就像悬挂在天边的白云。它平时栖息在北山之上,等到六月间海上羊角旋风刮来时,它便用力扇动翅膀,结聚风力,借着旋转的风势盘旋上升,两个翅膀激起的水花有三千里远,向上一冲,便冲上
2、九万里的高空,穿云破雾,背负青天,一声长鸣,向遥远的南方飞去。那里也是大海,海水浩茫与天相接,人们叫它为“南冥”又叫“天池”。(选自逍遥游) 二、尧舜让位 尧想将政权让给许由,说:“太阳或月亮已经出来了,而火炬仍然不熄灭,但火炬要想达到日月的光亮,不是很困难的吗!及时雨已经降下,而仍然采用池水灌溉,但灌溉要达到雨水润泽作物的程度,不是太费力气了吗?您一旦立为天子,天下就能太平,而我却仍然占着王位,我看自己是不够君主资格的样子。请允许我将天下大权交给您。”许由说:“您治理天下,天下已经太平了,而我还要来代替您,我将为了获取名声吗?名声,是从属于实际事物的虚幻东西,我将成为从属的吗?鹪鹩在茂密的树
3、林里筑巢,只不过占据一根树枝;鼹鼠在河里喝水,不过装满肚子而已。回去吧,君主,我对于治理天下是毫无用处的!即使厨师不烹煮食物,主持祭祀的人员也不能超越自己的职责而代替厨师去呀!”(选自逍遥游) 三、葫芦之用 惠施告诉庄子说:“梁惠王送给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种上,成熟之后,里面的种子就有五六百斤;可是假如用它盛水,它的坚固程度不足以使它被举起来;假如剖开作水瓢,那么实在太大而没有什么可盛。这葫芦并非不是很大,但我因为它没用处,而将它砸破了。”庄子说:“您实在是不善于利用大东西啊。曾有宋国人善于配制防止手部皮肤开裂的药,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谋生。有个外地客听说之后,请求用一百个金购买它的配方。这宋
4、人聚集一族之人商量说:我们世世代代漂洗丝絮,不过才挣几个金,如今一下子把技术卖给他就能得到一百个金,请允许我将药方给他。外地客得到之后,带着药方去告诉吴王。越国有战事,吴王命他做将领,此时正是冬天,外地客率军与越人水战,大败越军。吴王就划了块土地给他,并封为邑君。能使手不被冻裂,效果是一样的,但有人用它封官,有人却仍然不能摆脱漂洗丝絮的劳累,那么就是因为使用的地方不一样啊。如今您有能装五六百斤的大葫芦,为什么不考虑用它作为形似大酒杯的器具,而借以浮游于江湖之上呢?您却为它阔大没东西可盛而发愁?那么您的心就像被蓬草塞住了。”(选自逍遥游) 四、椿下乘凉 惠施对庄子说:“我有一棵大树,人们称它为樗
5、(臭椿),它的大树根凹凸疙瘩而无法划线取直,它的小枝杈弯弯曲曲而无法用圆规角尺测量,它树立在路边,木匠看都不看。如今您的话夸张而无用,众人都会弃之不取。”庄子说:“您难道没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它们低下身子而趴伏于地,以此守候路过的小动物;忽东忽西地跳跃,不管是高还是低,一旦触动机关,就会死在网罗之中。而那种牦牛,大得像天边的云彩,它可以算是很大的了,但却不能捉老鼠。如今您有大树,却担心它没有用处,为什么不把它种在那什么都没有的地方、那广阔无边的原野呢?在它旁边徘徊,无所用心;在它下面睡觉躺卧,逍遥自在。在它下面可以说乘凉。它不会夭折于斧子,没有什么东西会伤害它。没有用得着它的地方,哪里还会有什
6、么困苦呢!”(选自逍遥游) 五、庄子梦蝶 有一天夜里,庄子做了一个离奇的梦,他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他拍拍翅膀,果然是栩栩然的一只蝴蝶啊!他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与其他蝴蝶互相欢欢喜喜地角逐着,一会儿落在鲜花上,一会儿又翩翩飞舞。他高兴极了,这时候,他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 过了一会儿,他在梦中恍然大悟了,原来那得意的蝴蝶就是庄周。又过了一会,庄周从梦中醒来,则依然是原有形体的庄周。但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庄子认为:庄子可以是蝴蝶,蝴蝶也可以是庄周。这便是物化之理。(选自齐物论) 六、朝三暮四 古时候有一位好养猴子的人,他养了一群猴子,由于他经常和猴子在一起,对猴
7、子的性情摸得一清二楚,并能与猴子进行感情交流。有一天,他看到自己喂猴子的橡子不多了,就想出了一个减少橡子分配给猴子的办法。于是他把猴子召集在一起说:“从今天起,早晨给你们三升,晚上给你们四升。”猴子们听了立即发了怒,纷纷直立起吱吱的叫着。养猴子的忙改口说:“那么早晨四升,晚上三升,总可以了吧?”猴子们听了高兴的个个手舞足蹈。试看橡子和橡子的数目并无损益,只是依据猴子的喜怒进行运用,这就是因任的道理。所以圣人通和是非,将是非调合起来,使其止于自然均平之地,则物与我各得其所,两不相妨,这就叫做“两行”。两行者,即所谓“道并行而不相悖。” 惠施听了“朝三暮四”的故事,很受启发,觉得庄子对道的研究达到
8、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心里也非常佩服,所以他坚持听完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庄子。(选自齐物论) 七、庖丁解牛 从前,有一个叫丁的厨师,特别善于宰牛。梁惠王知道后,便请他为自己宰牛剔肉。 庖丁宰牛剔肉时,凡是他手碰到的地方,肩靠到的地方,脚踩到的地方,膝盖顶着的地方,都发出淅沥沥、哗啦啦和谐的响声。只见他挥刀一刺,哗的一声,骨肉更分开了。一切声响,都和音乐的节奏一样,姿势优美,犹如古代的桑林之舞;动听的声音,仿佛是古乐咸池的旋律。看到这里,梁惠王拍手称赞说:“啊,太好了!太好了!技术怎么能达到如此神奇的境地呢?!” 厨师丁放下刀子回答说:“我知道宰牛的规律,这比掌握一般的宰牛技术更进一步。我刚开始宰牛的
9、时候,眼中所见的是一头完整的牛,不知从什么地方才可以进刀。三年以后,我对牛体结构已完全了解,呈现在眼前的,已不再是一头完整的牛了,我知道该怎样剖开牛体。到了现在,我宰牛的时候,不用眼睛去看,而是凭精神去接触牛体,感觉器官的功能都不用了,精神的作用活跃起来了。” 说到这儿,厨师丁见梁惠王大惑不解的样子,又接着解释道:“在肢解牛体时,要顺着牛体的自然生理结构,把刀子插进筋骨间缝隙,通过骨节间的孔道,一切动作都完全顺着牛体结构本来的样子进行。刀子所经过的地方,连经络、筋腱都没有碰过,更何况那些大骨头呢。好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这是因为他们要用刀割肉;那些一般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这是因为他们在肢解
10、牛体时,要用刀子去砍骨头。”说到这儿,厨师丁拿起自己的刀,掂了掂说道:“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了,宰的牛也有几千头了,然而刀锋还像刚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锋利。要知道,牛的骨节之间是有空隙的,刀锋却薄得几乎没有厚度,把这样的刀锋插入有空隙的骨缝中去是宽宽绰绰的,舞动刀子也有回旋的余地。十九年过去了,我的刀子还是这样的锋利。尽管如此,我也从不掉以轻心,每当遇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便把动作放慢,下刀也很轻。当牛体哗地一下分开,像泥土一样散落在地上时,我便提刀站立,环顾四周,从容自得,心满意足,把刀子插拭.干净,好好地收藏起来。” 听到这里,梁惠王说:“太妙了!有幸听您的这番话,我从中悟出了养生
11、的大道理啊!”(选自养生主) 八、秦失吊唁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姓李名耳,字聃,人称老聃。相传老子死后,他的朋友秦失去吊唁他,秦失进了灵堂,号哭三声就出来了,一点悲哀的表情也没有。他的弟子们见了,很不理解,他们问秦失:“老子不是您的朋友吗?”秦失说:“是的,他是我的朋友。”弟子们又问:“既然老子是您的朋友,那么您如此简单地吊唁他能行吗?” 秦失看了看弟子,回答说:“当然可以。刚开始时,我把老子当作一般人看待,后来我觉得不对,老子不是一般的人,不应用对待一般人那样对待老子。刚才我进去吊唁,看见有一个老头儿正在哭,就像在哭自己的儿子一样;又有一个年轻的人在哭,就像哭自己的父母一样。他们虽然都
12、聚在这里痛哭,但并非所有吊唁、痛哭的人都出于真情,而不过是一种礼节形式罢了。不想吊唁而吊唁,不想哭而哭,这是失去天性违背真情的。这样做会受到天理的惩罚。”说到这儿,秦失看了看弟子,又接着说:“人来到世上,是他应当来,死了也是合乎自然的发展,顺应天性和自然的。无所牵累而逍遥自在的人。因此,喜怒哀乐对他来说是没有用的,我这样吊唁他难道不可以吗?” 听了秦失的话,弟子们都点了点头。(选自养生主) 九、栎树托梦 从前,有一个叫石的木匠,带领弟子去齐国。走到曲辕这个地方时,看见一棵被奉为神社树的大栎树,栎树的树荫可以遮蔽几千条牛,树干有百人合抱那么粗。树临山而长,高出山顶八十尺才生长枝干,这些枝干可以造
13、几十条大船。很多人都围着这棵大树观看,赞叹不止。木匠石的弟子们也停下来围观,但木匠石连看都不看一眼,照样不停地赶路。 弟子们看了好一阵,才急忙跟着追木匠石,一个弟子气喘吁吁地问木匠石:“自从我拿着斧子跟您学手艺,还没见过像刚才那棵栎树那样的好木材,来往的人都停下来观赏,您却像没看见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木匠石听后,回答说:“算了,你不要再说了!这是一棵毫无用处的散木,用它造船会沉,用它做棺材很快就会腐烂,用来做器具又不结实,用来做门和窗户就会像云心木一样流出树脂来,用来当柱子又容易被虫子蛀蚀。这是一棵不能用作材料的树,没有任何用处,别人也不会砍伐它,所以,它才如此长寿。” 弟子们听了,都佩服
14、地点了点头。 不久,木匠石从齐国回来,又路过这棵大栎树。栎树托梦给木匠石,对他说:“你把我和可作材料的树相比吗?那些山楂树、梨树、柚子树等,果实成熟了就被摘掉,树干树枝常常被扭拉折断,这都是因为它们有用,所以才遭此痛苦。我好几次险些被人们砍伐,就是因为人们认为我有用。现在好了,人们都认为我无用,我可以不被人们砍伐了。这就是无用之用,为我之大用。假使我有用的话,还能长这么大吗?你这个寄生人间的人,怎能用常理来评论我呢?” 木匠石醒后,便把他的梦告诉了弟子们,弟子们说:“既然栎树追求无用,那它为什么要生长在社庙旁边供人膜拜呢?” 木匠石忙说:“这是秘密,你们不要乱说。这棵栎树是想用社庙来保护自己,
15、否则它就会被人们砍掉。这棵栎树保护自己的方式同它物不一样,按照常理是无法理解的。(选自人间世) 十、庄惠争论 惠施做了魏国的宰相,庄子将去会见他。 有个好事的人对惠施说:“庄子是个大名人,他要到魏国来很可能是谋求相位的。”惠施听了很担心自己的相位被庄子夺去,于是在国内搜寻庄子,一连搜寻了三天三夜。 庄子可不在乎这些,他仍然大摇大摆地到了相府去见惠施。一见惠施,庄子就说:“我前不久到南方去见到了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吗?鹓鶵由南海出发飞往北海。不是梧桐树它都不落下休息,不是竹子结的子实它都不吃,不是甘甜的泉水它都不饮。可有一只猫头鹰抓得一只腐烂的老鼠,当鹓鶵飞过它的上空时,猫头鹰生怕抢走
16、到手的死老鼠,就仰头怒视着鹓鶵,发出吓吓的惊叫。现在你用魏国的权势来吓我吗?” 惠施是个雄辩天下的人,他已意识到庄子谋图相位全是无稽之谈,于是幽默地说:“我这里有梧桐树、竹子实、甘泉水,专侯鹓鶵的光临呢。”(选自德充符) 十一、倏忽报德 传说掌管南海的神叫“倏”,掌管北海的神叫“忽”,管辖中央的神叫“浑沌”。倏与忽的关系十分密切,二人经常来往。倏与忽每次来往都要经过浑沌管辖的地盘,浑沌总是热情地招待他们,走时还要带上好多礼物。 有一天,倏与忽又在一块儿闲聊,两人谈起了浑沌,都感激不尽,赞不绝口,二人商定要好好地报答浑沌。倏说:“我们送给他什么礼物呢?” 忽说:“浑沌对咱俩太好了,我想送什么礼物
17、都不足以表达咱们对他的感激。” 倏看着忽说:“那该怎么办呢?” 忽低头沉思,突然他大声说道:“有办法了,有办法了!人的身上都有七窍(耳、目、口、鼻),这七窍是视、听、食、息都少不了的,浑沌身上没有七窍,一定很不舒服,我们给他凿出来吧!” 倏一听这主意,连连拍手称妙。于是二人商量好明天给浑沌凿七窍。第二天,倏和忽便带上铁锤、铁凿来找浑沌,说明了来意,然后二人便在浑沌的身上凿起来。两人干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每天凿出一个孔。就这样,他俩一连干了七天,总算凿出了七窍,他们十分高兴,大声叫着浑沌,可浑沌一声也不吭,二人低头一看,全都惊呆了,原来浑沌死了。(选自应帝王) 十二、伯乐训马 马本来具有天生的
18、素质,它的蹄子可以践踏霜雪,它的皮毛可以抵御风寒。它饿了吃草,渴了喝水,扬蹄奋起奔跑如飞好像腾云驾雾一样,这是自然赋于马的本性。宫殿般豪华的房屋和宽大的高台对于它来说都是无用的。 但是由于伯乐的出现,马的景况就完全改变了。伯乐曾因善于识别千里马而闻名于世,后又从事训练马的行当,不久又成了远近闻名的训马高手。 伯乐训马的办法很多,马只要到了他的手里就要采取了烙、饿、打、困的方法把马治服。所谓“烙”,就是为了把马的天生气势打下去,就用烧得火红火红的烙铁烙马,马被烙得遍体鳞伤,没了气力,然后修剪马毛,铲削马掌,烙上印号,这样经过训治,十分之二三的马就要死掉了;所谓“饿”,就是为了训练马的耐力,饿了不
19、让马吃,渴了不让马喝;所谓“打”,就是为了调整马的奔跑速度和技巧,便时快时慢的控制它,用鞭子狠狠抽打,使马按照人的意图行进。所谓“困”,就是在马受了这些折磨以后,再把马关在马厩里,长期困乏它,经过伯乐的训治,马死一半以上。 庄子说:“马在陆地上,吃草饮水;高兴时它们就摩擦颈项,表示亲爱;忿怒时,就背相对,互相踢蹋。马所晓得的已尽于此了。等到把驾马的横木加在马的身上,用遮眼的东西加在马的头上,使马的行止齐一,马方才知怎用眼睛斜看,不愿就范,曲颈不伸,欲脱其扼,甚至猛戾抵突,吐衔窃辔,而不驯服。所以使马晓得这些,失去了它们的本性,以致行动诡诈,近于盗贼的,都是伯乐训马造成的啊!”(选自马蹄) 十三
20、、孔子问道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历史上出现了两个伟大人物,一个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一个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孔子很谦虚,经常到老子那里请教。 有一天,孔子拜谒老子,向老子请教说:“有人研究道像是在违背事理的,把不可以认为可以,把不这样认为这样。有的辩者说:石,是坚、白、石三物,涵义分明,像悬挂在天上那样,看得清楚。像这样才智出众的人,能叫做圣人吗?”老子说:“这是更迭治事的胥吏,被技艺所羁绊的百工,劳苦形体、焦虑心思那类的人啊!能捉狐狸的狗就要被人用来打猎,猿猴因为攀跳巧捷,才被人从山林中捉来。孔丘,我告诉你那你所听不到,你又所不能表达出的东西。人是有形体的,有头有脚趾,但是无知无闻的是很多
21、的;具备人的形体,但又同时是无形无状,是没有的。他们的行动和静止,他们死亡和生存,他们的废罢和兴起,这些人世无常之事,不是人力所可左右的。我们只做我们所应当做的事情就行了。忘掉外物,忘掉自然,便是忘掉自己。忘掉自己的人,便与自然合为一体了。” 孔子听了老子说的教导,也谈了自己的见解,他说:“应以忘已的心态顺乎自然,不可强做不可做的事情,不可强为不可为的事情。如果勉强的去做,智巧就会穷竭,成为羁绊是无益的”。老子说:“孔丘你近道了。”(选自天地) 十四、螳臂挡车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将闾的学者,鲁国的国君听说他很有见识,便召见他,请他讲一讲如何治理国家的事,将闾推辞不掉,便对鲁国的国君说:“要实行
22、恭敬和节俭,擢用公正忠诚的人,行政大公无私,人民谁敢不和睦相处呢?” 将闾离开鲁国国君,总觉得自己说的不一定对,于是他找到当时很有名望的一个学者,名叫季彻,将闾向季彻说了给鲁国国君说的话,问季彻自己说的是否对。季彻听了没有说对也没有说不对,就给将闾讲了一个小故事。 季彻说:“一天他驾车出游,路上见一个螳螂在车辙里。它看到我的车子过来了,便奋力举起了它的双臂,企图阻止我的车子前进,我看着他的样子又佩服又可怜,佩服它的勇敢,可怜它的不自量力。”说完他哈哈的笑了。 将闾吃惊地说:“先生是说鲁国国君照我说的去做,要实现圣明之治,如同螳螂挡车是不能胜任的吧!”季彻没有回答,他说:“最伟大的圣人治理天下的
23、做法是,顺应民心的自然活动,来完成教化,改易俗习。这样人民都能去掉有害心思,增进专一于道的志向。就好像随本性自然形成,而不知为什么会这样。要使天下皆同一于自然之德,必须使内心安定才是。” 鲁国的国君照将闾的见解治理国家,麻烦事一天比一天多,连自己也处于危险境地,他就不再实行了。(选自天地) 十五、顺其自然 云将(云的主师)到东方巡游,经过宋国的原野恰遇鸿蒙(自然的元气),云将大喜,快步来到近前说:“.我自以为能够随心地活动,人民也都跟着我走;我不得面对人民有所接近,如今却为人民所效仿。我希望能聆听您的一言教诲。” 鸿蒙说:“扰乱自然的常规,违背事物的真情,整个自然的变化不能顺应而成。这样就会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庄子 寓言故事 _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