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施工组织设计方案.pdf
《涵洞施工组织设计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涵洞施工组织设计方案.pdf(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目 录 1.编制依据及编制围.1 1.1编制依据.1 1.2编制围.1 2.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1 2.1工程概况.1 2.2自然条件.1 2.3主要工程数量.2 3.施工总体方案.2 3.1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的分布.2 3.2大临工程的分布及总体设计.3 3.3施工用电.3 3.4施工用水.3 3.5施工测试.3 3.6业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移交).4 3.7施工程序.4 4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5 4.1框架涵施工方案.5 4.1.1 施工准备.5 4.1.2 涵洞开挖.5 4.1.3 涵洞基础施工.6 4.1.4 底板施工.6 4.1.5 基坑回填.6 4.1.6 边墙及顶板
2、.6 4.1.7 涵洞的防水.7 4.1.7.1 混凝土基层表面处理.7 4.1.7.2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铺贴.8 4.1.7.3 聚氨酯防水涂料的涂刷.9 4.1.7.4 保护层施工.10 4.1.7.5 沉降缝的施工.11 4.1.7.6 质量检查.11 4.1.7.7 其它.12 4.1.8 安全防护.12 4.1.9 安全教育措施.13 4.1.10 安全日常检查措施.13 4.1.11 施工安全防护措施.14 4.2盖板涵施工方案.14 4.2.1 基坑开挖.14 4.2.2 基础砼浇筑.14 4.2.3 模板安装及涵身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14 4.2.4 现浇盖板涵的施工.
3、15 4.2.5 涵洞口及附属工程施工.16 4.2.6 涵洞涵背回填.16 4.2.7 质量保证措施.16 4.2.8 安全技术措施.17 5重难点项目.17 6.施工组织安排.17 6.1总体目标.17 6.2安全目标.17 6.3质量目标.18 6.4环境保护目标.18 6.5工期安排.18 6.6资源配置方案.18 7.管理措施.18 7.1标准化管理.18 7.2质量管理措施.19 7.3安全管理措施.20 7.4工期控制措施.21 7.5环境保护措施.22 7.6施工水土保持措施.24 7.7文物保护措施.24 7.8 文明施工措施.25 7.9 节约用地措施.26 7.10冬季、
4、夏季施工措施.26 7.11雨季施工措施.27 8 附表及附图.27 附表 1:涵洞工程数量表.27 附表 2:分年、季度劳动力使用计划表.28 附图 3:施工计划横道图.28 DK3+670.48-DK8+518 段涵洞 施工组织设计 1.编制依据及编制围 1.1编制依据 1、改建铁路至扩能改造工程 NLZQ-标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文件。2、改建铁路至扩能改造工程 NLZQ-标合同书。3、改建铁路至扩能改造工程 NLZQ-标南龙施(涵)。4、铁道部颁布的施工技术指南及质量验收暂行标准。5、福平铁路建设编制的改建铁路至扩能改造工程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6、铁路桥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7、铁路桥涵施
5、工规 8、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1.2编制围 DK3+670.48-DK8+518 段线路围,设计共有 1 座盖板涵洞和 7 座框架涵。2.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2.1工程概况 序号 框构涵 中心里程 孔径类型 用途 涵长横延米 交角 1 DK4+366.5 1-6.05.0m 盖板涵 排洪 50.71 45 2 DK8+118.238 1-2.02.5m 框架涵 排洪 15.02 90 3 DK8+198.238 1-4.05.3m 框架涵 交通 20.08 90 4 DK8+254.239 2-6.05.3m 框架涵 排洪 31.9 45 5 DK8+336.238 1-2.02.5
6、m 框架涵 灌溉 23.56 90 6 DK8+373.238 1-6.04.8m 框架涵 排洪 15.02 90 7 DK17+440 1-4.03.8m 框架涵 交通 42.1 90 8 DK17+478.35 1-3.03.5m 框架涵 排洪 46.12 90 2.2自然条件 2.2.1地形地貌 山间谷地及河流阶地;山间谷地呈宽阔状展布,地形平缓,多劈为农田与村庄;河流阶地沿河呈条带状展布,地形平缓,多辟为菜园。2.2.2水文地质条件 涵洞区域为第四系全风化空隙水,发育;基岩全风化孔隙水与基岩强风化裂隙水,稍等发育,地下水水位为 1-1.5m。地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无氯盐侵蚀。
7、2.2.3地震动参数 涵洞所处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地震动反应特征周期为0.35s。2.2.4气象 本地区地处沿海陆山区,闽江上游,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境气候总体特征是:气温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夏半年多偏南风炎热多雨,冬半年多偏北风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 19.5,1 月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9.7;7 月气温最高,28.7,极端最高气温 41.8,极端最低气温-5.8,有霜期日数64 天。大于 35的高温日数平均为 40 天。2.3主要工程数量 主要工程数量汇总见附表 1。3.施工总体方案 3.1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的分布 根据本工程特点,组建中铁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南
8、龙铁路 NLZQ-I 标二工区项目部,设工区经理一人,工区副经理 2 人,总工程师 1 人。下设技术科、安质科、试验室、物资设备科、预算合同科、财务科、测量队、综合办公室等职能部门。管段设两个路涵架子队负责涵洞、路基的施工,两座混凝土拌合站负责工区管段所有混凝土供应,2 个钢筋及型钢加工厂,负责管段所有钢筋及型钢的加工,具体组织机构图见下图:南龙铁路 NLZQ-I 标二工区项目部 3.2大临工程的分布及总体设计 DK4+366.5 涵洞所有砼由三号拌和站予以供应,DK17+440 和DK17+478.35由六号拌和站供应,其余5个涵洞砼由四号拌和站予以供应;路涵架子队施工人员住房主要为租赁附近
9、居民房屋,涵洞钢筋加工主要有隧道钢筋加工厂统一加工供应。3.3施工用电 在路基段设置 2 台 400KVA 变压器,涵洞用电主要从临近路基段引入,同时配 20KW 发电机一台做备用。3.4施工用水 以上涵洞所处位置有条水沟,施工用水可以就近取用。3.5施工测试 按要求已完成测量仪器的标定、控制点的复测工作,控制网复测成综合办公室 技术科 安质科 计划合同科 物资设备科 试验室 路涵架子队 混凝土运输队 钢筋加工厂 工区经理 工区党委书记 副经理 总工程师 副经理 果已报监理工程师批准,根据现场实际放样需求,已在九峰山隧道进出口段布置了 GPS 加密桩,为施工放样提供了便利。我工区成立了试验室,
10、配置了满足施工需要的试验仪器与设备,安装调试并通过了标定。试验检测室进行原材料取样、钢筋加工试样和混凝土试件送到试验室进行分析、试验,提出试验报告,做好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与优化。在施工过程中,试验室对混凝土进行跟踪质量检测,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3.6业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移交)为了确保业资料与工程同步、规齐全,实现一次交验合格的目标,项目部按照福平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现场管理标准化中的技术管理要求,制定项目部的资料管理办法,由总工程师和各工区技术负责人将相关工作纳入岗位职责围,作为施工过程术管理的重要容。项目部配备 2 个专(兼)职人员负责本项目部的业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移交工作;专职
11、资料员选用具有一定的工程知识和施工实践经验,通过加强对业资料管理知识的辅导、培训,在工程部和安质部指导下工作,使他们了解工程施工各个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填写各种表格的具体要求,确保施工资料真实、及时、准确、完备;做到施工过程技术资料和现场施工过程同步,防止出现事后补做。定有专业水平,有责任心的人员来组织竣工资料的编制工作。工程完工后工区成立竣工文件编制小组,制定工作制度,做到统筹安排,经常督促检查,同时工区安排有一对照图纸、施工日志等进行资料整理和核查,一次性完善到位,确保资料验交一次达标。3.7施工程序 我工区将严格按福平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各项管理制度,结合本工区的管理模式和现场实际,坚持过程
12、标准化,保障施工程序动态过程受控,确保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方面的过程控制目标。项目部将在施工准备阶段的征地拆迁场地清理测量放线现场核对开工报告和施工阶段的工程实施施工自检报检签证试验检测质量评定及竣工验收阶段的工程验收土地复耕工程保修的几个 环节作为本工区重点工作,对各个环节目标进行细化、量化,再落实到每项工作和每道工序中;通过对各个细节方面规严格考核,依照闭环管理要求进行落实,确保施工程序的标准化。4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 4.1框架涵施工方案 4.1.1 施工准备 在交桩之后,我方安排测量人员进行复测和放样,定出涵洞的用地地界,相关人员积极开展征地拆迁工作,为工程顺利推进
13、创造条件。同时,根据设计资料,结合现场实际地形、地质情况,对其方向、出入口位置、排灌系统等进行核对,对现场位置与图纸不符的个别涵洞已报进行变更。涵洞位置确定后,安排技术人员将涵洞图纸与路基断面图做出对比,确保路肩以及涵洞基础的高程无误,然后根据涵洞与线路的交角、涵洞的填土高度、路基断面的宽度以及边坡的坡度四个要素计算涵洞的长度,确保涵洞施工后能够满足路基施工的宽度需求。4.1.2 涵洞开挖 涵洞开挖前,首先要对涵洞所处位置及其前后 40m 路基围进行清表处理,以顾及到以后过渡段的路基填筑。开挖前,还要将测量提供的原地面高程与基底设计高程进行对比,确定需要开挖的深度;接着要将通过涵洞设计图以及路
14、基横断面图查看该处的土质情况,根据土质情况,初步确定放坡的坡度;然后根据开挖深度和放坡坡度确定开挖的开口线。开挖时,要根据挖出的土的性质决定土的去留,浅层淤泥质土应该采取丢弃的方式,深层好土可以用来修施工便道,以保证涵洞后续材料的进入以及砼罐车的出入方便,如还有多余,则现场堆放作为以后路基或涵背回填的填料。开挖时要注意水的流向,可以设一条沟将水引开后再开挖,或者开挖中有意将一边挖深用于排水。涵洞基坑开挖到位后,对照设计图纸看是否在设计层面上,同时需要通知试验现场做地基承载力试验(试验时需要监理见证),承载力如果 达不到设计要求,需要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在监理和设计的认可下进行换填处理,以确保地
15、基承载力达到要求。涵洞基础最底层约 30cm 围,必须人工进行清理,清除松散的土石块,基础底部的台阶必须修整出来,确保基础座在水平面上。4.1.3 涵洞基础施工 承载力达到要求,高程达到要求,监理同意进入下一道工序后,必须抓紧施作涵洞基础,涵洞基础采用 C35 砼浇筑,采用跳跃式分节段施工,节段之间填塞 2cm 沥青木板。基础砼由九峰山隧道进出口拌和站集中拌制,罐车运送到现场,采用滑槽的方式入模。基础必须预埋连接钢筋(以保证基础与涵身部分的连接)。4.1.4 底板施工 基础浇注完成强度达到 2.5MPa 后开始绑扎底板钢筋,同时绑扎部分边墙钢筋。钢筋绑扎完成后,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开始立模,
16、模板采用组合钢模,钢管支撑加固。砼由搅拌站集中搅拌,砼运输车运送至施工现场,采用泵车送入模,插入式振动棒振捣,边墙处砼浇注至墙身底板至边墙下肋顶部,初凝后洒水养生。4.1.5 基坑回填 底板施工完成后,框架两侧基坑采用级配碎石掺 3%水泥回填。4.1.6 边墙及顶板 底部模板拆除后,框架两侧基坑采用级配碎石掺 3%水泥回填至底部顶面,将边墙底部砼表明浮浆凿除,用水冲洗后开始绑扎边墙钢筋,立边墙及顶板模,然后绑扎顶板钢筋,立边墙外模。模采用大块钢模,满堂支架支护,外模采用钢模,钢管排架支护。满堂支架搭设在底板顶,当底板砼满足设计强度 50%后开始搭设钢管支架(间距 6060cm)。支架顶上铺设纵
17、向 10cm10cm 方木,横向铺设 6cm8cm 方木,间距 30cm,方木顶铺设底模,底模标高采用顶托进行调整。钢管排架间距 6090cm。外模采用14 拉杆对拉(间距 60cm 梅花形布置)。支架搭设 满堂支架搭设前先要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并进行相关试验,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后搭设支架,防止支架发生沉降。支架顶上铺设纵向 10cm10cm 方木,横向铺设 6cm8cm 方木,间距 30cm,方木顶铺设底模,底模标高利用顶托进行调整。钢筋施工 钢筋按设计要求在现场钢筋加工厂集中下料弯制成型后,在底模上绑扎成型。混凝土施工 立模、绑扎钢筋完成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即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由混凝
18、土拌和站集中供应,泵送入模。混凝土浇筑入模时下料要均匀,混凝土的振捣与下料交替进行。拆模及拆除支架 达到规定强度后,即可拆模卸架。拆模时应注意保护混凝土不受碰撞和缺棱掉角。4.1.7 涵洞的防水 4.1.7.1 混凝土基层表面处理 防水层施工前应对基层面进行验收。混凝土基层表面质量应符合TBT296 规定的要求。基层表面应平整、均匀一致,其平整度用 1 m 直尺检查,空隙只允许平缓变化,且不大于 3mm。基层应做到坚实、干燥清洁、不起砂、及无凹凸不平现象;对于混凝土因养护不够等原因造成的强度不足、起砂等现象必须采用合适机械打磨,直至露出坚硬的基面,过于光滑的基面宜用打磨机磨粗。若基层表面高低不
19、平或凹坑较大时,应用 M20 水泥砂浆抹平。帽石侧立面需做防水层部位应无蜂窝、麻面。对蜂窝麻面做填补前,应清除蜂窝、麻面中松散层、浮渣、浮灰、油污等。对蜂窝、麻面的填补,均应在水泥砂浆、水泥净浆中添加适量水溶性胶粘剂以增强水泥砂浆、净浆与基底的连接。平面与立面交界处的阴阳角均应做成均匀一致的光滑圆角,圆弧 半径不小于 50mm。涂刷层处理剂,涂刷前要求基层应干燥,基层干燥鉴别的一般方法可凭经验肉眼观察,将 1 m 见方的卷材覆盖在基层表面上,静置 2-3h,若基层表面无水印,即可视为符合要求,可进行铺设卷材防水层施工。若气候环境无法获得干燥的基层,应采用潮湿基基层处理剂处理。高聚物改性沥青基层
20、处理剂,用量为每平米不得小于 0.4kg.采用长柄滚刷进行涂刷。4.1.7.2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铺贴 在框架涵施工缝处以及框架涵涵顶铺设防水卷材 混凝土基层表面处理完毕并验收合格后,方可涂刷基层处理剂,铺贴防水卷材。备好防水卷材、基层处理剂、密封膏、圆形搅拌桶、220V 电源、打磨机、小平铲、凿子、吹灰器、扫帚、滚动刷、毛刷、弹线盒、剪刀、壁纸刀、卷材铺展器,多头喷灯车或自动铺装车、喷灯、钢压辊、小压辊等。基层表面不得有明水,严禁雨中施工。防水层铺设施工环境温度不宜低于零下 20。涂刷高聚物改性沥青基层处理剂,用量为每平方米不少于 0.4kg。施工方法是用长柄滚刷进行涂刷,要求涂刷均匀
21、、不露底面、不堆积、待处理剂达到干燥程度(一般为不粘手为准)方可施行热熔施工。防水卷材纵、横向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 100mm,在已涂刷基层处理剂并干燥的基层表面,留出搭接缝尺寸,将铺贴卷材的基准线弹好。以便按此基准线进行卷材铺贴施工。对于框构涵涵面的曲线部位,应按曲线半径放线,以直带曲,确保铺贴接茬的宽度。卷材铺贴宜采用机械烘烤设备热熔铺贴卷材,也可采用多台喷灯同时烘烤热熔铺贴卷材,卷材铺贴应从一端开始,涵面横向由低向高顺序进行;点燃喷灯(喷枪),烘烤卷材底面的沥青层及基层上的处理剂(烘烤喷灯以距离卷材 30cm 左右为宜)。烘烤要均匀,将卷材底面沥青层熔化后,即可向前滚铺。为保证卷材与基层的
22、粘结,卷材热熔铺贴过程中,应边铺贴边滚压排气粘合,滚压工具采用 1520kg 重、1m 长、直径为15cm 的钢辊。卷材底面熔化以沥青接近流淌,呈黑色亮为度,不得过分加热或烧穿卷材:卷材搭接处的上层和下层卷材应完全热熔粘合,以保证搭接处粘贴牢固,搭接缝处应有自然溢出的热熔沥青。无填土的框架涵顶面防水卷材应铺设至帽石根部。对于排水口等细部节点,先采用高聚物沥青基密封膏进行堵缝,再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涂刷和封边,框架涵顶面与帽石的转角处做防水卷材附加层,附加层采用与主材相同材料,保护层接缝处应采用防水涂料进行封边涂刷。卷材铺贴到结构周边收口部位时,滚压后应有自然溢出的熔融沥青,采用刮板抹平密封收
23、口。制作防水层时不得流溅或其他原因而污染涵洞主体。防水层铺贴完成后 30 分钟,即可浇筑保护层。4.1.7.3 聚氨酯防水涂料的涂刷 在框架涵两侧边墙位置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混凝土基层表面处理完毕并验收合格后,方可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时,基层表面不得有明水,严禁雨中施工;防水层铺设施工环境温度不得低于 5。基层应平整清洁、牢固、坚实、充分干燥、无尖锐角,并做好节点圆弧处理。涂膜层度和用量,聚氨酯防水涂料总涂膜厚度不得小于 2.0mm,每平方米用量约 2.4kg。施工方法与要求:(1)涂膜施工宜采用喷涂设备将涂料均匀涂于基层表面,也可以用金属锯齿板(应保证涂膜厚度达到 2.0m
24、m)将涂料均匀涂刷于基层表面。(2)涂料主剂(甲组份)、固化剂(乙组份)须按产品进行配制,每种组分的称量误差不得大于2。(3)采用喷涂设备时,该设备应具有自动计量、混合和加热功能,加热后出料温度为 60-80。(4)采用人工涂刷配置涂料时,按照先主剂、后固化剂的顺序将液体倒入容器,并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搅拌时间 3-5min。(5)搅拌不得加水,必须采用机械方法搅拌,搅拌器的转速宜在 200300 转分。(6)涂刷时应分两次进行,以防止气泡存于涂膜。第一次使用平板在基面上刮涂一层厚度 0.2mm 左右的涂膜。12 小时使用金属锯齿板进行第二次刮涂。(7)对于帽石垂直部位使用毛刷或辊子先行涂刷
25、,平面部位在其后涂刷,保护层平面处封边处理,应在缝两侧不小于设计宽度要求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对于泄水管等部位,待做完密封膏后,用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封边处理。(8)不得使用风扇或类似器具缩短干燥时间,喷涂后 4 小时或涂刷后12 小时须防止霜冻、雨淋及暴晒。(9)配制好的涂料应在 20 分钟用完,随配随用,防水层固化后,方可浇筑混凝土保护层。4.1.7.4 保护层施工 在防水层完全固化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保护层的施工。浇筑混凝土保护层时,其施工用具、材料必须轻吊轻放,严禁碰伤已铺设好的防水层。C40 细石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混凝土拌合、浇筑和养护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涵洞 施工组织设计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