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模施工工艺标准.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滑模施工工艺标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滑模施工工艺标准.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滑模施工工艺标准 1 施工准备 1.1 技术准备(1)滑模施工应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及滑模工艺的要求提出对工程设计的局部修改意见,确定不宜滑模施工部位的处理方法以及划分滑模作业的区段等。(2)滑模施工必须根据工程结构的特点及现场的施工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施工总平面布置(含操作平台平面布置);2)滑模施工技术设计;3)施工程序和施工进度安排;4)施工安全技术质量保证体系及其检查措施;5)现场施工管理机构、劳动组织及人员培训;6)材料、半成品、预埋件、机具和设备供应计划等;7)特列部位滑模施工措施;8)季节部位滑模施工措施。(3)施工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施工总平面
2、布置应满足施工工艺要求,减少施工用地和缩短地面水平运输距离;2)在所施工建筑物的周围应设立危险警戒线至建筑物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其高度的 1/10,且不应小于 10m,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3)临时建筑物及材料堆放场地等均应设在警戒区以外,当需要在警戒区内堆放材料时,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经过警戒区的人行道或运输通常均应搭设安全防护棚;4)材料堆放场地应靠近垂直运输机械,堆放数量应满足施工速度的需要;5)根据现场施工条件确定混凝土供应方式,当设置自备搅站时宜靠近施工工程,混凝土的供应量必须满足连续浇灌的需要;6)供水、供电应满足滑模连续施工的需求。施工工期较长,且有断电可能时,应有
3、双路供电或配自备电源。操作平台的共水系统,当水压不够时,应设加压水泵;7)应设置测量施工工程垂直度和标高的观测站。(4)滑模装置的组成应包括下列系统:1)模板系统包括模板、围圈、提升架及截面和倾斜度调节装置等。2)操作平台系统包括操作平台、料台、吊脚、手架、滑升垂直运输设施的支承结构等。3)液压提升系统包括液压控制台、油路、调平控制器、千斤顶、支承杆。4)施工精度控制系统包括千斤顶同步、建筑物轴线和垂直度等的观测与控制设施等。5)水电配套系统包括动力、照明、信号、广播、通讯、电视监控以及水泵、管路设施等。6)滑模装置剖面示意图详见图 7.3.1。192129233284567910111211
4、314151617271828222425边模20钢管扣件2630钢支撑(养护用)钢支撑阳台 序号 构件名称 备注 1 提升架 2 限位卡 3 千斤顶 4 针形阀 5 支架 6 台梁 7 台梁连接板 8 8 油管 9 工具式支撑杆 10 插板 11 外模板 12 支腿 13 内模板 14 围柃 15 边框卡铁 16 伸缩调节丝杠 17 槽钢夹板 18 下围柃 仅用于有桁架处 19 支架连接管 20 纠偏装置 21 安全网 满挂、兜底 22 外挑架 23 外挑平台 50mm 厚木板 24 吊杆连接管 25 吊杆 26 吊平台 50mm 厚木板 27 活动平台边框 钢管及 18mm 厚竹胶板 28
5、 桁架斜杆、立杆、对拉螺栓 29 钢管水平桁架 30 围圈卡铁 图 7.3.1 滑模装置剖面示意图 (5)滑模装置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1)绘制滑模初滑结构平面图及中间结构变化平面图。2)确定模板、围圈、提升架及操作平台的布置,进行各类部件和节点设计,提出规格和数量。3)确定液压千斤顶、油路及淮压控制台的布置,提出规格和数量。4)确定施工精度控制措施,提出设备仪器的规格和数量。5)进行特殊总值闰处理及特殊设施(包括与滑模装置相关的垂直和水平运输装置等)布置和设计。6)绘制滑模装置的给装图,提出材料、设备构件一览表。(6)滑模装置设计荷载包括下更各项,并按附录 4-1 取值:1)模板系统,操作平台
6、系统自重;2)操作平台的施工荷载,包括操作平台上的机械设备及特殊设施等的自重、操作平台上施工人员、工具和堆放材料等;3)混凝土卸料时对操作平台的冲击力,以及向模析观众倾倒混凝土时对模板的冲击力;4)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5)模板滑动时混凝土与模板之间的摩阻力 6)对于高层建筑应考虑风荷载。(7)液压提升系统的布置应使千斤顶受力均衡,所需千斤顶和支承杆数量可按下式确定:Dmin=N/P (7.1.1)式中 N总垂直荷载(kN);P单个千斤顶或支承杆的允许承载力(kN);支承杆的允许承载力应按附录 4-2 确定;千斤顶的允许承载力为千斤顶额定提升能力的 1/2,两者取较小者。1.2 材料要求(1)
7、模板:应具有通用性、耐磨性、拼缝紧密、装拆方便和足够的刚度。并符合下列规定:1)平模板宜采用模板和围圈合一的组合大钢模板。模板高度:内墙模板900mm,外墙模板 1200mm,2)模板材料规格,见表 7.1.2-1。模板材料规格 表格 7.1.2-1 部 位 材料名称 规 格 备 注 面 板 钢板 4mm6mm 厚 边 框 钢板或扁钢 680 或 880 水平加强肋 槽钢 8 同提升架连接 竖 肋 扁钢或钢板 460 或 660 3)模板制作必须板面平整、无卷边、翘曲、孔洞、毛刺等,阴阳角模的单面倾余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提升架宜设计成适用于多种结构施工工期的类型。对于结构的殇部位,可设计专
8、用的提升架。提升架设计时,应按实际的垂直和水平荷载验算,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其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提升架可采用半日横梁“II”形架、双横梁的“开”形架或单立柱“T”的形架,横梁与立柱必须刚性连接,两者的轴线应在同一平面内,在使用荷载作用下柱下端的侧向变形应不大于 2 mm。2)模板上口至提升架横梁底部的净高度,对于 25 支承杆宜为 400500mm,对于 483.5 支承杆宜为 500900mm。3)提升架立柱上应设有调整内外模板间距和倾斜度的可调支腿。4)当采用工具式支承杆设在结构体外时,提升架横梁相应加长,支承杆中心线距模板距离应大于 50 mm。(3)围圈将提升架连成整体,并同操作平
9、台桁架相连。围圈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围圈截面尺寸应根据计算确定,上、下围的间距一般为 450750mm,上围起圈距模板上口的距离不宜大于250mm。2)当提升架间距大于 2.5m 或操作平台的承重骨架直接支承在围圈上,围圈宜设计成桁架式。3)围圈在转角处应设计成刚性节点。4)固定式围圈接头应用等刚度型钢连接,连接螺栓每边不得少于2 个。(4)操作平台应按所施工工程的结构类型和受力确定,其构造符合下列规定:1)操作平台由桁架、三角架及铺板等主要构件组成,与提升架或围圈应连成整体。2)外挑平台的外挑宽度不宜大于 900mm,并应在其外侧设安全防护栏杆。3)吊脚手板时,钢吊架宜采用 483.5
10、 钢管,吊杆下端的连接螺栓必须采用双螺帽。吊脚手架的双侧必须设安全防护栏杆,并应满挂安全网。(5)支承杆的直径、规格应与所使用的千斤顶相适应,对支承杆的加工、接长加固应作专项设计,确保支承体系的稳定。当采用钢管做支承杆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支承杆宜为 483.5 焊接钢管,管径允许偏差为0.20.5mm。2)采用焊接方法接长钢管支承杆时,钢管上端平头,下端倒角 245,接头处进入千斤顶前,先点焊三点以上并磨平焊点,通过千斤顶后进行围焊,接头处加焊衬管,衬管长度应大于200mm。3)采用工具式支承杆时,钢管两端分别焊接螺母和螺栓,螺纹宜为M35,螺纹长度不宜小于 40mm,螺栓和螺母应与钢管同心
11、。4)工具式支承杆必须调直,其平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1000。5)工具式支承杆长度宜为 3m,第一次安装时可配合采用 6m、4.5m、1.5m长的支承杆,使接头错开。当建筑物每层净高小于 3m 时,支承杆长度应小于净高尺寸。6)当支承杆设置在结构体外时,一般采用工具式支承杆,支承杆的制备数量应能满足 56 个楼层高度的需要。必须在支承杆穿过楼板的位置用扣件卡紧,使支承杆的荷载通过传力钢板/传力槽钢传递到各层楼板上。(6)滑模装置各种构件的制作应符合有关的钢结构制作规定,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7.1.2-2 的规定。滑模装置构件制作允许偏差 表 7.1.2-2 名称 内容 允许偏差 钢模板 高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施工工艺 标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