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pdf
《思南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南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pdf(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思南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思南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11-04-22 根据中共思南县委常委会议纪要20117 号“同意成立关于加快我区农村扶贫开发进程 地县联动课题调研组,从有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的要求,今年 3 月,县政协牵头,组建了由黎忠发副主席任组长,县政协经济委、县委政研室、县扶贫办、财政局、发改局等有关部门为成员的调研组,通过深入重点扶贫乡镇、村组调研,组织相关部门召开调研座谈会,收集整理 20012010 年的扶贫工作相关资料,特形成本调研报告。一、我县扶贫开发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制定了全县“十五”、“十一五”扶贫规划
2、,坚持把治穷作为治县的基本方略,将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的“一体两翼”扶贫开发思路,瞄准扶贫对象,突出扶贫重点,使我县贫困乡镇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增收门路稳步拓宽,脱贫致富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明显提高,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2001 年至 2010 年期间,我县共争取并投入各类扶贫资金72091.54 万元,其中财政扶贫项目资金 13982.58 万元,坡改梯(财政资金)项目资金 414 万元,退耕还林项目资金 10306.91万元,以工代赈项目资金 4883.8 万元,
3、信贷扶贫项目资金33555.16 万元,社会帮扶资金 8949.09 万元。全县贫困人口从 2000 年的 22.17 万人(按人均纯收入 1196 元口径)减少到2010 年的 10.06 万人,平均每年减少 1.211 万人,年均减少5.57%;农民人均纯收入从 2000 年的 1163 元增加到 2010 年的 2997 元,年均增长 9.93%。1、基础先行,真扶贫。十年间,共投入扶贫资金 18812万元,用于建设村级公路 189 条、1387.13 公里,其中新修846.85公里,维修 540.28公里;完成道路桥梁建设9 座,交通环境的改善惠及188 个村 147880 人。投入
4、2069.55 万元完成蓄水池建设 1689 个,蓄水量 83416.7 立方米,铺设人饮管(渠)道 428.5 公里,灌溉渠道 59.2 公里,解决了 242 个村129905 人的饮水困难问题,新增有效灌面 508 亩。投入 150.8万元,新建(维修)村小教学楼 33 栋,新增教室 56 间 2060平方米,惠及 33 个村 17408 人。投入 169.7 万元用于新建 21个乡镇 46 个村的综合服务室,建筑面积 4025 平方米,受益人口 88096 人。投入 56.67 万元,在 90 个村 312 户实行了“模改数”电视接收工程,使我县农村电视覆盖率达 88%以上。投入 86.
5、4 万元实施规格 810 立方米的沼气池共 720 口,使 32个村 720 户受益,年经济效益 70 余万元。2、产业化扶贫,扶真贫。以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为重点,着力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贫困山区发展后劲。十年间,完成植物营养液叶面肥推广 5.04 万亩,实施粮食增产工程推广玉米良种良法 1.16 万亩,推广脱毒甘薯种植 2 万亩,新建原种储藏室一间 100 平方米,引购原种种苗 9 万株,建设脱毒甘薯原种繁育基地 160 亩;发展中药材种植 9120 亩,其中:金银花 5080 亩,吴茱萸 1200 亩,太子参 1150 亩,玉竹 1080亩,其他 610 亩;规模种植黄花菜、豇
6、豆 810 亩;新建茶园基地 1000 亩,建大棚蔬菜基地 2 个。引进优质种猪 8630 头,内推“二元”母猪 9516 头,发展商品牛养殖 5516 头,发展养殖户 5810 户;种草养羊项目直接扶持农户 1000 户,覆盖贫困人口 4180 人,完成人工种草 25160 亩,新建羊舍 31900,投放基础母羊 20104 只,投放种公羊 500 只;在许家坝项目示范区修建办公楼 600 平方米,草场公路 11.2 公里,水池(窖)7座 2100 立方,受益覆盖面涉及到 80 个村 4008 人。十年来,全县扶持养殖大户 5210 户,共贴息 450 万元。扶持省级扶贫龙头企业思南县华丰果
7、蔬专业合作社,扶持资金累计达 52万元,贷款贴息 2 万元,帮助企业带动 2 万余人就业;扶持国家重点扶贫龙头企业贵州省思南县亿农绿色产业有限公司贷款贴息11 万元,扶持思南县益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贷款贴息9 万元。3、扶贫与扶智并举,扶好贫。紧紧围绕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加大农村劳动力技术培训和转移力度,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十年间,开展各类扶贫培训班1463 期,普训 366372 人次;“绿证”培训 5798人。其中,完成干部培训 26325 人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11560 人次,转业转产
8、培训 9662 人次。2004 年在东华乡东瓜溪村建立扶贫开发培训学校,由县扶贫办派一名干部任名誉校长,村支两委共同抓好农民文化知识和农业生产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村民的素质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有力的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4、突出整村和整乡推进,大扶贫。通过整合资源,集中资金、集中投入、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开展整村推进和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形成大扶贫工作格局。2005 年我县启动实施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实施 142 个,已通过验收 142 个,投入各类扶持资金 3310.98 万元,建成项目 698 个,共有 28400 户 113600人参与整村推进扶贫,人均增收 172 元,其中贫困户 5112
9、 户,贫困人口 20448 人,项目的覆盖率达到了 80%以上。2005 年1 月,我县首先对省级一类贫困乡胡家湾乡启动了整乡推进扶贫系统工程。省委副书记王富玉同志作为该乡的扶贫联系领导,曾几度亲自带队深入调研,亲自过问,亲自督促,现场办公帮助破解路难、水难、电难、学难、医难、产业发展难等重大问题;新华社思南扶贫工作队多次深入该乡调研,启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整村推进工作;省直党建扶贫工作队连续多年驻乡帮村扶贫;县委组建 15 个党建扶贫工作组,召开党建扶贫整乡推进誓师大会,举全县之力,从不同渠道、不同角度融入大扶贫格局,推进该乡围绕“一山一水一路一集镇”的发展思路,建成“万亩核桃之乡”。6
10、年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近亿元,使该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贫困人口数量大减。全乡贫困人口(按1196 元口径)由 2004 年末的 4251 人下降到 2010 年底的2944 人,减少贫困人口 1307 人。二是农民收入大增。2010年末,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2800 元,比 2004 年 721 元增加了 2079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近翻两番;粮食总产量 6181吨,人均粮食占有量 395 公斤,吃饭问题得到有效保障。三是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建提灌站 2 个、小水窖 170 个 7300立方米;实施了街上、竹园、黄坝、长林坝等 10 处人饮工程项目,新建灌溉沟渠 50 公里
11、,清修沟渠 45 公里,新增灌溉面积3675 亩,改善灌溉面积 160 亩;投入 1120 万元建成张家寨胡家湾南盆长 28 公里通乡通村油路,投入 309.5 万元完成通村通组公路改造工程项目 9 个共 60.5 公里,新建通组公路 3.5 公里,投入 40 万元建成乡农村客运站;建沼气池 2200口;整合投资 206 万元,搬迁向家岩地质灾害隐患点 48 户群众;投资 60 万元完善了灯塔“侨爱新村”建设;投资 196 万元,全面完成 114 户危房改造;实施“一事一议”项目,完成 7 个自然村寨的串户路硬化;投资 1600 万元对 15 个村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先后对集镇街道和小学公路进
12、行了硬化;全乡 14 个村93 个组(自然村寨)基本实现了“三通”(通路、通水、通电)。四是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实施了南盆小学扩建工程,新建了 14个村的计生服务室、综合服务室、卫生室,兴建(扩建)了移动机站,实施了电视“村村通”和广播“村村响”工程,修建了黄坝村文体设施和周家垭农民体育场,全乡上学难、看病难、通讯难、信息难、健身难的状况得到极大改观。五是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2010 年投资 40 万元,在竹园养殖场旁新建 3000 平方米标准化养殖场,使全乡规模养殖小区面积达到近 10000 平方米。扶持返乡创业大学生田大鹏,带头承包竹园养殖场,存栏能繁母猪 160 头,后备母猪 70 头,种
13、公猪 3 头,商品猪 150 头,带动了全乡 63 户养猪大户。发展核桃 7000 亩、板栗 1500 亩、枇杷 200 亩,建成 5 个核桃集中园区。六是贫困人口素质逐步提高。大力实施劳务扶贫工程,70%的农村劳动力掌握 12 项职业技能和农村适用技术。七是基层组织战斗力得到增强。在省、地、县党建扶贫工作队(组)的帮扶下,培养了一支永不离村的“扶贫队”,有力的保证了扶贫开发系统工程扎实推进。八是招商引资带动发展。县委、县政府利用该乡水能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采取超常的优惠政策,成功对接并引进央企投资 35 亿元正式开工建设总装机 3 万千瓦的七里塘电站,建成后总库容达4790 万立方米,年发电
14、量 11 亿千瓦时,必将带动该乡旅游业、水产养殖业和其它产业的大发展。2010 年,我县实施了孙家坝镇十个村的党建扶贫整乡推进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化扶贫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二)取得的主要经验 1、切实加强对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县委、县政府坚持不懈地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紧紧瞄准贫困群体,以贫困村为主战场,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战略,因地制宜地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分类制定扶贫开发工作标准,完善政策措施,实现解决温饱与巩固温饱同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同步加大、基础设施条件和贫困村生活环境同步改善、经
15、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贫困人口素质同步提高。为确保扶贫工作扎实有效,思南县强化领导,细化措施,合力攻坚。不断充实和完善扶贫工作领导班子,县、乡(镇)、村层层成立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县委、县政府把扶贫开发列入重大的议事日程,与全县经济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上下联动,切实搞好扶贫开发工作。每个正县级领导每年 4 次以上、副县级领导 6 次以上带队深入贫困村寨和所联系帮扶的村开展调查研究,与乡村干部一起共同分析致贫原因,商讨脱贫措施。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每年专题研究扶贫开发工作 12 次,每年召开全县专题扶贫开发工作会 1 次,明确各级各部门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和绩效考核机制,
16、每年均出台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各乡镇制定扶贫工作相应措施。实行任务逐级分解,责任逐级落实到人,形成层层有责任,层层有任务,层层有问责,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格局,为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组织和制度保证。2、抓住项目和资金两个关键,确保扶贫工作真扶贫、扶真贫,不出事。我县严格按照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的规定,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和资金安全运行。一方面严格项目管理:一是瞄准对象,科学规划。根据先难后易的原则,深入调研,依托乡村干部组织召开群众会征求意见,从群众最需要之处入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筛选项目,自下而上制定规划项目。二是严格项目实施前、中、后公示公告制。县乡两级通过电视
17、、网站、政府公示栏等形式对批复项目进行公示,对项目实施进度、投资情况、工程质量、资金到位情况进行动态公示,竣工后立碑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三是严格项目监督检查。组织扶贫、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到各项目点检查项目实施情况 3 次以上,并把检查记录备案。县扶贫办班子按三个片区,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进行跟踪督促检查。四是加强项目后续管理。制定项目后续管理办法,明确具体管护人,做到谁受益谁管护谁维修,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五是严格自下而上验收制度。项目实施完成后,乡村级自查,县、地复查验收,直到各级验收均合格为止。另一方面严格资金管理:一是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二是严格拨款程
18、序。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按相关比例进行拨付,资金拨付实行多级联签制。三是结合县情制定思南县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暂行),确保资金到村到户,规范安全。四是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完善了资金县级报账回补制,每批次资金报账由用款乡镇提出申请,经县扶贫办审批后,由县报账中心按批复项目资金补助标准审核,报账再回补剩余资金。五是大宗物资进行招投标统一采购,严格管理。六是严格审计制度。项目完成后,对项目资金进行审计,形成审计意见书。七是每年组织纪委、监察、财政等部门对扶贫项目资金进行 1-2 次的检查监督。3、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走符合实际的扶贫开发路子 (1)引导群众不断解放思想,自力更生,变被动扶贫为主动脱贫。
19、针对我县贫困地区群众观念落后、文化素质较低的特点,通过开展“思想文化六进村”、“四帮四促”等活动,加教育培训力度,帮助他们革除过度依赖政府而“等、靠、要”的旧观念,树立最终要靠自己的发展才能彻底解决各种矛盾的新观念;帮助他们大胆革除满足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旧观念,树立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新观念;帮助他们革除闭关自守、固步自封的旧观念,树立勇于实践,大胆探索,敢为人先的新观念;帮助他们革除只讲投入、不讲产出的旧观念,树立起投入与效益要相适应的新观念。(2)实施三个战略带动。一是实施能人大户和龙头企业带动战略。把大力扶持和培育能人、大户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摆在突出位置。各农业产业化经营主
20、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共同体,发挥农业产业化带动作用。二是实施科技推动战略。不断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和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关键,以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为重点,逐步建立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新机制,经济社会效益显著。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培训。不断加强与外面的交流与合作,与贵州大学、省农科院建立院校合作机制,聘请李桂莲、王天文等著名蔬菜专家担任全县蔬菜产业发展顾问,贵州大学汤德元教授担任全县畜牧产业发展顾问。结合“阳光工程”、“绿色证书”、“雨露计划”等新型农民培训工程,
21、定期组织送科技、送良种、送信息下乡活动,加大乡土人才培训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农民种养和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千方百计把市场、企业、农户联系在一起,有效地提高了我县农业产业化的科技水平。三是实施市场拉动战略。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人才、土地、劳务、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及时为农民提供经济、科技、市场信息。近年来,多次组织县内龙头企业参加全国、全省性的农产品交易会,活跃了市场流通,对引进县外企业到我县建立原料基地发挥了重要作用。(3)整合各方力量,营造大扶贫工作格局。充分发挥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筹作用,整合各方力量,集中投入,连片开发,整合项目,让项目产生抱团效应。一是按照“整体规划,县为单元
22、,整合资源,集中投入,综合开发”以及“统一规划,部门投入,各记其功”的原则,采取行业扶贫与专业扶贫相结合,整合部门项目资金集中发展产业化,集中投入农村较大基础设施建设,集中投入整村推进和整乡推进扶贫系统工程。2009 年,我县作为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示范县,在无专项资金投入的情况下,融资投入 1 亿元,对 32 所学校(教学点)、104 个教学班、3350 名学生进行了撤并整合,新建 7 所寄宿制小学,吸纳贫困山区孩子 8758 人,其中寄宿 3462 人,有留守儿童 2636 人,单亲家庭 342 人,让贫困山区的孩子住进了一个安全温暖、团结和睦的新家,得到了省地领导的高度好评。二是整合扶贫项
23、目,对思林电站库区移民增加扶贫开发投入,做到移民搬迁稳得住、有发展、能致富。如在文家店、三道水、香坝、枫芸等移民乡镇实施了饮水安全工程,助推 2 万移民成功搬迁。三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具有影响力的媒体宣传扶贫开发工作及其好的工作方法和先进事迹。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搞好党建扶贫、计生帮扶、社会帮扶和挂钩扶贫,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进扶贫工作。(4)运用金融杠杆来撬动,村民互助扶贫摘穷帽。采取“政府出大头、农民花小钱”的方式,按照“规定用途、有偿借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监管到位”的原则,在贫困村建立农村扶贫互助合作社。互助金的筹集方式主要为扶贫资金占大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思南县 农村 扶贫开发 工作 调研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