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重点难点及处理措施_1.pdf
《施工重点难点及处理措施_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重点难点及处理措施_1.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施工重点难点及处理措施 一、工程施工重点和难点分析 1、工程部分承台基础承台较大,尤其是主楼承台高度为 1600mm1800mm为大体积混凝土为基础施工的重点,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是关键。2、主楼剪力墙的 DZ 柱中在基础至 4.45m 剪力墙柱中内插 H4002503232 型钢,4.45m 至 8.95m 剪力墙柱中内插 H3002002222 型钢。裙房剪力墙的 DZ 柱中在 7.95m屋顶柱中内插 H4002503232 型钢。剪力墙框架柱内插型钢的生根和安装是难点,而且裙房是在框架柱 7.95m生根。3、桩基施工完毕后,全部室内场地房心土及相关室外入口坡道范围下方土体均开挖到不少于
2、-2.500m 标高,以上范围全部房心土均采用 2:8 灰土换填,换填时采用 240mm 厚度 MU10 页岩实心砖砌筑地垄墙进行分仓,分仓间距不大于 3m,并应进行分层碾压夯实,压实系数均不小于 0.94,压实过程应采取可靠措施避免损坏桩基,此回填土施工是保证首层地面无裂缝、不沉降的关键,所以,此部分施工是关键。4、本工程的预留、预埋是本工程的施工难点,裙房在 5.2m 框架柱的牛腿上预留埋件、螺栓,在裙房 20.8m 处框架柱的牛腿上预留埋件、螺栓,此处的框架梁上有连接檩条的预埋件,工程的预留预埋施工为主体施工的关键和重点。5、建筑挑檐、外墙造型多,特别是檐口、挑檐造型新颖,许多部位无法一
3、次支模到位,施工存在一定难度,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工程重点部位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6、高大结构施工:本工程首层为超过 8m 层高为高支模区域。如何进行梁板模板支撑,有效的保证体系稳定、牢固是施工难点之一。二、工程施工重点和难点处理措施(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1、工艺概况 本工程新建建筑局部承台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2、大体积混凝土特点 1)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截面尺寸较大,在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水化过程中所释放的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以及外界约束条件的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是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因素。2)大体积混凝土具有结构厚、体型大、钢筋密、混凝土数量多、工程条
4、件复杂和施工技术要求高的特点。3)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必须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并设法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减小其内外温差。温度应力的大小,又涉及结构物的平面尺寸、结构厚度、约束条件、含钢量、混凝土的各种组成材料的特性等多种因素。所以必须采用温度差和温度应力双控的方法确保混凝土的质量。详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二)框架柱内插型钢柱施工:1、主楼剪力墙的 DZ 柱中在基础至 4.45m 剪力墙柱中内插 H4002503232 型钢,4.45m 至 8.95m 剪力墙柱中内插 H3002002222 型钢。主楼内插型钢柱生根与基础承台,分两节安装,第一节由基础到 4.45m,第二节由 4.45
5、m8.95m,由于型钢柱变截面,需和设计结合施工。裙房剪力墙的 DZ 柱中在 7.95m屋顶柱中内插 H4002503232 型钢。在生根处将增设连接点(需和设计结合)。裙房首层框架柱需要分层浇筑,第一次浇筑到 4.45m 的夹层处,第二次浇筑到 7.95m 处,安装型钢柱后同 8.95m 处梁板一同浇筑。裙房型钢柱分两次安装。安装型钢柱安全为重点,安装时提前搭设架体,保证安装人员和型钢柱的固定。此型钢柱的安装详细做法与设计结合施工。(三)室内场地房心土:1、工艺流程:2、施工准备:(1)施工设备准备 由于涉及要求全部房心土均采用 2:8 灰土换填,换填时采用 240mm 厚度 MU10页岩实
6、心砖砌筑地垄墙进行分仓,分仓间距不大于 3m,并应进行分层碾压夯实,压实系数均不小于 0.94,压实过程应采取可靠措施避免损坏桩基,此回填土施工是保证首层地面无裂缝、不沉降的关键,所以,此部分施工是关键。1)施工机械:由于是分仓碾压不能采用大型机械,采用蛙式打夯机六台,填土前 2 天工长必须进行机械试运转,并填写机械试运转记录。2)工具用具:铁锨、手推车、环刀、天平、削土刀、酒精灯、碘钨灯、污水泵两台。3)监测仪器:经纬仪、水准仪、塔尺、钢卷尺。(2)技术准备 1)复测用于控制填方的坐标点和水准点做好记录。2)清理基底、验收底标高、计算签认。3)根据设计要求压实系数为 0.94。4)向参加施工
7、人员进行技术交底。3、施工方法(1)填料要求 填土土料含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碾压质量。在碾压前应先试验,以达到符合密度及要求条件下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少碾压遍数。土料最优含水量为 14%18%,现场以用手握成团,两指轻捏即碎为宜。袋装石灰不得含有粒径大于 5mm 的生石灰块。(2)机械填土方法 铲运机铺土,铺填土区段,每次虚铺厚度不大于 30,本工程铺土从北向南退着施工,并避免铲运机在虚土上碾压,人工平整土方时,用水准仪控制标高及平整度,保证每层土方一次平整到位。最后依据铺填厚度,确定每平方米袋装灰用量。(3)填土的压实 填土每层的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 压实机具 分层铺土厚度()每层压实遍数(遍)
8、平碾 震动平碾 根据机器性能经试验后确定 蛙式 柴油式 打夯机 人工打夯 不大于 1)夯实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并且严禁采取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碾压时,每层接缝处应作成斜坡形,碾迹重叠 0.51.0m 左右,上下错缝距离不应小于m。长宽比较大时,填土应分段进行。2)人工填土,每层虚铺填土厚度不大于,夯重;落高。夯实基坑、地坪,行夯路线由四边开始,夯向中间。3)深浅两基坑(槽)相连时,应先填夯深基础;填至浅基坑相同的标高时,在与浅基础一起填夯。必须分段填夯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梯形的高宽比一般为。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m。4)基坑(槽
9、)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基础墙两侧标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墙挤歪,较长的管沟墙,应采用内部加支撑的措施,然后,再在外侧回填土方。5)回填房心及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两侧填土夯实;并应由管道两侧同时进行,直至管顶.m 以上时,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机械夯实。6)修整找平: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低于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7)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以防发生溜坡倾倒。边角边坡边缘压实不到之处。应铺以人力夯或小型夯实机具夯实。4、
10、质量控制 械回填土方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项 序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植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主控 项目 1 地基承载力 180KN/M 按规定方法 2 压实系数 0.90 现场实测 一 般 项 目 1 土料有机质含量%5 实验室焙烧法 2 土颗粒粒径 15 筛分发 3 含水量(与要求的最优含水量比较)%2 烘干法 4 分层厚度偏差(与设 50 水准法 计要求比较)(1)严格控制填料的厚度,填料含水量控制在最优含水量的土 2%以内。(2)检验 1)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必须分层进行。应在每层的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后方能铺填下层土。压实系数采用环刀法检验,取样点应位于每层厚度的 2/3深处。检验点
11、数量,对大基坑每50 100 不应少于1 个检验点。2)经检查合格,填写地基验收、隐蔽工程记录,及时办理交接手续。经检查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返工重做,并重新验收。5、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控制措施 (1)灰土、石灰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应覆盖存放,现场拌合灰土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尘土飞扬。施工现场配置洒水降尘器具,设专人洒水降尘。(2)施工区域采用封闭管理,坑、槽边设防护栏。(3)施工中如遇土体不稳,发生坍塌、水位上升等情况,应立即停工,人员撤至安全地点。防护设施毁坏失效或工作面不足以保证安全作业时,也应暂停施项 序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植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主控 项目 1 地基承载力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施工 重点难点 处理 措施 _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