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乐高速LQSG12标段路基强夯首件工程施工方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济乐高速LQSG12标段路基强夯首件工程施工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乐高速LQSG12标段路基强夯首件工程施工方案.pdf(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济南至乐陵高速公路济南至乐陵高速公路 LQSG12LQSG12 标段标段路基强夯(首件工程)路基强夯(首件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编制编制审核审核批准批准济南通达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济乐高速LQSG12LQSG12标段项目部二 O 一二年七月四日0目目 录录一编制依据 2二工程概况 2三施工前期准备 3四强夯试验段施工工艺 5五质量保证体系 13六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16七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191一、编制依据一、编制依据1、济乐高速公路 LQSG12 合同段工程施工合同;2、济乐高速公路 LQSG12 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3、济乐高速公路 LQSG12 合同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4、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B012003)5、公路工程安全施工技术规程(JTJ 07695);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7、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F80/1-2004);9、济南至乐陵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手册;10、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及招标文件明确的技术规范、投标文件和国家现行的公路工程设计规范、施工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验收方法;我国法律、法规及山东省有关施工安全、工地保安、人员健康、劳动保护、土地使用与管理、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方面的具体规定和技术标准。二、工程概况二、工程概况1
3、1、工程简介、工程简介济乐高速公路LQSG12合同段,起讫桩号为JK0+000JK12+108,路线全长12.108km.2本项目桥台台后路基填方较高,桥台与台后路基填土的差异变形较大,容易产生桥头跳车。为增强地基承载力,减小台后变形量,将台后 30-50 米范围内地基进行强夯处理。强夯需在新建桥梁桩基施工前完成。路基强夯工程数量表序号12345678处置区间起点桩号JK4+422.5JK4+491.5JK5+330。5JK5+400.5JK8+925。8JK8+971.8JK9+007。1JK9+732.9长度位置强夯(m)2终点桩号JK4+452.5JK4+521。5JK5+360。5JK
4、5+430。5JK8+965。8JK9+011.8JK9+057。1JK9+782。9(m)3030303040405050全幅全幅全幅全幅全幅全幅全幅全幅1200120012901290210120513028292915090合计2 2、首件工程选择及目的、首件工程选择及目的路基强夯首件工程选于 JK9+732。9JK9+782.9 段,本路段为平原农田区,地势平坦开阔,无地下管线及农房建筑,机械进场便利,受外界干扰小,能在短期内完成试验,对后续施工有较好的指导作用。首件工程的目的:1)总结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夯锤落距,沉降量等参数,选取合理的机械设备和质量控制方案32)熟悉施工运作程序和
5、各种检测手段,使以后工程施工在有序、有效的组织和监督下优质高效进行。三、施工前期准备三、施工前期准备该首件工程路段准备安排一个作业队施工,计划开工时间为七月九日。1.组织机构关系见下图组织机构框图组织机构框图总工程师 宁延喜书记马素干项目经理李悦明4协调办刘迎军实验室王云红工程部韩继国质检部张绍锋安全员赵大勇物设部刘春明计合部张殿宝财务部刘霏综合部李晶作业班组2。人员、机械准备。施工人员一览表施工人员一览表序号123456人员名称机长技术员质检员安全员机械操作员普工施工机械一览表施工机械一览表序号12343.地基处理前,查明强夯范围内地下的构造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以免因施工而造成损
6、坏。同时对路基范围内的洞穴、水井、废窑洞、墓穴及平整土地中填埋的沟壕的调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消除可5人员名称周玉明宋振凯张绍锋赵大勇邢明堂、王金刚10备注机械名称强夯机平地机装载机压路机规格型号QU20(锤重10。75T)数量1 台1 台1 台1 台备注PY2205TYZ20C能产生的路基质量隐患。4.按照设计要求清理表层的草皮和腐殖土层,并挖除局部的淤泥、翻浆土层,有积水路段排除积水并将土翻松晾干。5.路段两侧挖好临时排水沟,保证施工场地内不积水。6.施工前对施工路段挖沟检测,若地下水位在3m 以内,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措施,设置为封闭长方形,顺路线每10-20 米横路向设 1 排井点,顺路线
7、纵向设置 3 排井点,同时每排中的井点间距为 2 米,井点降水管埋深不小于 6 米,以满足强夯施工正常进行。四、强夯试验段施工工艺四、强夯试验段施工工艺1、强夯试验段施工工艺流程清理整平场地夯前原状土试验地下水位检测调试机械,确定锤落距第一遍夯点放样夯击,观测记录夯坑回填第二遍点位夯击,观测记录夯坑回填、压实满夯地基承载力检验.2、施工准备(1)、安全、技术准备熟悉现场,做到图纸实物对应。施工前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机械操作及安全交底。(2)、施工现场准备按照要求对强夯范围内原地面进行清表和平整。对施工范围内的地下管线等进行现场复核和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绘制强夯处理范围及点位布置图,对点位
8、编号。施工前对原状土的土质类型、天然含水率进行检测,并与设计文件6对照,并采用轻型动力触探方法对原状土地基承载力检测.探测地下水位高度,如地下水位高于 3 米,则需降水。降水可采用轻型井点降水,井点降水中心区域应设置独立水位检查点。施工现场应设置项目标示牌、各种安全施工警示标识及施工警戒线等,无关人员不得入内。水准控制点需设置在距强夯范围最小距离 50 米以外,并保护完善。水准测量置镜点应在距落锤点位最小距离20 米以外,并根据现场影响情况及水准仪精度适时调整。(3)、机械设备准备施工机械进场前需进行检查,确认机械设备型号、性能等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强夯机在施工前需进行夯锤重量、夯锤尺寸检测,确
9、认垂重及尺寸是否能满足要求,并按设计夯击能计算并设定夯锤落距。夯锤落距确定后,固定制动挂钩的钢丝绳,并在强夯机钢丝绳上用红色布条作标识,便于观察和检查.3、施工工艺1)强夯时点夯采用铸铁夯锤,锤重 10.75T,直径 2。25 m,夯锤设有直径 0.4m 排气孔,夯点间距 6*6m,等边三角形布设.主夯单点夯击能量桥头段 1500KN.m。夯击次数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曲线确定;夯击遍数采用二遍,既在第一遍夯点正方形中心进行第二遍夯击.为确保地表土的均匀性和较高的密实度,防止出现“死角(或盲区)”,最后用 800KN。m 低夯击能进行逐点满夯 2 遍,满夯用夯锤重 10。75T,夯印
10、彼此搭接 1/4,夯点间距 3。37m.7强夯技术参数表项次123项 目锤重和落距夯击能夯击点布置及间距夯击遍数与击数两遍之间的间隔时间2)夯点布置初定间隔7天,具体时间根据试夯确定。施工技术参数点夯锤重10。75T;落距为14.24m((1500KN。m);满夯锤重10.75T,落距7。59m(800KN.m)桥头强夯路段 1500KN。m、满夯 800KN。m点夯夯击点布置按正三角形布置;夯击点间距为6 m;满夯采用夯印彼此搭 1/4,夯点间距 3.37m夯击遍数 4 遍,12 遍点夯,最后二遍为“满夯,点夯的夯击数以试夯确定的参数为准,满夯初定夯 1 击458300300300300图中
11、为第一遍点夯位置,为第二遍点夯位置250168168168168满夯施工3)确定夯击次数单点夯击按 79 次进行试夯,测量每个夯点每夯击1 次的夯沉量。直至满足:在同夯点最后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9生过大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作为止夯条件.若不能满足要求,则继续增加夯击点数。4)强夯顺序强夯分段进行,顺序从边缘夯向中央,可一排一排夯,起重机直线行驶,从一边向另一边进行,每夯完一遍,用推土机整平场地,放线定位,强夯间歇7 天后即可接着进行下一遍夯击.再以低能量满夯二遍.5)强夯施工(1)清表后,用平地机整平地面,用压路机静压一遍,再布设夯点。(2)标出第一遍夯点位
12、置强夯施工场地地面进行高程测量,根据第一遍点夯施工图,以夯击点中心为圆心,以夯锤直径为圆直径,用白灰布点,分别标出每一个夯点。(3)夯击机械就位,提起夯锤离开地面,调整吊机,使夯锤中心与夯击点中心一致,固定起吊机械,检查机械工作情况和安全防护措施,检查夯锤的通气孔是否畅通,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4)测量夯前锤顶高程。(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程,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夯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应及时将坑底整平。(6)重复步骤 5,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7)重复步骤 3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8)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9)在规
13、定的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将场地表层夯实.(10)满夯施工最后用低能量800KN m满夯,满夯采用夯印彼此搭接1/4,夯点间距3.37m。a、满夯施工应根据满夯施工图进行并遵循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原则。10b、按设计要求的夯击能量、夯击次数、遍数及夯坑搭接方式进行满夯施工.强夯完成一个月内应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检验,不小于180Kpa。4、强夯施工要点1)起重机具选用履带式起重机,脱钩器要求有足够强度 和耐用性,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同时挂钩方便、迅速,脱钩时不允许发生锤与钩不脱离现象。2)预算出强夯后可能产生的地面变形,确定地面高程,平整好施工场地。3
14、)施工前应检查夯锤重量、尺寸、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夯击时按规定的落距进行夯击,夯击位置要准确,落锤要平稳。4)施工过程中有专人负责检查落距、夯击次数、夯击遍数、夯点位置、夯击范围等。5)施工过程中对各项参数进行详细记录。强夯施工时对每一夯实点的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和每次夯沉量等做好详细的现场记录。6)在每一遍夯击前,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及时纠正。当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时停夯,向坑内填料直至与坑顶平,记录填料数量,如此重复直至满足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墩体的夯击。当夯点周围软土挤出影响施工时,可随时清理并在夯点周围铺垫碎石继续施工.7
15、)在断面高差大的基底中进行施工时,遵循从高处到低处逐层挖土夯实,不宜一次挖成阶梯形,以免夯打时在高低相交处发生坍塌。8)施工过程中,要避免重锤起吊后的旋转,防止锤底倾斜和夯击点不重合.当前一遍夯完后,需用新土或坑壁的土将夯坑填平,再进行下遍夯击施工,直至完成计划的夯击遍数。9)夯击施工场地,现场工作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好安全防护品,在夯击施工时所有人员需退到安全线以外。115、注意的问题1)在起夯时,吊车正前方、吊臂下和夯锤下严禁站人,需要整平夯坑内土方时,要先将夯锤吊离并放在坑外地面后方可下人。2)施工人员进入现场要戴安全帽,夯击时要离开夯坑10m 以上距离。3)六级以上大风天气,雨、雾、雪、风
16、沙扬尘等能见度低时暂停施工。4)严格遵守强夯施工程序及要求,做到夯锤升降平衡,对准夯坑,避免歪夯,禁止错位夯击施工,发现歪夯,立即采取措施纠正。5)夯锤的通气孔在施工时保持畅通,如被堵塞,应立即疏通,以防产生“气垫”效应,影响强夯施工质量.6)加强对夯锤、脱钩器、吊车臂杆和起重器具的检查。7)对不均匀场地,只控制夯击次数不能保证加固效果,应同时控制夯沉量。6、主要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1)强夯后地基发生“橡皮土”问题产生的原因:(1)天然地基土含水量偏高,夯击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得不到充分的消散.(2)在强夯施工过程中遇到强降雨,增加了地基土的含水量.(3)满夯并平整场地后,由于轮式车辆反复碾压。治
17、理措施:(1)对含水量较高的地基,应保证有足够的遍间歇时间,待土基中孔隙水压力充分消散后再满夯.(2)满夯前有可能下雨时,应该采取覆盖防水措施,以防推入夯坑内的虚土大量吸水,增加地基土的含水量。如果情况允许,可在下雨之前对夯坑内的虚土夯 12 击。(3)满夯后场地严禁轮式车辆碾压.12(4)当局部出现“橡皮土”时可将其挖除,换填干土或砂石填料补夯;当“橡皮土”较薄且面积较大时,可用推土机的松土器将地表层翻松、晾晒后补夯;也可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处理。2)加固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产生的原因:单击夯击能量偏低;单点夯击数不够,单位面积夯击能量不足;前后两次夯击间歇时间太短;夯间距过小。治理措施:调整夯击
18、工艺参数。7、成品保护1)强夯施工前应根据经验或试夯结果确定夯沉量时,应预留 2030cm的土层作为保护层(扰动层或防冻层),待基础施工时将其清除。2)夯后地基,特别是饱和度(含水量)较高的细颗粒黏性土,严禁轮式车辆碾压,防止产生“橡皮土”。3)夯后场地(雨季中)应作出排水坡度和集水坑,以便及时将积水排走,防止发生泡槽情况。8、质量检测方法1)强夯处理夯击点布置满足设计要求。检验数量:全部检验.检验方法:观察、尺量.2)低能量满夯的搭接不得小于四分之一夯锤直径。检验数量:全部检验。检验方法:观察、尺量。3)强夯加固地基的承载力检验数量:每一工点每 3000 抽样检验静力触探试验 3 点。检验方
19、法:按设计规定的检验时间进行静力触探试验承载力不小于180Kpa.4)强夯夯坑中心偏移的允许偏差不大于0。1 倍夯锤直径。检验数量:检验总夯击点的 10%.检验方法:测量检查。5)强夯地基处理范围不小于设计值检验数量:沿线路纵向每 100m 抽样检验 5 处检验方法:尺量.136)强夯地基质量标准强夯地基质量检查标准应符合下表的规定。项目序号主控项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单位数量检 查 方 法112地基承载力夯锤落距锤重夯击遍数及顺序夯点间距夯击范围(超出基础范围距离)前后两遍间歇时间不小于 180Kpammkg按规定方法300钢索设标志100称重记录用钢尺量用钢尺量一般项目345不小于 试
20、验 确定的参数mm3m不小于试验确定的参数5006记录五、质量保证体系五、质量保证体系1、组织机构健全的组织机构是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保证.本工程项目部将配备完善的组织机构,建立本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构,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各部门制订完整的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并上墙,以便相互监督执行。14质量保证组织机构质量保证组织机构项李目悦经理明质量领导小组测量队董雷试验室王云红工程部韩继国安质部张绍锋安全员赵大勇物设部刘春明合同部张殿宝财务部刘霏施 工 队周 玉 明施工班组152、质量保证体系详见下图:质量保证体系框图组织结构监督检查质量保证体系过 程 控 制信息管理质量保证
21、反馈网络思想保证项目经理负 责 制健全职能机构施工组织设计政治思想工作分部经理组织施工熟练技术标准原 材 料质量检查信 息 源质量教育质检组长施工调度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机械保证QC小组人员素质和技术的保证试验计量质量保证工序质量检查检测岸检验、计量提高质量意识、管理水平内部审核员工艺保证信 息 反 馈16和人员素质施工组长分项工程质量检查质检员原材料质量保证质量评定质量体系文件管理制度生产过程业主全员确保优良级工程信息反馈制度3、工程质量管理措施1)成立质量管理机构,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岗位职责,严格执行施工规范、监理工程师指令等有关规定。2)开展创优意识教育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质量
22、意识,加强技术、技能学习,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质量,精心打造通达品牌.3)结合本工程特点,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对关键工序编制详细的施工实施细则和作业指导书。4)加强与业主、监理、设计单位的联系与沟通,及时解决关键部位的技术难题。5)配合监理工程师做好中间工序检验与验收,并做好记录和签证.六、六、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1.建立安全组织机构、制定安全保证体系项目经理李悦明安质部张绍锋17总工程师宁延喜工程部韩继国安全员赵大勇物设部刘春明合同部张殿宝综合部李晶施工队周玉明生产班组安全保证体系框图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各级领导层层负责,层层落实。党政工齐抓共管安
23、全机构及人员配备齐全各部门按职责分工做好安全工作建立群体安全的总体格局组织保证抓好安全预防,开展预想、预制、预防活动基础工作抓好安全宣传教育加强职工岗位培训,坚持培训、持证上岗加大安全技术设备和设施的投入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防物体打击事故防范重点防机具设备伤害事故防电击伤害事故防行车事故安全目标杜绝职工因公亡人事故,杜绝火灾及交通责任亡人事故,杜绝一切重伤事故,安全轻伤率控制在3以下。安全责任制班前安全讲话安全技术交底制18安全保证体系工作保证制度保证交接班制安全挂牌制安全检查制安全生产奖惩制定期与日常检查制定期安全课制安全有关台帐齐全2.实行严格的安全交底和检查制度1)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速 LQSG12 标段 路基 强夯首件 工程施工 方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