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一语文暑假强化训练试题二(平行班) 新人教A版.doc
《2019学年高一语文暑假强化训练试题二(平行班) 新人教A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学年高一语文暑假强化训练试题二(平行班) 新人教A版.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高一语文暑假强化训练(平行班)之二高一语文暑假强化训练(平行班)之二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 。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由“乐”而生“畏”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2、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 。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因地制宜。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在此基础上, “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 “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
3、。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 ”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孟子和荀子都注意到“时禁”的良好效益,可保证后续消费的“不可胜食” “不可胜用” 。除了“时禁” ,先秦儒者也意识到适度
4、消费的重要生态价值。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在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和以“先进”工具和方法大量获取猎物、过度消费两者之间,孔子选择了前者,这和孔子“乐山乐水”的生态情怀是契合的。孟子也注意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 2 -费和连续性破坏已经严重超出自然的可承受范围,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使其自我修复能力失效,这样的过度消费当然会“无物不消” 。(摘编自赵麦茹先秦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孔子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的直觉式体悟式思维方式缺少理性。B.孔子与荀子都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5、,都认为应该顺应自然并合理利用。C.荀子对自然界“常”的力量认识深刻,他提出顺应自然并对自然合理利用的观点。D.孔子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的主张虽消极却契合他“乐山乐水”情怀。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本文深入剖析了孔子、孟子、荀子的言论,从中可以梳理各自完备的生态伦理体系。B.文章对几位先秦大儒的言论进行综合,勾勒出比较立体、丰富的儒家生态伦理体系。C.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孟子和荀子更倾向于理性思维,孔子则体现为体验式思维。D.文章前三段以递进结构论述先秦生态伦理思想,自然引出第四段的“生态伦理实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6、是(3 分)A.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是先秦儒者对自然长期感性实践、认真观察和理性思维的智慧结晶。B.孟子以“不忍心”为基础,形成自己从“推恩思维”拓展到“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C.荀子认为自然万物千丝万缕地联系着,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D.孟子赞成“时禁”并减少对自然的连续消费,以避免出现“无物不消”的生态灾难。(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白鹿白鹿申平杨四和王安,在草原上寻找白鹿已经一个多月了。他们带着麻醉枪,住在一间人家废弃的孤零零的小土房里,开着一辆破车到处跑,一心要活捉白鹿,运回城里去发大财。然而
7、,传说中的白鹿,神一样的白鹿,他们却连个影子也没有看到。- 3 -这些年因为政府禁猎,草原上的各种动物就像野草一样蓬勃生长起来,狼、獾、狐等越来越多,鹿呢,就更是成群结队。而且由于草原上的人们长期对鹿友好,鹿群竟然不怎么怕人。有时大白天的,也可以看见它们的身影。但是,鹿群却对杨四他们保持警惕,好像知道他们不怀好意似的。只要他们的破车一露头,它们就会一阵风似的消失在山谷间、白桦林里。两人只好弃车步行,鬼子进村一样悄悄寻找和接近鹿群。这天傍晚,他们在接近一个大鹿群的时候,竟然隐约发现里面有个白色的身影。他们兴奋异常,不顾雨后草地湿滑泥泞,就像狗一样四肢着地往前爬,近了,更近了,突然,他们发现有几只
8、狼也在一侧匍匐前进,慢慢向鹿群靠近。其中一只狼已经准备跃起,扑向它前面的一只小鹿。不知道是因为恐惧还是心善,反正他俩同时发出了喊叫声。喊叫的结果,当然是鹿群逃遁,几只狼也逃窜了。他们呢,也失去了一次绝好的机会。当天夜里,他们在小土屋里喝了一会儿闷酒,就叹着气上炕睡觉。后半夜,他们被一阵挠门声惊醒了。跳起来扒门一看,糟了,外面的月亮地里,十几只狼团团包围了他们的小土屋,一定是白天受到惊吓的那几只狼带着“家人”来报复了。二人吓得头皮发麻,急忙点起蜡烛,扑过去加固摇摇欲坠的破木门。然后,又从灶膛里掏出没有燃尽的炭火,用木棍夹起来,从门缝里往外扔;还把麻醉枪管伸出去,做出要射击的样子。狼群这才往后退了
9、一些。然而,炭火的量很有限,枪又打不响。狼群一阵嚎叫,开始组织新的进攻。这一回,它们有的跃上屋顶,有的冲到两侧,开始用爪子轮流拼命刨土,意欲破屋而入。听着周围哗啦哗啦的扒土声,两人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他们感觉到死神正在向他们一步步逼近杨四和王安,两个四十多岁的大老爷们,竟然在屋里绝望地哭泣起来。忽然,他们听见外面传来一阵奇怪的声音,侧耳细听,好像是呦呦的鹿鸣之声;随后,他们又听见一阵雷霆之音。扑到门前往外一看,但见在明亮的月光之下,一队由上百只梅花鹿组成的鹿群,正风驰电掣向这里冲来。冲在前边的,是十几只高举犄角的公鹿;而冲在最前面的,竟然是一只威风凛凛的白鹿!不错,那的确是一只白鹿!这白鹿,个
10、头比别的鹿大,犄角比别的鹿长,全身上下没有一根杂毛,就像一个白色的精灵忽起忽落,又像一道白色的闪电掠过草原,眨眼间已经冲到了近前。只见它把头一低,用鹿角一挑,两只狼已经飞了出去。这时鹿群同时杀到,群狼哀叫着立即狼狈逃窜两个人在屋里看傻了,半天他们才反应过来,喊着:“白鹿,我们看到白鹿啦!”急忙打开门冲了出去。- 4 -鹿群看到他们,轰隆隆避出去很远。只有白鹿没有跑,它侧身站在那里,两只乌黑发亮的眼睛望着他们。在月亮地里,白鹿好像通体发亮,站在那里就像是一尊神。它的眼神宁静安详,友好地看着他们,好像有话要说。最后它用蹄子刨了刨地,又朝他们点一点头,这才轻快地跑去。跑出去很远,还回头望了他们一眼。
11、(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7 年第 14 期,有删节)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说开头不仅简要交代了作品的人物和事由,也插叙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活动的环境,为下文故事发展作好铺垫。B.杨四和王安虽然心存善念,但心地善良,当狼群即将扑向小鹿时, “他俩同时发出了喊叫声” ,及时化解了鹿群的危险。C.白鹿神龙见首不见尾,杨四他们刻意寻找它却怎么也找不到,被困之时它却大显身手,这样写增加了小说的神秘色彩。D.小说运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以及对比的表现手法,生动刻画了白鹿形象,带给读者震撼的同时也引发人们的深思。5.小说以“寻找白鹿”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
12、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5 分)答:_6.小说以白鹿“凝视、刨地、点头、回望”等细节描写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 分)答:_(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五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 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 52.2 提高到 57.5。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互联网+”- 5 -广泛融入各行各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日均新设企业由 5 千多
13、户增加到 1 万 6千多户。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 (摘编自2018 年政府工作报告)材料二:(摘编自国家创新指数(2016-2017)材料三:我国创新水平迈向国际第一方阵。2017 年国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到 1.75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11.6,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 2.12,其中基础研究经费 920 亿元。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不断涌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高于同期世界平均增长水平。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 2012 年的世界第 20 位升至 2017 年的第 17 位。而体现国家创新实力的重要标志是知识创新。2017 年,
14、国际论文总量和被引用量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都居世界第一,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9.8 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 32.7 万件,同比增长 8.2。韩国产业日报报道称,中国的全球化创新型企业正不断增加研发投资,加大研发力度的氛围日益高涨,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中国政府也制定了发展计划,并给予中国企业相关扶持。4298 家众创空间、3255 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 400 多家企业加速器,以及 19 家- 6 -国家自创区和 156 家国家高新区形成了一个日趋完善的创业孵化生态链条。(摘编自科技部:去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第 1 位大数据观察#8226 专利支撑创新
15、发展)材料四: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创新前所未有的“黄金五年”。我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集中力量办大事。我国科技成果呈现“井喷”:墨子“传信”、神舟飞天、“天眼”探空、北斗组网、超算发威科技创新有力地支撑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民生改善。科技创新在打赢蓝天保卫战、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兴林、科技治沙成效显著,在全球率先实现“沙退人进”。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加速融合,织就保障亿万群众生活的幸福网。十八大以来全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 7100 万人,研发人员超过 535 万人,跃居世界第一。重大科技任务、科研基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对创新人才发挥了“筑巢引凤”的“虹吸效应”。
16、“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深入实施,带动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归国潮”,回国人才超过 110 万,是前 30 年回国人数的 3 倍。这是我国创新的“力量之源”。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动真格”,向数十年难除的积弊“下刀”。国家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院士制度、科技奖励、科技军民融合等改革也正在深入推进过程之中。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研发费用加以扣除等支持创新的普惠性政策,国家重大科技决策咨询制度、科技报告制度、创新调查制度、自由开放共享等基础性制度也在加快建立,科技人员获得感大大增加。(摘编自陈芳、余晓洁、胡喆科技成果“井喷”
17、:中国创新奇迹从何而来?)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2015 年与 2000 年相比,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世界比重,日本在大幅减少,而中韩两国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B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进入黄金期,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贡献率由 52.2提高到 57.5。C材料二显示,中韩日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世界比重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次数占世界比重呈正相关。D科技创新在打赢蓝天保卫战、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与社会发展加速融合,织就亿万群众生活的幸福网。- 7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我国人工智能广泛融入了各行各业
18、,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B我国创新型企业不断增加研发投资,日均新设企业增长迅速,科技创新使得创业孵化生态链条日趋完善。C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国际论文总量和被引用量均居世界前列,表明我国有突出的知识创新。D科技创新有力地支撑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民生改善,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E“筑巢引凤”“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的实施,激发了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增强了科技人员的获得感。 9为什么我国创新水平能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4 分)答:_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
19、本题 4 小题,共 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朱穆,字公叔,南阳宛人也。年五岁,便有孝称。及壮耽学,锐意讲诵。初举孝廉。冀素闻穆名,乃辟之,使典兵事,甚见亲任。桓帝即位,顺烈太后临朝,穆以冀执地亲重,望有以扶持王室,因奏记劝冀曰:“愿将军申纳诸儒,亲其忠正,绝其姑息,专心公朝。为皇帝选置师傅及侍讲者,得小心忠笃敦礼之士,与之俱入,参劝讲授,师贤法古。 ” 举穆高第,为侍御史。常感时浇薄,慕尚敦笃,乃作崇厚论 。穆又著绝交论 ,亦矫时之作。梁冀骄暴不悛,穆以故吏,惧其衅积招祸,复奏记谏曰:“昔秦政烦苛,陈胜奋臂一呼,天下鼎沸。今百姓戚戚,宜时易宰守非其人者,减省第宅园池之费
20、,拒绝郡国诸所奉送。 ”冀不纳而纵放日滋遂复赂遗左右交通宦者任其子弟宾客以为州郡要职穆又奏记极谏冀终不悟报书云:“如此,仆亦无一可邪?”穆言切,然亦不甚罪也。永兴元年,河溢,百姓荒馑,流移道路。擢穆为冀州刺史。冀部令长闻穆济河,解印绶去者四十余人。有宦者赵忠丧父,归葬安平,僭为玙璠、玉匣、偶人。穆闻之,下郡案验。吏畏其严明,遂发墓剖棺,陈尸出之,而收其- 8 -家属。帝闻大怒,征穆诣廷尉,输作左校。太学书生刘陶等数千人诣阙上书。帝览其奏,乃赦之。居家数年,征拜尚书。穆既深疾宦官,及在台阁,志欲除之。乃上疏曰:“案汉故事,中常侍参选士人。建武以后,乃悉用宦者。自延平以来,权倾海内,放滥骄溢。愚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语文 暑假 强化 训练 试题 平行 新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