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易混淆知识点.pdf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易混淆知识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易混淆知识点.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易混淆知识点 单选题 1、歌曲(云在飞)唱道“水是流淌的云,云是飞翔的水”“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美丽的轮回。下列关于“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形成的 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固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形成雪花飘落大地 答案:D 解析:A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B云中的小水滴是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
2、 B 正确,不符合题意;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华成微小的冰晶,故 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D。2、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 2 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 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 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 答案:C 解析: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受热均匀,使用水浴法对碘锤加热目的是使碘的温度不高于其熔点,故 C 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
3、题意。故选 C。3、盛夏,打开冰箱门、会看到“白气”冒出;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也会不断呼出“白气”、对这两种“白气”的分析正确是()A前者是汽化现象,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B前者是液化现象,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后者是汽化现象,是口腔内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D后者是液化现象,是口腔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答案:B 解析:AB打开冰箱门,看到“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 A 错误,B 正确;CD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故 CD 错误。故选:B。4、甲、乙两支刻度不准确但均匀的温度计分别测量冰水混合物、沸水和教室内的温度,
4、结果如表所示。则下列对t1和t2大小的判定正确的是()3 温度计 温度计示数()冰水混合物 沸水 教室 甲 7 93 t1 乙 4 96 t2 At1t2Bt1t2Ct1t2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甲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与 1 摄氏度的比为 100(93 7)=5043 乙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与 1 摄氏度的比为 100(96 4)=5046 设室温为t,用甲温度计所测得的教室内温度为 =5043(1 7)则甲温度计的示数为 1=5043+7=4350+7=43+35050 用乙温度计所测得的教室内温度为 =5046(2 4)则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2=5046+4=4650+4=46
5、+20050 所以 4 1 2=43+3505046+20050=150 350 当t1=t2时解得 t=50 由于室温一定小于 50,故 150-3t0,所以t1t2。故 ACD 错误,B 正确。故选 B。5、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A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 B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 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 D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 答案:D 解析:A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上产生的冰花,是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直接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 A 错误;B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变
6、干,是衣服上的水变成了水蒸气跑掉了,是蒸发现象,故 B 错误;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不见了,是小水滴变成了水蒸气,是蒸发现象,故 C 错误;D医务工作者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D 正确。故选 D。5 6、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河里的冰逐渐化成水 B草叶上形成晶莹的“露珠”C山间形成“白雾”D草叶上的白霜 答案:D 解析:A冰逐渐化成水,是固态冰吸热后熔化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故 A 不符合题意;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珠落在叶子上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 B 不符合题意;C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7、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 C 不符合题意;D白霜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极低的环境中遇冷放热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 D 符合题意。故选 D。7、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A撒盐可以促使雪熔化,说明盐可以提高雪的熔点 B严冬,窗户上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外侧 C热水瓶口的“白汽”是瓶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液化石油气是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钢罐中的 答案:D 6 解析:A撒盐可以促使雪熔化,说明盐可以降低雪的熔点,在较低温的天气里,能容易熔化,故 A 错误;B严冬,室内的温度比室外的温度高,窗户把室内室外隔开,室内温度较高的水
8、蒸气遇上温度较低的冰冷窗户,会放热凝华成“冰花”,所以结在玻璃的内侧,故 B 错误;C热水瓶口的“白汽”是由于瓶内的高温水蒸气流动出来后,遇上温度较低的空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故 C错误;D一般在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把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中的,故 D 正确。故选 D。8、氯乙烷,俗称运动场上的“化学大夫”。氯乙烷在常压、常温下是一种气体,通过高压将它液化后装在喷筒内,运动员某些软组织挫伤或拉伤时,将乙烷喷射在伤处,通过物理降温的方式进行应急处理,这主要是利用了氯乙烷()A温度比较低 B汽化能吸热 C密度比较大 D升华能吸热 答案:B 解析:因为氯乙烷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将它高压液化后装
9、在喷筒内,当将氯乙烷从喷筒内喷射在伤口处时,氯乙烷会迅速变成气态,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需要吸热,伤口处的热量被氯乙烷吸收,温度会迅速降低,从而起到保护伤口的作用,故 B 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9、“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7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答案:C 解析: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由气态变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物理 物态 变化 混淆 知识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