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民间故事_关于民间故事.docx
《2023年河南民间故事_关于民间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河南民间故事_关于民间故事.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河南民间故事_关于民间故事 河南民间故事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关于民间故事”。 河南民间故事 1.牲口生日 “打一千,骂一万,七月十五吃顿炒大米饭”这这话是指导林县民间给牲口做生的习俗而言。传说,元末,贫苦人家的儿子朱元璋,终日给财主放牛,每天连猪狗食都吃不饱。有一年七月十四晚上,财主在家里吃喝赏月,朱元璋却在山上饿的肚子咕咕直叫,便和伙伴将一头牛杀掉用柴烧着吃了,他把牛尾巴插进山缝,谎说牛钻山缝了。次日财主来山上一薅牛尾巴,真的“哞哞”地叫了几声。从此以后,每年七月十五日,便成了牲口的“生日”。这天东姚、任村等乡还相继兴起来“点花山”和“对鞭”活
2、动。2.郭巨埋儿 这故事出在林县姚村乡三孝村。那里有一郭巨墓,人们在谈论家常时,常以郭巨埋儿的典故来教育后代。传说汉时郭巨家很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其母舍不得吃,总是偏待孙子,郭巨见母惜子而消瘦,心里很难过,便同妻子商定,把孩子埋掉,以保老母之命。于是将孩子哄到野外,欲活活埋了,但在掘坑中得到一釜黄金,中有丹书曰“孝子郭巨,黄金一釜,用于赐汝。”(民国重修林县志)郭巨得金解除了衣食之难,儿子出免了一死。从此,郭巨“孝子名扬”。元时将郭巨埋儿孝母编为“二十四孝”之一,在全国宣传。林县民间为他立碑、修庙、竖牌坊,建了坟墓。3.虎头鞋 林县民间爱给孩子做双虎头鞋,以避邪防灾。相传很早以前,在太行
3、山脚下有个姓李的,靠打柴过日子,三十多了还没讨上老婆,山里人叫他李大。李大是个好心人,有一天上山打柴,遇一老奶奶赐了她一张姑娘绣虎头鞋的画。回家后,将画儿贴到床头,晚上李大准备睡觉时,那画儿上的姑娘竟从画上下来,要同李大作夫妻,李大一见画上的姑娘变活了,长得美人儿样的。喜欢的不得了,从此以后,姑娘每天夜里从画儿上下来,天亮就又到画儿上去了。后来,画上的姑娘生了个胖小子,叫小虎。一晃7年过去了。一天,小虎穿着虎头鞋,随父亲一块上山砍柴,路遇恶霸拦路,小虎虎头鞋上的老虎突然跑了下来,一口咬死了恶霸,而后又回到了鞋上。4.大梁挂红 林县民间盖房子要在大梁上挂红,并用红纸写上“上梁大吉”等字样。传说很
4、早以前,有一秀才武良新赴京应试未中,归途中在一棵大树下遇难,被一女子搭救,结为夫妻。这一女子便是这一棵树的化身。数年之后,皇帝要修一座宫殿,选准了那棵大树,可是怎么也找不到。武良新就将此事告知其妻,其妻真诚相待,告知其夫:“要想把树砍,需在三月三,时辰不能差,鸡叫头一遍”。武良新盼官心切,将天机告知皇上,皇上立即派员把树伐倒运至京城,并封了武良新的官职,从此他抛弃了前妻,在朝中另娶官宦之女,寻欢作乐。可是在上梁那天,千人移不动,万人立不开,寻欢作乐。可是在上梁那天,千人移不动,万人立不开。夜间仙女给皇上应了个梦:“要想大梁上房,武良新人皮披上梁。”皇上醒后,下令将武良新的皮剥下披在了大梁上,果
5、然大梁腾空而起,稳稳当当地放在了墙上。从此以后,人们先用兽皮披梁,几经演变,又以红绸子披梁,写红帖子上梁。 5.泰山石敢当 林县民间十字路口的墙上,多见石或砖上刻有“泰山石敢当”,以避邪气对家庭的“冲撞”。相传泰山有一个人姓石名敢当。专捉妖降怪,哪里有妖风,他就到那里去降。但是捉不胜捉,降不胜降。他想天下这么大的地方,我怎么管得了呢?这样吧,泰山石头很多,我找石匠打上我的家乡和名字“泰山石敢当”,谁家闹妖风,就把这石头放在谁家的墙上,那妖就跑了。所以人们盖房子垒墙的时候,习惯于刻个“泰山石敢当”的字样垒在墙上。6.大年初一挂“破”灯 过春节时,家家喜欢在门口挂一灯笼,以示欢庆。但林县的灯笼却别
6、有一格,非挂“破”灯不可。此灯用竹篾编出一个鸟笼般的笼子,裱上粉纸,外贴剪成各种花纹图案的红纸,下边剪破壑沿,其故事就引在下边的“壑沿”上。相传,姜子牙封神时,其老婆上殿要位,姜子牙不予,经众神讲情,才免强给了她个“穷神”。但想起自己老婆平时奸、懒、滑、馋,心眼狠毒,她要到哪家,那家就非穷得家破人亡不可。便大声喊到:“穷神,你听着,你以后要见破即走”。所以人们每逢大年初一,总要在大门口挂一个“破灯笼”显示出破,让穷神走开。7.忏逆媳妇 传说民间有一农妇生了一个独生子叫李原,因生活所迫,李原经常外出,家中留下老母和其妻王小姐,每当李原外出回来后,其母都要向儿子哭诉媳妇不让吃饱的事情。二月二这天,
7、李原责问其妻王小姐,王小姐却硬说婆母昧了良心说瞎话。为了取得丈夫的信任,她就端扁食喂狗充母食,中午将煮好的扁食,由李原在灶边看着,王小姐亲手送至。李原问其母是否吃饱了扁食,母说没有吃。李原很生气,王小姐却骂婆母昧良心,闹得李原黑白难分。此事龙王在云中看得很清。一个响雷,将狗和王小姐劈死,扁食从狗肚里溢出来,李原才恍然大悟。8.送穷灰 林县民间每年正月初五,家家户户都要送穷灰,为的是在新的一年里,撵走穷困,迎来幸福。民间传说“年”原是个大怪物,有一天仙家洪钧骑着它上天。走时,“年”把它的儿子“蛩”(qiong,古书里指蟋蟀)留在了人间。蛩这种动物,虽说不象它爹“张口吸人谋害生命”那样历害,但它到
8、了谁家,谁家就穷。所发人的把蛩叫做穷。穷有三怕:一怕看见红颜色,二怕听见爆竹声,三怕闻到香柏味。因此,人们过年家家门上贴对联,鲜红耀眼;院里放鞭炮,声声不断,屋内点香柏,烟雾缭绕。逼得穷躲到了煤渣圪道,不敢出来。从正月初一到初五,家家户户都不掏煤渣,害怕惊动了穷,惹出了是非,直到初五才将它送出去。9.夫妻分居 林县南北风俗不一,县北可发夫妻在娘家同居,而县南却绝对禁止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相传明朝年间,县南有一户人家的闺女,长得非常俊俏,和某庄一姓张 的儿子成亲。由于媒妁之言,父母包办,夫妻互不认识,拜过天地后的第二天就叫回娘家,有一浪子晚上趁机冒充其夫住一屋。待女子回婆家详细观察其夫后,觉得
9、办了亏心事,对不起其夫,便含恨悬梁自尽,娘家也有苦难言。此后县南就禁止夫妻在娘家同居。后来又说同居对娘家不吉。10.压纸与揭纸 林县人办丧事,有压纸与揭纸的礼仪活动。压纸去时哭,回来不哭;揭纸去时不哭,回来哭。这是为什么呢?传说,唐朝初期,药王孙思邈以四海为家,为穷人治病。他会使人起死回生,为了不让百姓往返找他,便对病人说:“你们不要到处找我,只需将病人的姓名、地址写在纸上,压在十字路口,我路过见到,就到家去医治”。众人都照药王的话办,果然很多病人得到了医治。人们一般压纸去时悲痛欲绝,回来时还阳在望;揭纸去时充满希望,回来幻想破灭,故有上述习俗。11.随耧秀耧 人们播种时多用耧耩地,歇息时,常
10、望着太行山顶的白婉寺讲述耧的故事:相传很早以前,那里住着一个漂亮的女子,名叫婉儿,很少丧母,随父亲打柴过日子。山下的一个恶霸多次上山逼婚,为逃避灾难,父女俩搬到了绝壁山顶。婉儿心灵手巧,她用荆条编啥像啥,编鸟鸟会飞,编狗狗会叫,感动了上帝,让何仙姑赐给了婉儿一张耧图。婉儿照图编成后,放在山顶上,耧便自动地在山顶上穿石破土,随即满山谷穗金黄,父女俩再也不愁吃穿了。后来人们仿这耧做成了木耧,一直沿用至今。12.黑心柿树 林县是柿子的故乡,柿树遍及整个山庄窝铺。可柿木用处不多,因它是黑心。这里有个故事。汉时,刘秀被王莽撵的心惊胆颤,躲进黄华山的桑树林中,仰面挺在树下,张大嘴喘息。一阵风过,树上纷纷落
11、下椹子,有几粒正好落在他的嘴里,片刻之后,饥渴全消,精神复原。转眼间刘秀称帝34年,于建武中元二年晏驾。玉皇大帝念其治世有功,封为“草木仙吏”,专管世间树木花草之事。一日清闲无事,忽然想起王莽追杀至太行黄华山时树果救驾之恩,但忘了是何树之果。为报此恩,便赐“是树活千年”这句话被柿子树钻了空子,立即叩拜道:“谢草木仙吏之恩”。桑树一步来迟,一怒之下,气破了肚皮,至今桑树总是崩裂。刘秀晓得后大骂柿树:“黑心!”。众树出皆指责柿树是黑心货。从此以后,柿树便全部都是黑心了。 13.出官与出匠 林县民间传说:“林县本来应该出很多官,却变成了泥水匠。”相传,林县城东南的龙头山是一条活龙,白天静静地躺着,夜
12、晚缓缓蠕动,为的是能够喝到城南大池里的黄华圣水。龙一旦喝到圣水,就能脚蹬金银山,触角冲上天,长双铁翅膀,飞向红日边。到那时,林县五谷丰登,六业兴旺,还要出一斗芝麻官儿呢。可惜的是,在龙头快要蠕动到面大池时,有人在龙的头部建起了一座7层砖塔,将龙压得动弹不开,无法喝到黄华圣水。使本来应该是出一斗芝麻官的林县,变成了出一斗芝麻的泥水匠。14.三聘台 相传,商朝时,有个宰相(那时叫阿衡)名叫伊尹,他出生在嵩县伊河岸边莘乐沟的一棵空桑树里,有个姓尹的采桑女听见树壁内有哭声就把他抱回家中,取名伊尹。 伊尹长大后聪明伶俐,开荒种田、栽桑养蚕,什么都会干,他还学着尧舜的办法治理乡郡,百姓们和睦相处,安居乐业
13、。 当时,还是夏桀当王,他十分残暴,百姓们叫苦连天,但谁也没有办法。成汤是夏桀手下的一个部落官,他时常劝谏夏桀,但夏桀根本不听。后来成汤听说伊尹治理天下很有办法,就想把他弄到身边。 成汤知道那些有本事的人都有一股子傲气,派人去请他肯定不会来,便亲自去请。 第一次,伊尹正在用牛耕地,听说成汤来请他,便撇下牛跑了。成汤到地里一看,叹了一口气说:“唉,人不在而牛在!”此后,这个地方就取名叫“牛在”,后来慢慢变成了现在的“牛寨”。 隔了些时候,成汤带着礼物又来请伊尹。伊尹听说后,就沿着伊河往东跑,眼看成汤快要撵上了,伊尹急中生智,躲进伊河的一个弯曲的山沟里。后来,这里也成了一个村子,取名叫“曲里”。
14、第三次成汤又来请伊尹,这次他早早就坐在一个高台上,在高台上看见伊尹走过来,成汤就向伊尹诉说着自己治理国家的决心。伊尹听了很受感动,便跟着成汤走了。 后来,伊尹助成汤打败了夏桀,建立了商朝,并做了商朝的阿衡。 因为成汤三次请伊尹,第三次终得成功,人们便在那个高台上盖了座房子,以后形成了村庄,取名“三聘台”。 15.洛阳纸贵的故事 在印刷业不发达的古代社会,诗歌和文章都是靠读者手抄流传的。在中国历史上,一位叫左思的文学家,因为写了一篇非常好的文章,以至于贵族富豪们争相传抄,因而引起市场上纸张价格陡涨,一时传为佳话。 故事的主人公叫左思,他生于250年,是中国晋代文学家。左思相貌丑陋,从小天赋并不是
15、很高,他学习过书法和鼓琴,都没有学成个样子。后来由于父亲的激励,才发愤读书,写得一手好文章。 左思20岁那一年,妹妹左芬被选入王宫,他的全家因此迁往国都洛阳。这使得左思有更多机会接触上流社会的文人学者,创作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并最终写出了传世名篇三都赋。 三都赋大约写成于左思30岁的时候。作品问世后,当时的文学家皇甫谧作序,张载作注,先是在文学圈内传播,后来贵族富豪们附庸风雅,也纷纷加入了传抄的行列,结果洛阳街头的纸店供货吃紧,纸张的价格也随着不断上涨。这就是“洛阳纸贵”的故事。 那么三都赋到底是怎么样一篇文章呢?赋是当时流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这种文体讲究对仗和运用典故,行文力求辞藻华美。“三都”
16、指晋之前的三个诸侯国蜀、吴、魏的国都。三都赋包含蜀都赋、吴都赋和魏都赋,每篇赋中都借假想人物之口,描绘和评论当地的形势、物产和制度。但整个作品的成就还不单单在形式上,更在于内容上。左思为了创作这篇作品,花了大量的时间考证典籍,并实地调查,力求所引用和描述的事物真实。等材料准备好之后,左思在自己家里、院子里,甚至厕所里,到处布满了纸和笔,以便于自己有了灵感之后,随时随地都可以记下来。就这样殚精竭虑,前后花了十年时间才完成。 三都赋比较广泛地反映了中国三国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同时涉及到当时朝野上下都关心的内容,像统一全国等问题,因此在当时和后世都受到好评。 实际上,作为一名文学家,左思并不是仅凭一
17、篇作品就流芳后世的。除了三都赋,他还写了许多诗歌和散文。其中著名的是他的咏史组诗。在这些诗歌中,左思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成为后世许多诗人效仿的榜样。16.神鹿引路 元朝末年,洪武兵伐中原,元顺帝失位,洛阳大乱。白氏族人百余人,各奔他乡避乱,大多外逃未归。白居易32代孙白介、白超兄弟二人,为避兵乱,西逃宜邑,居宜阳城北门里。洪武定位十四年,介公归迁洛城南庄,超公则安居宜邑。介公归洛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赴香山拜祭先人。家人备好祭品,一行十余人,经伊河,船夫闻讯,争相摆渡。介公欲付银两,船夫连忙谢绝:“不能收,不能收,若不是白氏先人当年开凿八节滩,我们仍得下水推舟矣!” 由于连年战事,
18、白公墓碑毁茔平。琵琶峰周围,杂草丛生,介公等人几经周折,仍未找到先茔。介公心思:“难道我白氏裔孙从今无从祭祀祖宗不成?”忽然,众人面前出现一只黄色神鹿,介公对众人言:“定是先人显灵,神鹿引路。”于是,众人尾随神鹿而行,至公墓前,神鹿消失。介公等人果然在草丛中发现白公墓残碑。介公等人见祖茔如此残状,怆然泪下,决定重修白公之墓。经过两年的精心筹划,于明洪武十六年春,重修白公之墓,又将白氏宗谱整理成册,使白氏谱系免于断续。迄今,白氏后裔对介公修墓立石,续修族谱之事,有口皆碑。17.将军拜墓 民国年间,大军阀吴佩孚住兵洛阳,欺上压下,独霸一方。冯玉祥大将军奉命讨伐,围城三天,仍攻不下,且士卒伤亡残重,
19、军心混乱。冯大将军心如火焚,当晚,视察军情,月光下,发现白公之墓,令随从退下,亲拜白公墓。叩毕,仰头道:“诗神在天之灵,倘若保佑吾顺利攻克洛阳,定为汝修墓。”冯将军拜墓后,次日,再次组织攻城,果然,一举攻克洛阳。吴军节节败退,吴佩孚也被赶出洛阳。 庆功宴后,冯将军继续西征,因军务繁忙,竟忘记了修墓之事。行至陕西潼关,忽有一白发老翁从天而降,拦住大将军的高头大马,大将军问道:“哪道神仙,因何挡道?”老翁反问:“将军可记得洛阳之战,琵琶峰前许诺老翁之事?”冯将军如梦初醒,立即下马道:“诗神请回,三日之后,定返洛修墓。”待冯大将军话音刚落,老翁已悄然消失。冯玉祥将军迅速回马,重返洛阳,专程修复了白公
20、之墓。修墓时,他惊奇地发现,琵琶峰乃是一座石山,唯有一天然洞穴安葬白公,惊叹:“真乃绝地也!”从此,大将军冯玉祥拜修白文公墓之事在洛阳民间传为佳话!18.白牡丹 白公墓前有一牡丹池,种植着清一色的白牡丹,盛开时节,如玉似云,十分耀眼。据说,这是白公生前的蓄意安排。 相传,唐元和年间,不知从何处吹来一阵风:“红牡丹为富贵,白牡丹不吉祥。”片刻,白牡丹被一一掐掉,有些种花者干脆将白牡丹连根拔掉,任意遭踏。此时,白公因母病逝,辞官丁忧三年,初回朝中,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公“兼济天下”之志不能实现,十分苦恼。见白牡丹被如此冷落,联想自己的处景,随吟诗道:“白花冷澹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应似东宫白赞善,
21、被人还唤作朝官。”白公怜悯白牡丹,他将被抛弃的白牡丹收集起来,“众嫌我独赏,移植在中庭。”从此,白府只植白牡丹,至晚年居洛阳履道里,所养植的白牡丹已是琼玉满园。这年冬季,白府院内的白牡丹忽然开放,与白雪竞美,而且花大出奇。白公请来亲朋友好友以及“九老会”的成员前来赏花,轰动洛阳。赏花毕,公设酒宴招待众人,送别客人回府,忽见一群美貌少女着白衣,戴玉花,从牡丹丛中走来,在他面前翩翩起舞,放声高唱:“绝代只西子,众芳唯牡丹,月中虚有桂,天下漫夸兰”白公酒醒后,欣喜不尽,意识到白牡丹才是真正的“牡丹仙子”。临终,他嘱咐家人一定要在墓前种值白牡丹。19.一白二姓 在河洛白氏后裔中流传最广泛的当属“一白二
22、姓”,或叫“石白之分。”即洛阳地区一部分白姓为“石敬塘”之后繁衍。白字一撇出口的“白”姓为石白,不出口的“白”姓为正宗白居易后裔。 传说,白居易与“石敬塘”同朝奉君时。有一次,“石敬塘”与皇上娘娘下棋,一阵风吹过,棋子撒落满地,“石敬塘”捡棋子时,不慎措到了娘娘的脚,娘娘大哭,告于皇帝,皇上大怒,传旨:“将调戏娘娘罪人石敬塘家灭九族。”白公弄清真相后,急忙上殿面君,皇上见白居易上来奏本,赋诗一首:“大胆石敬塘,敢摸娘娘脚。居易来保奏,究竟为什么?”面对皇上的质问,白公也赋诗对答:“不是石胆大,并非想作恶。风吹棋子落,误摸娘娘脚。”尽管白居易全力保本,“石敬塘”仍未逃脱家灭九族之厄运。部分石姓将
23、祖茔的“石”字上面一横涂去,真于“口”字中,变“石”为“白”,逃脱了朝廷的追杀。这些“石”姓人家也世代改为白姓了。 该传说实为荒唐之传说,因石敬塘为后晋人,比白公所处的唐代晚百余年,不可能同朝奉君。这个故事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白公当朝面君,直言敢谏。编选此故事的人用意在于此也!20.白鹿救驾 相传唐李渊平定西方以后,派儿子秦王李世民东征洛阳。当时盘踞洛阳的是郑王王世充。王世充手下有员战将名叫单雄信,有勇有谋,武艺高强。秦王率部多次与之交战,不能取胜。 一天夜晚,月明星稀,秋高气爽。秦王在山上散心,信马由缰,不觉来到王世充的营地附近。秦王看看四下无人,便偷偷地观看敌方的部署。 忽然一声断喝:“贼人
24、大胆,休走看刀!”原来单雄信巡营来了。秦王一看不好,回马便走,单雄信扬鞭催马,紧迫不舍。由于秦王的座骑是一匹白龙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一鞭下去如风似电,秦王把单雄信撇得老远。单雄信看看无奈,便张弓搭箭,想射死秦王。正巧秦王走人片低凹地,看不清。于是单雄信一跃而起,站立于马背之上,目视秦王正好在他的射程之内。只见他开弓似满月,箭去如流星,眼看着秦王就要丧命,说也凑巧,从秦王身边的树丛中窜出一头白鹿,与秦王并马而行。秦王听见风声,知道大事不好,急忙伏于马背,也许是这风声惊动了白鹿,只见它往上一跃,正好以身体挡住了射向李世民的箭,当场倒地而亡。李世民趁机逃回。 在战事结束以后,为了报答白鹿救命之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河南 民间故事 关于
限制150内